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笔录1)-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

人格魅力论提醒人们,高效能的生活是有基本原则的,把他们融入到自己的人格中去,才能享受真正的成功与恒久的幸福。

§1.1性格魅力与人格魅力孰重

努力探寻你自己的心灵吧,因为生活源自于此。

§1.2思维定式的力量

思维定式,广义上是指我们“看”世界的方法,这种“看”和视觉无关,主要指我们的感知、理解与诠释。 立场决定观点。

§1.3思维转换的力量

原则如灯塔,是不容动摇的自然法则。

“诚信”与“正直”的原则是人类互相信任的基础。有了信任,才有可能互相合作,实现个人与群体的持续成长。

“人性尊严”的原则在美国《独立宣言》中有所体现:“人类生而平等,享有天赋不可侵犯的权利,包括生命、自由及追求幸福之权利。”

“服务”原则,即贡献自我,以及“讲求品质”或“追求卓越”的原则。

“潜能”原则是指人类可以不断成长,进步,释放潜能和施展才华。与此密切相关的是“成长”原则,即潜能得以释放,才华得以施展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耐心”、“教育”与鼓励等原则的配合。 原则不同于实践。

原则不是价值观。

§1.5成长和改变的原则

循序渐进。

§1.6新的思想水平

强调以原则为中心,以人格为基础,要求“由内而外”地实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

“由内而外”的意思是从自身做起,甚至更彻底一些,从自己的内心做起,包括自己的思维定式、人格操守和动机。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笔录2)-概论

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绝大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影响着我们的品德,暴露出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

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

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人格,人格决定命运。

习惯是“知识”、“技巧”与“意愿”相互交织的结果。

知识是理论范畴,指点我们做什么(What)及为何做(Why);技巧告诉我们如何做(How);意愿促使我们想要做(Wanted)。

幸福可以定义为,至少可以部分定义为牺牲眼前利益以获取长远利益的意愿和能力的成果。

依赖期的人靠别人来实现愿望;独立期的人单枪匹马打天下;互赖期的人,群策群力实现最高成就。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

§1.3“效能”的定义

效能在于产出与产能的平衡(P/PC balance),P代表你希望获得的产出,即金蛋;PC代表产能,即生产金蛋的资产或能力。

§1.4三类资产

物质资产

金融资产

人力资产

§1.5团队的产能

你可以买到一个人的双手,却买不到他的心,而心才是忠诚与热忱的根源;你可以买到一个人的身体,却买不到他的头脑,而头脑才是创造力与智慧的源泉。

效能在于平衡。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笔录3)-习惯一积极主动

个人愿景的原则。

人性的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的,人类不仅能针对特定环境选择回应方式,更能主动创造有利的环境。 采取主动不等于胆大妄为,惹是生非或滋事挑拨,而是要人们充分认识到自己有责任创造条件。 §1.1社会之镜

时下盛行的社会观点认为,环境与条件对我们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不否认条件作用的影响巨大,但并不等于承认它凌驾于一切之上,甚至可以决定我们的命运。

有三种理论:基因决定论、心理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

§1.2选择的自由

在刺激与回应之间,人有选择的自由。

选择的自由包括人类特有的四种天赋。除自我意识外,我们还拥有“想象力”,即超越当前现实而在头脑中进行创造的能力;“良知”,即明辨是非,坚持行为原则,判断思想、言行正确与否的能力;“独立意志”,即基于自我意识,不受外力影响而自行其是的能力。

个人行为取决于自身的抉择,而不是外在的环境,情感要服从价值观,人类应该有营造有利的外在环境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积极主动的人理智胜于冲动,他们能够慎重思考,选定价值观并将其作为自己行为的内在动力;而消极被动的人则截然相反,他们感情用事,易受环境或条件作用的驱使。

……,因此伤害我们的并非悲惨遭遇本身,而是我们对于悲惨遭遇的回应。尽管这些事的确会让人身心受创或者经济受损,但是人格和本性完全可以不受影响。

人生有三种主要的价值观,一是经验价值观,来自自身经历;二是创造价值观,源于个人独创;三是态度价值观,即面临绝症等困境时的回应。……最关键的还是我们如何对生活中所经历的一切做出回应。 解决方案式的推销(自己)(solution selling),是事业成功的重要诀窍之一。

§1.4变被动为主动

我们的确需要面对现实,不但如此,我们还要面对未来。但真正的现实是,我们有能力以积极态度应对现状和未来,逃避这一现实,就只能被动地让周围环境和条件作用决定我们的一切。

思维定式决定态度和行为,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自我意识,通过审视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来发现内心的地图,比如一个人的语言就可以真切地反映出他是否能够积极主动。

