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专题四《走进语言现场》 教材复习

高三语文教材复习------材料整合

必修四专题四《走进语言现场》

一、字音整理

毋宁..(wú nìng ) 虚无缥缈..(piāo miǎo) 缴.械(jiǎo) 镣铐..(liào kào)

铿锵..(kēng qiāng) 角.色(ju?) 拙.劣(zhuō) 不屑.一顾(xi?) 载.人(zài)

兢兢..业业(jīnɡ jīnɡ)赡.养(shàn) 阻梗.(gěng) 甃.井(zh?u) 呼吁.( yù )

昭.告(zhāo) 崩溃.( kuì ) 郑.重其事 ( zh?nɡ ) 纯粹.(cuì) 气氛. ( fēn )

阐.述(chǒn) 萦.绕(yíng) 绚.丽(xu?n) 歧.途(qí) 束缚.(fù) 遛.鸟( liù )

严峻.(jùn) 黄褐.色(h?) 沉甸甸..(diōn) 关系融洽.( qià ) 伺.候( cì )

慷慨..(kānɡ kǎi) 鬼祟.(suì) 坟茔.(yíng) 严峻.(jùn) 声誉.(yù) 嵯峨..(cu? ?)

竣.工(jùn) 眷.写(t?ng) 眼睑.( jiǎn ) 一蹴而就(cù) 祈.求(qí) 轻侮.( wǔ

狭隘.( āi) 蔓.延( mān) 船舶.( b? ) 滋.长( zī ) 艰苦卓.绝( zhu? )

轩.昂( xuān) 缄.口不语(jiān) 沉湎.(miǎn) 桎梏..(zhì gù ) 钦.佩( qīn )

二、字音测试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刍.议(chú) 条分缕.析(lǚ) 圈.养(quān) 愀.然不乐(qiǎo)

B.倏.忽(shū) 越俎代庖.(páo) 牛虻.(máng ) 自惭形秽.(huì)

C.靛.蓝(diàn)毁家纾.难(shū)干涸.(h?) 白头偕.老(xi?)

D.手帕.(pà) 相互龃龉.(yǔ) 麾.下(huī) 探本溯.源(shu?)

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垂涎.三尺(xián)岌.岌可危(jí)良莠.不齐(yǒu)自怨自艾.(ài)

B.断壁颓垣.(yuán) 悄.然独立(qiǎo)呱.呱坠地(guā)偏裨.将校(pí)

C.济.济一堂(jǐ) 众口铄.金(shu?)瞠.目结舌(táng)所向披靡.(mǐ) 1 )

D.舐犊情深(shì)条分缕析(lǚ)解甲归田(jiě)唯唯诺诺(wěi) ....

三、成语整理

缄口不语:闭嘴不说话。

豁然开朗:开阔或通达,光线充足。

充耳不闻: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郑重其事: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

不屑一顾: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

兢兢业业:形容做事谨慎、勤恳。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

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庸人自扰:指本来没事,自己找麻烦。

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做得妥当。

四、成语测试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

A.杨振宁博士行走江湖久矣,对别人把他和什么歌星等量齐观,估计不是不屑一顾就是一笑了之。 ....

B.见到有人郑重其事地接待杨博士时,有歌迷询问:这位也是唱什么歌的什么星吗? ....

C.有了这种特别的精神激励,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工作中,我想很多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

D.智慧型园丁应该十分热爱自己的工作,兢兢业业地教学,勤勤恳恳地育人。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几个人坐着旅游车在山问公路上行驶,两旁络绎不绝的景色真让人赞叹不已。 ....

B.由于观点的分歧、性情的差异,两人慢慢疏离了,最后分道扬镳,一个去了上海,一个去了北京,各奔自己的前程。

C.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法制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以言代法、以权代法的现象仍习以为常。 ....

D.这篇文章用语巧妙,很得读者喜爱。正所谓“无巧不成书”嘛。 .....

五、文学常识测试

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演讲应该有明确的主题,有生动具体的材料,思路要清楚,语言要生动,运用声音、表情和手势要得体。

B、《不自由,毋宁死》的演讲思路清晰,演讲的目的是让人们放下武器,争取和平,文中使用的排比、反问、设问、反复等手法的运用产生了极大的鼓动作用。

C、《奥林匹克精神》中,顾拜旦简要回顾五年的历史后,说明了奥林匹克精神与纯粹的竞技精神的不同之处,然后阐明奥林匹克精神精神真正的内涵价值,最后畅想了美好前景。

D、人物专访是以交谈和问答的方式同采访对象进行交流的专门访问,是一种深层次专题性的新闻报道方式。采访者要注意应对得体,语言分寸有度。

2

参考答案:

二、字音测试

1.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常见多音字和形声字的读音。侧重二个方面:一是多音多义字,音随义转;二是声旁已不代表读音的形声字。

