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缘读后感

《半生缘》读后感

读罢《半生缘》总让人感叹人生的无奈与悲欢离合,缘分这个东西,读过之后只能让人欲罢不能,总是有着太多的变数,和太多的悲欢离合掺杂其中,便像雾里看花一般让人在生活之中,逐渐迷失了寻找的方向。

《半生缘》中总能让人在生活中找到一些似曾相似,我们的人生就像书中人物一般,在命运的捉弄下,按照似乎已经既定好的轨道而缓慢行驶着,但有时又像蝴蝶效应一样,其中的一个细小环节发生改变就能影响到一个人的整个人生。

这些细小微妙的联系中,让我想到了《红楼梦》。曾今也是盛极一时的庞大,却在最后的结果中也免不了被命运和人生现实的捉弄。现实俨然是每个人梦想的粉碎机,让所有的人不得不面对。便在无奈中掉进了轮回的世界中,如若人生若只如初见那该多好,你还是当年的那个满腔热血的你,我还是当年那个清丽可人的我,我们还是在只属于我们的世界中想象着织造我们的未来,憧憬着人生的喜悦,那该有多好。但是事实已然如此,有些错误是一旦犯下就永远无法弥补的,除非时间的倒退。但是时间却又总是这般的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最终只留下感叹人生的人在独自感叹。而这仅仅半生的缘分,却在心理上造成了永生的难忘,缘来缘去,便是永生的擦肩而过。

对于剧中的人物,张爱玲以其绝美的文笔和极具生活化的色彩,为每个笔下的人物赋予了活灵活现的生动形象。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独特特点。

首先我觉的剧中最有争议的人物应该是顾曼路了,她的身上含有太多的悲情色彩和罪恶色彩,让人分不清她的好坏。她的一生,从一开始就是悲剧。悲剧,无论怎么也翻不出手心的,是宿命的棋子。人生是生死早限定的戏。长长来路,命有玄机。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她的一生从开始就是在不断的寻觅着能够给她幸福,给她依靠,给她安全感的那个人。但是却找错了人,毁了自己的一生,也毁了自己一手培养的妹妹的一生。她是作品中的核心人物,所有的悲剧的酿成似乎都和她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也许,从她开始决定做舞女时,就已经注定了这所有的事情。我不禁又为她感到悲哀,感叹于此人的命苦,也感叹于她的无奈。开始的时候为了家人的幸福生活而去做了舞女,同时也放弃了自己爱的人,她的奉献精神是真的感动与我,同时又为她的刚烈精神所折服。但是后来的她却天真的以为牺牲了自己的妹妹就能够挽救自己的幸福,挽回丈夫的心。她是一个极其矛盾的人物。在爱情,道德,亲情面前,她值得深思。从一个女性的角度来看,她坠入了每个女性对待于爱情的怪圈之中,天真的以为只要满足于爱的人所提的所有的条件就能够让他体会到曾今的欢乐时光,曾今的爱情,以为在自己不断的奉献中就能让对方感同身受,却殊不知男性和女性本身就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女性往往能感动于细节,感动于曾今的种种。感性的思维方式,使得往往在冲动和感情用事中而做错了能让人一生悔恨的事情。曼璐就是一个这样的人物。她是典型的大上海时代的悲剧,曼桢的悲剧是她亲手造成的,那么她自己的悲剧又是谁造成的呢?时代,性格,家庭,爱情···这些每个因素都是将她推向深渊的侩子手,直至越陷越深,无法自拔。在爱情里,她是单纯而无辜的,只怪她爱错了人,也做错了事。不懂得放手,亦放不开。死死的抓住,直到手里的东西死去。她不懂得,男人一旦变了心,依旧是——“雨落不上天,水覆再难收”。在爱里,我们没有人被饶恕。人性的善、贪、恶并存,亦如金石,虽经历千年不变。但有时候越是凭吊,越是伤心。正如所说,爱,需要宽容,但不是纵容。所以当发现他变心就请放手吧,还能给自己留下一点自尊,敝帚自扫,请他莫再光临。而不是为了他去亲手策划,直至毁掉了自己亲手栽培的妹妹的一生幸福。她

也已经醒悟,但是为时已晚,酿成的错误和伤害,是永远无法弥补的。或许在最后的最后,在弥留之际,在自己深爱的男人身边死去也是对她最终的一种心灵上的解脱,至少他还在身边就是对她的最好的安慰,虽然他已不再爱自己了。曼璐就这样带着种种的哀伤和忏悔了结束了她自己短暂而悲哀的一生,爱情的美好,残留的不多,剩下的只是一种无奈和对自己妹妹深深的忏悔。

