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针对教育新理念读后感

HR Plann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Research of

A Suzhou Institution

《教育新理念》读后感

印祥燕

本学期拜读了袁振国先生撰写的《教育新理念》一书。其敏锐的思想、开阔的视野给我很多启发,书中涉及到课堂教学、学科教育、素质教育、理想教育、教育研究等5个方面,提出了亟需更新的教育新理念。其中理想教育中的人文主义教育观一节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这里涉及到我们教育的对象——学生,下面就书中观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来谈谈自己作为新时代的教师的一点肤浅感受。

中国的课堂教学是“去问题教学”,学生没有问题走进课堂,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决,学生没有问题走出课堂,学生的头脑只是一个储存知识的仓库,这不由得使人们对教育的真正功能产生了深思,在文中,袁教授对此给予了明确回答,他提出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使文明积淀成人格”。其中包括两层含义,其一:对教师而言,教会学生致知的方法,求知的渠道,学会判断知识和信息,要比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重要得多。因为知识本身是多变的,不断更新的。其二:现代文明的成果并不能通过传授内化成为人格,人格需要人格魅力的感召。那么,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到学生智慧、人格形成与发展。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该做到并且强化以下几点:

一、修身养性,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职业是一种以造就未来新一代人格为特点的职业。教师的良好人格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是形成学生人格的重要条件。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师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只有从教师的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的多么美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的人格。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

二、热爱学生,做到对学生尊重与宽容

“教育是人学”。教师劳动的对象是有着丰富情感和人格尊严的、科苏德、活生生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具体的人。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应成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逻辑起点。

(一)教师应尊重学生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尊重学生多姿多彩的选择,尊重学生主动活泼的呈献。

(二)教师还要学会宽容学生

宽容,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施与这种美德会对受与者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这种宽容并不是放纵。

教育需要严师,但更需要“爱”与宽容。对自己的学生宽容,更是一名教师应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作为教师,应充分理解、体谅学生的“不成熟”,宽容他们一时的过错。

宽容是一种修养,能使教师遇到突发事件仍保持一种平等、平和的心态对待学生;宽容是一种胸襟,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广阔的心胸;宽容更是一门教育艺术,它能使教师不厌其烦地对学生坚持耐心的多方式的教育,给学生以自我反思、认识、改正错误的机会。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对犯错误的学生,常常让他们先

做一件好事,然后写一份心理活动说明书,要求反映出做好事前、做好事时,做好事后心灵深处的旧我和新我是怎样论战的,这种做法,既能让学生自觉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更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感受到老师真诚的爱。

三、要做伯乐,具有一双发现人才的慧眼

生活中许多有特殊天赋的人、有着异乎常人的大智慧的人,一开始通常不会被人理解,反而被称为愚蠢或傻瓜。

我们的学生中其实也不乏这样与众不同看似愚蠢的人,身为老师的我们是不是只盯着那些分数指挥棒下的“优等生”,而错把美丽的天鹅当成了可怜的丑小鸭了呢?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发展。需要教师关注个性差异,允许每个学生自由地发展与个性充分地张扬。我们对待学生不能象“割韭菜似的一刀切”,而是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我们应当善于用欣喜的目光去发现去培养有独特个性,富有想象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把理解与鼓励作为给学生们的礼物,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有天才出现。

 

第二篇:教育新理念

《教育新理念》模拟试题(三)(1--2章)

(含答案)

一、正误判断题

( )1、教育理念是指导教育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

( ) 2、科学知识具有相对确定性和稳定性,因此,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也应是一成不变的。

( )3、从某种意义上讲,创新能力等同于创造能力,因此,“中国制造”等同于“中国创造”

( )4、创造性并不神秘,它是人人都有的与生俱来的禀赋,是人生下来能够适应各种环境的天然保障。

( )5、小孩子的好奇心源自于问题意识,是与生俱来的本能。

( )6、“去问题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帮助很大,实际上是“优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 )7、喜欢提问题的学生实际上是 么都不懂的差生。

( )8、问题能力在于学生,能不能以问题贯穿教学在于教师,应让问题成为知识的纽带。 ( )9、“学生没有问题走进教室,没有问题走出教室。”才算是成功的教育。

( )10、知识是启发智慧的手段,过程是结果的动态延伸。教学中能够把结果变成过程,才能把知识变成智慧。

( )11、知识是人们认识的结果,是已获得的结果,不必要追究它的过程。更不能持怀疑的态度。

( )12、世界是综合的,知识也是综和的,人为地将知识割裂开来,将专业分得越细,越会造成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