事实上只有当我们放弃了自己的责任,任由情绪控制行为,才会真的被感觉所左右。

§1.6关注圈与影响圈

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扩成长。

§1.7直接控制、间接控制和无法控制

可直接控制的问题:可以通过培养正确习惯来解决,这显然在影响圈范围内。

可间接控制的问题:可以通过改进施加影响的方法来解决。

无法控制的问题:以微笑、真诚与平和来接受现实。

§1.8扩大影响圈

§1.9“如果”和“我可以”

积极的做法应该是“由内而外”地改变,即先改变个人行为,让自己变得更充实,更具创造力,更合作,然后再去施加影响,改变环境。

§1.10手杖的另一头—必然后果

抬起手杖的一头,也就拾起了手杖的另一头。

对于已经无法挽回的错误,积极主动的人不是悔恨不已,而是承认往日错误已属关注圈的事实,那是人力无法企及的范畴,既不能从头来过,也不能改变必然后果。

实际上伤我们最深的,既不是别人的所作所为,也不是自己所犯的错误,而是我们对错误的回应。

我们对任何错误的回应都会影响到下一刻发生的事件,所以一定要立刻承认并加以改正,避免殃及后来,而且我们的力量也会由此得到恢复。

§1.11做出承诺,信守承诺

做出承诺与信守诺言正是培养高效能习惯的根本力量。知识、技巧和意愿都位于影响圈内,改善其中任何一项都会改善三者之间的平衡。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笔录4)-习惯二以终为始

自我领导的原则。

太多人成功之后,反而感到空虚;得到名利之后,却发现牺牲了更可贵的事物。因此,我们务必掌握真正重要的愿景,然后勇往直前坚持到底,使生活充满意义。

以终为始说明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认清方向。这样不但可以对目前处境了如指掌,而且不至于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误入歧途,白费工夫。

“以终为始”的一个原则基础是“任何事物都是两次创造而成”。我们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头脑中构思,即智力上的或第一次的创造,然后付诸实践,即体力上的或第二次的创造。

§1.3主动设计还是被动接受

习惯一谈的是“你是创造者”,习惯二谈的是“第一次创造”。

“以终为始”的另一个原则基础是自我领导。领导不同于管理。领导是第一次的创造,必须先于管理;管理是第二次的创造,会在第三个习惯中谈到。

管理是正确地做事,领导则是做正确的事。

……我相信为人父母者也难免会走入类似的管理误区,只想到规矩、效率与控制,忽略了目的、方向与亲情。

个人生活中的领导意识更为匮乏,很多人连自己的价值观都没有搞清楚,就忙于提高效率,制定目标或完成任务。

§1.5改写人生剧本:成为自己的第一次创造者

以终为始意味着要带着清晰的方向和价值观来扮演自己的家长角色或其他角色,要为自己人生的第一次创造负责,为改写自己的人生剧本负责,从而使决定行为和态度的思维定式真正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和正确原则。

它还意味着我们每天都要牢记这些价值观,因为这会让我们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以价值观为行为准则,一旦生活有变,就可以根据个人价值观决定因应之道,无需受制于情绪或外界环境。

§1.6个人使命宣言

以终为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撰写一份个人使命宣言,即人生哲学或基本信念。宣言主要说明自己想要成为怎样的人(人格),成就什么样的事业(贡献和成就)及为此奠基的价值观和原则。

对于个人来说,基于正确原则的个人使命宣言也同样是评价一切的标准,它将成为个人的宪法,成为我们以不变应万变的力量源泉。它既是做出任何关键抉择的基础,也是在千变万化的环境和情绪下做出日常决策的基础。

……一个人的应变能力取决于他对自己的本性、人生目标以及价值观的不变信念。

§1.7核心区

制定个人使命宣言必须从影响圈的核心开始,基本的思维定式就在这里,即我们用来观察世界的“透镜”。 当我们专注于这个核心并取得丰硕成果的时候,影响圈就会被扩大,这是最高水平的产能,会有力提高我们在各生活领域的效能。

这个核心还是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与力量的源泉。

“安全感”代表价值观、认同、情感的归属、自尊自重与是否拥有个人的基本能力。

“人生方向”是“地图”和内心的准绳,人类以此为解释外界事物的理据以及决策与行为的原则和内在标准。

“智慧”是人类对生命的认知、对平衡的感知和对事物间联系的理解,包括判断力、洞察力和理解力,是这些能力的统一体。

“力量”则指采取行动,达成目标的能力,它是做出抉择的关键性力量,也包括培育更有效的习惯以替代顽固旧习的能力。

它们相辅相成—安全感与明确的人生方向可以带来真正的智慧,智慧则能激发力量。若四者全面均衡,且协调发展,便能培养高尚的人格、平衡的性格与完美的个体。

§1.8各种生活中心

以配偶为中心

婚姻是最亲密,最持久,最美好的,最可贵的人际关系,以丈夫或妻子为生活中心顺理成章。据我们的生活经验,以配偶为中心的婚姻关系,多半会出现情感过度依赖的问题。太过重视婚姻会使人的情感异常脆弱,经不起丝毫打击,无法从容面对配偶在行为、感情或情绪上的变化,哪怕是新生命的诞生,婆媳关系、经济困境或对方事业成功等都会让人有危机感。

