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之奇谏假道

《宫之奇諫假道》

一:課文大意:

第一自然段,记叙宫之奇以辅相依为比喻谏假道

第二自然段,记叙宫之奇举出史实反驳虞公“吾宗岂咳我”之说

第三自然段,记叙宫之奇再以“鬼神亲德”反驳虞公“神必据我”之想

第四自然段,记叙晋国灭虞

主旨说明“輔車相依,脣亡齒寒”

二:文章解析

晉侯復假道於虞以伐虢。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

復:又;再:第二次。(另一义:两次)一鼓作气,再而衰, 三而竭。《曹刿论战》 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孙膑》

表:《说文》:“上衣也,从衣,从毛。古者衣裘,以毛为表。”上衣,外衣。所以,“表”有外面的意思。这里指屏障。

晉不可啟,寇不可翫!一之為甚,其可再乎?諺所謂‘輔車相依,脣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

寇:凡兵作于内为乱,于外为寇。元:首。

“狄人禽其元,面如生。”“志士不忘填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翫:習慣而不留心,等於說放鬆警惕

辅车:面颊和牙床骨之说,本杜注。

《吕氏春秋·权勋篇》:“虞之与虢也,若车之有辅也,车依辅,辅亦依车,虞、虢之势是也。”

王引之《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上》:“余谓‘唇亡齿寒’,取诸身以为喻也;‘辅车相依’则取诸车以为喻也。”

“辅”必为车的部件,具体形制不明。

公曰:“晉,吾宗也。豈害我哉?”對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從,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為文王卿士,勳在王室,藏於盟府。將虢是滅,何愛於虞?且虞能親於桓、莊乎?其愛之也。桓、莊之族何罪,而以為戮,不唯偪乎?親以寵偪,猶尚害之,

況以國乎?”

宗:同姓,姬姓

昭:宗庙在左的位次

昭:本義為光明、明亮,《說文》:“昭,日明也。”引申為顯示、使彰明。又用以表示宗廟的次序:始祖居中,二世、四世、六世居左,稱昭;三世、五世、七世居右,稱穆。天子七廟,始祖廟之外,三昭三穆;諸侯五廟,二昭二穆;大夫三廟,一昭一穆。宗廟中神主和墳地葬位的次序,也分昭穆,情況类似。

是以不嗣:是以,因此;嗣,繼承(王位)

穆:宗庙在右的位次

穆《说文》训“穆”为“禾也”,段玉裁注云:“盖禾有名穆者也。”假借表示“和”、“和谐”、“美好”、“恭敬”、“幽微”之义,又表宗庙次序,与“昭”相对。 盟府:主管盟誓典策的部门

而以為戮:词类活用,动词活用为名词

偪:通假字偪通逼

公曰:“吾享祀豐絜,神必據我。”對曰:“臣聞之,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故《周書》曰:‘皇天無親,惟德是依。’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則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馮依,將在德矣。若晉取虞,而明德以薦馨香,神其吐之乎?”

絜:通潔

據:依附,这里相当于保佑

皇:大

馨:“香之远闻者也” ,在祭祀中常用到。如:垂~千祀

鬼神非人實亲,惟德是依:賓語前置,代詞“實”、“是”分別復指前置賓語“人”、“德”。 明德惟馨、而明德是以薦馨香:明,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昭明。

馮:凴,古今字,简化为“凭”

明德以薦馨香:明德,使动用法,使德明;薦:献

神其吐之乎:其,加强反问

弗聽,許晉使。宮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臘矣!在此行也。晉不更舉矣。”

冬,十二月丙子朔,晉滅虢。虢公醜奔京师。師還,館於虞,遂襲

虞,滅之。

以其族行:以,率领,介词。連動結構指率領全族離開虞

虞不臘矣:臘,古代年終舉行的祭祀活動,本是名词,這裏活用為动词,舉行臘祭。 更(gèng):再

朔:每月的第一天

師還,館於虞:館,本是名詞(賓館),這裏活用為动词,住賓館(駐紮)。

三:用字情況

1.謂為:通假字。“一之謂甚,其可再乎”,“謂”通“為”,算是。

2.偪逼:通假字。“不唯偪乎”,“偪”通“逼”,逼近、迫近。

3.絜潔:通假字。“吾享祀豐絜”,“絜”通“潔”。

4.馮憑:古今字。“神所馮依”,馮,音pínɡ,後來寫作“憑”。

四:語法

1、其虞虢之謂也:賓語前置,“之”復指前置賓語“虞虢”。“其”是句首語氣詞。

2、大伯不從,是以不嗣:是以,義即“以是”(因此),介詞“以”的賓語“是”前置。

3、將虢是滅,何愛於虞:賓語前置,代詞“是”復指“滅”的前置賓語“虢”,疑問代詞“何”是“愛”的前置賓語。

4、且虞能親於桓莊乎,其愛之也:這是一個特殊的倒裝結構。“其”指晉國(“其”的語法作用相當於“晉之”),“之”代“虞”。全句的意思是:“且晉之愛虞也,能親於桓莊乎?”