A项考查学生对常见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圈”在此处应读“juàn”,表示用棚、栏等建筑将牲畜圈起来饲养,与“放养”相对;

B项“牛虻 m?ng”,“虻”字为常见的易因声旁读错的字 ;

C项全部正确,但四个字都是形声字 ,很容易读半边,读音都极有迷惑性;

D项的“溯” 应读“sù”, “溯”常与声旁“朔”读音混淆,为声旁已不代表读音的易错形声字。

2. 【答案】D 【解析】 A自怨自艾(yì) B呱呱坠地(gū) C瞠目结舌(chēng)

四、成语测试

1. 【答案】 A【解析】A应该为“相提并论”。“等量齐观”指不管事物间的差距,同等看待。一般不指人。

2. 【答案】 B【解析】络绎不绝:指人、马、车等来来往往,连续不断。习以为常:习惯了当作寻常的事。这里应是“屡见不鲜“。无巧不成书:事情凑巧。不能形容语言运用巧妙。

五、文学常识测试

【答案】B 【解析】《不自由,毋宁死》演讲的目的是让人们丢掉幻想,准备战斗。

3

高三语文教材复习------材料整合

必修四专题四《走进语言现场》

教学目标

1.复习演说词,感受演讲精品的魅力,并借鉴典范演讲的经验,在历练中提高演讲才能。

2.带领学生理顺选文与专题的关系。

3.共同鉴赏精彩片段的思想、取材与语言艺术。

4.将专题材料整合,为话题作文服务。

重点难点

1.带领学生理顺选文与专题的关系。

2.共同鉴赏精彩片段的思想、取材与语言艺术。

3.将专题材料整合,为话题作文服务。

教学过程

一、专题引入

今天我们复习必修四第四专题《走进语言现场》。这是一个介绍怎样演讲、怎样提出问题回答问题、以及如何辩论与讨论的专题。

让我们共同诵读专题的导语:

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用话语交流信息、沟通情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便捷、频繁二普遍。作为现代公民的重要素养,口语交际能力显示着一个人的语言水平,更体现着一个人的自信与智慧、教养与风度。口语交际能力只能在实践中提升。走进语言现场,应该开口说,主动发言,敏捷对应,恰当辩驳,富有鼓动性地演讲;应该用心听,在倾听中迅速捕捉有效信息,在倾听中准确把握声音内容。

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基本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当今人类的日常生活中,缄默纸笔的交流作用逐渐淡化,用声音交流信息、沟通感情越来越便捷、频繁而普遍。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素养,它显示着一个人的语言水平,更体现着一个人的自信与智慧、教养与风度。

本专题主要向我们介绍了演讲、采访录、辩论这三种体裁。通过相关课文的学习,可以充分认识到口头交流的重要性,养成积极主动训练口语表达的好习惯。

本板块的活动形式为演讲。演讲又称“演说”、“讲演”,是演讲者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以口头语言(讲)为主要形式、态势语言(演)为辅助形式,系统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真实的社会活动。演讲既是一门语言逻辑巧妙运用的学问,更是一种机智、激情、鼓舞人心的语言艺术。一次成功的演讲,可以对人类历史的进程发生重大影响,成为穿越时空的声音,成为当代人和后代人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典范。

1.请举例说说你学过的或读过的演讲稿。

19xx年曲啸的题为《我的路》的演讲,就非常适合演讲者本人的身份、年龄、职业以及气质。这次演讲的听众是大学生和大学里的老师们。而演讲者本人就是一个大知识分子、大学教授。他把自己的遭遇以及当时知识分子的真实心态呈现在听众面前,深深地打动了听众。正因为这篇演讲稿准确地把握住了演讲者本人的身份以及其它一些特定的情况,所以,它隽永动人,易于接受。

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在瑞典斯得哥尔摩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时所作的题为《我在美国的日子》的演讲,尽管它文气十足,讲究优美,但由于它适合到会的听众,适合当时的环境,所以,被认为是一篇著名的演说词。

像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的讲演》,便可以说是一篇富于激情,具有很强说服力的演讲稿。正因为如此,所以它不仅在演讲的当时便获得了数次的热烈掌声,而且,它至今仍回响在我们的耳畔,使我们缅怀先烈,痛恨敌人,时时想起闻先生的音容笑貌。

4

2.诵读导语

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用话语交流信息、沟通情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便捷、频繁二普遍。作为现代公民的重要素养,口语交际能力显示着一个人的语言水平,更体现着一个人的自信与智慧、教养与风度。口语交际能力只能在实践中提升。走进语言现场,应该开口说,主动发言,敏捷对应,恰当辩驳,富有鼓动性地演讲;应该用心听,在倾听中迅速捕捉有效信息,在倾听中准确把握声音内容。