其次,妹妹顾曼桢便是整个剧中最为悲情的人物。我总是在感叹她的悲剧人生,感叹她的软弱无能。她才是让人真正同情的一个人,所有的悲剧都在她的身上体验。如花的年纪,本该有的是美好的未来和幸福的生活,但是她所承受的却是家人的背叛,爱人的误解,被人安排好的下半生。她的姐姐是毁掉她幸福的直接缔造者,但她自己又何尝不是呢?她的优秀,她的美丽大方、善解人意使得周遭所有的男人都喜欢她,为她而倾倒,因而遭到了姐姐的羡慕和嫉妒。而她的软弱无能也就间接造成了自己的悲剧,如果她不那样随便的将沈世钧给的戒指轻易当着他的面脱下来也许他就不会这样的轻易放弃她的爱,放弃他们的曾今的海誓山盟而那么相信她姐姐的话。我认为,曼桢和世均直接应该多加沟通,才不会造成互相误解的局面。也不会在最后造成两个人一生的伤痛。其实两条交叉线的悲哀在于,他们曾今有过交集,却在最后只能渐行渐远,最终不再有任何的交集。看到曼桢和世均的故事,想必会让每个读者无不为之落泪,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便是两个相爱的人,在命运的蹂躏和折磨下,却不能在一起。有时候,爱是坚忍的东西。可有的时候,它只是一池碧水,一榭春花,一陌杨柳,一窗月光,天明了,就要干涸,枯萎,褪色,消失。短暂到,不能用手指写完,等——待。待到再重逢时,我已为人母,你已为人夫,爱情的美好,即使仍然存在,但也不得不向现实低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她是一个让人喜爱,让人怜,让人哀的可人儿,但是却在命运的安排中与自己的真爱错过,就这样两人消失在彼此的世界中。如果当时再多坚持一点,再多沟通一点···但是这所有的,都只是如果而已。发生过的亦无法改变,人只能选择在现实面前低头,在命运下摆正自己前进的方向。宿命面前这一切都是那么的苍白而又无力,只能让心麻木,强颜欢笑,把眼泪和心碎留给别人看不到的自己,用所有爱的回忆去祭奠这一场爱的盛宴! 同时我也很感动她对于姐姐最后的原谅,原来再多再多的事情也抵不过姐妹之间的情深,我真的难以想象单纯的她是怎样去面对的,我想她最后应该是已经心死了,才选择和祝宏才这个毁了她一生幸福的恶人在一起,便是这样的选择才让人看了更加的心痛,感叹于曼桢的无奈和命运的捉弄。

再次,沈世均的人生在一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悲哀。他放弃了自己的真爱,却选择了自己毫无任何感觉的翠芝,而翠芝的心中藏着的却是他的好朋友——叔惠。突然感觉到一种可笑的无奈,似乎剧中的每个人的命运都是一种无奈的可笑,选择的都不是自己的心中所爱,却只能在错误的选择中继续寻找短暂的光明。如果真的有前世、今生、来世的话,那么和对的人还会有继续发展的可能么? 但是这又只是一个假设而已了。既然现实如此,谁人都无法改变的。沈世均的性格中隐藏着软弱的一面,否则他不会对待爱情如此的不够坚持和执着,也不会只听到了曼璐的只言片语就很傻的相信她的话,即使他真的相信了,他也应该坚持要求曼桢自己出来把事情解决了而不是借自己姐姐的口中诉说。可惜他就是这样子的放弃了,他的放弃即意味着曼桢后半生悲剧的所在,也更给自己的爱情画上了一个永远不能继续的休止号。偶尔我真的不懂你,又有谁真懂自己,两个人之间多亲密,是透过伤害来证明。曾今的海誓山盟,在如今却都已不复存在,人去楼空而已。当不再倔强和不再固执的时候,便是向现实和生活中的无奈低头的时候。

