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阅读出好孩子读后感3篇

喜阅读出好孩子读后感3篇

喜阅读出好孩子读后感(一)

早就听闻童喜喜是一名全身心推广阅读的新教育专职义工,敬佩之情是油然而生。放寒假,孩子拿回一本书,要求家长认真阅读,我一看是童喜喜所著《喜阅读出好孩子》一书,惊喜之余,顿时感觉到班主任王老师在推广家校阅读、亲子共读方面的良苦用心。

拿到这本书,我是爱不释手,舍不得放下,每天是认真阅读,细细品味,一直到今天,假期快要结束,才把它读完。在读的过程中,对照自我,总感觉作为十岁孩子的父母,有诸多遗憾。但我想在今后的岁月中,如能一直以此书为镜,遗憾总可以弥补。

该书封面即是一幅亲子共读的照片,台灯下,亲子共读,让我感受到画面的温馨、美好,感受到亲情与阅读的力量。

“考试的分数重不重要?我的答案是:重要。当然重要。”

“只要选拔人才需要考试,考试就永远重要。”

“亲爱的,如果你和我一样,只是无权无势的普通老百姓,那么,考试的分数就至关重要,重得简直要命。”

开篇前言里的这几句真实的文字让我感受到一个真实的童喜喜。很多专家学者会告诉你分数不重要,人的品行、道德、幸福感最重要,不要太在意分数,对吗?不无道理。但是这些道理恰恰以声东击西的方式遮掩了问题的实质,事实总是让人懊恼与徘徊,“没有分数,当下过不了关;没有素质,未来过不了关”,家长忧虑却又无法找到平衡点,怎么办?关注分数是必须的,只是通往分数的路径可以不一样,童喜喜在这本书里会告诉你怎样让孩子成绩越来越好,并能得到高分的“额外的奖赏”,轻松愉快地考出一流成绩。 “以阅读赢得考试,以素质确保考试,走一条完整幸福的美好阅读之路”,非常认同童喜喜的这个观点。勿需置疑,这本书记录了新教育实验15年2015多所学校阅读的经验,书中真实的人,真实的事,真实的阅读,真实的进步就是铁证??我们要做的就是跟随本书的阅读践行一条愉悦、温和、昂扬、美好的阅读之路,让阅读成为最基础、最根本、最简单、最经济、最有效的教育。

本书正文部分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理念是魔力的根源”板块14个“为什么”,每一个“为什么”都在阐释一种阅读理念,注入一种魔力,让你面对这些娓娓道来的叙述不住的点赞,没有故弄玄虚的高端理论,每一句话都平实易懂,又深入吾心。其中的三个板块让我印象深刻。

“书是粮食不是药”是阅读最根本的理念,也是我非常认同的一个观点,它的确比任何阅读方法都重要,而“家里买的书没看完就不买新书”,正是把书当药的最典型想法,但这么熟悉的语言也经常出自我的口,我也在不经意间传递了错误的信息,把书当药,竟然没有意识到这样会培养出一个精神上的“药罐子”,多么可怕。庆幸的是,遇见“书是粮食不是药”这句话,懂得了书是粮食,所以阅读不苦,见效不快,但不能偏食。

女儿喜欢阅读科学漫画系列的书,我告诉他“书是粮食,但不能偏食”,身体要健康成长,不能只吃一样食物,要米饭馒头各种菜水果等等都吃,营养才全面。精神的成长和吃饭是一样的,读各种门类、不同作者的书,才能汲取更多的养分。通俗易懂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比方就这样将问题解决了,简单而有效。

“成人巧妙读童书”板块中几则关于父亲的故事让我非常感动。在现实生活中,父亲往往承担着更大的生存压力,但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希望的蓝图若想最终成为美好的真实,需要父性之爱与母性之爱一经一纬的共同编织。【喜阅读出好孩子读后感3篇】喜阅读出好孩子读后感3篇。母爱的宽容是:“无论你做了什么,犯了什么样的错误,都不会失去我对你的爱,失去我对你的生命,你的欢乐的祝福。”父爱给予的责任是:“如果你做错了,你就要勇于承担责任和后果;最重要的是你要改正自己的错误,这样你才能得到我给你的爱。”一句句朴素的语言让我明白了父亲为什么更需要读童书,更需要阅读。

“阅读赢在终点线”这句话让我警醒,让我彻底放弃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点。童喜喜指出的关键点引领我思考:什么是赢?起跑后的终点是何处?起点固然重要,而终点更值得追寻。原来每个孩子的终点就是懂得在生活中捕捉平凡的小幸福,创造幸福,拥有幸福。让每个孩子自食其力,懂得珍惜,拥有创造幸福的能力,从而创造更多美好事物与人分享,这才是真正的赢在终点,而实现这一切最大的可能性就是阅读,一个觉得阅读很幸福的大人,孩子又怎么不迷恋阅读的幸福呢?阅读原来也很简单。

