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就那么简单读后感

幸福就那么简单读后感(一)

郭明义一个现代活雷锋的代表,在他小的时候正在流行学雷锋,因此他从小要求自己向雷锋同志学习。在他15年的工作当中他却干了20年的工作量。个人向社会捐款12万相当于自己的收入三分之一。积极参加献血、为不认识的人捐献自己的骨髓,这样一个别人认为是“傻子”的人却每件事都为别人着想。也许以前没有人可以理解郭明义的作法,不过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了解他、认可他的作法。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他的队伍中来,积极向他学习,只要是他发起的爱心活动总有许多的人参与进来,跟他一起帮助别人,跟他一起献血,甚至跟他一起捐献骨髓。在郭明义的眼里孩子是国家的为来,为此他愿意倾尽所有来帮助和资助那些苦难的孩子们,为了使孩子们不用途步上学把自己的自行车送了一辆又一辆使自己最后变成了走路上班了。为了圆孩子能看上电视的梦想把自家的电视给了别人。为了孩子不辍学连自己的午饭都省了下来就为了那3元钱。为了孩子们他做了别人做不到的。也许现在很多人做不到郭明义这种程度,但是我们可以向他学习。

他告诉我们幸福的本质不是拥有,而是付出,幸福的来源不是物质富足,而是精神充实。幸福的定义不局限于轰轰烈烈,同样存在于简简单单和平平凡凡之中。郭明义作为一名党员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无论在什么岗位上只要认真负责都会闪耀光芒。现在的社会更需要行动、真诚和爱心,奉献不应该是作秀,而是应该人人自发的爱心流露。每件事都认认真真地去完成,热爱我们的工作,在我们的工作岗位上尽心尽力;遇到要帮助的人就伸手拉他们一把,也许有时候对我们来说这只是一件小事而已,但是对于被我们帮助的人来说也许是非常重要。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应该重温榜样的事迹、感受榜样的力量,只有更多的人抱着帮助他人的想法时,这个世界才能充满爱,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温暖,体会到什么是和谐!才能感觉到郭明义所说的幸福就是这么简单。

幸福就那么简单读后感(二)

初识郭明义,是通过中央电视台早间的《走基层》节目,知道了他是全国唯一一位开通实名微博,并把“优秀共 产 党员”作为标签的网络名人。再识郭明义,是通过《幸福就这么简单》这本书。在细细地读过这本书后,对郭明义我有了更加清晰、更加深刻、也更加感动的认识。

郭明义,15年加班1500多天;16年捐出工资总额的一半参加希望工程,资助特困学生180多人,撑起了180个家庭的天;20年累计无偿献血6万多毫升,相当于自身血量的10倍,挽救了75条鲜活的生命。他7次发起无偿献血倡议,600多名矿业职工积极响应;他8次发起捐献造血干细胞活动,1700多人踊跃追随;他发起的捐资助学活动已有2800多人参与,资助孩子1000多名。他把金钱和精力都奉献给了别人,但是自己还住在40平米的老房子里,自行车就送给过别人三台,从此妻子再也不敢给他买自行车了,电视也送出去过三台,家里再也没有钱买新电视了,使得后来单位在奖励来的新电视上不得不写上“公共资源,不得送人”的字样。

郭明义说“看到别人苦我心里也苦,看到别人幸福我也觉得幸福。在我看来,帮助别人

改变命运,比什么都幸福!要让爱自然地去流淌,自然而然地流淌在这片红色的热土上。”拥有爱,奉献爱,郭明义说,“这其中的快乐,只有你做过了才能明白。”

郭明义就是这样用自己的方式不断付出着、奉献着,几十年如一日,不断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周围的人。

执着几十年,人们从不解、嘲讽、疑惑,逐渐转变成感叹、敬重、佩服,继而有越来越多的人循着他的脚步,加入这支奉献的队伍。正是这种从不间断的执着,郭明义在自己的平凡人生中,创造了不平凡,并给人们带来无数次的感动。