婚姻意味着更多的责任与压力,一般人通常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应对,然而两个背景不同的人,必定存在思想差异。即使是理财、子女教育、公婆或岳父母的问题也能引起争执。假如再有一方情感依赖性强,那么这桩婚姻就岌岌可危了。

以家庭为中心

现在社会,以家庭为中心的现象十分普遍而自然。作为感情投资的对象和关注的焦点,家的确能带给人关爱、分享和归属感,但过分重视家庭,反而难以实现家庭的圆满。

以家庭为重或者以家庭作为安全感来源的方面,只会关注子女是否为当下生活所肯定,行为举止是否符合流行趋势,反而忽略了子女的真正幸福和成长需要。这样的父母把孩子的任何“不当”行为都看做对自身安全的威胁。于是变得心烦意乱,情绪失控,用叫嚷、吓唬、威胁或者惩罚的方法来对待子女,这样的家庭的子女会变得更加叛逆。

以金钱为中心

金钱也可能成为生活中心。谁也无法否认金钱的重要,因为人类最基本的需要就是生存和经济的保障,只有这些需要得到满足,其他需要才能被提上日程。

以养家糊口或其他高尚目的为由来追求财富无可厚非,但若是唯利是图,往往得不偿失。

有人为了逐利,不惜将家庭及其他要事撇在一边,而且以为别人都和他“英雄所见略同”。我认识一位可敬的父亲,他准备带子女出游时,忽然接到公司要求加班的对话,但是他回绝了。妻子觉得应该工作为先,但他说:“工作还会再来,童年却只有一次。”这样轻重分明的一幕深深印在子女的脑海里,一生不忘。在他们的心中,这不仅是一堂实例教学课,还是发自内心的爱的表达。

以工作为中心

只知道埋头苦干的“工作狂”,即使牺牲健康、婚姻、家庭与人际关系也在所不惜。他的生命价值只在于他的职业或工作。正因为他们的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观都以工作为基础,所以一旦无法工作,便失去了生活的意义。如何妨碍工作的因素都很容易影响到他们的安全感;他们的人生方向取决于工作需要;而智慧的力量也只局限于工作领域,无益于其他生活领域,因此,这样的生活方式也不可取。

以名利为中心

许多人深受占有欲驱使,不仅想把汽车、豪宅、珠宝、华服等这些有形的物质据为己有,对于那些无形的名誉、荣耀与社会地位也不肯放过。很多人都从亲身经历中知道名利并不可靠,很有可能会在瞬间落空,但还是拼命追逐。汶川地区的大地震,楼板可不认识你头上的官帽有多高,你身上的光环有多荣耀,你家庭有多少钱,一样会降临到你的头上。必须靠名利和物质来肯定自我的那些人,必定终日忧心忡忡,患得患失。面对名气、地位或者条件好过自己的人就觉得相形见拙,面对稍逊自己的人又趾高气扬。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如此飘忽不定,起落频繁,却还要固执地守住自己的资产、所有物、有价证券、地位和名誉不放。难怪有人会在股票大跌或政坛失意后一死了之。

以享乐为中心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

心灵演练与确认

确认应该包括五个基本要素:个人、积极、果断、可视、情感。

人生在世,角色繁多,比如父母、夫妻、教师、教徒、企业家等等。

为自己的不同角色确定不同的目标。

有效的目标专注于结果,而不是行动。

§1.14家庭的使命宣言

§1.16唯有参与才有认同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笔录5)-习惯三要事第一

自我管理的原则。

有效管理是掌握重点式的管理,它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由领导决定什么是重点后,再靠自制力来掌握重点,时刻把它们放在第一位,以免被感觉、情绪或冲动所左右。

习惯一告诉你:“你是创造者,你掌控自己的人生。”。

习惯二是关于第一次的创造或者智力上的创造的习惯。

习惯三就是有关第二次的创造或者体力上的创造的习惯。

要牢记管理与领导迥然不同。从本质上说,领导是一种高效率的右脑型活动,常被人们认为是一门艺术,其基础是一种哲学理念。如果你需要解决一些个人领导方面的问题,通常都要先自问一些人生最本质的问题。