中篇关于阅读技巧的文章如亲子半步进步法、环境熏陶诱人读、巧做妙用展览架、巧读厚书少而透、读写之间有座桥等等总共15个篇章,让我看到了高效阅读的希望。

亲子半步进步法,针对每一个年龄段的孩子,如何阅读都作了详细的介绍,针对性很强。如婴儿阶段给孩子讲故事,重要的是书的色彩、父母的声音,而不是故事本身。学前阶段给孩子讲故事,必须挑选适合孩子兴趣的低幼故事书。一年级,父母在给孩子讲故事时,可以耍耍赖,让孩子看字慢慢读,父母倾听后鼓励赞赏。给二年级的孩子讲故事,要注意故事跌宕起伏,线索众多,篇幅较长。同时鼓励孩子自主阅读。三年级及以上的亲子共读,孩子与父母可以自主阅读同一本书,读完之后,就书里的内容进行交流讨论。

环境熏陶诱人读篇章强调了阅读环境的重要性,阅读环境有两大要素,一是藏书,“你愿意用1万元换取孩子多接受6.6年的教育吗?我想没有家长不愿意吧!一句简单的语句道出了家庭藏书的重要性,另外也提到了教室藏书的重要性,并给出了做好教室藏书的途径、方法。家庭藏书,让家庭成为孩子的精神家园;教室藏书,让教室成为孩子的精神田园。二是时间,利用时间来“引诱”孩子阅读,如通过“睡觉时间差”来鼓励孩子自主阅读。

读写之间有座桥篇章提到了口头作文以及如何操作。口头作文培养的是用书面语言来思考、表达的习惯和能力。朱永新指出“说,其实比写还重要。”“我们的语文教育对孩子的说的工作远远重视不够。”并且明确指出说的四大妙用——“以说促想、以说练听、以说带读、以说助写”。文中还提到了进行口头作文的各种方法,如鼓励孩子把阅读中背诵过的精彩语段融入口头作文中,鼓励孩子尽量说得长一点,要求孩子尽量用规范的

书面语言来说,尽量去除口头禅,对孩子的口头作文录音,班级进行口头作文比赛等等。

【喜阅读出好孩子读后感3篇】全民共读、全球共读,让我看到了童喜喜作为一名“阅读推广人”对推广阅读作出的努力。

利用一个寒假的时间,终于仔细认真地阅读完童喜喜的《喜阅读出好孩子》这本书,写了以上一点心得,其实收获还很多。总的来说,我对阅读有了一个明确的思路与前进的方向,有一个小小的遗憾,感觉拿到这本书有点迟了,如能再早几年阅读这本书,就会让我更加欣喜,但看到该书是20xx年6月第1版,不禁自我解嘲一下。

喜阅读出好孩子读后感(二)

对喜喜而言,我是陌生的,只是她千千万万读者中的一员;对我来说,喜喜是熟悉的,屡屡在网上看到她的笑容,读着她用心写出的文字,仿佛她就在眼前。而当两本同样的书籍几乎同时摆在我眼前时,心中的激动可想而知,更觉喜喜的可敬可爱!

两本书,一本当然是喜喜的赠书,另一本却是在不确定能否得到赠书时在网上购买的。不想竟同时到手!看着并不陌生的封面,闻着书中散发出的淡淡墨香,内心充盈着满满地感动!

其实,早在“教育在线论坛”中,就拜读了喜喜的“关于阅读·写作问题”系列文章。如今,捧起新书,细细阅读,“书是粮食不是药”再次深深触动了我:

书是粮食不是药——阅读必须常态化。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阅读如吃饭,一日不读神恍惚,如此,精神岂有萎靡之时!所以,阅读需要的是细水长流,需要的是水滴石穿的坚持,成为习惯,方能受益终身。

书是粮食不是药——阅读不能激进化。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俗话说,一口吃不成大胖子。面对孩子,我们不会因为他吃了一顿丰盛的饭菜就会看到他胖了或长高了。同样,短时间里,少量或大量的阅读也不会让我们看到孩子的变化。可我,面对孩子们的阅读,总是急切地想让他们从中学到点什么,总是迫不及待的想让他们感受到故事中的美好、力量。读着喜喜的话,豁然明白,自始至终我都把书当成了药,想通过对症下药,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书是粮食不是药——阅读需要全面化。挑食的孩子容易营养不良,阅读片面的孩子,精神世界易偏激。我们都知道人吃五谷杂粮身体壮,更要知晓心润文史哲理神清爽!

