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瓦力-读后感

<机器人瓦力>观后感

刘瑞 电气10--10 311008001015 令人感动的苦恋

“一见钟情”并非人类的专利,机器人瓦力赋予创造性的把人的情感化用到机器人身上,以往的机器人电影,比如变形金刚,等。虽然是赋予的他们智慧甚至是超越人类的智慧,归结起来是一个样的,宏大的场面制作除了给人震撼以外了,没有让人感动的。而《机器人瓦力》,却带了我们心灵的颤动。爱情原来也可以这样。。这是一个值得学习的创新。。

别具特色的开篇

《机器人瓦力》很特别地在开始后的30分钟里,完全没有一句对话。导演完全是依靠机器人的动作、表情和奇怪的吱吱声,带给观众新奇而有趣的感受。虽然听不到对白,但观众一点都不会觉得沉闷。只能说,这才是电影的魅力所在,让人内心的想像力和真善美得到了释放。而爱情在片中不过是一个线索,那些饱满的细节则更体现出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

除了导演技巧上的创新和别具一格的爱情故事,科技的创新也是一个让人值得深思的问题,高科技的背后是什么,人类肆无忌惮的破坏环境,用环境来换取我们科技的文明,很害怕,很揪心,也许是杞人忧天,也许是自作多情,但是这确实实实在在的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然而,作为一个电气专业的学生,从专业方面也给了我不小的震撼,像瓦力这样的清道夫机器人将如何实现自我的自动控制,和自我的“进化”。这还得我们走很长的路才能解决。瓦力的眼睛,两个简单的摄像头,貌似跟我们在大街上的没什么区别。但是实际的背后又是一段很长的路。

第一次见到伊娃的样子,以为是是一颗蛋,出人意料她居然是一个机器人,蛋的形状只是她处于休眠的一种形态,觉得这很有意思,如果有一天这个运用到实际必定是一个世纪性的伟大实践。

残破的家园,梦幻的家,

700年之后,肆无忌惮的人类已然将地球家园的环境搞得一团糟,往日的花园、绿地、街道、城镇……全然被堆积成山的垃圾所侵占。还好,人类的科技已经完全可以让自己搬出地球,借宿他处。而“留守”的就是那些只能听程序指令不断地清扫垃圾的机器人在地球上日以继夜地工作。多年过去了,如山的垃圾依旧如山,而清扫垃圾的机器人中也只剩下一个,锈迹斑斑的小机器人仍不辞辛苦地每天在垃圾堆里忙碌着。乐观的它也渐渐学会了像人一样的忙里偷闲、自娱自乐:人类曾经使用的球拍、女人的内衣、老旧的灭火器都成为它的玩具,甚至好多年前的老歌舞片《你好,多莉!》也成为它休闲时光的“伴侣”……这一切的一切都告诉我们世界需要我们,导演以瓦力,伊娃的爱情为线索,贯穿 整个电影,用堆积如山的垃圾告诫人们保护环境,否则这就是地球的明天。颇具创新的眼光,向人展示了环境环保的重要性。

真理号的满载着对地球家园的期待回来了,是希望,也是征程,同时也是给观众的激励,困难只是暂时的,路就在脚下,需要执着,执着的背后必然有苦难的付出,就像瓦力对伊娃的爱,一见钟情只是一个开始,之后的路却很长!瓦力偷偷的跟上伊娃的考察船,没有别的只是为瓦力心中的她。。

其实,创新往往只是源于一个不经意的开始,从《机器人瓦力》我们可以学很多,生活的,学习的,工作的,感情的。电影本身不是给人观赏的,是一种启发性的,给人灵感的创新!

 

第二篇:《机器人瓦力》解读赏析

《机器人总动员》:宇宙有家,浪漫无边

《机器人总动员》(WALL.E)是部浪漫爱情片。浪漫得一塌糊涂,浪漫得但凡胸腔里还有一颗跳动的心的,都会引起强烈的共鸣。在另一个层面,本片又是一部了不起的科幻片,无论是在影像上还是在思想上,都带给人一种来自未来的震撼。

一个垃圾成堆的地球,就是《机器人瓦力》这部电影的背景。那个破旧的机器人,它的名字叫瓦力,它的工作是整理地球上的垃圾,它唯一的朋友是蟑螂小强,从垃圾堆里翻出来的。然而,这样的电影却一点也不令人感到沉闷单调,反而让人的眼睛紧紧地盯住它。 孤独,这个词语呵以很好地形容瓦力的存在,人类早已厌弃了地球,瓦力的同类也因得不到综维修和保养而成了一堆堆垃圾。这让我想起了威尔.史密斯的电影《我是传奇》,当地球上只剩下一个人类和他的一条狗时,威尔.史密斯同样经受着一种刻骨的孤独。