左脑进行管理,右脑进行领导。

§1.1独立意志:有效管理的先决条件

有效的管理指的就是要事第一,先做最重要的事情。领导者首先要决定的,就是哪些事情是重要的;而作为管理者,就是要将这些重要的事务优先安排。从这个意义上说,自我管理的实质就是自律和条理,是对计划的实施。

人们关注的重点不应该是如何管理时间,而是如何有效地管理自己。人们的满足感通常来源于期望与期望的满足,而这些都在我们影响圈范围内。

时间管理矩阵

紧迫性是指必须立即处理的事情,不能拖延。

重要性与目标是息息相关的。有利于实现目标的事物都称为重要,越有利于实现核心目标,就越重要。 有些事情紧迫又重要,如有限期压力的计划;

可能有些事情是紧迫但不重要,如有不速之客,或者某些电话;

有些事重要,但是不紧迫,如学习新技能、建立人际关系、保持身体健康等。

当然有很多事情不重要,又不紧迫,如琐碎的杂事,无聊的谈话等。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

以第二象限为中心的日程安排需要以下四项关键步骤:

确认角色

第一步就是要写出你自己的关键角色。

选择目标

第二步就是思考下一个周计划中每一任务栏下你最想做的一两件要事,作为你选定的目标。

安排进度

第三步是为每一项目标安排具体的实施时间。

每日调整

根据突发事件、人际关系的意外发展及崭新机会对每天的要务安排进行适当调整。

每周目标与正确原则和个人使命联系得越紧密,效能也就提高得越多。

我想在这里再次强调一点就是,同人打交道,你永远不能去追求什么高效率。与人打交道,你应该追求有效性,讲求是否行得通;只有处理事情的时候,你才能够追求高效率。

§1.9第四代时间管理方法的优点

首先、以原则为基础;

其次,它接受你内心良知的指导;

第三,这种方法确认了你的个人使命,包括价值观和长期目标;

第四,这种方法帮助你明确自己的角色,平衡自己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第五,这种方法以一个星期为单位计划生活,这让你拥有了更广阔的视野,不必局限于短暂的一天时间。 有一条主线贯穿这五个方面,那就是将人际关系和效果放在第一位,将时间放在第二位。

§1.10高效能的秘诀—授权

授权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指令型授权和责任型授权。

指令型授权是让别人“去做这个,去做那个,做完告诉我”。

责任型授权的关注重点不是方法,而是最终的结果。这种授权方式给人们自由,让他们自行选择做事的具体方法,并让他们为最终的结果负责。这种授权类型要求双方就以下五个方面达成清晰、坦诚的共识,并做出承诺。

预期成果

双方都要明确并且完全理解最终想要的结果是什么。重点放在“是什么”,而不是“怎样做”上。大家一起来想象最终的结果是什么,用语言描述最后结果的具体体现,然后再一起安排具体的日程,明确规定必须在什么时候完成这些工作。

指导方针

确认适用的评估标准,其数量要尽快能少,以避免成为指令型授权,但是一定要有明确的限制性规定。 如果你知道有哪些方法是行不通的,告诉他们。要开诚布公,告诉他们指导方针,然后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

可用资源

告诉他们可以适用哪些人力、财务、技术或者组织资源来取得所预期的成果。

责任归属

制定业绩标准,并用这些标准来评估他们的成果。

明确奖惩

明确地告诉他们评估应该包括财务奖励、精神奖励、职务调整以及该项工作对其所在组织的使命的影响。 §1.11以第二象限为中心的思维定式

有效的自我管理以及通过授权对他人进行有效的管理,其中的关键并不是技巧、工具或其他外在因素。这种有效管理的中心是内在的,是以第二象限为中心的思维定式,让你能从重要性而不是紧迫性来观察一切事务。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笔录6)-人际关系的本质

所谓情感账户,储存的是增进人际关系不可或缺的“信赖”,也就是他人与你相处时的一份“安全感”。 能够增加情感账户存款的,是礼貌、诚实、仁慈与信用。

反之,粗鲁、轻蔑、威逼与失信等等,会降低情感账户的余额,到最后甚至透支,人际关系就要拉警报了。

真正的自尊源自对自我的控制,源自真正的独立。独立是一种成就,只有独立的人才有权选择相互依赖。 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投入不是我们的言行,而是我们的为人。如果我们的言行只是一种肤浅的人际交往技巧(性格魅力),而并非发自内心(人格魅力),别人就会看穿这种心口不一,那样我们就无法奠定并稳固有效相互依赖关系的基础。

