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读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我确实是一个爱诗的人,喜欢读诗,这个习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已开始和我的生活如影随形。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光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原名查海生,19xx年5月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查湾,在农村长大,19xx年,15岁是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xx年毕业后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19xx年3月26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在诗人短暂的生命里,诗人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他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国19世纪70年代新文学史上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他凭着辉煌的才华、奇迹般的创造力、敏锐的直觉和广博的指示,在极端贫穷、单调的生活环境里创作了将近200万字的诗歌、小说、戏剧、论文。其主要作品有:长诗《但是水,水》、长诗《土地》、诗剧《太阳》(未完成)、第一合唱剧《弥赛亚》、第二合唱剧残

稿、长诗《大扎撒》(未完成)、话剧《弑》及约200首抒情短诗,曾与西川合印过诗集《麦地之瓮》。他曾于19xx年或北京大学第一届艺术节五四文学大奖赛特别奖,于19xx年获第三届《十月》文学奖荣誉奖。其部分作品被收入近20种诗歌选集,但其大部分作品尚待整理出版。他认为,诗就是那把自由和沉默还给人类的东西。

我从海子的诗中读出了诗人对于生命的赞颂,和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眷恋之情,所有这些已容不下更多的思想和真理,然而诗人率真的情怀并未损害优秀诗歌所具备的语言的节制和锻打。

诗人海子生活在童话的国度,天堂的意象扎根于海子的心灵,但是城市流浪者的形象、脆弱而敏感的心灵、理想的不可能实现构筑成了诗人极为忧郁的品格。在诗人的诗歌当中,处处充满了诸如死亡、黑色、黑夜、悲伤、银红的落日、无限漫长的黄昏等意象。也正是在这些黑色的字眼当中我发现了海子诗中自我理想的极度张扬,以及对于庸常生存现实的深刻摒弃与蔑视。他从不甘于寂寞,在他压抑的心灵中奔腾着运行不息的地火,热情着我的心灵,激动着所有的第一人称。 从海子的诗中,我感到了热腾腾的生命气息和人的存在。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无论是你还是我都可能有过这样的想法。由家人的爱护、友人的关怀、爱人的陪伴,你心中的幸福是否就是这个样子呢?那你是否也曾想象过这样一种幸福。

从城市的繁忙中摆脱出来,走出钢筋混凝土的密林,从复杂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你需要做的只是“关心粮食和蔬菜”,需要做的只是“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去享受只属于你自己的生活。是的,毫无疑问,这是幸福。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一种心境,一种追求,当我们被生活在尘世中的烦恼所围困时,我们需要的正是这种心境,这种追求,超脱出尘世,在你的心中为自己开辟出一片海洋,你的心里也会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会是一个幸福的人。 我认为可以把诗中的图景做个分类,一类是“喂马,劈柴”、“关心粮食和蔬菜”、“有一所房子”;一类是“周游世界”。前者代表世俗生活或尘世幸福,因为这是讲,要关心柴米油盐,要居有定所;后者是艺术的超凡和浪漫的诗意栖息,有一点像神仙,可以周游世界??

因此,这两种幸福合起来就是既世俗又神圣的幸福,是凡俗的常人生活与浪漫的艺术生活的沟通与圆融。这种幸福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就是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诗意与尘世两种幸福的综合和概括,他与“喂马,劈柴”,“关心粮食和蔬菜”,“有一所房子”及“周游世界”不是并列关系而是总分关系。

“面朝大海”意味着大境界,神圣境界,诗意境界,与之相对应的图景是“周游世界”,因为真正能周游世界的思维,是艺术,是庄子的逍遥游。“春暖花开”意味着小境界,凡俗境界,尘世境界,与之相对应的是“喂马,劈柴”,“关心粮食和蔬菜”,“有一所房子”。这两个境界的融合就恰恰是我们理想中的幸福。 以上就是我对这首诗一些很浅显的认识。我确实很喜欢读诗,我觉得读诗是一种很快乐的事,每每当我深夜睡不着觉的时候,都是诗陪着我。

从徐志摩到冰心,从舒婷到顾城,从戴望舒到席慕容,几百年来中国历史上出了无数个伟大的诗人,但我尤爱海子,他的那种思想,那种对于生命的理解深深的影响了我,感染了我。我喜欢海子,喜欢他的诗,喜欢他的思想,爱上他的经历。除去海子,我最喜欢的诗人还有许多,像顾城,他的《一代人》只短短两局却有筋有肉有骨有气,是深层意象诗中的佼佼者;像舒婷,舒婷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致橡树》就热情而坦诚的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像郑愁予,他的《错误》篇幅短小却一波三折,颇有独到的韵味,是一首极佳的闺怨词,也是中国诗歌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外国诗人中我尤喜欢这两位,华兹华斯和泰戈尔。

诗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与思想的灵光,是人类最纯粹的精神家园。诗,带你走进一个纯美的缪斯国度,远离人世的纷扰,营造一个纯净的心灵世界。诗心的解读开启智慧的灵光,诗性的灵魂铸就生命的风景。就此,展开诗的阅读旅程,让心灵诗意地栖居??

