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评论(有摘抄的部分)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

初遇汪曾祺的散文诗在阅读课上,出于老师的推荐,我开始熟悉这本书。开始我对汪曾祺并不熟知,读了这本书后我慢慢了解到他的为人他的生活,他的生平,还有他的习性。他写的文章都是一些发生在生活中触手可及的小事,但其实他的文章中英法的大道理却是常人无法描绘出来的,他的思想也是无人可以替代的。汪老用无华的文字回忆着一位位故人,却又那么形象而生动地呈现出富有个性的人物。看他在《赵树理同志二三事》中有这么一段——“赵树理同志担任《说说唱唱》的副主编,不是挂一个名,他每期都亲自看稿,改稿。常常到了快该发稿的日期,还没有合用的稿子,他就把经过初、二审的稿子抱到屋里去,一篇一篇地看,差一点的,就丢在一边,弄得满室狼藉。忽然发现一篇好稿,就欣喜若狂,即交编辑部发出。他把这种编辑方法叫做?绝处逢生法?。” 人物形象,贵在形似又神似。就在这样的文字中,我除了喜欢赵树理先生,也就更喜欢汪曾祺先生了。他对于生活的看法也是独到的,平和的,不难看出汪老是个吃客,我暗想,坏笑。你看他那不滞于形的文字竟能让人垂涎欲滴。且看《豆腐》一文中—— “香椿拌豆腐是拌豆腐里的上上品。嫩香椿头,芽叶未舒,颜色紫赤,嗅之香气扑鼻,入开水稍烫,梗叶转为碧绿,捞出,揉以细盐,候冷,切为碎末,与豆腐同拌(以南豆腐为佳),下香油数滴。一箸入口,三春不忘。”这一菜也是我曾尝过,亦是我们老家的一味,既是让他描写的淋漓尽致,不仅仅是让尝过的人回想来十分怀念,也是让没尝过的人心怀憧憬。不仅仅是这一味菜,还有什么菇类,植物类的菜肴便是与我这个对于吃十分有兴趣的人对上了号。汪老的文章中还写到了日本攻占中国的那段时光。在我印象中,我本以为那段时光都是凄惨的,通过他的笔触让我了解到在战争时代的大学,苦中作乐甚至还是很开心的时光是怎样的,亦是我们体会不到的。汪老是平和的,他的性格亦是随遇而安的,在他的文字中你很少看到他会感叹些负面的东西,或是去抱怨一些人生中的不公,倒是作为读者的我们却为他的经历捏把汗。作者

描写了在战乱年代的一个小插曲,没有常见的凄风苦雨,也没有常人心目中的离乱之苦,而是用幽默、浪漫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战乱中与炒米相伴的夜晚:“记不得是哪一年,总之是我还小,国民革命军孙传芳的军队在我们县境内开了仗,我们一家带了一点行李进了炼阳观,把一坛炒米和一坛焦屑带了去。我对这种打破常规的生活极感兴趣。很多人家住在一起,不能煮饭,这一晚上,我们是冲炒米、泡焦屑度过的”。在如此乱境中,还能保持这样的一份淡定,一份安静,一份从容,甚至一份幽默,这是何等的大智慧,大勇气!而这智慧和勇气有来自何处?文中自有交待:“这实在是我小时候度过的一个浪漫主义的夜晚。”没有对生活的无比热爱,没有对生命的无比礼赞,怎么会有如此的胸襟与气魄?便是看出汪老的品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