§1.2情感银行账户

牢记一点:速战速决是不切实际的,建立和维护关系都需要时间。

§1.3六种主要的投资方式

理解他人

努力理解他人大概是感情投资中最重要的一个项目,也是其他所有投资项目的入门之匙。

你所看重的有可能正是别人所轻视的事情。如果你重视一个人,那么必须同样他所重视的事情。 黄金定律说:想要别人怎样待你,就要怎样待人。

如果你希望别人了解你的实际需要,首先要了解他们每一个人的实际需要,然后据此给予帮助和支持。正如一个成功养育了几个孩子的家长所说的那样:“区别对待他们,才是平等的爱。”

注意小节

信守承诺

明确期望

正确的做法是一开始就提出明确的期望,并清楚地表达出来,让相关的每一个人都了解。

明确期望有时需要很大的勇气。抱着侥幸的心理故意忽视差异,认为船到桥头自然直固然比较轻松,而要做想做到正视差异,最终就期望达成一致意见却困难得多。

正直诚实

人们常说,被信比被爱更重要,但是我更相信被信就是被爱。

提款时要诚心致歉

弱者才会残忍,强者才会温柔。

§1.4爱和生存的法则

叛逆是一个心理而非智力问题,解决的关键是感情投资,即无条件的爱的持续投入。

“与为拯救大众而鞠躬尽瘁相比,只为一人全心付出要高贵得多。”

我们爱与生活的基本法则,是以一对一的人际关系为基础的。

§1.5问题等于机会

在相互依赖的环境下,每一个问题都代表着一次机会,可以借此建立情感账户并增加存款。

§1.6相互依赖的习惯

牢记情感账户这个概念,我们就可以开始探讨获得公众领域的成功,即与他人合作顺利所必需的习惯,我们会看到这些习惯怎样让相互依赖变得有效,而其他想法和行为对我们又会有怎样的影响。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笔录7)-习惯四双赢思维

人际领导的原则。

利人利己者把生活看作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个角斗场。一般人看事情多用二分法:非强即弱、非胜即败。其实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不必就视为自己之失。

§1.1人际交往的六种模式

双赢不是什么技巧,而是人际交往的哲学,是六个交往模式之一,这六个模式分别是:损人利己(赢/输)、舍己为人(输/赢)、两败俱伤(输/输)、独善其身(赢)、利人利己(双赢)、好聚好散(无交易)。

答案是:视情况而定。

如果你十分珍惜某一人际关系,而牵涉的问题又无足轻重,那么偶尔以输/赢模式来肯定对方也无妨。 实际上,多数情况都只是相互依赖的大环境的一部分,于是只有双赢模式才是唯一可行的。

§1.3不能双赢就好聚好散

如果不能利益共享,那就商定放弃交易。道不同,不相为谋,所以我们之间没有期望,没有订立和约,没有雇佣和合作关系,这比明确期望后再让对方希望破灭要好得多。

§1.4双赢思维的五个方面

双赢思维是关于人际领导的一个习惯,要求与人相处时运用人类特有的天赋:自我意识、想象力、良知和独立意志,要求大家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和互惠互利。

双赢的原则是所有人际交往的基础,包括五个独立的方面:“人格”是基础,接着建立起“双赢关系”,由此衍生出“双赢协议”,需要“双赢结构(体系)”作为培育环境,通过双赢的“双赢过程”来完成。 双赢人格

人格是双赢和其他所有品德的基础,双赢人格有三个基本特征。

诚信—自己的价值观;如果我们不了解“赢”的真正含义及其与我们内心价值观的一致性,那么就不可能做到“赢”;

成熟—这是敢作敢为与善解人意之间的一种平衡状态;成熟就是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信念的同时又能体谅他人的想法和感受的能力;敢作敢为和善解人意是双赢的必备条件,其间的平衡点是成熟的重要标志。 知足—即相信资源充足,人人有份。

牢记一点:当你超越环境、态度和行为,将触角探到自己的内心,会发现双赢和所有其他正确原则一样,本就深植在我们的生活中。

双赢关系

双赢的精髓就是信用,即情感账户。没有信用,我们最多只能妥协;缺乏信用,我们就无法开诚布公,彼此学习,相互交流和发挥创造性。

没有双赢人格和双赢关系作为后盾,书面协议就形同虚设。只有真诚的感情投资,才能帮助实现双赢。 双赢协议

协议让纵向交往转为水平交往,从属关系转为合作关系,上级监督转为自我监督。

在双赢协议中,对以下五要素应该有明确的规定:

预期结果—确认目标和时限,方法不计;

指导方针—确认实现目标的原则、方针和行为限度;

可用资源—包括人力、技术或者组织资源;

