科比微博问

科比微博问“打铁”啥意思

Basketball superstar Kobe Bryant stirred up a frenzy on social media. The 19-year NBA veteran posted an update on his Weibo account, or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witter, on which he has more than 3 million followers, on June 2:

篮球巨星科比·布莱恩特日前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一阵骚动。6月2日,这位19年NBA球龄的明星在其拥有300多万粉丝的微博上发帖:

"It's been a while since I've been on Weibo. I see there's some new web lingo. Can you teach me some? What does "da tie" mean? "

“我玩微博也有一阵子了,我看到了一些新的网络词汇,你们能教我一些吗?‘打铁’是什么意思?”

科比微博问

The post immediately drew tens of thousands of comments from Chinese Web users, with some basketball fans trying to explain the catchphrase to the NBA star. 这条微博瞬间引发数万中国网友评论,不少篮球迷试图跟科比解释这个流行语的含义。 双语君插播科普:“打铁”是中国球迷专门用来形容投丢球的“黑话”,而科比就是以投篮命中率低著称。在20xx年11月13日的一场比赛中,科比正式加冕NBA第一“铁王”,总共有13418次投篮不中。

机智的网友们是如何回复的呢?

有些很科学地给出了解释:

@Kyrie_basketball: da tie means miss the shot.(打铁意味着你投失了一球。)

@刘天宇CDUT: Da tie is Chinese. That means if you shot, you can get the voice of duang. It's so cool, right?(“打铁”是中文,意思是如果你投篮,你会听到“duang”的声音。)

有些吐槽科比是NBA钢铁侠:

@陈军DTE:作为历史上打铁最多的人,他竟然问打铁是什么意思?好吧,打铁是你的专业和工作,是你每天凌晨4点为之努力、终生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

@hht-泰Jason: Bro, you are the best Iron Man in NBA history.(兄弟,你是NBA历史上最好的“钢铁侠”。)

还有些粉丝以善意的谎言作答,让人感动:

@RevenantM:Datie means you are the best player, Mr 30000, the MVP and so many legacies of you.(打铁意味着你是最好的球员,你是30000分先生,你是MVP,还有留下的无数纪录。)

@紫風哥:It means you are great that even you shot but don't get point, you still shot and shot. Because you are the best and I love you, Kobe.(这意味着你是伟大的,你虽然没有投进但是依然坚持投篮,所以你是最好的,我爱你,科比。)

最后,一起来欣赏下网友恶搞科比打铁图吧。

科比微博问

科比微博问

科比微博问

科比微博问

科比微博问

科比微博问

 

第二篇:微博问政

从“微博问政”现存的质疑看它的发展前景

前言 20xx年为网络问政元年,20xx年网络问政热遍中国各地,20xx年网络问政劲刮新风,“微博问政”展露潜力。从20xx年的初试锋芒到今年的日臻成熟,并成为今年“两会”的一大特点,期间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和官员第一时间进驻微博, 较早一些,云南省委宣传部开通“微博云南”,受到网民和媒体关注,迅速赢得“中国第一家政府微博”的称号。“微博问政”已在集纳民意、体察民情、发挥民智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就在这种情况下,与主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政府官博在开张大吉后就很少再有更新,或者就变成了“荒郊野岭”,无人问津。像20xx年11月开通的“南京市体育局”,除了开博一句话,至今再无博文发布,粉丝们失望之余纷纷炮轰其“不干实事”。所以公众对“微博问政”的质疑也非空穴来风。

一、“微博问政”存在的质疑

中国青年报时评人士曹林发表的《虚热的微博问政与“键盘代表委员”》①针砭时弊,其中对“微博问政”的质疑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炒作追捧说

曾经风光一时的“博客问政”如匆匆过客,只留下了一片痕迹。不能不问“博客问政”的热度保持了多久?又有几个代表委员保持着更新博客的习惯,有几个人真正把博客当做与民众进行沟通的工具?多数代表委员的博客在开完两会后就进入睡眠状态了,来年再开会时用户名和密码也早忘到九霄云外。对于 “微博问政”,不止曹林,大部分人都表示一直持怀疑态度,总觉得其中充满炒作、吹捧和包装出来的虚热成分,充斥着微博推广商的夸大其词和媒体对新生事物的过度追捧。

2、泡沫说

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都纷纷玩儿起了微博时尚。曹林认为,微博推广商和媒体进行的许多阐释,并不能够区分微博与博客的实质。代表委员通过微博征集民意与以前的博客并没有什么不同,都得通过发帖和留言进行沟通。比如浙江那位何水法委员在微博上就自己的提案征集意见,就跟以往的“博客问政”没有任何区别。“博客问政”一窝蜂地来,又一窝蜂地去了。如今仅仅换了个名头的所谓“微博问政”,也仅仅是虚热和泡沫罢了。

