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的解析读后感

梦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读弗洛伊德《梦的解析》有感

政法学院 吴乔婷 学号: 2009214432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1956~1939)是奥国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于1899年出版的《梦的解析》是其最伟大的著作,也通常被人们视为是精神分析学的正式形成的标志。

该书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了自己对病人的临床经验甚至对自己的梦的分析,深入探讨了有关梦的实质、梦的解析方法、梦的伪装、梦的材料和来源、梦的工作以及梦的过程的心理等理论问题。总的来说,《梦的解析》被视为精神分析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三大理论支柱之一,其重要性被人们认可。上海三联书店版的《梦的解析》在左下角有段话,说的是“梦的解析”是一部改变人类历史的著作,与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论》并称为导致人类思想革命的三大经典作品。如果说《天体运行论》是揭示了人类身外的客观世界的运行规律、《物种起源》解释了人类的肉体怎么进化成今天的样子,那么《梦的解析》则是揭示人类心灵的奥秘之作,与其他两者相比,人类的心灵更加复杂,人类的内心活动和精神思想对人类的意义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三联书店把这三者并列是不无道理的。

我们知道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1,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指1895~19xx年这段时期内的精神分析的萌芽、奠基和形成。《梦的解析》就是这个时期的重要理论之一。2,弗洛伊德的晚期理论,指的是19xx年特别是19xx年以后至19xx年精神分析得到修正和补充并发展为弗洛伊德主义。从《梦的解析》来看,这本书结合了他在早期理论中的其他理论如泛性论、行为的快乐准则和现实原则等,这点我们可以从书的内容找到根据。在第四章,梦是欲望的满足中,弗洛伊德举出一个例子,他在每次吃了很咸的食物的时候,总是做同一个梦,梦的内容就是他在喝水。他分析这样的梦满足了他喝水的欲望,而不需要他起身醒来喝水。而他的年轻的同事的梦也有类似的遵循快乐原则,他同事的梦是这样的,因为他喜欢赖床早上总是起不来所以就梦到了他已经来到他工作的医院而实际上他还在他的床上睡觉。

这种遵循快乐原则或者欲望的满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经常遇到,我想到了我自己的梦。我们学院在每周周二都需要早起去出早操,某次天气不是很好,但是也没有下雨。我在半睡半醒状态时听到有人说下雨了,不用出早操了,然后我就又进入了睡眠状态。后来才知道那天只是阴天,早操并未取消。那么我听到的不用出早操的言论只是我的梦境,我不想早起出操然后才会想到下雨这么一个借口,然后就通过他人的言辞表达出来从而为自己不出操找到合适的理由。这是欲望的满足,而且这种满足通过了较为简单的转化(我不是直接的欲望满足而是通过下雨来满足不出早操这种间接的方式)。

但是随着年龄的长大,接受社会的价值观念的增多,梦会进行精心的伪装,这是弗洛伊德在他的《梦的解析》第四章着重解释的内容。我认为当人们的年龄增大后,其欲望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有悖道德,我们在梦中也会意识到这类型的欲望不能直接表达,所以这种梦就会以伪装过后的内容来呈现。实际上弗洛伊德

也谈到这种审查梦境的过程,他把这称之为梦的稽查作用。实际上,稽查作用可以用统治者的审查来进行类比,例如在某些特务统治和思想控制较为严密的朝代,知识分子不能通过直接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愤懑或者思想,所以他们会用前代的例子或者历史上有名的昏君和仁君来讽刺现在的朝政,于是我们看到了唐诗宋词里面的隐喻或者讽刺,同样的我们的有些看似与欲望毫无关联的梦,其欲望并没有消失而是通过了稽查作用后的另外一种表达。