( )13、在各学科、在各行各业最活跃的人才是具有强烈综合知识能力的复合型的人才。 ( )14、综合性教学的关键是教师综合知识的水平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因此,我们不应该提倡教师的专业化。

( )15、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教学在高中阶段才能进行,不宜在义务教育阶段提倡。 ( )16、接受性教学是有标准的、预期答案的,而研究性教学没有甚至不可能有标准答案的。

( )17、研究性教学是有计划的,但却不是惟计划的。

( )18、所谓课程意识,最简单地说,就是教什么的意识,因此,教材有什么我们就教什么,这样肯定能完成教学任务。

( )19、知识结构是严谨的,容不得跳跃。为了让学生形成缜密的思维,我们不得不格守按部就班的知识教学程序。

( )20、社会建设对人才需求是多元的,我们提倡学生学会有选择地学习知识,构建个性化的知识。

( )21、网络时代的到来,将使教育从“学校选择适合教育的人”向 “个体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转变。

( )22、散点教学不利于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

( )23、“人生有限,学海无边。”我们提倡直线教学。

( )24、散点教学是选择部分重要的东西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若干知识之间的联系,补充他自己认为需要补充的知识。

( )25、送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教是为了不教。

( )26、前沿性、跳跃式教学有利于刺激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增强主动参与的意识。 (

( )27、在科学教学中应把知识作为工具和手段,以掌握科学方法为目的。 )28、以问题为纽带进行教育,就是以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始,以产生新的问题终。 )29、“美育等同于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指的是美术课、音乐课。 )30、学科知识分得越细越有利于高级人才的培养。

二、多项选择题(下面的答案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项写在括号里)

1、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教育改革的原点。

A、课堂教学 B、 活动课 C、 综合实践课 D、 体育课E、 艺术课

2、、 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

A、应试能力 B、 问题意识 C、 问题能力 D、 适应能力 E、 表达能力

3

A、综合知识的水平 B、 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C、 教师的学历 D、 教学技能 E、 教师的学识

4、高分低能的本质在于。

A、知识的割裂 B、 理科综合 C、 文科综合 D、 过分强调理科教育 E、 过分强调文科教育

5、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必须与的学习相结合,不断接触最新的科学成果,经常问津人类共同关注的科学难题。

A、合作式B、 探讨式 C、 跳跃式D、 探究式E、 研究式

6是通过对科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和科学发展的整体把握而形成的科学信念与科学习惯。

A、科学精神 B、 科学知识 C、 科学方法 D、 科学态度 E、 科学意识

7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和创新精神。

A、知识 B、 程序 C、 假设 D、 方法 E、 结果

8、信息、互联网络的日益普及化使得对知识的掌握从以摄入为主转向以对知识的 、 、 和创造性的运用为主。

A、 分析 B、 判断 C、 选择D、 接受 E、 掌握

9、建立多元化的高考,即 、 、 、 、 的高考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摆脱应试教育的状况。

A、多种专业 B、 多种标准 C、多种形式 D、 多种时间 E、 多种机会

10、我们要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极大地改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

的 、 、 和行为方式,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A、智力 B、 思想 C、 情感D、 意志 E、 个性

三、简答题

1、你怎么理解“业有所专,学有所长”与综合性教学?

2、你怎么理解“人生有限,学海无边”与散点教学?

3、你怎么理解“师者,传道解惑也”与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

四、案例分析题

1、“错误”也是课程资源。

记得一位著名特级教师说过这样的话:“教3+2=5的教师是合格教师,教3+2=?的教师是好老师,而教3+2=6的教师才是优秀教师。”我不久前听一位老师上课,看到这位老师因为一道例题的编写不当而连连向学生道歉,却丧失了一次辨错、纠错的极好机会。类似的情况时有发生。

你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自己犯错时,你是否“将错就错”地创设质疑情境去激发学生的心理矛盾与问题意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和发展?请从“去问题”教育的危害去分析之。

2、孩子的创新意识需要精心呵护

每天放学小明爸爸都会来接小明回家,有一天小明爸爸因为有事没来得及接他,他就自作主张不按原来那条路走,而是抄近路回到家中。迟来的父亲见不到儿子很生气,他一方面批评学校不注意安全教育,一方面打骂小明“小小年纪,胆量太大,以后什么事都干得出来。”请用现代的教育观去分析这父子俩的行为。

五、论述题

1、在日常课堂教学工作中你是怎样处理渐进与跳跃、前沿性与基础性、直线教学与散点教学之间的关系的?