3、懒惰说

在评论员看来,博客问政也罢,微博议政也好,如今却助长了一些代表委员的惰性,过分依赖这些沟通方式,而不去深入基层和实际了:“两会快到了,赶快开个微博什么的,营① .cn:8011/News/Talk/47831.shtml

造出一种与民众畅通交流、充分听取民意的幻象;平时从不做调查研究,快开会交议案提案了,赶快上网搜集‘民意’拼凑出个议案提案。这样的‘键盘代表委员’,怎么可能提出有质量的议案提案,又怎么可能像任玉岭那样说‘我在湖南调研时发现’?”

根据以上不难看出,公众质疑是对“微博问政”缺乏能否长久持续的信心,对“微博问政”的存在能否给公众带来积极的有益的影响的怀疑。因为网络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对政治生活的影响也不能够逃避,所以才会像弗朗西斯·巴勒相信的那样,传媒权利的神秘感或对其的反讽建立在这样的悖论之上,“传媒权利越大,人们就越认为它无能为力,;它的权利越有限,人们就越认为他的力量无边。”②

二、对“微博问政”存在的质疑的原因剖析

20世纪50年代,马莱兹克提出关于大众传播过程的系统模式,他认为传播过程的互动不仅是有形的社会作用力之间的互动,也是无形的社会作用力——社会心理因素之间的互动。包括影响和制约传播者的因素、意向和制约受传者的因素、影响和制约媒介和因素的信息等。“微博问政”作为一种互动的传播模式,堪称“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当传播过程遭到质疑追究原因是唯一的解决办法。 ③

1、 传播主体的思想偏差

在这一点上中国的“微博问政”不亚于法国不同城市当选者们所采取的创举。主要是两类体验:其中的一类就是电子论坛,在政府论坛对于政治决策没有任何作用的背景下,人们将论坛称为“当选者们的‘聋子耳朵’”。④

政府开通“微博问政”应该彻底消除不去实地考察的心理、单纯追逐时尚的心理或者只为赢得关注的目的的心理,如不能够将其真正作为“问政”的平台,那和法国的“聋子耳朵”没什么区别。在网络传播时代政府甘当有效公民权的催化剂的今天,虽然有“互联网虽是个神话,但暂时仍复活我们社会的民主手段”的说法,但如果我们的公民因为对政府的偏见“腐败”而放弃所属的监督权就会产生思想上的偏差,导致质疑的产生。

2、 政府工作人员缺乏经验

目前的政府机构微博,更多发挥的还是信息发布平台作用。而在与网友互动及解决具体问题方面,却少有突破,与网友期待存在相当距离。如何应对网友尖锐意见?针对网友提出的具体问题,如何答复、如何处理?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提出“政府微博三原则”:直面评论,学会讲话,结果为上。但如何落实显然有待实践检验。所以微博问政在网络刚刚兴起的我们的国家,政府工作人员在这方面的经验还远远不足。

法国新闻与传播学领域的著名学者雷米·里埃菲尔在《传媒是什么》中提到“传播强烈的个人化策略要求政治家们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人物,为根据意识形态来解读的做法进行辩②、②:雷米·里埃菲尔著,刘昶译,《传媒是什么》,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5.

③专著: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xx年。

护,这种做法不仅讲政治家门去神圣化,而且还忽略了政治意义。”对此,章剑华认为:“微博其实就是可以公开的日记。官员也是人,也有个性和喜好,表达出来没什么可怕的。”

3、追逐时尚和潮流的浮躁风气

有人认为,当这股风逐渐淡去的时候,微博问政也会随之消失,就像“博客问政”一样。 因为浮躁的盲目赶“潮”恐怕已经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主题词汇了,所以“微博问政”也逃不掉。两会紧跟社会潮流,社会流行总会在两会上得到体现,代表委员们总能敏锐地把握到社会最流行的沟通方式,将其应用到参政议政中。近半年来微博大热,这种热度也迅速扩展到两会上,代表委员们也都纷纷开通微博听取民声,“微博问政”一时成为时尚。本只是扩展交流渠道的一种辅助方式,现在却成了逃不掉浮躁的追逐朝里和时尚。

三、改善“微博问政”质疑的建议及其发展前景

(一)针对以上对“微博问政质”的质疑的建议

从传媒对政治实践的影响来看,有以下几点建议:

