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窗边的小豆豆》主要讲述的是作者黑柳彻子上小学时一段真实的故事。小豆豆因为淘气被原来的学校退了学,来到巴学园。在这座叫“巴学园”的奇怪学校里,孩子们在用废弃的电车车厢做的教室里上课,按自己喜欢的顺序自由学习各个科目。他们都没有固定的座位,不同年级的也可以坐在一起。校长会要求大家自带有“山的味道”(蔬菜、肉类)和“海的味道”(鱼、海味)的午饭,也会自己策划包含稀奇古怪项目的运动会,让每个孩子都能发挥特长。如果上午就把课程都学完了,下午大家就集体出去散步学习地理和自然;夜晚还在大礼堂里支起帐篷“露营”,听校长讲旅行故事??文字中所流露出来的都是新鲜动人的场景,小豆豆也就在这所崇尚自然教育、顺应孩子们自由天性的小学里健康成长。

重温这些场景时,不禁感慨万千,现实的教育为何如此乏味而单调! 作为教师,我们自己似乎也忘记了,成长的过程是个循序渐进的微妙过程,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有可贵的天真特质,我们都忽略了,我们甚至把它漫不经心地遗失和随意处置。虽然自己是个高中老师,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依然有着他们这个年龄阶段特有的“调皮”与“不听话”,但似乎自己太急于让他们社会化了,太希望他们能像自己所期望的那样,具备成人化的行为方式。

为人师表后再次读这本书,最佩服的是书中的小林校长。他对任何一个孩子都那么有耐心。在小豆豆来到新学校的第一天,他听小豆豆说了四个小时的话,耐心的背后昭示的是何等的了解与爱呀!他应孩子们的要求精心创作了校歌,孩子们不理解不喜欢他也一笑了之;他为永远不可能长高的“高桥君”,精心设计校运动会,竟使高桥君每个项目都拿了冠军;当小豆豆因被同学拽小辫子而哭泣时,他一句“好漂亮的小辫子”就让小豆豆破涕为笑;他启发那个饭前无话可说的孩子,就更充满了童心童趣:那个孩子在他的鼓励下说了这样的话:“哎——,早晨我起床了,然后呢——妈妈对我说快刷牙,我就刷牙了,然后呢,我就到学校来了。”这样的讲话,竟然赢得了礼堂里一片热烈的鼓掌,孩子们热情地为他找到了话说而鼓掌,以至于一个高年级的学生听得太专心,把头不断地前探,竟至于碰到了饭盒上??

读这本书印象最深的另外一点就是,整本书中体现出来的教育方式没有一点说教的模式,似乎这里的教师、这位校长不需要用我们所认为的“教育语言”的

方式来进行教育。这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当小豆豆心爱的钱包掉到厕所里,她拿了长长的舀子,坐在厕所的掏口处,把厕所里的那些东西一勺一勺掏出来,在身边堆成高高的小山时,校长先生竟然只说:“弄完以后,要把这些全都放回去啊。”没有惊讶、没有呵斥、没有嫌弃,竟然只说了一句“要把这些全都放回去啊”,仅此而已!这是对孩子多大的理解与信任呀!以至于小豆豆从这件事中竟获得了极大的满足,从此改掉了上厕所时低头往下看的坏习惯了。在我看来,这件事使小林先生的体验教育达到了极致!正是因为他的理解与宽容,让小豆豆更意识到自己上厕所时低头往下看是个很坏的习惯。如果校长当时指责小豆豆捞起东西造成了多大的麻烦的话,小豆豆可能永远都意识不到自己那个坏习惯。

其实,作为教师,作为班主任,我已经深深地体会到了,高高在上的说教不能形成优秀的品质,只能使孩子们内心感受到的和他被强加的产生矛盾。作为一个班主任,自己所采取的教育方式,似乎说教的比重太大了:热爱学习、孝顺父母、爱祖国、爱人民、守秩序、懂礼貌、学会尊重等等等等。这样的教育方式让孩子真正体会到了多少呢??再读这本书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恰到好处的教育方式是何等的重要,学生的体验才是达到教育目的的真正灵丹妙药,而这背后所真正需要的是教师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去“同感”。这让我想起了今年带学生去东方绿舟,再次走到每次来都要领学生参观的智慧大道,我自己首先就感觉到没什么意思,因为每年来都会带学生在这条大道上转悠,学生也就转转看看而已,收获不是很大。但是这次教官的活动设计却让学生在了解了智慧大道上所雕塑的名人外也了解了什么是团结合作,什么是为他们着想,学生在活动中、在自己真正的心理冲突中反思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那一刻,我体会到了体验教育的精髓,感受到了体验教育的巨大能量。