书是粮食不是药——阅读还要及时消化。我们知识的储备库——大脑,在时时输入储备的同时,更需要定时的输出消化。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消化,而沟通这一桥梁的最好途径就是“说”。这也是我对这本书感兴趣的第二个方面“口头作文”。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不得不承认读这本书的功利心——让孩子们读好书,写好文。而作为一名再次步入三年级教学的我,“口头作文”和“写信代感”让我如获至宝,就如这干旱季节里的一场及时雨。

叶圣陶、朱永新等很多教育家都认为“说,比写还重要。”我们很多人都知道,叶圣陶一代大教育家,对自己孩子从不教作文,只是让他们把每天的所读所感说给他听;薛瑞萍老师也是每天让孩子们读儿歌故事,让孩子们讲给其他同学听,再鼓励他们写出来自己的所感。不难发现,他们都是孩子们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通过复述、转述、谈见闻感受等一系列的说的练习后才进行了书面创作。这不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口头作文”其实就是解决了孩子们“胸中无话下笔难”的难题!

再来说说给我惊喜的“写信代感”吧。读后感,对孩子们来说真的是一个难题,看看他们所写的内容,完全变成了“读后无感”。孩子、老师都头疼。但喜喜的歪招(“写信吧!给书里某个自己感兴趣的人物写封信。无论这个人是好是坏、戏份是重还是轻,只要自己感兴趣,就给他写。【喜阅读出好孩子读后感3篇】读后感duhouhan.htm。也可以给这本书的作者写。告诉他自己是否喜欢这本书,为什么?是否有些更妙的想法告诉作者,让作者向自己学习,今后文章写得更好点?”)却起到了偷梁换柱的效果,让他们眼前一亮,一条大道豁然出现眼前。

《喜阅读出好孩子》,一本不厚的书籍,却如大海般广博而深沉,宝藏无数,一遍浅浅的阅读怎能捡拾完闪闪的珍珠?

喜阅读出好孩子读后感(三)

我会沉耽于这样一幅画面:一群孩子,兴致盎然地沉浸在自主阅读之中,沉浸在他们的童话王国,他们懂得汲取,懂得玩味,他们从书本中获得知识的力量,滋养他们的心灵,成熟他们的情感,这样的孩子必然是优秀的、快乐的、求进的,就象枝繁叶茂的大树,它们把根扎得更深、更广。

当然,我也更希望我的孩子是这群快乐孩子中的一员,如果这时,我不会打扰他们的世界。

我一直笃信书是孩子成长必需的生长素,而仅非教科书,童喜喜的《喜阅读出好孩子》一书则从为什么阅读怎样阅读如何内化阅读等方面对这一积极的涉猎活动作以详尽的阐述,可谓说是进深阅读的指导性读本。

如果我们作以统计,在有计划的阅读下,如果每天阅读一小时,一个孩子仅在小学的阅读量就会是惊人的,而他们在阅读中会有多少的发现?

一个孩子的成长,抑赖于他所处的环境,他所接触的人,他所接受的教育,以及其它一些信息渠道。成功的学校教育能够给孩子提供足够多的教育机会,而不成功的学校教育更多的只是把完成教学任务作为一个硬性指标。

在学校,任何一项活动的组织费神费力,甚而流于形式,活动组织过多则可能分散学生注意力,使学生疏于功课。我觉得,没有一种活动比阅读更简单易行,百分百的参与面,人手一本书,大家静静阅读,小声交流,共读更能营造读书的氛围,而阅读则一定是裨益于学生思维发展,裨益于教学活动的。

家庭教育也是一样,每个家庭的教育方式不一样,但每个家庭寄予孩子的期望是一样的,甚至是苛严拔高的,我们怎样给予孩子更多的成长机会?让孩子参与各种辅导班只能让孩子习得单一的某项技能,在某一方面有过人之处,这当然无可非议。除了父母自身的言教身教学校教育各类辅导班,我们还能为孩子做些什么呢?那就把他们引领到书籍的海洋中去吧!那里有更多的智者,更多的圣哲,更多更精彩的世界,更多超于父母、老师能力之外的东西。

仅仅如此吗?以下资料会更加颠覆你对阅读的认识。一位美国著名的阅读生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儿童在阅读时要比成人使用更多的大脑区域,左右脑都在阅读,而成人只用一个脑阅读。研究还发现,儿童5岁前,父母经常给他们讲故事、陪他们一起阅读,决定着他们今后阅读习惯的形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方面,童年的阅读可以让孩子变得更聪明些;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但更重要得是,这一切都将影响孩子建立起使自己内心世界不断完善的健康模式。

那还等什么?