在我们做过的一些梦里面,我们有时候不会得到欲望的满足,反而会是完全相反的方向。例如,我们都有过这样的做梦经历,在邻近较为重要的考试时间段内(尤其是考试较为频繁的中学阶段)做梦并不是梦到我考试进步、拿高分或者其他欲望的满足,而总是梦到忘了考试时间,忘了带准考证,路上塞车或者其他的突发状况,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我觉得这也是一种梦中欲望的满足。我们梦到各种突发状况阻止我们考试顺利进行,只是因为我们害怕考试和考试后的结果,在这种心理状况下,潜意识里是希望考试取消的,但是考试取消这一直接的欲望没有通过梦的稽查,在这种状况下,我们就只能通过其他的方式来逃避考试或者逃避考试的结果。可以这样分析,我害怕考试,害怕考试过后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我害怕遭到其他人的耻笑和老师的责怪,所以我通过塞车迟到这样的借口来缓解自己的这种不舒服的感觉,“我并不是没有能力考好,只是今天路上塞车我迟到了,我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写试卷,否则,我才不会是这么点分数呢!”这样,梦还是欲望的满足。虽然,有很多梦是无法解释的,但是我对弗洛伊德梦是欲望的满足这一观念还是持支持的观点,这部分也是我全书看的最认真的部分。

我认为,弗洛伊德的梦的稽查作用理论不仅解释了梦的伪装,解释了我们看似很无厘头的一些无意义的梦,另外的意义则在于这个理论很好的佐证了他的泛性论。按照他的观点,每个人包括儿童都是有性欲的,而性欲这种欲望并没有在梦中大规模的表达,梦的稽查就很好的解释了这一点,这使得他的泛性论能够在众人的不理解中找到些许的合理的解释。

关于第五章梦的材料及来源是全书中较为容易理解的部分,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的材料很大部分来自于自己的经历,最近的经历,儿童时期的经历甚至我们在清醒的时候没有注意到的一些小的细节。我小的时候在我外婆家看到一条小的蛇,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我的梦里总是重复出现很多的蛇追着我跑,我想,这个梦的材料来源就是那次偶然看到蛇的经历,而小时候不会判断危险的大小,做梦的时候就夸大了蛇的数量和大小并且认为他们都追着自己跑。除此之外,弗洛伊德也涉及到了一些肉体刺激对梦的影响,但是他的重头还是放在了被压抑的潜意识在夜间思想放松后的释放形成了梦这个方面行文。

在第五章,第六章中,弗洛伊德运用了大量的各式各样的梦的例子,这些梦例有些来源于大部分人的普遍的梦境,有些来源于他身边的同事,他也分析了他自己和他的女儿的梦例。书中也写到了很多较为经典的梦例,例如:裸体的梦,飞的梦,亲人死亡的梦等等,这些梦在我国的解梦书《周公解梦》中也经常看到,只是弗洛伊德用一整套的系统理论来解释梦的出现和过程,而《周公解梦》则是一个个简单的小梦例解释而成。简单的说,这是由东西方文化差异形成的,而非个例。

我一直以为我是不怎么做梦的,因为每天早晨起来根本就不记得有做过梦的迹象。但看了《梦的解析》以及其他的心理学书籍后我才知道,其实每个人每天都会做梦,只是在早晨醒来后被忘却了。虽然有时候我们也会记得我们做过的部

分的梦,但是比起我们实际做过的梦的内容来说这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我很好奇,为什么我们会忘记得一干二净呢,在《梦的解析》中,弗洛伊德也给出了答案。按照他的观点我们醒后会忘记梦是因为相对于白天清醒的时候我们的感觉和知觉,梦中的感觉和知觉太微弱以至于他们激发的兴奋太少而不容易被我们记住;另外一方面,我们比较记住频繁发生的事情,而忘记只发生过一次的事情,而大部分的梦的意象只发生过一次。如果我们的梦境总是重复相同的话,我们还是能够较为容易地记住的;除此之外,构成梦的内容由于缺少实际的意义而难于记住,因为梦的内容都是一些琐事或者无意义的事,我们大部分的人对梦没兴趣,这也导致了我们醒来后立即忘记梦。当你对梦感兴趣而注意观察它时,你会发现做梦似乎比平常多而且梦境也丰富多彩,实际上这个时间段的梦与前段时间的梦都是差不多的。