《机器人瓦力》和《我是传奇》同样讲述了末世地球的那种孤独,然而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史密斯狐独的背后是恐惧,而瓦力孤独的背后却是一种期待。

它成为地球上唯一能活动的机器人之后,没有任何人向它发出指令,它依然坚持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为了保证它正常的工作时间,它在整理垃圾和废品的同时,为自己收集了许多备用零件,这些备用零件就是它在几百年的时间里生存下来的保证。

最令人动容的是,它虽然只是一个机器人,或者更准确地说,它是一个智能机器人。但是它却对生活充满了好奇和乐观的态度,它并

没有被孤独打倒。每天它出去工作,整理垃圾的时候,它总是注意收意一些它认为好玩的东西,然后将这些东西带回自己的住处。正是这些东西在它孤独的生活当中,为它带来了一点一滴的快乐。我想,很多人看到瓦力收集玩具的时候,都是会心一笑,它用自己的方式对抗着孤独。

当瓦力看到电视里播放出跳舞和牵手的时候,它那双本来灵巧的双手突然变得有些笨拙了,它模仿着电视里的动作自己牵着自己的手。这个镜头看得人心碎,然而过不了多久,它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方块,在沉沉的黑夜里睡去。心酸之后,我们看到了一个对未来充满期待的机器人,它一只渴望着它真正朋友的出现。

电影到此,我已经相信,接下去瓦力一定会找到它的朋友。果然,新一代的机器人伊娃出现了,虽然伊娃身上装备着威力惊人的武器,并且看上去非常危险,但是瓦力还是小心翼翼地接近伊娃,因为它一直期待着一个同类的出现,在地球这个孤独的地方与自己相遇。 当然,许多人认为瓦力和伊娃之间上演了一出机器人的恋情,其实到底是友情还是恋情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瓦力在几百年的孤独生活里,它学会了坚持和等待,在孤独的背后,它的内心一直对未来充满着期待。【末世太空浪漫谭】

机器人也能谈恋爱?是的,《机器人总动员》不仅让这一“不可能”成为“可能”,还将那冰冷机器之间的感情演绎得分外温婉动人。

尽管都是机器人,但“沃伊”(WALL.E)与“伊芙”(EVE)之间的浪漫,看起来却像是电子版的“打工仔泡上俏公主”。两个小家伙的外

形对比太明显了:一个是留在地球做垃圾清扫整理的环卫工人,已被作为“上司”的人类所忘记,相当于解约还等着兑现“白条”的农民工;一个是从太空送回地球的最新型植物探测专家,机器人中的美女博士,还是带刺玫瑰那种,不经意间就能变成“野蛮女友”。

这样一种设计,如果放在真人电影里,基本上就很俗套了。但套上了机器人的外壳,却显得特别新鲜有趣。首先,沃伊与伊芙在外形、动作、以及功能上的天差地别,增加了他们之间“发生点什么”的难度,但从沃伊克服这种“阶级差别”的过程中,观众更能享受到乐趣。影片的前四分之一对这个对比与交流的过程作了非常细腻地展现:沃伊初见“美女”时的惊艳、乍见伊芙“凶悍”一面时的战栗、“爱在心里口难开”时的羞涩与窘迫、细心照顾女友时的辛劳与执着……都被描绘得活灵活现,让每一个有过追女孩子经验的男同胞们都“心有戚戚焉”。

从浪漫的内容来看,《机器人总动员》抓住了最简单、同时又最动人的那些时刻;同时,由于主体对象是机器人,所以在正常的细腻温柔之外,又增添了别样的趣致。观众既能从两位机器人主角身上找到自己最纯真的影子,并因此而激动,又能从他们超越人类情感的纯粹与坚持中,看到机器人之爱的伟大之处,并因此而感动。描绘这样一场“机器之爱”,已经不止是“赋予机器以人的感情”那么简单,而是从最极端的差别中消除差别,从而让一种最根本的感情变得超乎主体地凸显出来,影片对于这一场机器版风花雪月的演绎,足以使人忘却沃伊与伊芙的各种差别,也忘却他们与人类之间的差别,更忘却银幕上下的差别,胸中充满的是那种至浓至醇的感情。皮克斯(Pixar)