此外,我觉的沈世均也是造成曼桢悲剧的另一个助推者,他的怀疑和猜忌在无形之中造成的是对曼桢心灵上的一种伤害。张爱玲总是能在笔尖展现出人性的各种面,从而带给读者从悲剧中引发更深刻的思考。突然看过之后觉的,人还是变的简单一点好,不去互相的怀疑和猜忌,不去在自己的私语中寻找平衡点,那么人生该有多么美好。沈世均作为那个年代的大学生,当的有些不称职。他自己的思想和感受都无法很好的表达出来,没有抱负。倘若在他身边的那个人是曼桢的话,结果又会是如何呢,想必大家都有这个思考。我总觉的他的人生很可笑,每走一步都很步履蹒跚,充满荆棘,总是在别人的操控之中,没有自己生活的存在意义。是命运的捉弄也好,是人为因素也好,总之结局已经酿成了,谁人再也无法改变。在这个世界上谁是谁的谁?最终都渺小的结束在细小的尘埃之中。

对于祝鸿才这个人来说,我本不想说些什么,但是在看书过程中诚然给了我太多太多的话想说。他是罪恶势力的代表者以及曼桢悲剧的直接缔造者,是罪恶的集大成者。他的出现无疑更加速了整个剧情的发展。其实有的时候我一直在想,在他的生命之中是否曾今有过真爱,他对于曼桢和曼璐两姐妹做的事情是否会给他的心理造成一定的罪恶的感觉呢?或许在他自己的内心开始爱的真的是曼璐吧,只是作为这样的一个男人,其实真正爱的只有自己,他所做所想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所在。开始的对于曼璐的不断追捧,以及后来对于曼桢的爱怜,难道仅仅因为自己的一厢情愿就这样彻底的毁掉两个人的一生么?但是后来,我竟然还是在不知觉之中有些许的对他立场的理解。他生在这么一个传统的家庭之中,传宗接代这个任务在他的生命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他对于荣宝的爱是无可厚非的,这个是他唯一一件做的还不错的事。他对于曼璐也许在最后来说,愧疚的程度更大于对她的爱。男人啊,总是在拥有的时候就不懂得满足,却又在满足的同时又想着拥有更多的东西。而女人却总是能傻傻的相信,傻傻的等待。在最后曼璐的生死之际,他是否会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丝毫的罪恶感呢?一个唯一深爱自己的女生面前,他是否会流下悔恨的泪水。我依稀记得一句话流传的很广泛,如果一个男人肯为女人流下泪水,那么所包含的感情一定是不能用只言片语就能简单描述出来的。那么像他这样的一个人又试问是会对谁流下内心真正的泪水呢?如果曼璐开始就不认识他,如果曼璐可以豫瑾继续相爱下去,那么她们姐妹俩的悲剧就都不会上演,都能幸福快乐的一家人过生活那该有多好。但是最最可惜的便是,平衡被打破的同时,便是悲剧酿成的同时。罪恶总是从细小处萌发,累积能量,到最后不可逆转的爆发。突然发现本作品的悲剧就在于,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不爱的人却不得不因为人生的无奈而走到了一起,不管曾今有过多少的经历,但是最终的结果早已注定。半生缘的悲剧也在于此。

我想在此作品中另外的半生缘应该就是叔惠和翠芝的故事了。几个人的故事,几个人的无奈。一个去了美国,一个嫁做人妻。命运的邂逅和分开就是这样的随意。只留下受命运安排的人们无奈的苦笑。其实我觉的翠芝最后的结局应该是相比较而言幸福的,有着可爱的孩子和美满的家庭生活,虽然和曾今的那个他的错过,但是又能如何,既然已经选择了,就不能再做无谓的挣扎了,只能让大家在各自的生活中过的更好一些。而对叔惠来说,虽然蓦然回首的那个她也已不再是她,但是他们的生活仍在继续,未来还是能够继续织造下去,明天的太阳仍然是会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的。从美国回来的他应该还是会大有作为的,会收获更多的属于他的,但是心理的伤痛只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愈合了。毕竟,曾经是那么的相爱过,花前月下都抵不住的是时间的消磨啊。如果一切的一切都

可以重新来过的话那该有多好。诚然,发生过的事情便已是惘然,即使再多的悔恨也改变不了所有的一切。

半生缘的故事,便是犹如我们现在身边的人生一般,总是在坎坷和波折之中寻找人生的真正意义,总是在寻觅的过程中不断的错过于邂逅,但是珍惜又何尝不是我们应该做的呢?如果当初彼此都能够坚持一下,相信自己所爱的人,那么结果应该就不会是如此了,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同时也是一代人的悲剧。在这个纷飞迷乱的时代中,带给人们的总是对与现实世界的一种不可认知。而真正的爱情存在的意义却很少为人们所提及,既然已经发生了,结果就注定无法改变了。是孽缘?是爱情?已经无可厚非了。