不知道在哪里看到过这样的教育观点:你想培养孩子哪种品质,那么就为孩子创造可以表现出这种品质的环境吧,让孩子不断体验这种品质,当孩子表现这种品质已成了习惯的时候,孩子的品质也就养成了。所以,重视体验教育,反对说教,这是小林校长巴学园的成功,也是我们的教育所应该追求的!我想,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更是一个适时地反应,而不是教师站在讲台上的唾沫横飞,我们或许应该好好反思一下日常的教育工作了,教师更需要培养自己抓住教育时机的

能力,而非上好班会课的能力。

读着这本书,重新体验着童年时代成长的历程,突然意识到,这个历程其实是创造力和社会相适应的过程,也是人与人之间试探着相互理解和尊重的过程。在书的催化下,我们会不自觉地回忆自己的童年,可能我们都会觉得自己没有小豆豆那么幸运,能够进入那样神奇的学校,遇到那么好的校长??在现实的教育世界里,或者说成人世界里,似乎没有多少人能像小豆豆一样长大,“小豆豆”在成长的话题上便显示出了她独有的意义,我想也正因为这个原因,这本书才会让这么多的人感动,这么多的人为之动容。

这本书不仅让我们记住了一个名叫“巴学园”、由六辆电车改成教室的学校,更读到了一个儿童成长的旅程。这个旅程对于每一个人都很重要,对我们现在的教育更重要。作为教育者,我们无力去改变一些制度环境,但是我们能为孩子做的就是真正去理解他们,以他们需要的方式来爱他们,来引导他们,为他们创造形成各种优良品质的环境。

 

第二篇:读后感之窗边的小豆豆20xx.4.13

不可忽视的儿童教育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对于《窗边的小豆豆》我并不陌生,早在两年前就已经在姐姐的推荐下看过了,那时候就觉得这本书不错,觉得小豆豆真是个幸运的孩子,并一度搜索过作者黑柳彻子的相关资料。对于小豆豆的童年,以及她在巴学园的学习与生活我也都记忆犹新,但当看到这样的课程作业,我还是又一次把小豆豆的故事仔细地看了一遍,感受也更多更真切了。

我想,无论是小豆豆那个年代还是现在,对儿童的教育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主要包括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而看完小豆豆的经历,我们在感叹她实在幸运有一位爱她的妈妈和一位聆听她的小林宗作老师之余,我们更该看到的是那背后的教育理念,特别是小豆豆出生的国度----我们“暧昧”的邻居日本。

20世纪90年代,日本在德育改革中提出了“心的教育”的理念,“心的教育”着眼点在于尊重青少年儿童的个性,旨在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尊重生命之心,尊重他人之心,重公正、正义之心,具有感激之心、同情之心和开拓进取之心,并强调培养青少年学生继承和发扬本民族文化的传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具有遵守社会规范的态度,培养学生正确的伦理观、创造性和国际性。“心的教育”的理念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式:开设“心灵教育”、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强化家庭教育、推行“体验学习” 活动。日本的教育文部省建议的改革重点更指出:精简课程内容、设置综合学习时间、改变学习指导的方法及评价学生的基准、学校组织的弹性化。

日本提出的“心的教育”以及建议改革重点,在很大程度上,都与小林宗作老师的教育理念相一致。(日本的教育改革是在《窗边的小豆豆》出版之后提出的)我们可以看出,日本对于儿童、青少年的教育都十分重视,同时其教育理念与教育制度相对于我国来说也更为成熟,更利于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

由于对教育学的学习与了解,对于教育这门学科,渐渐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自己的十几年来的受教育经历也使我越发感到教育理念与教育体制的重要性。然而,从中国国情来看,在中国这样的教育体制底下,我想任何对于大体制的改革与挑战都会是以卵击石,至少那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而我们能做的,或许就是将更多的先进的合适的教育理念慢慢地、逐渐地应用于我们的教育事业。而这

些先进的而合适的教育理念应该是我们在借鉴当今教育大国们的优秀的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的教育情况总结出来的。日本无疑是我们最好的学习借鉴对象。在教育上并无国界之分,我们不该怀着日本的文化都是以前学习中国的凭什么要我们现在去学习他们的东西呢,但相反的,我们是不是该反思,为何以前学习我们的人如今可以强大到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至少在教育上)呢?