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基本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当今人类的日常生活中,缄默纸笔的交流作用逐渐淡化,用声音交流信息、沟通感情越来越便捷、频繁而普遍。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素养,它显示着一个人的语言水平,更体现着一个人的自信与智慧、教养与风度。

解说:本专题为“走进语言现场”,专题分为三个板块。“在演讲厅”选择了两篇经典的演说词,让我们倾听那些穿越时空的声音,感受演讲精品的魅力,并总结、借鉴典范演讲的经验,在历练中提高演说才能。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何得体简明地回答问题,是“问答之间”三个活动方案设计的出发点,记者们精心设计的问题,杨利伟倾听口语信息的素养与应对作答的风格,应该能够给我们的提问应答以示范。“交锋时刻”是思想与语言的交锋,更是气度与修养的展示。相信梁思成先生的远见卓识、儒雅风范,不仅会影响我们的辩风,更可以影响我们的精神。

二、梳理选文与专题的关系,鉴赏精彩片段

(一)《不自由,毋宁死》

1.构思与主题:这篇文章以敏锐的政治家的眼光和饱满的爱国激情,以铁的事实驳斥了主和派的种种谬误,指出主和派的和平愿望是幻觉,是不可能实现的;阐述了武装斗争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不自由,毋宁死”的口号激励千百万北美人民为自由独立而战斗。

品读鉴赏精彩片断,提炼、体会、积累演讲技巧

(1)、以退为进的对话/论辩方式(虚实结合的忽悠法)

即在传达态度、表明观点的时候,以温和的态度、较为委婉含蓄的方式进行,适时转入正题表明观点态度,以退为进,边退边进,软硬兼施,步步渗透、深入。

例如:《不自由,毋宁死》第一节中

没有人比我更钦佩(真的吗?)刚刚在会议上发言的先生们的爱国精神与见识才能(退)。但是(进),.............

人们常常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同一事物。因此(进),尽管我的观点与他们截然不同(退),我还是要毫无..

顾忌、毫无保留地讲出自己的观点(进),并希望不要因此而被认为是对先生们的不敬(再进)。此时不是讲客气话的时候 ,摆在各位代表面前的是国家的存亡大问题,我认为,这是关系到享受自由还是蒙受奴..............役的大问题(进)。鉴于它事关重大,我们的辩论应该允许各抒已见。只有这样(再进),我们才有可能搞.......................................清事实的真相,才有可能不辱于上帝和祖国所赋予我们的伟大使命。在这种时刻,如果怕冒犯各位的尊严.......................................而缄口不语,我将认为自己是对祖国的背叛和对比世界上任何国君更为神圣的上帝的不忠(再进) .......................................

(2)、单刀直入、极力夸张法

即从自身观点的反面出发,谈不这样做的严重后果,并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联系、对比、夸张放大,突出其危害性质,让对方自己都觉得不应该这样,从而达到讲说的目的。

例如:《不自由,毋宁死》第一节中

在这种时刻,如果怕冒犯各位的尊严而缄口不语,我将认为自己是对祖国的背叛和对比世界上任何国......................................君更为神圣的上帝的不忠(有这么夸张吗?) ...........

再如:《不自由,毋宁死》第二节中

主席先生,沉湎于希望的幻觉是人的天性。我们有闭目不愿正视痛苦现实的倾向,有倾听女海妖惑人歌声的倾向,可那是让人化为禽兽的惑人的歌声。(哪来的女海妖?有这么严重吗?)这难道是在这场为获得自由而从事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一个聪明人所应持的态度吗?(咄咄逼人、)难道我们愿意做那种 5

对关系到是否蒙受奴役的大问题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的人吗?就我个人而论,无论在精神上承受什么痛苦,我都愿意知道真理,知道最坏的情况,并为之做好一切准备(单刀直入)。

再如:《奥林匹克精神》第二节中

现在,我们正处于历史的转折关头(似真似假,有故意往大处上升之嫌疑)。人类渴望进步,但又常.........

常误入歧途。青少年往往为陈旧、复杂的教学方法,愚蠢和严厉相交替的说教以及拙劣肤浅的哲学所束缚...

而失去平衡(夸大事实真相,青少年失去平衡了吗?)。我想这就是为何要敲响重开奥林匹克时代钟声的原因。(夸大了原因之后,倒觉得推广奥林匹克精神是十分必要的了)

(3)、追根挖底,捣毁别人根基法

即对反方观点的立脚依据,进行实质挖掘、分析,从而得出其荒谬性或不可行性,让对方无路可退,一击就溃,不攻自破。

例如:《不自由,毋宁死》第三节中

我倒希望知道,十年来英国政府的所作所为中有哪一点足以证明先生们用以欣然安慰自己及各位代表...