任务考核—建立业绩评估标准和时间;

奖惩制度—根据任务考核确定奖惩的意义。

领导者所要做的就是放手,让有责任心、积极处世以及具有自我领导能力的人独立完成任务。

使用双赢绩效协议后,员工努力的结果和得到的奖惩就是业绩的自然成果,而不再是由负责人说了算。 有四种管理者或者家长都可以掌控的奖惩方法:金钱、精神、机会以及责任。其中金钱奖惩包括薪资、股份、补贴的增减;精神奖惩包括认同、赞赏、尊敬、信任或者相反—除非温饱没有保障,不然精神奖励的价值通常超过物质奖励;机会奖惩包括培训、进修等;责任奖惩一般同职务有关,比如升职或者降职。 双赢协议意味着自由,但必须以诚信作为支持,否则即便已经签署,也只能半途而废。

双赢体系

双赢只能存在于体系健全的组织机构中。如果提倡双赢,却奖励赢/输模式,结果注定失败。

通常情况下,问题都源于体系,而不是人。再好的人置身于一个糟糕的体系中,也不会有好结果。想赏花就要先浇水。

双赢过程

不同的人或机构采用以下四个步骤完成双赢过程:

首先,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真正理解对方的想法、需要和顾虑,有时甚至比对方理解得更透彻。 其次,认清主要问题和顾虑(而非立场)。

第三,确定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

第四,实现这种结果的各种可能途径。

双赢并非性格魅力的技巧,而是人类交往的一种模式。双赢来自诚信、成熟和知足的人格,是高度互信的结果;它体现在能有效阐明并管理人们的期望和成就的协议中;在起支持作用的双赢体系里蓬勃生长;经由必要的双赢过程来实现。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笔录8)-习惯五知彼解己

移情沟通的原则。

若要用一句话归纳我在人际关系方面学到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则,那就是:知彼解己—首先寻求了解对方,然后再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这一原则是进行有效人际交流的关键。

心灵世界的理由是理智所无法理解的。

§1.1人格与沟通

除非你被我的个性所影响,不然我不会理会你的建议。因此,如果你想养成真正有效的人际沟通习惯,就不能单靠技巧。首先你要有能让他人信任和开怀的人格,在此基础上培养移情聆听的技巧,然后建立情感账户来实现心与心的交流。

移情聆听要求听者站在说话者的角度看世界,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和感受。

如果不能准确理解对方的背景,就无法使相互依赖性产出最大化;如果别人感受不到被你真正理解,你就不具备人际关系的产能,即高额情感账户。

移情聆听是有风险。只有当你做好了被对方影响的准备,才能深入到移情聆听的阶段,而这是需要足够的安全感的,因为这时候的你会变得脆弱。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很矛盾,因为在影响对方之前,你必须先被影响,即真正理解对方。

所以说,习惯一、二和三是基础,帮你保持核心不变,即以原则为中心,平和而有力地应对外在的弱点。 §1.3先诊断,后开方

§1.4四种自传式回应

一是价值判断,表示同意或者不同意;二是刨根问底,从自己的价值观出发问东问西;三是好为人师,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建议;四是自以为是,根据自己的动机和行为分析对方的动机和行为。

如果没有了解对方的真诚愿望,任何技巧都是没用的,因为玩弄手段总是让人反感。实际上如果面对的是关系亲密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告诉他们你的想法。

人们渴望得到理解。不论你在这方面投入多少时间都是值得的,因为当你对问题和事件有了准确认识,当你对别人的理解成功转化为情感账户存款的时候,能够节省出来的时间将远远超过你当初的投入。 §1.5理解和认识

此前我们将成熟定义为在敢作敢为和善解人意之间达成平衡的能力,后者帮助我们理解他人,前者则帮助我们争取理解。想要实现双赢就必须兼具这两种品质,因此,在相互依赖的环境中,争取理解对我们来说十分重要。

人格第一,感情第二,理想第三,这三个词集中体现了让他人理解自己以及有效表达自己的精髓。

人格指的是你个人的可信度,是人们对你的诚信和能力的认可,是人们对你的信任,是你的情感账户。感情指的是你的移情能力,是感性的,说明你能通过交流迅速理解他人的情感。理性是你的逻辑能力,即合理表达自己的能力。

请注意这个顺序:人格、感情、理性。首先是你本身的人格魅力,然后是你同他人的关系,最后是你表达自己的能力,这是另外一种重要的模式转换。多数人习惯直接用左脑逻辑表达自己,意图说服别人,却从来没把人格第一,感情第二放在心上。