我想,无论是在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上,《窗边的小豆豆》都是我们学习的最好最直接的教材,当然对于学校教育上,还应该更深入地了解日本的学生教育。

家长:我们最初的老师

我们都知道,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也是孩子最先开始接受教育的地方,而父母便是孩子最直接的教育者,父母的一言一行,父母对待孩子的各种行为的反应等,孩子都是看在眼里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思想与未来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小豆豆的幸运之处之一,便是有两位爱她并且爱之有道的父母,尤其是她的妈妈。当听到小豆豆被退学的时候,她担心的不是自己的面子问题,也没有对小豆豆进行任何的责问或谩骂,而是想着怎样不让小豆豆知道,不致伤她的心,并且为她找更适合她的学校。这要是发生在普通家庭,估计父母会对孩子一顿训斥。另外一件让我印象很深的便是小豆豆被妈妈领着首次去巴学园的路上,当小豆豆跟她的妈妈说她长大想当卖车票的人的时候,她妈妈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惊讶或是不满,而小豆豆也会自己主动地与检票的大叔说出自己的想法,可见,小豆豆从小就是生长在一个可以自由持有自己的想法并勇敢发表自己想法的环境中,而不管是在与小林宗作老师的交流还是与其他小朋友之间的交流,小豆豆也都是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而洛基(小豆豆家的牧羊犬)也是她最好的听众。

小豆豆虽然只在巴学园待了没多久,但她有着许多不同的经历,这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因于巴学园归因于小林宗作,但是这也要归因于她的妈妈。无论什么活动,只要是得到确切的信息,小豆豆的妈妈都会允许小豆豆参加,甚至给予很多的支持与鼓励,比如“海的味道、山的味道”的盒饭、夜晚观看电车如何运到巴学园、游泳、暑假的露营、试胆量、温泉旅行、运动会、野炊等等。换是现在,估计很多家长会不放心孩子的安全问题而放弃这样那样的活动(无论是学校方面

组织的还是自行组织),而校方也会因为担心安全问题或由于其他原因而取消各种应有的活动。其实很多时候,家长与校方的担心都是过多的,适当的出游等户外活动是必须的,而逐步地进行户外活动也能很好地锻炼到孩子们的户外生存与自我保护能力。

“心的教育”中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体验学习”,当然包括学校的形式和家庭的形式等。包括自然体验、劳动体验以及志愿者活动体验。自然体验主要包括环境相关体验,比如森林保护、水边再发现、建设田间小道与溪水等,增强他们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意识;职业体验,比如到商业街进行各种职业的体验,体会赚钱的辛苦以及对各种职业的认识了解以便他们了解自己的兴趣对以后的就业有一定想法等。劳动体验可以是开展种植水稻活动,参加渔业劳动,学习养蚕和制陶工艺等,以及到农村体验生活。志愿者活动体验包括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比如植树、看望孤寡老人、清扫街区等等。这些体验都能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意识、环境意识、志愿意识等。

说到志愿意识,我便联想到小豆豆的满腔的爱心与热心。小豆豆从不用异样的眼光看待身体有缺陷的小朋友,她总是与人友好,还记得她帮助患小儿麻痹的泰明成功爬山属于她的树的那份执着与努力;还记得她在听到小林宗作先生对她请求不要再戴那个自己很喜欢的漂亮的蝴蝶结时立马答应的正义;还记得她被正男说是朝鲜人之后听了妈妈的讲解对正男的同情与友好,还记得她尽管耳朵被洛基咬得流血了但还是只顾着喊“不怪洛基!不怪洛基”的那份怜爱......这也不得不归结于她的妈妈,例如在正男的事情上,妈妈对正男十分同情,甚至为他的遭遇而落泪,并教会小豆豆尽管正男是朝鲜人,但是也要友好地对待他。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一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很多长大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的青少年大多都是由于家庭对其童年的不良影响,这种例子比比皆是。但如何做好,确实值得所有父母认真思考学习的。