的和平希望呢?(追问)难道就是最近接受我们请愿时所流露出的阴险微笑吗?(追问接着反问)不要相..

信它,先生,那是在您脚下挖的陷阱。

再如:《不自由,毋宁死》第四节中

主席先生,他们说我们的力量太单薄了,不能与如此强大凶猛的敌人抗衡。但是,我们何时才能强大起来呢?(责问对方,强调对方这样做的依据不成立)是下周?还是明年?还是等到我们完全被缴械,家家户户都驻着英国士兵的时候呢?难道我们就这样仰面高卧,紧抱着那虚无缥缈的和平幻觉不放,直到敌人把我们的手脚都束缚起来的时候,才能获得有效的防御手段吗?(连续责问,语势强烈,不捣毁根基不罢休)

(二)《奥林匹克精神》

1.构思与主题:文中多方面阐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顾拜旦阐述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奥林匹克精神使人养成镇静和自信的品德,包括并超越了竞技精神,可以给人带来悦乐感,带来美感和荣誉感,对人类来说是一种新的教育方式,是属于大众的,它可以让大众参与,促进社会和平、公平和教育,推动社会的进步。。

2.片段鉴赏:

第5段: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呢?在第5段中,顾拜旦作了具体的阐述。他认为,奥林匹克精神是人类吸收古代传统构筑未来的力量之一,这种力量体现在:虽“不足以确保社会和平”,但仍可促进和平;虽“不能更加均衡地为人类分配生产和消费物质必需品的权力”,但仍可促进公平;虽“不能够为青少年提供免费接受智力培训的机会”,但仍可促进教育。和平、公平性、教育性,在他看来就是完整、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

第7段:在演说词的最后部分,顾拜旦畅想美好前景,确信奥林匹克精神必将如阳光普照大地,必将拥有沉甸甸的收获。

三、整合专题材料,组合话题作文

不自由,毋宁死

很多人对屈原投江持遗憾或否定态度。包括我自己站在今天的视角看,也对屈原的投江不以为然。大家并不十分清楚屈原投江的原因,时隔两千年,也很难考证屈原死时的想法。

屈原一生宦海沉浮多次,被流放、罢黜多次。第一次是因功高盖主而被上官大夫进献谗言。“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这个王是楚怀王,上官大夫以这样一个罪名进谗就被怀王认可,说明怀王是个没有什么自信的人。后来楚怀王因为听信张仪谗言,跑到秦国被扣,也算是咎由自取。楚怀王去秦国之前,屈原曾经劝过。“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

6

这个事实证明,屈原在政治上具有先见之明,而这个“稚子子兰”则是个短视、无能之辈。问题是,楚怀王被扣并客死他乡,他的儿子还不吸取教训。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於郑袖,外欺於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於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屈原在流放之中,始终不忘国家,并写博文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可惜,楚国的言论并不自由,屈原的博文非但没有引起重视反而招致忌恨。“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这个竖子子兰和上官大夫见事不明而屡得重用,每次揭短就被主上采纳,事实说明,当时的楚国远不是一个能够接纳自由言论的国家。屈原的郁闷,是报国无门的郁闷,是不受重用的郁闷,更是自己的自由思想不被尊重,被无情打压的郁闷。

屈原形容憔悴的到了江边,渔夫见到了问,“这个不是三闾大夫吗?为啥到了这个鸟不生蛋的地方?”屈原说,“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所以被流放到了这个地方。”渔夫劝慰说,“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顺应时势,举世混浊何不随波逐流?众人皆醉何不以其糟粕为生?”这实际上是在劝告屈原识事务,改变自己的想法,放弃自己的思想,与统治者共生。屈原斩钉截铁地说,“不自由,毋宁死!” 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屈原之死,并非单纯死于爱国,更多的是出自于自己不得志和自己的思想言论自由得不到尊重。从这个立场上,也许我们可以更理解屈原为什么要死。他的政治思想已经十分明确,他的政治才华也已经得到证明,然而在一言堂的楚国,根本没有他的立足之地,苟且活下去,不过是在自己受辱的同时看到楚国受辱,何必呢?何苦呢?

不自由,毋宁死。我们往往容易强调民族大义,却忽视个人的自由。只是越是在经济发达,技术进步的社会,个人的自由往往能够代表民族的大义;而民族大义却一次次的被证明只不过是虚火上升和虚假繁荣。

想到《勇敢的心》里,主人公不但要面对死亡的威胁,酷刑的折磨,还要面对自己爱人的苦求和分离。而只要他认罪,他甚至有生还的可能。在受尽折磨之后,他用尽全身力气喊出来的,只不过是“自由”。

不自由,毋宁死。如果您还对屈原的死因持有怀疑,请在心里默念一万遍“自由”。

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