而我们现在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总是能够在不断的聚合和分离之中不断的尝尽人生的悲欢离合,虽然没有小说之中描写的如此般无奈和戏剧化,但是我们的生命也总是在尝尽苦辣酸甜中才能品会出真正的意义所在。据说曾今的五百次回眸才能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那么有缘份就代表着太多太多的含义包含其中。当时只道是寻常,等时间悄然而逝之后,即使再多的后悔也终究无奈,在此时此刻,珍惜,才是两个真心相爱的人的真谛所在。但愿半生缘的故事能永远的不再真实世界中上演,但愿现在所有的有情人都能都天长地久。

 

第二篇:半生缘

半缘修道半缘君

-读《半生缘》有感

我是在前天晚上看完这本书的。在寂静漆黑的夜晚,独自一人躺在床上,手握电筒,接着柔和到脆弱的光芒,顶着酸涩的眼睛,精神亢奋的看着。刚看完第一页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一定不是俗气的“大团圆”的结局,因为张爱玲笔调张扬出来的沉闷与忧伤。每一次知道是这种情况,心就会揪着,微微的痛。却有一种可爱的幸福。

《半生缘》写了三十年代上海的悲惨的爱情故事。女主人公曼楨家境贫寒,自幼丧父,老小七人全靠姐姐曼路做舞女养活。曼楨毕业后在一家公司工作,与南京来的许世均相爱。但是曼路为了拴住祝鸿才,他牺牲了妹妹曼楨,毁了妹妹一生的幸福。十八年后,当世均和曼楨在上海相遇,岁月变迁绿树早已成阴,一切早已烟消云散,空剩一生苍凉。。。。。。。可怕的不是沧海桑田,是沧海桑田后 ,我还爱着你。那才是一生的劫。

看的时候是生气的,气世均的懦弱,气曼路的心狠,气祝鸿才的恶毒,气许老太太的隐瞒,气顾太太的沉默,更气那个繁华的都市里依然有强大的吃人的封建阴影,也气那样的社会下各种市侩小人的肮脏。可是当我看完这本书以后我的心情平静了。我想这就是一个伟大作家的厉害之处,她可以让你在看书时心潮澎湃激动不已,看完后即使在悲惨的再无奈的结局都会让你的心承认:他们的命运就是这样的,不可置否!然后让你变得心如止水般平静。一个作家要有一定的文化功底,才会让你如此心绪跟着变化,就跟你在同里面的每一人谈恋爱,同喜同悲,最终你还是得醒来。这是必然的事实。而张爱玲的魅力远大于此。 我喜欢曼楨,这个性格坚强,内柔外刚,清澈朴素,却命运悲惨的上海女子。从勤劳努力工作养活家人却依旧开心,青春活力生机勃勃满怀希望到被现实几经蹂躏变得无精打采,脸上带着苍黄的颜色,关闭自己的心,把自己活埋在了自己掘的坑里,心如死水,生活不带一丝激情。我看到了这个美丽的女子用一生的热情去追逐着心中的爱情,却被黑暗伤人的社会折磨得遍体鳞伤。我伤心了,因为这个神似于莲花的纯洁女子仿佛让我看到:一朵圣洁的莲花在黑暗的夜里被风雨拼命的摧残,最后终于坠落于肮脏的烂泥中。即使出淤泥而不染却依旧逃不过呗淤泥深埋的苦楚。这该是怎样的的悲哀,挣扎了一生,却依旧换来一辈子的苍凉。生命如斯,人情何以堪?

张爱玲的作品里力大于美。她说“力是快乐的,美却是悲哀的,两者不能独立存在,‘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首悲哀的詩,然而它的人生态度又是何等的坚定。我不喜欢壮烈。我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乏人性。悲剧则如大红大紫的配色,是一种强烈的对照。但它的刺激性还是大于启发性。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意味,就因为他它就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我喜欢参差对照的写法,因为它是较接近事实的”。她用《半生缘》来诉说她半生的遗憾,叙写她一生的苍凉。“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这是曼楨的劫,却更是张爱玲的劫。可这就是张爱玲,一个骄傲自负才气逼人的上海女子,她的倔强让人无法靠近,却又深深的心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