§1.7一对一沟通

你应该时刻想着先理解别人,这是你力所能及的。如果你把精力放在自己的影响圈内,就能真正地、深入地了解对方。你会获得准确的信息,能迅速抓住事件的核心,建立自己的情感账户,还能给对方提供有效合作所必需的“心理空气”。

这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行为方式,看看它给你的影响圈带来了什么变化?认真聆听让你具有影响力,而这是影响别人的关键。你的影响圈会慢慢扩大,并越来越有能力在关注圈中发挥影响。

再看看你自己会发生什么变化?你越深入了解别人,就会越欣赏和尊敬他们。触及对方的灵魂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

你可以聆听他们的心声,感受他们受到的伤害,并做出回应—“你今天心情不好。”也许他们会沉默,但是没有关系,你已经表达了对他们的理解和尊重。

不要太心急,要有耐心,要尊重对方。在你能够感同身受之前,人们一般不会主动向你吐露心声。你要一直关注他们的行为,并表示理解。你应该睿智、敏感而又头脑清楚,并能够在必要的时候抛开个人经历。 先理解别人。在问题出现之前,在评估和判断之前,在你表达个人观点之前,先理解别人,这是有效的相互依赖关系中最有用的习惯。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笔录9)-习惯六统合综效

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统合综效的基本心态是:如果一位具有相当聪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见不同,那么对方的主张必定有我尚未体会的奥妙,值得加以了解。

与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与智能,以及个人眼中所见到的不同世界。假如两人意见相同,其中一人必属多余。与所见略同的人沟通,毫无益处,要有分歧才有收获。

什么是统合综效,简单地说,统合综效就是整体大于部门之和,也就是说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也是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又不仅仅是一个组成部分,而是最具激发、分配、整合和激励作用的部分。

统合综效的精髓就是判断和尊重差异,取长补短。

§1.1交流中的统合综效

要在交流中实现统合综效,就要开放思维,敞开心门,坦言相告,去发掘新潜力、新方法和新选择。

几乎所有的创造性活动都是不可预测的,它们看上去总是那么不确定,成败难断,充满试验性和犯错的风险。如果对这种不确定性没有耐心,没有坚持原则和内在价值的安全感,就会觉得这种富有创造性的事业会让人心力交瘁,痛苦不堪,因为这些人对于结构性、确定性和可预见性的需求太高了。

§1.2课堂上的统合综效

§1.3商业领域的统合综效

我们不应单纯的模仿大师的言行,而应该追求大师所追求的。

§1.4统合综效和交流

低层次的沟通源自低度信任,其特点是人与人之间互相提放,步步为营,经常借助法律说话,为情况恶化作打算,其结果只能是赢/输或者输/赢,而且毫无效率可言,即产出/产能不平衡,结果只能是让人们更有理由进行自我防御和保护。

中间层次的沟通是互相尊重式的,通常发生在比较成熟的人之间。他们彼此尊重,但是为了避免难堪的正面冲突,往往只限于彬彬有礼,做不到移情沟通。他们可以理性地理解别人,却无法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真正理解他们的模式和设想,因此不可能接受其他的方案。

这种沟通层次在独立的,甚至在相互依赖的环境中尚有立足之地,但并不具备创造性。在相互依赖的环境中,最常用的态度是妥协。

统合综效意味着1+1等于8或16,甚至1600。源自高度信任的统合综效能带来比原来更好的解决方案,每一个参与者都能认识到这一点,并全心享受这种创造性的事业。

佛教称之为“中庸之道”:“中”在这里并不是妥协的意思,而是指更高的层次,就像是三角形的顶点一样。

寻找第三条道路需要从两分式的非此即彼的思想中走出,实现重要的模式转换,前后结果天差地别。 尊重差异是统合综效的核心,即尊重人与人在智力、情感以及心理上的差异,而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就是要认识到世界的样貌视乎看世界的人,而不在于世界本身。

社会学家科特.莱文的“力场分析”模型将事物的当前表现描述为一种平衡状态,促成这种平衡的两种相反方向的作用力中,一个是鼓励事物上升的驱策力,一个是阻碍事物发展的抑制力。

驱策力通常都是积极的、合理的、有意识的,与经济有关,而抑制力则通常都是消极的、不合理的、无意识的,与社会和心理有关。这两组作用力都是真实存在的,在应变时都要考虑周全。

你应该在相互依赖的环境中勇敢而坦率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情感和经历,借此鼓励他人同样地坦诚相待。 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当有人不同意你的观点的时候,你应该说:“你跟我有不一样的看法,这很好。”你不一定要对他们表示赞同,但是可以表示肯定,并尽量给予理解。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笔录10)-习惯七不断更新