 

第二篇:读书笔记《旅游文化》

读书笔记

《旅游文化》

9)

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xx年8月

摘抄

一.历史文物古迹的概念与形成

古迹与文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古迹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建筑物或具有研究、纪念意义的地方。文物则是指遇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历史文化遗物。但二者又非常类似,都是指人类发展过程中所保留下的东西,它们都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历史、艺术的特点和水平,是当时人类智慧的结晶。历史文物占迹足指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过程中留存下来的活动遗迹、遗址、遗构及通风。它形成于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是一个民族、 —个国家历史发展过程中各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建筑、艺术、风俗等待点和水平的真实的客观体现,凝聚者人类的智慧,昭示者特定的历史特征。为了了解历史,继承文明,人类需要去考证、去分析,人门对历史文物古迹越来越关注;为了追溯历史,回首往事.人们对祖先遗留下来的历史话功遗址、古陵墓、古建筑、历史文物古迹也越来越感兴趣。欣赏历史文物古迹越来越成为人们出游的选择目标。那些能吸引旅游者前往游览,并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历史文物真

迹标为历史文物古迹旅游资源。它是人类在各种活动中创造的、把动态的历史用静的实物体现山来的、能激发人们旅游功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1、.历史古迹的特点分析

历史文物古迹是人类历史的写照,是人类历史的再现。每一处景观都反映了特定时期人类的生产或生活情况,其内容、形式、结构、格调无不反映了深刻的时代特征和历史痕迹。如我国不同时期的古代建筑就有不同的艺术特征;不同朝代的帝王陵墓都占不同的陵寝形制;不同时期的陶瓷器艺术和雕刻艺术都有不同的特点

二、历史古迹的旅游价值:

1、历史文物古迹是人类历史的写照,是人类历史的再现。每一处景观都反映了特定时期人类的生产或生活情况,其内容、形式、结构、格调无不反映了深刻的时代特征和历史痕迹。

2、是反映古代科学技术的镜子。

3、是耐人寻味的景观。

4、寻求历史文化遗存是当前旅游的一种风尚。

三、古文化遗址的主要类型:

1、旅游价值:可通过对古城和古城遗址的考查来研究历史的发展,展示历史的真实面貌。特别是选择历史地位高、保存好,区位条件优

越的古城和古都遗址进行旅游开发,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2、我国主要古都遗址:著名的有殷商王朝都城遗址“殷墟”,周朝都城遗址“丰镐遗址”,秦都“咸阳遗址”,汉代都城“长安遗址”,西域古国楼兰都城“楼兰遗址”等。

(一)古道路遗迹:

1、旅游价值:古道路沿途形成了众多的城镇、关隘和风景名胜,还修建了许多寺庙、石窟等,沿途这些众多的历史古迹和有关历史故事、传说,吸引着旅游者沿古道探古寻幽揽胜。

2、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中国汉代开创的将中国的丝织品从长安经康居、安息、叙利亚运往地中海各国的一条通道。它是一条连接亚、欧、非三大洲的陆上交通线。它穿过欧亚大陆腹地,通过沙漠、戈壁,跨越无数的高山峻岭、渡过了不少河流,联系各文明古国。旅行在这条路上,可以浏览风光壮丽的高山、大河、沙漠、戈壁、探访长城古道、烽燧,还可欣赏艺术荟萃的石窟、佛龛和文物。

(二)古战场遗址:

1、世界和我国著名的古战场遗址:

①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滑铁卢古战场;②法国的马其诺防线;③我国的赤壁之战古战场遗址;④重庆合川的钓鱼城遗址等。

(三)古代伟大工程:

1、长城:

①中国长城的特点:

a、长: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全长6000多千米,东西延伸,蜿蜒万里。(现存的多属明代建造,汉代长城长达2万多里。)

b、雄伟壮观:长城沿山脊依山随势,连绵起伏,长城与山脊浑然一体,气势雄伟壮观。

c、结构周密复杂,布局合理:由关隘、城墙和烽火台组成。 ②长城的旅游价值:

长城高超的建筑艺术,科学的设计,周密的结构以及合理的布局,是中华民族大智大勇的历史见证,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展示了雄伟美、险竣美和开阔美,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与历史研究价值。