郭明义让我们意识到,在五光十色的世界中,还有这样一种纯粹的活法。在金钱与声色之外,还有另外一种途径,能够获得快乐的人生。

他是一个普通人,却辐射出强烈而持久的光与热。这一切,皆来自那颗因为爱而强大的内心。

郭明义以实际行动学习实践雷锋精神,生动地标注着人们心中对道德的质朴追求和精神向往,集中展现了我们这个时代公民道德的高度与力量,他三十年的执着奉献,点燃了公众的爱心,使爱从点的闪光演化成线的延伸、面的扩展,形成扶弱济困的时代风尚。他用自己踏踏实实的工作,端正了社会风气,增强了人们对社会公平公正和奉献社会的理解和认识。

也许我们做不到郭明义那样的程度,但至少我们可以拥有像他一样的珍贵异常的奉献精神。把郭明义作为内心的一面镜子,把他的精神融入到日常工作中,把工作当事业,把职责当使命,严格要求自己,在本职岗位上积极主动的工作,对于每件事情都能认认真真地完成,热爱我们的事业。遇到需要帮助的人,就伸手拉他们一把,也许我们无法挽救他们的生命,无法扭转局面,但至少我们可以给他们希望,让他们振作起来。勿以善小而不为。

让我们像郭明义一样,一起用质朴和宽厚的爱去感动他人,让我们共同用奉献唱响一曲幸福的生命之歌!

幸福就那么简单读后感(三)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来打小怪兽。”这是最近一句很流行的话,乍看之下似乎有点好笑,可仔细琢磨,何尝不是道出了幸福的真谛——幸福可以这么简单,幸福就是这么简单。

关于幸福,或许每个人的定义会不一样。有的人觉得金钱得到满足就是幸福,有的人认为获得权势地位就是幸福。可是幸福似乎变得越来越稀缺,有钱的人觉得自己不幸福,没钱的人也觉得自己也不幸福,有权势地位的人觉得自己不幸福,没权势地位的人也觉得自己不幸福。那么幸福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幸福离我们越来越远?然而有一个人却这样说:幸福就这么简单。他就是郭明义,一名普通的鞍钢工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自从成为菜场公路的管理员,郭明义牺牲掉了自己的所有假期,累计工作15000个小时,15年来做了相当于20年的工作量。自19xx年起,郭明义开始无偿献血,20年来没有间断,已累计献血6万毫升,相当于自身总血量的10倍。19xx年起,郭明义开始资助学生,十几年来一共捐款12万元,相当于自己收入的1/3,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家里却仍然一贫如洗。他还组建了一个爱心团队,力求最大限度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团队累计献血15万毫升,募捐近40万资助了1000多名贫困学生。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雷锋精神,诠释着“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这些震撼人心的数字,在郭明义那里,就是他生活点滴的累积,也是他幸福的源泉。“我就是这样,看到别人苦我心里也苦,看到别人幸福我也觉得幸福。在我看来,帮助别人改变命运,比什么都幸福!”郭明义如是说。没有空洞的口号、没有华丽的词藻,然而郭明义却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幸福的含义,宣扬着雷锋精神的核心:帮助他人,幸福自己。

郭明义的幸福就是这么简单,他的幸福就存在于他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就存在于他几十年如一日为人民服务、帮助他人的坚持和恒心中。他在书的自序中这样写到:是的,我不是大官,也不是富豪;没有权,也没有势。但有时候静下心来,回想自己这半辈子,觉得更多是安慰和幸福:没想到,(Inspirational quotes )我还干了这么多的事。虽然没啥轰轰烈烈的,也许有的人还不理解不认同。可我每每想起来,心里就有几分宽慰;想起一件,就多一分幸福。如今,媒体说我是“雷锋传人”,我对此无比骄傲和自豪,也深感自身责任重大。雷锋同志曾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我愿意用我的一生来践行这句话,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品尝幸福,并把幸福带给更多人。

“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他舍出的每一枚硬币,每一滴血都滚烫火热。他越平凡,越发不简单,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这是20xx年CCTV《感动中国》给予郭明义的颁奖词,再真实不过地展现了郭明义的简单的幸福、简单的伟大。而郭明义却依然这样说:”我没有感觉到苦,而是越干越起劲,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且能够帮助他人做一些事,我觉得非常快乐。30年来,我经历了很多,但我的信念一直很明确:一个共 产 党员,要为党、为国家、为人民的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这是天经地义的,不需要任何理由!“