老师:知识与心灵的导师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不仅是教会我们知识的人,也是为我们解惑、为我们的心智健康成长而努力的人。无疑,小豆豆的成功一部分源于她的家庭,另一部分则源于她的校长----小林宗作老师。我想没有一定的学识肯定是办不了这样的巴学园的。尽管巴学园的教授形式在现代并不大现实,但是巴学园的许多

教学理念还是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

我想,不管是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还是对于当时一年级就被退学的小豆豆来说,在电车上上课,这是最惊奇的事情了,也是十分的吸引人的。虽然相对来说比较小,但是满足了小孩子的各种好奇心理以及上课时仍能与外界近距离接触的新奇感。而电车里面的装饰也不无让人惊喜的,行李网架,司机的座位换成了黑板。更让人惊喜的是电车教室是没有固定座位的,想坐哪里就坐哪里。这当然在现在很难实现,电车倒不是问题,问题是学校的学生都是比较多的,电车教室很难容得下那么多人,但是,教室的布置还是可以借鉴电车教室的,通过各种新奇的东西,或与数字有关的,或与自然有关的,而现在的老师是否太过于重视学生成绩,而忽略了一些能丰富内心的东西呢。

巴学园的上课也是极具特色的,不仅不受定性时间限制,也没有课程安排的硬性规定,由学生喜欢的科目开始,学生自学,有不懂的就可以直接问老师,老师会讲解得详细清楚(当然这就要求老师的知识面广),这不仅可以挖掘学生感兴趣的地方,更可以锻炼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课程方面的订制,巴学园是最丰富的,不仅有我们熟知的语文、数学,还有自然、物理,更有极具特色的音乐课、韵律操、体育课,还有最最让孩子们喜欢的散步,这是当孩子们都很认真自习完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后老师对孩子们的奖励,散步通常都是到野外。当然野外散步在现在就不大可能了,但可以适当改为自然体验等。前面的科目当然现在的学校也都有,但是却只强调了语文与数学的学习,而且中国的教改每年都是把知识点难度提高,(甚至有人说大学生都做不了小学的数学题了,那简直就是奥数)为何国外的学生与我们同级的学习的数学简单那么多,但是却出现那么多的优秀人才?如果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培养,那么只会让孩子都成为考试的机器。

巴学园除了上课,还有很多的课外活动,比如让孩子们学会支帐篷、听异域文化与风情的露营,让孩子们锻炼身体、让有身体缺陷的孩子自信、与家长有直接互动的运动会,让孩子们抛掉恐惧的试胆量,让孩子们学习种庄稼的实地学习...这一切,不都是我们说的体验么?那时的小林宗作老师就已经意识到让孩子们亲身去感受、去学习的重要性了,他甚至不介意教授的老师是不是真的有所谓的“教师资格证”,只要是在某一领域做得好的人,都能当该领域的老师,为

孩子们授课,这又有何不好呢?真正的实践者所学到的掌握的往往比理论者要来得多来得真实!

巴学园给我的第一印象,除了电车教室的新奇之外,就是小林宗作老师的聆听精神与耐心,他可以在差不多四个小时内完完整整认认真真地听完小豆豆想讲的话。这也是小林宗作老师让人佩服之处,其对孩子的耐心,加上对孩子的那种信任并给予一定的自由的态度,我觉得是教育孩子最正常的方式了。小林宗作老师对于小豆豆说的最多的话是:“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这句话影响了小豆豆一生,适当的赞美总是能让孩子自信倍增的。而他对于小豆豆在厕所外头拿着铲子找她掉了的小钱包这件事,并没有做出阻住或任何评论,也没有帮助她,而是相信她,让她自己去做,叮嘱她要把东西送回去。

不管是在家庭方面,还是学校方面,对儿童的教育都是不容忽视的,是最值得我们去思考与探索的,而我相信,只有从现在起,逐步地改变现在的教育理念,才能不使学校成为生产考试机器、生产同样的只会听话的机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