2、从辨证的角度去分析课堂教学中研究与接受之间的关系。

3、 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使文明积淀为人格,信息技术使这一追求成为真正的可能。

但有人说“有了信息技术可以不要教师。”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请论述。

《教育新理念》模拟题参考答案

一.1、正;2、误;3、误;4、正;5、正;6、误;7、误;8、正;9、误;10、正;11、误

12、正;13、正;14、误;15、误;16、正;17、正;18、误;19、误;20、正;21、正

22、误;23、误;24、正;25、正;26、正;27、正;28、正;29、误;30、误

二、1、A;2、B、C、3、A、B;4、A;5、C;6、D;7、A、B、D;8、A、B、C、;9、

B、C、D;10、B、C、D、或E

三、1、答:各行各业确实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但从形势发展看能够综合所学知识以适应各种不同领域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更受欢迎。过去大学里的专业分得越细越合乎考生的“胃口”,但从就业的角度看所谓专业不对口者大有人在,这些人运用综合知识根据需要实际问题。而长期以来,综合知识的学习与运用不受重视,不仅是个认识问题,而且是个观念问题——把专门化看成是高级人才的象征,把简单知识的综合运用看成是低级人才的表现。要提高教师的综合性教学的关键是教师综合知识的水平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答:散点教学不是把所有重要的东西都选择好了给学生,而是选择部分重要的东西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若干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补充他自己认为需要补充的知识。我国在基础教育重视“双基”教育是必要的,但在知识堆积如山、信息铺天盖地、变化日益加快的今天,追逐前沿的选择性的学习恐怕才是最要紧的。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选择最有价值的知识,最个性化的知识——即最符合自己能力结构和竞争需要的知识才是最重要的。散点式教学的目的也是为这种选择提供一个空间。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用毕生的精力也不可能学完全人类的知识。因此,我们必须学会有选择地学习知识,构建个性化的知识,也就是符合自己能力结构和兴趣结构的知识,有利于自己创造创造性的转化的知识。

4、答:从古至今教师一直被视为是知识的传播者,解答学生问题的绝对权威。而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并不以知识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要让学生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

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形成不断探究问题的习惯,而不是凡是问题都要求有标准答案。

四、1、答:这位著名特级教师所说的话表达了一种教学思想:“错误”可以激发学生的心理矛盾与问题意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认识和发展。这种思想无疑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而我们目前的教学中,教师对“错误”避之惟恐不及,在学生面前出现“错误”觉得很没面子,不懂得随机应变,“将错就错”地引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探究“错误”的存在之处。

课堂教学,尤其是在大型观摩教学活动中,追求的效果是“对答如流”、“滴水不漏”、“天衣无缝”,稍有闪失,便自责不已。长期以来我们受“去问题”教学的危害,缺乏问题意识,怪不得人家会反问:这堂课老师问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既然老师的问题学生都能回答,这堂课还它干什么?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教学行为,是否应该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新课程改革倡导新的课程观,它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教学中的“错误”,将会给课堂教学带来逢勃生机与活力。

2、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一名家长应学会启发、引导、保护孩子的创新意识。问题意识、另辟蹊径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小明的父亲每天能来接孩子,关心与爱护孩子其本意是好的,但不应该随意打骂孩子。增强安全意识方面的教育是必要的,但不要随意挫伤孩子的创新意识。

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重视下一代教育的民族,为了孩子的教育,父母花多大的代价都舍得。问题是我们要孩子掌握的都是我们认为他们应该掌握的,而孩子感兴趣的问题、出自孩子思维发展要求的问题我们却常常视而不见或置之不理。现在的家庭教育存在“捏着怕死,放了怕飞。”这样的思想。作为教师与家长都应该给予孩子个性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五、

1、参照教材P33—37。

2、参照教材P24—31。

3、参照教材P71—7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