作为团干部,郭明义带给我们的启示更是醍醐灌顶的。郭明义从参军开始,就义无反顾的开始服务人民,他心中的为人民服务不只是嘴上说说而已!我们团干部也应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断贯彻落实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不要总是抱怨、喊累,应当想我们要付出什么,而不是总是想着要获得什么。参加工作后,郭明义仍以军人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干一行爱一行。我们做团的工作,也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争取通过自身的示范效应来不断扩大团的影响力。社会是大家的,不是你我某个人的,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爱护。郭明义的爱心行动令我们感动,但并不是有郭明义就足够了。我们团干部要接过他的爱心传递棒,将爱心、奉献继续传递下去。令我们欣喜的是,在我县20xx年”微爱传递?助Ta圆梦“希望工程圆梦大学行动中,我们的团干部就积极地参与到其中,自发组织捐款,用实际行动传递爱心,弘扬了雷锋精神。但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今后一定要进一步改善自己工作,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对于郭明义来说,幸福就围绕在他的身旁,他的幸福之路走得踏踏实实。也许我们做不

到郭明义这种程度,但至少我们可以热爱我们的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尽心尽责地做好本分,书写出自己简单却不平凡的精彩篇章;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有能力就伸手拉他们一把。对你来说,这样的伸手或许只是一件很小的事,但对于被帮助的人可能却非常重要。帮助别人其实就是一种快乐,就是一种幸福。我们在帮助他人时,没有必要给自己一个很宏伟的定义,只要在你遇见需要帮助的人和事时,你伸出手,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就可以。久而久之,这将成为一种习惯,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快乐了自己,获得了精神的愉悦和价值的体现。

勿以善小而不为。在生活随处可见的小事里,只要我们乐于伸出自己友爱的手,给他人更多的希望和鼓励,点滴的汇聚将成为惊人的力量。只有当更多的人抱着帮助他人、奉献社会的想法时,这个世界才能真正充满爱,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幸福,我们的社会才是和谐温暖的社会。

幸福是来自你内心一声灿烂的微笑,更是逆境中与你挚手共度的那份支持、寒夜里那盏温暖的灯光。幸福可以很简单,幸福就是这么简单,他存在于你生活随处可见的点滴中,存在于你帮助他人的爱心行动中。

 

第二篇:读后感“幸福了吗”

谈幸福——读白岩松《幸福了吗?》有感

一、 起因

很少看名人出的书,这应该是第一本,记得有一年的春节晚会的小品《实话实说》里宋丹丹扮演的农民大妈准备出本书名叫“月子”,就是对名人出书最大的讽刺,因此对名人不是很感冒。

一直也不是很喜欢读书,由于工作原因,慢慢开始读书;这本书是董老师推荐的,一方面是白岩松这个人给我的印象不错,严肃、幽默、有内涵,而且常听朋友说他写的《痛并快乐着》不错,一直也没有机会看,所以觉得这本应该不错。另一方面是这本书的题目很吸引我,《幸福了吗?》,我比较喜欢这个个话题。 二、 一本引发思考的书

看完这本书觉得不错,我还给老婆看,后来也给朋友推荐。有看的,也有对我说的不屑一顾,认为只是炒作而已。

我没有同他们争论,因为他们说的也有道理,只是在我看来这是一本可以引发人们思考的书。说真的,上了许多年的学,也看了一些书,但是看完也就完了,只是记得书里的一些情节、一些优美的句子,很少像这样去感悟人生,记得自己在看完这本书后就把QQ上的签名改为“不平静、就不会快乐!”,在过了几天之后又改为“心静、心境”。在我认为,不管白岩松本人是不是虚伪,写出这样的文字,但是至少说明他思考着,并且也引发我思考了,甚至对我有所感悟,因此着本书值得一看。

三、 开始思考

“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的度过这一生,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两步便是天堂,却仍有那么多人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仓央嘉措诗”,这也是白岩松放在本书扉页的一首诗,也许这就是本书的基调吧,这首诗使我想起了西游记中的一句话:“凡人之所以不能飞翔,不是身体太重,而是因为心念太重!”