的动画妙手们再次证明了他们神一般的“点石成金”的能力,最通俗的题材到他们手里,也能变成一种打通雅俗界限的至高享受,一种令人无法不由衷喜欢的可爱。

相对于皮克斯以往的作品,《机器人总动员》显得更加成人化,与其说他是带给儿童欢乐的作品,不如说是以儿童般最无邪、同时又最真挚地眼光来看待现实世界的问题。这种眼光,是超脱个体生活的琐碎世界的。这种眼光,构成了《机器人总动员》故事的另外一个层面。简单来说,本片的科幻背景,并非仅仅是作为沃伊与伊芙浪漫的舞台,而是这种设定本身,就是影片要表达的主题之一。在这一点上,《机器人总动员》相当于走出了皮克斯与迪斯尼的传统领域,开拓了一片新领地。

没看电影之前,从没想过本片会在“科幻意识”上如此认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机器人总动员》远不止是一部娱乐的浪漫作品,还是一部真正对未来有所“想法”的电影;这种想法和它想要传递的信息是如此的强烈和明显,以至于在有些场景中使电影的性质都有些发生变化,让人生出这是否皮克斯作品的疑问。而且,如果要较真的话,影片对于科幻意识以及所谓深层思考的表现,不是经营得那么水到渠成,尤其是“人类”最后的转变,以及机器一方“黔驴技穷”的粗陋,都稍微仓促了点。

不过,总体来说,影片对这一“人类未来”的描绘和批判,还是充满幽默和善意的,而且看得出来,是尽了最大努力和沃伊与伊芙的太空历险结合起来,没有发生喧宾夺主的现象。

【细节场景显神妙】

故事之外,真正让皮克斯作品独步武林的,是它超细腻的场景与动作调度,使得每一个细节都让让人爱不释手。

为了烘托出未来的宏伟、大气感觉,影片特意邀请了《老无所依》与《刺杀神抢侠》的摄影指导罗杰狄更斯(Roger Deakins)来作为特别画面监制,以便在动画片中拍出不一样的感觉。果然,《机器人总动员》的镜头感觉更为“电影化”,不再是像通常动画片那种随意,而是镜头本身具有了内在的韵律与节奏。

那些表现地球之荒废和太空之浩渺的全景镜头,不管画面内容如何,其意境和格局都是“美”的。更为难得的是,镜头的移动很有艺术感觉。它并不让人觉得突兀,并非为了凸显某种气氛而去刻意表现,而是不动声色地、看似平常、实则内有玄机地“流淌”,仿佛可以“以气御剑”的顶级高手一般,人们看不到明显的控制迹象,却能感受所有场景背后的不凡功力。尤其是沃伊与伊芙的“太空之舞”——用余秋雨老师似的语言来表达的话就是——有一种“生命与宇宙大和谐、大壮美的、荡涤心灵的大自在、大欣喜感觉”。全景镜头魅力逼人,很多特写镜头也颇见用心,表现出创作者们并非急于说事或者急于逗笑、而是用心思考如何创造一种具有内在吸引力的氛围。别的不多说,单单片中那些应用“打火机”的场景,那种通过机位、视角、光影来对人物关系和场景气氛的烘托,就是只有最具场景把握能力的编导才能构想出的画面。

与“宏大”相对应的,是“细腻”;它们看似对立,实则更能相互衬托,而且也正因为那看似不和谐的组合而显出这种努力的神妙。作为一部描述未来的科幻作品,影片对于人类未来居住世界的细腻展现,可以说达到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地步。无论是太空城市的布局,还是不同功能机器人的设置,甚至小到机舱门阀和操作按钮的设计,都有着惊人的细节,显现出制作团队追求完美的专业精神。这当中展现的新奇想象力,正是皮克斯作品吸引人的法宝之一,而且每次都能带给观众最真实的融入感。

对我个人而言,我却更喜欢在地球上的场景,特别是影片开场十五分钟左右、表现沃伊日常工作与生活的场景,真正体现了“从琐碎中体现巧妙”的神髓。单是沃伊“起居室”的藏品,就足以让人赞叹得五体投地,幕后设计者们的细心程度,简直让其他动画片的设计师们汗颜且感叹望尘莫及。这种细心,并不需要很怪异而出格的东西;恰恰相反,越是最常见的事物,以一种人们料想不到的方式出现,就越体现出创作者们的别出心裁。像胸罩、灭火器等镜头,大家在预告片中看过不提,都是从平凡中提炼非凡趣味的典型;日常生活中没有比塑料刀叉更常见的事物了吧,可片中愣是利用一个塑料叉子让影院里爆发出最整齐的笑声:就在那一瞬间,编导将沃伊带有“机器人”特征的个性一面表现得无比充分;更为难得的是,这样的镜头非常明显地体现出“沃伊”在0与1的机器语言之外渐生的逻辑与智能。这样的镜头,使得任何语言都显得苍白无比。