1、发挥政府的主动性,使“微博问政”走向常态。

“微博问政”是新媒体的产物,但新媒体并不意味着赶潮流感时尚,更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由于缺乏制度约束, 有些政府网站名存实亡,无人问津,流于“走过场”,甚至形同虚设,成了不招人待见的“烂尾网”。

所以政府要积极的发挥能动性,及时更新和恢复大家关注的,让微博问政走向常态化。所以不能忽视的就是对制度的坚持。如果缺乏一种代表与民众沟通的基础秩序和基本制度,也难免“一窝蜂来一窝蜂去”的命运,两会过后只留下一堆睡眠的微博账户。

2、“微博问政”,贵在展示自我镜像,寻求解答正反馈。

和传统媒体相比,网络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前所未有的互动性,堪称“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而微博的生命,更在于它的“即时性”加“互动性”。如果网民问得多,政府答得少,网民问得早,政府答得迟。特别是一些政府微博,“潜水”的多,发言的少;网上表姿态的多,网下办实事的少;应付了事的多,解决问题的少。这样,“微博问政”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足以损坏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的形象。微博问政的根本也就丧失了。

3、 让官话更人性化。

网上有段子这样讽刺官话:“会议没有不隆重的,领导没有不重视的,工作没有不扎实的,进展没有不顺利的,成绩没有不突出的,群众没有不满意的??”最近,浙江工商局长郑宇民“斗智”央视主持人董倩,红遍网络。郑宇民之红,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他说人话。

是的,当微博遇上政府,绝不意味着政府可以穿着“马甲”、戴着“面具”说话。相反,如果忘记“马甲”、脱下“面具”,真实一些,本色一些,不仅可以成就一个好微博,更可树立一个好形象。

4、十大传播技巧。

20xx年4月22日,复旦大学发布的中国第一份《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报告,结合国内政府机构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了10条有利于政务微博健康发展的传播技巧——内容上体现行业和部门特点;权威信息原创发布,大众话题转发评论;鼓励基层、服务部门开设政务微博;使用亲民话语,注重真诚平等;合理配备人手;把握发布节奏和更新频次;注重多媒体的呈现效果;及时权威回应争议话题;针对重大事件设立专门账户;面对质疑保持“淡定”。

(二)“微博问政”的前景

1、从特征看前景——顺应时代发展\

其实在没有官员博客之前,我国也出台了很多政策,以保证民众与上级官员的直接沟通,如市长热线、局长电话等等。那么官员博客和这些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它能否承担公众期待之重?虽然官员博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了解民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但一个博客究竟能有多大的作用呢?其实,真正为百姓谋福利的好官员,根本不需要任何形式上的措施。只要他想着百姓,为着百姓,走到哪,都可以与百姓沟通,听取百姓的建议,而不需要拘泥于电话或者博客。如果一个官员在现实中漠视群众,连电话、上访都不愿意接见的话,更不用指望他们能在博客上有多么积极而见实效的举动。更好地完善已经普遍建立的政府网站,让其充分发挥政务公开的作用,充分发挥沟通网友的作用,才是一个更具有制度意义的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官员博客只是起补充作用,而不是起代替作用。如果政府真的把民意当回事,不必强求开不开博客,而应该从方便民众与政府沟通出发,不拘形式地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并且对民意诉求真听真信真办。只有把心交给了民众,才能让民众感到可信实在。

从最初的人大代表公开邮箱、官员上网答网民问,到今天各地的官员纷纷开博客,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网络行政正在不断向前发展。官员博客的出现,提供了一种新的信息行政模式,是新形势下行政管理与时俱进的体现。从这一角度来说,是值得鼓励和提倡的。但是官员博客究竟是一时兴起,还是会长久地发展完善下去,我们将拭目以待。

(编辑:徐蟾桂)

(1)个人情感表达的个性化

“以前读者们看到一些事情打电话到报社爆料,如今,时代变了,他们自己发表。”《图片报》的编辑克里斯托福·西蒙说。自媒体时代的贡献与需求最大限度的体现了个人情感表达的个性化,情感表述、兴趣爱好更多的个性化更能吸引眼球。微博的个性化也因为它的创

新性更有优势。

(2)及时性

在自媒体时代,主体可以随时更新并不断积累,即时发表诉求并形成争取的积极地舆论正是一个民主国家所必备的。积极地“微博问政”恰能够将这种即时性发挥到淋漓尽致,赢得更多的民意支持。在我看来“微博问政”这种追逐时尚的即时性,最大化的利用合理的资源,服务于民,在现在来看正是体现了中国的政治生活的适应时代性,谁能够保证脱离是大发展潮流的政府是受欢迎的政府?