四、 浅读序言

摘录:“手串有助于平静吗?我们的内心,与这看似仅仅是装饰的东西有什么样的关系?沉默之中,埋藏着我们怎样的困惑?”

时代纷繁复杂,忙碌的人们,终要面对自己的内心,而这种面对,在今天,变的更难,却也更急迫。我们都需要答案。

中国三十余年的改革,幸福并没有伴随物质目标的实现如约而来,整个人群中,充满着抱怨之声,官高的抱怨,位卑的抱怨,穷的抱怨。富得也抱怨。在一个十三亿人的国度里,我们该如何解决与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我们人群中的核心价值观到底是什么?精神家园在哪里?我们的信仰是什么?都信人民币吗?我们除了幸福,什么都没有,可是,幸福在哪里?

幸福在哪里且不说,痛苦却是随时可以感觉得到的。为了钱,可以随时欺骗,只要于己有利 ,别人,便是一个可供踩踏的梯子。理想,是一个被嘲笑的词汇。没有办法,缺乏信仰的人,在一个缺乏信仰的社会里,便无所畏惧,便不会约束自己,就会为了利益,让自己成为他人的地域。

钱和权,越来越像是一种信仰,说白了,它们与欲望的满足紧密相连。 社会有社会的问题,我们又都有自己的问题。想要平静与幸福,我们内心的问题终究无法回避。

在墨西哥,有一个离我们很远却又很近的寓言。一群人急匆匆的赶路,突然,一个人停了下来。旁边的人很奇怪,为什么不走了?停下来的人一笑:走的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

这些文字都是来自本书的序言,在整个序言里,我提炼了几个词“信仰、责任、幸福、无奈、挣扎”;我个人认为序言写的非常精彩,也表现了白岩松的犀利,字里行间直指我们的内心以及整个社会存在的核心问题,提出设问,引发读者的思考,也期待自己和读者能得到答案。

现在的人们,每天都在忙着,忙着积累物质财富,甚至不择手段,这是为什么,大概的原因都一样,为了追求幸福的生活。然而正如白岩松所说,财富有了,幸福却没见到。这又是为什么?金钱、权利、名誉,到底能不能带来幸福?若是不能,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人为此去拼命?那有什么能带来幸福呢? 也许是我不求上进、也许是我比较肤浅;在我看来,物质财富与幸福之间并没有任何关系。一个人在拥有了财富、地位、权力的时候,的确可以得到他喜欢的东西,甚至是别人的尊敬,他在得到这些的时候是很幸福,但是,这种幸福的感觉不会持续多长时间,在他得到这些的同时,他也要面对很多不愿面对的烦恼,为不能升职而烦恼、为和同事吵架而烦恼、为家庭不和而烦恼,为股票下跌而烦恼、为疾病烦恼、为那一场场应酬烦恼,为怕失去烦恼,为这为那的烦恼,幸福又在何方?

其实,一个拥有财富的人,可能幸福、也可能不幸,一个没有财富的人,同样可以得到幸福,也可能不幸。因为“幸福就是心理上对生活或某事满足或快乐的一种感觉。”因此我个人认为:如果你想要追求幸福,无论你付出多大的努力,无论你拥有了多少的财富,在心外,根本是找不到的,要追求幸福,只能在自己的内心去寻找。

五、 反思

摘录: CCTV必须服从命令,而我更只是一个小小的卒子,请战也显得那么微不足道。或许有人担心,我们的直播会显出我们在看美国人的笑话,因此?大气?一些,不直播吧,但恰恰这一个?大气?,小气了许多,也错过了一段真实的历史。

其实,任何一个悲剧,都不是把责任推到哪一个人或者哪几个人身上就完事大吉的。或许,我们都该认真思考,我,如果有机会,是不是也可能成为事故的责任人?我想,有可能。所以,谴责他们,不如多多自责。

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报道应真正尊重现场,更多的报道要来自一手的现场;文风要变,要从空话套话中解放出来;中央台应重新回到重视业务部门的传统上,而不是行政为中心。

于是我弄懂了,这不过是一次与我有关但其实与我无关的娱乐,人家不求真假,只求完成这样一个娱乐的过程。所以,我终于明白,自杀的不是我,而是这个时代,是人心。

终于有一天,我忍不住了,开完会之后我发问?为什么你们永远不说不?为什么你们不对自己不认可的东西表达愤怒?为什么你们不认为:不,应当这么做!

