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读后感

第一次读三毛的作品是在上学的时候,生命中满是活泼,渴求着对未知的冒险,哪怕一个人一张票,一列火车,都是极其渴望、向往的。现在再拿起这本书,品味着生命的沉淀,依旧渴望与之一起在撒哈拉沙漠快乐的游戏。

鸽灰色的天空,沙丘山峦,一广无垠,异域风情,这就是三毛笔下的撒哈拉的模样。完全没有一丝沙漠里干旱、艰难的生活景象,反倒令人神往,使人心醉。

沙漠中的人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足十岁的姑卡却由于礼俗而不得不结婚,婚礼却撕心裂肺;为了寻找骗自己金钱的太太,而苦苦存钱,即便知道那是骗局也不愿承认的痴傻纯真的沙伦;整天借东西却不讲道理的邻里···就算有无理取闹的邻居们,也没有动真格生气。朴素的环境又似乎带着一丝的野蛮,但却给无聊沙漠增添了生活的色彩。而我们现在的处世文化,关乎着每个人生活的幸福程度,对他人多一些帮助,多一些包容,少一些抱怨,心态也会放平和。

我很羡慕三毛。

羡慕三毛有那样的父母,他们有着健康的身体,聪敏的头脑,一心爱着孩子,给孩子良好的教育,但并不约束孩子的成长。试想,有多少家长愿意同意孩子一辈子随自己的性情流浪?

羡慕三毛有那样的朋友。真正的朋友是同甘共苦的。而三毛交的是真性情的朋友,不舍得她去沙漠受苦,但真的去

了,就尽力帮助,急人之所需,帮助的同时,也给予了尊重。

羡慕三毛有那样的爱人,为了她可以牺牲一切。撒哈拉沙漠几乎没有人不知道那里气候恶劣,物质匮乏,而就这样的环境,荷西听说三毛坚持要去时,不笑话,不阻止,不拖累,默默收了行李,先去沙漠的磷矿公司找到了工作,安定下来,等三毛。没有像沙漠里阳光那样炽热的情感,却淡淡的让人留恋。

像三毛一样,对待亲情,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懂得珍惜;对待生活,积极向上的迎接下一刻;对待爱情,敢想敢做,敢爱敢恨,把每一天都当做充满希望的未来对待,人生就是美丽的。

 

第二篇:《三毛的作品集》读后感

《三毛的作品集》读后感

英语教研组 张志娜

大学期间,第一次接触三毛的作品,回味无穷。这个暑假,再一次读了三毛的作品集,觉得三毛是个极有传奇色彩的女子。虽然从图片中看出三毛并不是个漂亮艳丽的女子,但是由她身上所散发出的人格魅力却闪闪发光。可亲可敬中透露出的气质之美一度让我赞叹不已。

然后我认识了荷西,那个等了三毛6年的男人!我一直以为荷西长了一幅娃娃脸,比三毛小4岁,带点稚气,然而从网上搜到的照片却是一个大胡子!后来荷西的死,让我心情沉重。原本多么浪漫的生活就这样结束了。

从《撒哈拉的故事》到《梦里花落知多少》,每一篇都在认真地看,似乎我早已融入他们的生活,真的会笑,会哭,会难过得心疼。她的文字,她的精神,让我悟彻,让我悲痛。她真的深深令我折服!很真实,纯朴又不缺乏幽默。

她与荷西的爱情简单、朴实。也许是我还年轻,再也想象不出会有比他们爱的更疯狂的夫妻了!我真的惊异,六年来,竟日日如新婚,分离半晌就相思难耐。不是春花秋月,缠绵细语,而只是平日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饭、洗碗、吃饭、劳动、看夕阳、吹海风------两个人真想融为一体,永远都不要分离。这样深刻的感情,为什么要让一个人先走呢?为什么要留下一半去忍受活着的煎熬?我能想象那会是怎样的痛苦。如此善良、温柔、和气、孝顺的三毛呀!

老天不公,为什么要让她去独自承担这切肤的绞痛,即使她说“愿意”......一如三毛的为人,简单是真,平凡是实,那种天荒地老的感觉让人心底为之震撼:虽然它不轰轰烈烈,虽然它也没有什么浪漫可言。但是,打动人的就是为种平凡中所显露的真实。 至于她对生和死的一些看法,曾经让我觉得不可思议。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在经历一些生离死别的事件后,我才终于明白她所阐述的真正含义:生者的痛苦逝者无法体味到,所以宁愿自己死在爱自己的人之后,这样让生者独自承受这种生离死别的痛苦。可是三毛最终的选择依然让我觉得有些难过,虽然她已去世多年,我依然喜爱她甚至于崇拜她。

她传奇的一生,没有人可以复制。看完她的精确细腻,原来人生可以这么精彩。再没有一个女人,可以像她那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