 

第二篇:宫之奇谏假道[1]

宫之奇谏假道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语,了解散文内容

2通过对话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

3反复阅读,归纳宫之奇采用了哪些方法和论据说服虞公

教学重点:反复阅读,归纳宫之奇采用了哪些方法和论据说服虞公

教学难点:通过对话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法:小组讨论交流法 引导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新课: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特别先秦文献有它的独特性,今天来学习《左传》一篇 二检查预习,说说《左传》

《左传》,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左丘明所撰,现代学者一般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所做。

《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优秀散文名著。以《春秋》为纲,记载了春秋各诸侯国的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史实。记叙线索详略得当,善于通过一系列的具体情节的描写,使所记叙的内容故事化。

尤其擅长描写战争,注重交待战争的政治社会背景,谋划过程及战术的运用,从而揭示其胜负的必然性。在记叙历史事件的过程中,它往往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心理描写,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特征。

〈左传〉对后世文学和史学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另:〈左传〉表达了轻天命,重人事及民本思想和爱国思想,揭露了统治者的残暴和荒淫无耻,体现了古代正直史家“不隐恶”的优良传统。

春秋时,晋国力量强大,一度曾为诸侯霸主。僖公二年,晋国向虞国借道,征伐虞之邻国虢国;僖公五年,晋国再次借道伐虢,终于将虢国灭掉,同时也吞并虞国。第一次借道时,虞国贤臣宫之奇曾劝谏而不被虞公接受;第二次借道,宫之奇再次劝谏,本文便是记述宫之奇再次劝谏的过程。

三自由阅读,结合课下注释通译全文

晋献公又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外围,虢国灭亡,虞国一定跟着亡国。对晋国不可启发它的野心,对入侵之敌不可漫不经心。一次借路已经是过分, 1

岂能有第二次呢?俗话所说的‘车子和车版互相依傍,嘴唇丢了牙齿就受凉’,那就是说的虞、虢两国的关系。”虞公说,“晋国是我的同族,难道会害我吗?”宫之奇回答说:“太伯、虞仲,是周太王的儿子。太伯没有依从太王,所以没有继承君位。虢仲、虢叔,是王季的儿子,做过周文王的执政大臣,功勋记载在王室,收藏在掌管策命盟约的官府。晋国一心要灭掉虢国,对虞国还有什么爱?况且虞国同晋国的关系能比桓叔、庄伯更亲吗,即使晋国爱虞国的话?桓叔、庄伯两族有什么罪,却以他们为杀戮的对象,不就是因为他们威逼到晋侯自己吗?至亲以尊宠相威逼,尚且杀害他们,何况是以国家对国家呢?”虞公说,“我祭祀的物品丰盛洁净,神一定保佑我。”宫之奇回答说:“下臣听说过,鬼神不是亲近个人,只是依据德行。所以《周书》说,‘上天没有亲近的人,只辅助有德行的人。’又说:‘祭祀的谷物没有芳香,光明的德行才有芳香。’又说:‘百姓不能改换祭物,只有德行可以充当祭物。’这样看来,没有德行,百姓就不和睦,神也就不来享用祭物了。神所依据的,就只在于德行了。如果晋国夺取了虞国,而以光明的德行作为芳香的祭品奉献神灵,神难道会将它们吐出来吗?”虞公不听,答应了晋国使者。宫之奇带领他的家族出走,说:“虞国过不了年终大祭了,就在这一次假道之行,晋国不用再出兵了。”

这年冬天,晋国灭掉了虢国。军队回来,住在虞国的馆舍,就乘其不备进攻虞国,灭掉了它,捉住了虞公。

附: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1)。公曰(2): “是吾宝也。”对曰:“若得道于虞,犹外府也。”公曰:“宫之奇存焉(3)。”对曰:“宫之奇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且少长于君,君昵之。虽谏,将不 听。”乃使荀息假道于虞,曰:“冀不为道(4),入自颠柃(5),伐溟三门(6)。冀之既病(7),则亦唯君故。今虢为不道,保 于逆旅(8),以侵敝邑之南鄙。敢请假道,以请罪于虢(9)”虞公许之, 且请先伐虢。宫之奇谏,不听,遂起师。夏,晋里克。荀息帅师 会虞师,伐虢(10),灭下阳(11)。(以上僖公二年) 晋国大夫旬息请求用屈地出产的良马和垂棘出产的美玉去向 虞国借路,以便攻打虢国。晋献公说:“这些东西是我的宝物啊” 荀息回答说:“如果能向虞国借到路,这些东西就像放在国外库房 里一样。”晋献公说:“宫之奇还在虞国。”荀息回答说:“宫之奇 为人懦弱,不能够坚决进谏。况且他从小同虞君一起长大,虞君 阻他亲近。即使他进谏,虞君也不会听从”于是,晋献公派荀息 去虞国借路,说:“冀国无道,从颠柃入侵,攻打虞国溟邑的三面 城门。冀国已经被削弱,这也是为了君王的缘故。现在虢国无道, 在客舍里修筑堡垒,以侵袭敝国的南部边邑。我们敢请贵国借路, 以便向虢国问罪。”虞公同意了,并且请求让自己先去讨伐虢国。 宫之奇劝阻虞君,虞君不听,于是起兵伐虢。这年夏天,晋国大 夫里克、荀息领兵会同虞军攻打虢国,灭掉了下阳。