太和谐是最大的不和谐,我们都愿意在梦想中写入民主、自由、平等这样的大词,然而,有时,它必须从办公室慢慢做起。

你自己一定得明白:背靠大树,就以为你自己成了大树,这很搞笑。 其实,名气与优秀,还真不是一回事,有时甚至差的很远。这里面的泡沫成分一点儿不必房地产少,但是,无论主持人自己,还是众人,清醒者不多。

在大学讲课,有一位站在最后一排的同学问我:?白老师,我在最后一排,您在第一排,我什么时候能和您一样??,我的回答是:?在我的眼中,现在的你才是第一排,你有无数条路可以走到我这儿,但我再也找不到一条可以到达你那的路,该难过的是我。

你是否做得到,众星捧月时还记得自己是谁?被视而不见时还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我想知道的是:为什么你可以接受夸张的表扬,却不可以接受夸张的批评?

有的时候,我会很有兴趣的与叫白岩松的那个人保持一定的距离,看他的被异化,观察与思考在他身上的有趣之处,看他与社会和公众之间的关系。 我们该如何去定义自己?就像无数的先哲曾经讨论过的那个命题:我是谁?在这个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了解自己,很少有人能经常问问自己,这一秒的我与那一秒的我,有什么不同。

一个人在落魄的时候容易清醒,因为随时有痛楚提醒着自己,而一个人在荣耀的时候呢?情况就恰恰相反。很难得,白岩松能够如此的清醒。

我觉得人的身体设计的并不完美,至少有一个器官非常不合理,这个器官叫做“眼睛”,为什么这么说呢?正是因为眼睛的不合理,才会让我们只能看到别人,却看不到自己。所以,反思才变得那么重要,不反思,人就必然迷失。

还是刚才的那个问题:我是谁?我是你眼中的我,还是他眼中的我,或者是镜子中的我?我是好人眼中的我,还是坏人眼中的我?如果你的答案是:“我就是我,不是任何人眼中的我”,那么为什么在别人称赞我的时候,我会飘飘欲仙,而别人辱骂我的时候,我会无法接受?人为什么总是欺骗自己,人为什么总是选择忘记,“我”还是“我”吗?

白岩松说,他会很有兴趣的与叫白岩松的那个人保持一定的距离,那么此时,那个保持距离的人又是谁呢?是他的内心,一个人的眼睛注定只能长在自己的身体上,所以就只能看到别人,看不到自己,但是内心可以,内心可以生出无数只眼睛,并把他们放在天上,看着自己和这个世界。人只有经常从内心去观察自己和这个世界,才会真正的了解,我是谁,这个世界是什么。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告诉我们,物质是第一性的,所以我们都应该是唯物主义者,而唯心主义是错误的观念。有趣的是,人们还喜欢在主义的前面加上两个定语,把唯物主义叫做“客观唯物主义”,把唯心主义叫做“主观唯心主义”。但在我看来,唯物主义才是主观,因为唯物主义者往往只相信自己眼睛所看到的东西,而忽略内心的感受,但是内心的感受不是真实的存在吗?而眼见就一定为实吗?眼睛的结构注定了我们受骗的事实。

幸福在哪里?我们只能在内心中寻找,可是,又该如何去寻找呢?