童喜喜,谢谢你给予我的解答,给予我们的解答,寄予的这个世界更多的期望:阅读赢天下!

 

第二篇: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读后感

读《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有感

沁阳一小 刘艳萍 时代在变,观念在变,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也必须随之改变。作为新时代的父母应该懂得以欣赏的眼光和平等的态度对待我们的孩子。

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就要学会夸奖孩子,所以我们要用“夸奖”的方法培养出孩子“乐”的兴趣。在孙京媛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中,广义上使用“夸奖”一词,其意思包括“鼓舞”、“鼓励”,也就是“表扬”、“赞扬”、“理解”、“支持”??夸奖是成功的催化剂,是最有效、最轻松的教子秘诀。掌握好夸奖这个法宝,就抓住了孩子成功的关键!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不愉快。这时,孩子可能会表现出自信心不足及学习情绪的低落。父母如果能够在此时适时地给予孩子欣赏、鼓励和支持,对孩子来说不仅是一种力量,更多的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同时也增加了孩子对父母的感情及信赖。这本书从9大重点通过不同的事例讲述了如何让孩子更加成功:欣赏你的孩子,其实天才就在你身边;正面教育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父母赞赏孩子必备的10种技巧;错误的表扬将会适得其反;父母最大的错误就是不允许孩子犯错误;责备只能给孩子带来身心的伤害;在批评中表扬,在表扬中批评;父母也要经常自我反思;让孩子先成长再成功。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地认识到作为家长,在使用夸奖这个利器时要发挥我们的智慧,准确地把握好尺度和方式。只有这样,夸奖才

能产生最好的教育功效。具体地说,就是要做到以下几个适度:

1.夸奖时的感情流露要“浓淡”适度

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孩子稍微有一点进步就欣喜若狂、赞不绝口,甚至是广为宣传,久而久之,必然助长孩子的自满情绪。事实上,语言、表情、目光、动作都可以用来表达赞赏,但在夸奖孩子时,应高度重视情感的作用,尽量做到“浓淡”适度,有时对孩子轻轻的一个微笑,也会起到许多赞美之词难以起到的作用。

2,夸奖时采取的方式要“虚实”适度

对孩子的评价应该是公正、准确的。但是,夸奖作为教育孩子的一种多功能手段,在具体运用中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即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下,允许有一点“虚”的内容。这里的“虚”主要指的是两个方面:第一,是对事实的适度夸张。例如,孩子纯粹因为好玩,挥着扫帚在院子里“扫地”,家长此时明知如此也不必点破,应及时表扬他爱劳动的行为,这种夸张有益无害。因为它既是对孩子正确行为的肯定,又可以让孩子知道,劳动是一种美德。第二,是对孩子将来的期望。例如,孩子的美术作业老做不好,每次总得低分,心里很自卑,这时家长就可以这样跟他说:“你现在还没有掌握方法,以后只要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去画,肯定会画得很好!”这种鼓励尽管超越现实,但对孩子来讲却是必不可少的。

3,夸奖时的点面关系要“结合”适度

孩子取得一些进步,家长应该针对进步的点进行着重的表扬和夸奖,适当的外延是可以的,但要控制好范围。比如说孩子最近的学习成绩有进步,就针对这方面重点表扬和鼓励,乃至奖励;即便这里

面有一些偶然因素,家长仍可借机对他的学习态度和自觉性等方面进行鼓励,这可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但家长切不可由此认为孩子一好百好,把他夸得跟天仙似的,而忽视或掩盖了他在劳动或纪律等方面的不足,这对孩子有百害而无一利。

总之,只要我们发挥自身的智慧,把夸奖提升到艺术的高度,运用中做到以上几个“适度”,那么,夸奖在教育孩子方面就是一件很好的“利器”。但仅靠这个利器还不能教育好孩子,因为还缺乏另一利器——“批评”。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历来都是主张教育孩子要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但两者缺一不可。如果片面强调“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就是无论孩子怎么做,即使犯了错误,也要说“好好好”,即使批评也是轻描淡写、隔靴搔痒,那就大错特错了。正确的做法是:当夸则夸,对孩子每一点细微的进步、每一个小小的闪光点,应及时给予夸奖和鼓励,让孩子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促使他不断进步;当批则批,对孩子的错误行为、错误想法,在注意方式方法和策略的前提下,应及时给予批评和纠正,让孩子明辨是非、知耻后勇,促使他改正错误,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