2、水利工程:

①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四川都江堰市境内,是战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所领导修建。都江堰工程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部分组成。鱼嘴是江心分水岭,把岷江分为内外二江,内江导入平原为灌溉水源,宝瓶口和飞沙堰共同调节内江水量,飞沙堰还起了减少内江泥沙淤积的作用。水过宝瓶口由总灌渠入各支渠,灌溉田地,使川西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②灵渠:又名兴安运河,位于广西兴安县境内,开凿于秦代,分为南渠和北渠,北渠的水注入湘江,南渠的水注入漓江。分派的流量大致是“三分漓水七分湘”

③坎儿井:是我国干旱地区别具一格的水利工程。

主要分布在新疆的吐鲁番、哈密、木垒等地区。

利用自然地形,将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引出地面灌溉农田以及用于生产和生活,使沙漠地区形成片片绿洲。

“旅游的表象是经济,旅游的内核是文化。”本学期,通过阅读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黄成林先生的《旅游文化》,使我对“旅游文化”有了新的认识,深刻地了解到“没有文化的旅游是苍白的旅游,旅游是商品化的文化。”

本书一共分为八章的内容,总体来说大致可分为四部分内容。其中,第一章“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为第一部分,综合阐述了旅游文化在旅游活动中的内涵与意义,并区分了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是读者明确地了解了旅游文化的涵盖面之广,包括了旅游的各个方面,其中也包括文化旅游。其次,第二章“山岳文化”与第三章“水与旅游”从文化加之于自然景观的角度做了介绍。随后的第四章“民居与村落文化”和第五章“牌坊文化”这是人文景观蕴含的民族文化特色。最后的三章分别为“饮食文化”、“佛教文化”和“戏曲文化”,追溯了时代演变中的人类生活以及精神、娱乐方面的非物质文化。

作为一本学术类书籍,本文最大的特色则在于将中华民族的文学特色融入其中,是原本枯燥的书显得活泼动人。比如,作者在描述“水与旅游”时,概括了水与人类的精神生活——水可以自我激励“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水可以慰藉心灵“闲上上来看野水,忽见水底

见青山”;水可以撩人离情“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又如,读者在学习“戏曲文化”的同时,能够欣赏到王实甫《西厢记》里“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理想,汤显祖《牡丹亭》里杜丽娘为爱斗争的不屈,洪昇《长生殿》里“钗盒情愿”的至情,孔尚任《桃花扇》里悲欢离合的缠绵……如此大量地将中华民族辉煌的文学成就与旅游文化学的知识相结合,不仅充实了读者对旅游客体所蕴含的文化,更在无形中扩充了读者的文化底蕴,真正意义上达到了在“文化旅游”过程中吸收“旅游文化”的目的。

另外,本书的另一大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则为在每一章的末尾都对如何欣赏该景观作了方法指导。例如,对于山岳的欣赏要从山岳自然美和人文美两方面着手,看黄山要看它的奇,登华山要探它的险峻,游峨眉要览它的清秀,山岳的建筑要赏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之效果,题刻要领其“画龙点睛”之妙处,名山神话传说要品其地理特征之神韵。再如,作者在茶文化的介绍中教授读者品茶要“观茶”之品质,“冲泡”之妥当,“闻香”之情浓,“品味”之独到。这些生动而详尽的叙述,无不激发读者“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想法。在理论与实践双管齐下的学习过程中,读者必将叩开“旅游文化”的大门,揭开“旅游文化”的深厚内涵。

但是,正如作者所言“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尽人意之处”。在我阅读完此书后,我首先感觉的作者没有将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归类阐述是有些令人遗憾的。56个民族的庞大体系同样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其中包括了许多节日民俗、服饰民俗、人生礼俗等等。虽

然作者在介绍民居与村落、饮食、宗教文化中都略有提及,但若能单独列章,系统地进行介绍,无论对于学习旅游的学生及以此书作为参考的旅游者,均能在更大程度上对旅游文化有全面的了解。此外,作者在阐述旅游文化的特征时,总结了其“综合性”“传承性”“民族性”“地域性”“交融性”五点特征。但在课上,老师总结的旅游文化特征还有“阶级性”,我觉得这点也是比较重要的。因为在中国经历了长期的封建社会,在许多帝王建筑,包括民居建筑中,阶级特征是十分显著的,那么在旅游活动中对一些旅游资源进行“阶级性文化”欣赏也是必不可少的。

总体来说,黄成林先生的《旅游文化》带着读者一道去感受山光水色,考察传统民居,品味旅游美食,体验佛教文化,欣赏著名戏剧……了解了旅游活动中的“门道”,体味到“旅游文化”在旅游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