六、 分别心

摘录:可能是XX的事情才刚过几年,因此,?9.11?的意外到来,给了很多人一种解恨的感觉。然而,这是多么可怕的一种情绪,在这种情绪之中,又蕴藏着怎样的一种对生命的漠然。

民族的一个核心,是我不同意你说话的内容也要维护你说话的权利,抵制“家乐福”是一种个人选择,无可厚非,但打击别人不抵制“家乐福”的选择,这事就不对。

获得银牌的王义夫被千夫所指,像一个做错了什么事的悲剧人物。我不明白,为什么不容易得到的银牌,竟然在一些国人的眼里,会与失败挂上钩。

你自己,没有多大能量,但你可以做一根火柴,使命并不是燃烧自己,而是点燃人群中的热情,这样,火柴的价值才最大化。

在这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时代里,我们不能只高兴于法国教练领着中国剑客击败法国人,也要适应郎平领外国人打败中国队的局面,适应了就是一种真正的开放,一种内心深处的开放。

因伤退赛,其实本不该是问题,所以仔细想起来,此事已与刘翔无关,而变成我们每个人的问题,该如何接受?能不能接受?

要学会感恩被你帮助的人,是他们,让你有所启悟,用苦难教育了你。不要怕被磨,被磨的那块石头是会发亮的,磨人的更辛苦,他是会消耗的,所以,人生哪里有什么敌人。

我们必须要首先搞清楚一个问题,我除了是我,还可能是谁呢?我有没有可能既是我自己,又是你,还是他呢?

每个人都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只用双眼去看别人,而从不用内心去看自己,更不会用内心去感受别人。当一个人的内心能够与某个别人的内心连接在一起,那么这个人,就不在只是这个人,他还是那个人;如果一个人的内心可以与众生的内心连接在一起,那么这个人会是谁呢?

我们为什么始终找不到幸福?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叫做分别心,它让我们始终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停的烦恼。它让我们祈求别人的理解却不去理解别人,它让我们不停的得到却不懂得付出,它让我们的欲望无止境的增长,它让我们用执着和妄想扼杀幸福。

就像白岩松所说,9.11让一些中国人感到解恨,但是,在9.11中丧生的人们有罪吗?面对他们的离去,我们的内心就真的不该有丝毫的触动吗?问题是,那些丧生的人们只是恰好在那栋楼里,也许在某种巧合下,在那栋楼里的也能是你。无论如何,有何种仇恨能超越生命的逝去?

就像夺得银牌的王义夫、就像被郎平击败的中国女排,就像退赛的刘翔,那些为此而愤怒的人,愤怒的理由是什么?他们没有感受过王义夫压力,没有感受过中国女排的汗水,更没有感受过刘翔的伤病,他们一个个打着爱国的理由,但是他们愤怒的理由其实只有一个:“你让我不爽了,你让我早已准备好的狂欢泡汤了。

为什么会这样?在当前这个浮躁的社会,人们都学会了指责别人,可是我们是否想过,人家凭什么非得取悦于你?刘翔凭什么就非得拿个冠军来让你开心,他让你不开心了你就开骂,凭什么?人家退不退赛关你什么事呢?你是在通过骂刘翔在表达自己的爱国情绪吗?这才是最大的自私。

说到爱国,何为爱国?抵制JIALEFU是爱国吗?抵制RIHUO是爱国吗?在网上传播一些恶搞日本人的视频叫爱国吗?如果这样做能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那我绝对支持。抵制外货是损人不利己的事,而在网上传播一些恶搞日本人的视频,更是丢人之极,泱泱华夏,我们要努力做的是让我们的国家真正的强大起来,只有真的强大了,才没人敢欺负我们。真正的爱国,就像白岩松所说的把自己当做一根火柴,去点亮更多的人,努力的学习,积极的工作,为国家的成长添砖加瓦,而绝不是仅仅在嘴上爱国,搞什么抵制外货。

从9.11说到刘翔,又说到抵制外货,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总是以自我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其实不只这些问题,还有更多的这样那样甚至鸡毛蒜皮的问题在困扰着我们,有些问题我们可以排解,有些就困难,但是,只要我们仍然以自我为出发点去看世界、看问题,困扰就永远不会结束。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人生,那些外在的东西,与幸福并不真正挂钩。时间长了,也就释然。这个时候,我妈说过的一句话就起作用了。她说:人的一生,不管贫富贵贱,最后加减乘除,一算分,都一样。

幸福在哪里?只能在内心去寻找,该如何去寻找?试着让你的内心与他人的内心连在一起,当你接上的时候,你的幸福就明晰起来了,幸福就在那个心与心连接的地方。这个他人,不一定是自己的朋友,也可以是自己的敌人,就像白岩松采访证严上人所说的话:“人生哪里有什么敌人”。

可是,怎样才能找到幸福所在的那个地方呢?