总得来说《梦的解析》揭示了许多隐藏在心理深层的奥秘,该书不仅对心理学精神分析这方面的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作为普通的大众,这本书也启迪我们关注内心,关注内心的欲望,从而更好地调节自己完善自己的性格,不愧为引导了整个二十世界人类文明的著作。

 

第二篇:读《梦的解析》有感

读《梦的解析》有感

《梦的解析》又名《释梦》,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中一部十分重要的著作。它叙述了弗洛伊德对于梦的看法以及在进行精神分析的心理辅导时解梦的方法。他阐述了许多学者的观点,又把它们同自己的研究联系起来,来完善他的理论。

《梦的解析》一出,在当时是不被人们接受的,其主要原因在于其中理论多为弗洛伊德自己在治疗一些精神病人时通过感性经验进行的总结,没有理论数据的支持。另一方面,当时的心理学家对于弗洛伊德将个别精神病人的案例所得的结论普遍套用在正常人身上的做法表示不能接受。所以,这本书刚出版时受到了很大的冷落和责难。

通观全书,弗洛伊德的理论论证可分为六大部分,分别是:一、对儿童的梦的研究;二、探讨梦的检查作用;三、探讨梦的象征作用;四、分析梦的运作;五、举例分析几个真实梦境;六、梦的作用在于满足愿望。

弗洛伊德说如果每一个梦都是欲望的表达,即梦除了表达欲望之外再没有别的目的,这一定会招来人们的强烈反对。于是他又引入了梦的伪装。弗洛伊德从没有伪装或伪装较少的儿童的梦开始讲起直到“面目全非”的成人梦境,其解梦的最关键因素就是揭开梦的伪装。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中的本能冲动趁人睡眠时以伪装的形式骗过有所松懈的心理检查机制而得以表现,就构成了梦境。如果说愉快的、欢乐的、幸福的梦是愿望的达成,那么怎样理解不愉快的甚至痛苦的、悲惨的梦呢?弗洛伊德的回答是,无论怎么不愉快的梦,都不外乎是愿望满足的一种“变相的伪装”。他认为:“一个愿望的未能满足,其实象征着另一愿望的满足。”因为做梦的人对此愿望有所顾忌,从而使这一愿望只得以另一种伪装的形式来表达。“梦是一种被压抑的、被抑制的愿望的经过伪装的满足。”弗洛伊德进一步分析说:“就像第3章我们所提出的梦,有些是非常显而易见的愿望达成。而一旦愿望之达成,有所‘伪装’必表示梦者本身对此愿望有所顾忌,而因此使这愿望只得以另一种伪装的形式表达之。”为了说明这种“变相的伪装”理论,弗洛伊德提出了两种科学假设:“我们须假设每个人在其心灵内,均有两种心理步骤。第一个是在梦中表现出愿望的内容;而第二个却扮演着检查者的角色,而形成了梦的‘伪装’。”同时,再作“一个合理的假设:‘凡能为我们所意识到的,必得经过第二个心理步骤所认可;而那些第一个心理步骤的材料,一旦无法通过第二关,则无从为意识所接受,而必须任由第二关加以各种变形到它满意的地步,才得以进入意识的境界。”’然而,每一个梦,要想证明出其中之秘密意义确乎在于愿望的达成,或要指出其伪装情形等,的确是需要一番努力的分析工作。

弗洛伊德认为梦的唯一作用便是满足人的意识层面上的以及或者说更多的是满足人的潜意识中的愿望。而这些愿望由于不被人的理性所接受,所以要由人的自身进行调节,经过一系列粉饰,转化成不易被察觉的形式通过梦境释放出来。正由于这些粉饰,将梦伪装,从而造成了解读的困难。

《梦的解析》这本书在心理学界中有里程碑般的地位。它从一个其他人从没探索过的领域对人们的心理、梦境进行了分析,并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备的系统,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因此,要了解西方的心理学发展,我们就不能不研究弗洛伊德,要了解弗洛伊德,我们就不能不关注这本《梦的解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