平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则

人生最值得的投资就是磨炼自己,因为生活与服务人群都得靠自己,这是最珍贵的工具。

工作本身并不能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拥有财富,并不代表经济独立,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能真正可靠。

习惯七告诉我们“不断更新”,这是养成其他几个习惯的前提条件,所以环绕在其他几个习惯周围。 §1.1自我提升和完善的四个层面

习惯七就是个人产能。它保护并优化你所拥有的最重要的资产—你自己。它从四个方面更新你的天性,那就是:身体(锻炼、营养、压力调节)、精神(确立、坚持、学习、思考价值观)、智力(阅读、想象、规划、写作)、社会/情感(服务、移情、统合综效、内在安全感)。

我们取得成绩的工具就是我们自己,为了提高效能,我们必须认识到定期从四个层面“磨刀”的重要性。 §1.2身体层面

身体层面指有效呵护我们的身体—健康饮食,充足休息以及定期锻炼。

耐力

源于有氧运动,靠的是心血管功能。

韧性

源于伸展运动。

力量

源于持久的肌肉运动。

精神层面的更新为你指引人生方向,与习惯二密切相关。

精神层面是人的本质、核心和对价值体系的坚持,是生活中非常私人而又至关重要的领域。

个人的使命宣言至关重要。一旦深刻理解了生活的中心和目标,我们就可以不断反思,持之以恒,在更新精神层面的过程中,就可以抱着坚定的信念,构想并实践每一天的活动。

智力层面的更新主要靠教育,借此不断学习知识,磨砺心智,开阔视野。

养成定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习惯是拓展思维的最佳方式,这是第二象限的另一项重要活动。

磨砺心智的另一种有效方式是写作。通过不断的记录自己的想法、经历、深刻见解和学习新的,我们的思路就会更加明晰、准确和连贯。如果能够在写信的时候与他人深入交流思想、感受和理念,而不是肤浅地停留在事物表面,也有助于我们提高思维、推理和获取他人理解的能力。

组织和规划是另外两种与习惯二和习惯三相关的磨砺心智的方式,也就是以以终为始,为实现磨砺心智这一目标而运筹帷幄,运用大脑的想象力和逻辑力,事先预见到结果和过程,即便无法预见到具体步骤,至少也能预见到主要途径。

情感层面

我们可以在与他人的日常交往中完成这项工作,但练习还是必要的。

如果个人的安全感来自内在,我们就具备了实践公众领域的成功(习惯四、习惯五、习惯六)的力量。如果在情感方面缺乏安全感,那么不管在智力方面多么出众,对那些人生关键问题上存在意见分歧的人实践习惯四、习惯五、习惯六都会是一种冒险。

内在的安全感从何而来?它不是来自别人对我们的看法或别人对待我们的态度,不是来自他人或外界强加于我们的框架模式,也不是来自我们的权位或处境。它来自内心,来自内心深处的正确模式和原则,来自自内而外的和谐一致,来自为人处世的诚信态度,这恰是我们最深层价值观在日常习惯中的体现。 我认为诚信为人是个人价值的最基本的源泉。

只有当现实生活与真正的原则和价值观相一致时,人们才能达到平和的心态,别无他法。

内在的安全感源自为他人服务和助人为乐的精神,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工作,当我们感受到自己的贡献、创造力和影响力时,就会获得内在的安全感。……我们的目的是施加影响,而不是得到认可。

§1.6改变他人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面小镜子,反映出身边人的想法、判断和模式,每个人都从镜中获知自己在周围人眼中的形象,而社会之镜是由周围人的舆论、认知和思维决定的。

歌德说:“以一个人的现有表现期许之,他不会有所长进。以他的潜能和应有成就期许之,他定能不负所望。”

在组织中,身体层面通过经济条件来体现,智力层面帮助发掘、培养和使用人才,社会/情感层面帮助处理人际关系和待人接物,精神层面借助目标、奉献和诚信人格来寻找人生意义。

§1.8更新中的统合综效

平衡的更新是最理想的统合综效。

越是积极主动(习惯一),就越能在生活中有效地实施自我领导(习惯二)和管理(习惯三);越是有效管理自己的生活(习惯三),就能从事越多的第二象限的更新活动(习惯七);越能先理解别人(习惯五),就越能找到统合综效的双赢解决方案(习惯四和习惯六);越是改善培养独立性的习惯(习惯一、二、三),就越能在相互依赖的环境下提高效能(习惯四、五、六);而自我更新则是强化所有这些习惯的过程(习惯七)。

“每天的个人领域的成功”(每天至少用一个小时实现身体、精神和智力层面的更新)是培养七个习惯的关键,完全在个人的影响圈范围内。第二象限会集中必要精力将所有习惯整合到生活中,让你以原则作为生活的中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