七、 明天、开始信仰

摘录:可能所谓的现代化时间长了,并不意味着向前走,而是回身寻找,重新回到人的心灵,回到生活与生命本身。

当下的中国,由于欲望,我们的人性处于退步阶段。还要多久,还需要怎样的路程,我们的眼神才能够重新纯净起来,童年与成年不再有太大的区别?怎样能让我们的脚步慢下来,去体味生命本身的快乐?人与人的相处变的简单,不再需要天天运用五千年文化积累下来的聪明才智去斗智斗勇。

当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感动着中国的时候,意味着我们的富有还是贫穷?这感动,与我们寻找中的信仰有关系吗?我们,还会感动多久?感动有用吗?

一颗好久没有被感动过的心,就像一朵很久没被浇过水的花。

问题的关键是,在感动的那一霎那,我们曾立下无数誓言,后来,困意来了,我们关掉电视,沉沉睡去,只是不知道,那些咬紧牙关许下的承诺,我们是否,还会在醒来后想起?

感动了,然后呢?

有信仰,就会有敬畏,就会有变好的冲动与行动,就会有自觉对恶的克制,个体与社会就会更美好一些。

每一个个体,有自己的路,这里暂且不谈,因为与幸福紧密相连,你总该信一些什么,比如真诚,比如友情,比如适可而止,比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等等,让自己安宁,也让周围的人被感染,没有信仰,恐怕无幸福。

也许十年后,依然会写下一本这样的书,名字叫做《终于信仰》,真期待能记录一个人与一个时代突破之后的如释重负或者即将突破的兴奋与好奇。当然也不排除,没几年,自我出局或被出局,也或者是想的更明白,知道了?无?这个字的真正含义,然后开始心如止水的写下一本《闲——试着与生活和解》的书。

有一天清晨,沐浴后的释迦摩尼对着自己的石像鞠躬致敬。旁边的弟子看到这一幕,都感到诧异:?师傅,您的像,是弟子们敬拜用的,为何您亲自敬拜??释迦摩尼轻轻一笑,答到:?求人不如求己?。

白岩松这本书的名字叫做《幸福了吗?》,并且本书的第一个标题就是“幸福在哪里?”,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最后,他用本书的最后一个标题做出了回答:“明天,开始信仰”。看来白岩松相信,幸福在信仰之中。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本书的第一段话是引用仓央嘉措的话,最后一段话是引用释迦摩尼佛的话,从禅语开始,到禅语结束,这是白岩松的信仰吗? 白岩松是不是信佛和我们无关,和我们有关的是:我们信什么?

很多人都说,“我什么都不信“,先看看信仰的解释: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哪怕是信仰金钱,也是信仰,但很显然,幸福并不在这样的信仰之中。

那信仰真诚呢?信仰友情呢?这些信仰中有幸福吗?

当然, 信仰有很多,但是,在这些信仰中,只有满足了一个条件,在这个信仰中才能够找到幸福。

幸福在人的内心与内心的连接处,换一种说法就是,一个人是在以谁的视角在看这个世界?内心与内心的连接其实就是说,你并不只以自己的视角去看世界,而是同时以别人的视角,甚至以众生的视角去看世界。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人就进入了一个无我的状态,所谓“无我”,并不是说没有自己,而是“我”在“无我”之中,也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的状态。

刚才说的要满足的那个条件,就是无我,无论你是哪种信仰,只要你的信仰以无我为基础,在这个信仰中就可以找到幸福。反之就不可能得到幸福。

白岩松在本书最后引用的释迦摩尼的小故事很有趣,故事虽然很简单,语言也很简单,但是有不简单的内容。有的人信佛,是希望佛来救自己,但事实上,佛只能帮助你自救而已。释迦摩尼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弟子们,不要迷信我啊。但是,中国人,不是迷信佛,就是迷信钱,或是迷信自己,要破迷开悟?还要好好努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