(3)开放性

微博也具备博客“博”的性质,所以其开放性使使用者从“田园浇灌式”走向了“人人交互式”,首先获得了对信息、娱乐等内容的自主权,手中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同时突破了“中心化”的社会互动,使用者获得了比信息阅读自主性更深刻的权利:他们获得了发布权“沉默的螺旋们”可以说话了!这种互动前所未有的缩小了政治生活领域的贫富差距,一定意义上标明了传统的回归,也证明了虚拟社区存在的价值,是顺应时代潮流的。 ⑤

2、 从现状看前景——符合人民利益

“奥巴马当选总统,微博功不可没。在中国,政治人士也完全可以借助微博的力量与民众沟通” ,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说:“微博可以产生‘核裂变’效应,形成信息的高速大范围传播,它可以让每个人都发挥过去只有媒体才能发挥的作用。”也即是赢得了公众话语权。

20xx年以后的连续几年,CCTV—4和央视国际每年会推出“我有问题问总理”的网上互动。20xx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会见中外记者时肯定了在互联网上这种“民意直达高层自通车”的沟通方式:“我从群众的意见中感受到了大家对政府工作的期待和鞭策,也看到了一种信心和力量。”两会前后,一个名为“我有问题温总理”的节目每晚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的“今日关注”节目中播出,带来了强大的传播力和社会影响力,赢得了老百姓的支持。

复旦大学“舆情与传播研究实验室”在20xx年4月22日发布了中国第一份《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统计显示,目前中国已有2400余个政务微博,“微博问政”已渐成政府信息公开新趋势。根据研究报告统计,截至20xx年3月20日,全国范围内共有实名认证的政务机构微博1708个,政府官员微博720个。

官员开博客可以省下很多行政成本,同时,还可以集思广益,增添想象力。按照常规,群众的意见反映到高层官员的面前,要经过重重关卡。博客的出现则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民众可以通过博客,直接与高层官员对话,让民间的诉求及时传递到政府各级部门,完整地呈现在当地最高决策者面前,从而以最快速度、最大限度保障官员了解到真实的社情民意。同时,官员对这些民众的声音,通过疏理与过滤,为政府行政、决策提供依据,从而渐进式地推动政治文明发展。例如,很多人大代表开通的有关“两会”的博客,发表文章畅谈会议期间的见闻感想、提案议案或履职情况,同时也创造了一个与一般民众交流的平台。网友们可以在⑤

⑥⑥ 专著,杨继红,《新媒体生存》,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0. /11/0422/17/728S9KM200014JB5.html

代表们的博客里问问题,提建议,与人大代表直接交流,有助于人大代表真正成为人民意愿的代表。)_ 首页>>新闻前哨>>2007新闻前哨>>6月>>本页官员博客:现状与前

景??????????方 笑 王慧芳(77)

(2007-06-19 11:32:00)

/200705/ca1365161.htm

政府微博的开通,实现了更多、更快的政情发布,特别是遇突发事件,作用更为突出。除此之外,政府微博在畅通官民对话渠道、拉近官民距离、塑造政府机构亲民形象方面的无形收益亦非常可观。日本大地震次日,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微博确认赴日救援的消息后,中国国际救援队微博管理员一夜未眠,用连续22条微博发布了救援队飞赴日本前的细节。此后,该微博不断更新,在救援队出发5天内,共发布300余条微博,每条都被广泛关注,最多的被累计转发9200余次。截至目前,中国国际救援队粉丝已高达88万。类似这样的微博良性互动案例正日渐增多。震后,一些地方掀起“抢盐潮”,相关部门迅速通过微博发布权威信息,澄清相关谣言,使这一事件很快平息。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认为,这种网络交流平台其实就是一个协调机制,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互联网都使去缺少表达渠道的人获得了发表意见的平台,可以有效避免因利益冲突、文化冲突而激化盾。使人民表达出参政议政的声音,政务的透明化、公开化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构建起着非常总要的角色,即时它明天就会销声匿迹,但是今天它的作用不可忽视,他的贡献不可磨灭。快捷、多元、平等所有的网络特性也都鲜明的体现在今天的“网上政治“中。

结语

从上世纪80年代的省市长热线,到今天的党政机构和官员微博,是一个历史的进步。热线电话是点对点,而微博是点对面,更重要的是,微博是一种平等而迅捷的沟通,需要领导干部更新话语体系,学会与人民群众用生活化、口语化的语言沟通。一位叫静香的网友在华声论坛上发帖说:“‘微博问政’已成世界潮流,也成为国内共识,甚至成为近年来信息交流的一种独特现象。相比于政府网站、举报电话、短信互动等信息公开方式,‘微博问政’因其简练快捷,更容易提高效率,获得认同。”

⑦ .cn/forum-68-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