四小结:回顾译文的技巧与方法,概括内容大意

1抓重点词,调删换改

2写的是虞大夫宫之奇就晋侯向虞借道伐虢之事,对虞公的谏诤。

第二课时

2

一导入新课:复习上节内容,导入

二《左传》叙事中人物的行动、对话构成了表现人物的主要手段,而绝少对人 物进行外貌、心理等主观静态描写

1宫之奇对谏虞公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方法和论据说服虞公

宫之奇迹先从虞、虢之利害关系出发,引用谚语"辅车相依,唇亡齿寒",指出虢、虞乃表里,不能借道晋国;又从情理出发,用晋对同宗同族的不义之举说明晋有狼子野心;最后从治政之理的角度,引用《周书》上的话:"皇天无亲,惟德是辅"、"黍稷非馨,明德惟馨"、"民不易物,惟德繁物",指出君王行事应合于"德",否则"民不和,神不祀矣"。以此为论据进行劝谏,既表现宫之奇的政治远见,又反映出《左传》记事的民本思想,这在当时是有很大的进步意义的。三段论述紧紧围绕一个主旨,充分说明了“虢亡,虞必从之”的道理,表现出一个成熟政治家对政治斗争残酷性的清醒认识和一个忠臣对国家前途的深谋远虑。宫之奇的劝词,论据充分合理,层次清晰明朗,逻辑严密周详,态度忠诚坚决。

2本文结构特点

全文结构严谨,详略得当,语言简练。开篇用一句话交待事件背景,紧接着用大量的篇幅写宫之奇的谏言。结尾以十几个字写明虞公不听劝谏的下场,不仅与篇首相照应,且进一步以事实证明了宫之奇的远见卓识和虞公的昏聩愚蠢。

三本文塑造人物形象采用了哪些方法,塑造宫之奇虞公的形象特点

语言描写通过宫之奇劝谏时精辟的分析,透彻说理看出宫之奇是一个具有敏锐眼光远见卓识的成熟政治家和一个忠臣对国家前途深谋远虑同时也可看出虞公是一个固执昏聩愚蠢的国君

四小结:由整个劝谏过程观之,虞国的灭亡并非由于宫之奇的"懦而不能强谏",而应归因于虞公的顽固、昏聩。

全文记事完整而清晰,用语简洁而凝练,形象鲜明,意旨深远,是《左传》中的精彩篇章。

五拓展延伸,就某个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晋献公吞并虢国和虞国的成功,要归功于他的心狠手毒:一 方面以本国宝物作诱饵,诱敌手上钩;一方面六亲不认,不顾同 宗亲情,唯利是图。于是,不惜以阴谋诡计骗取虞国信任,将两 国逐个吞食。

俗话说,“舍不得孩子,打不到狼。”“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晋献公实实在在地照这样去做了,并且得到了回报,实际上什么 都没有损失。

但是,攻城掠地的成功,却以不顾礼义廉耻为代价,得到了 实际利益和好处,而因此失去 3

了人心和道义。对于重视民心和道 义的人来说,这样做是得不偿失;对于寡廉鲜耻的人来说,失去 的无所谓,得到的才是实在的。人们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来决 定取舍的。 如此说来,对于寡廉鲜耻、心狠手毒之徒不应当以仁义道德 之心去对待,最好是以强硬的态度,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虞国的灭亡,就灭在太相信同宗亲情,对不义之徒抱着不切 实际的幻想,以为对方跟自己是一类人,以一种近乎于农夫的心肠, 去对待凶狠的毒蛇。如果说这也是一场悲剧的话,那么则是 由自己推波助澜、助纣为虐而导致的。如果灭亡的结果是自己一 时糊涂、认识不清,被披着羊皮的狼蒙蔽了,尚还可以寄予一点 同情,然而有贤臣坦诚相谏,苦口婆心地开导,在这种情况下仍 然执迷不悟,固执己见,则可以说是咎由自取,不值得一点同情。

曾经是作威作福的国君,一朝变成随他人之女陪嫁的奴隶,这种天上、地下的巨变,不能不使人感叹。这也应了那句老话:“天 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历史是不应当忘记的,读史可以使人明鉴,使人清醒。即使 弱小而无法与强暴抗衡,那么弱小者之间的彼此照应、鼓励。安慰、 同病相怜、支持,也可以让人在风雨之中同舟共济,患难与共, 正所谓唇齿相依,唇亡齿寒。这些从惨痛的历史中总结出来 的教训,完全可以说是千古不易的。就连平民百姓都懂得,听人 劝得一半。欺人太甚的事不可一而再,再而三地容忍,即使无 法奋起抗争,最起码是可以想法避开的。既不听劝,又不抗争,的确算是病人膏盲,不可救药了。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