也许正因为有如此多充满创意、同时又散发出非常贴切的真实意味的动作,所以影片根本就不需要倚重于台词。对于动画片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冒险的尝试;但看过影片的观众都会认同,那些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场景,恰恰是无声的;反倒是后来有了人类对话的场景,有意思的程度还降低了一些。最让观众感同身受的,无疑是前半段里沃伊对于伊芙的痴念与相守,活脱脱一副初恋小男生的憨厚窘迫状;而那时的伊芙,也是最典型的占据主动的、心态更为成熟的女生的“凶霸霸”模样,总是故意将小男生们吓得越发尴尬可爱,同时又在偶尔绽放出的温柔中让人有电流一样强烈的幸福。他们之间这种无声或者只有单音节声音交流的场景,最大限度地体现了默片时代表演模式的精华,那种久违了的“无声胜有声”的感觉。看到沃伊默默地为伊芙遮风挡雨的情景,不要说后来看到那一幕的伊芙会感动,银幕下观众敏感的心灵也会跟着颤动,记忆中尘封了很久的“绕你朝朝暮暮、诉我心事重重”的心思会在一瞬间决堤,那种强大的爱的冲击力量会让你觉得极端脆弱同时又无比强大。

【特效设计步步高】

如此感人的细节,构思很重要,最终实现的效果还是离不开技术的功劳。如果某个场景设计得很独具匠心,最终出来的画面却让人一下看出与整体环境不协调的“假”来,那再好地设想也实现不了——观众的注意力已经被打扰了。

这种情形在皮克斯的动画作品里是不会出现的。近几年来,为了节省成本,那些立志向皮克斯动画界老大地位挑战的新人们,都将功

夫花在了故事的趣味和人物的搞笑上面,动画技术方面没有显著的进步。唯有皮克斯的作品,每一部都在力图超越自己,以便做到更为完美。《机器人总动员》再次将“艺术”与“技术”的融合推进到令人无法赞叹的地步,只能顶礼膜拜。

伊芙那iMac般的鹅蛋形身段,虽然轮廓简单,但材质的渲染要表现出高科技的质感以及独特的光影效果,绝不会像看起来那般顺滑。那种微微透光的反光效果,比《汽车总动员》(Cars)里完全反射的光面效果,难度又要大了几个层级。最关键的,如果处理得不够细致,伊芙看起来会像一个整体发光的灯泡,分不清具体的部位。

比塑造伊芙和整个高科技人类太空堡垒更难的,是打造相对“低科技”的沃伊以及他生活的衰败地球。熟悉特效制作的人都清楚,一个遵从简洁和谐之美的未来世界,总是比那些混乱无序的末世感觉更容易描绘。因为在前者那里,无论是材质,还是光影,其变化绝大部分都是线性的、累进或递减的过程是顺滑的;而在后者那里,一切都是杂乱而突兀的,要表现出同样真实的感觉,需要耗费好几倍的画图与渲染精力。以沃伊的形象来说,且不说它身体不同部位材质的不同质感,就拿最外在身体各部位不同锈斑和尘土来说,如何让他们看起来分布得更加自然而且显得似乎年代久远,就足以让一般动画工作室崩溃。单单是沃伊“家”里收藏的那些破烂,渲染所需要的时间估计和人类太空堡垒里所有机器人模型差不多。最终的结果是,观众无法不被眼前那样栩栩如生的画面折服,不论是破烂落魄的沃伊,还是优雅迷人的伊芙,都可爱到让人忍不住想伸手去银幕上触摸他们。

作为首次涉足科幻题材的作品,皮克斯再次证明了自己无愧于美式动画的老大地位。无论是从故事的跨度、构造的巧妙、情节的动人,还是镜头的艺术感觉以及画面所体现的强悍技术,皮克斯都是又一次突破了自己。如果说《功夫熊猫》让人觉得幸福,那《机器人总动员》使得都忘记了“幸福”这个词,甚至连自身都忘记了;在那一个半小时中,沃伊和伊芙会把你整个吸入他们的世界。这种感觉是如此的美妙,我不相信世界上还有任何人能抵抗得了这种诱惑。

在一个温馨的星期五的早晨,邂逅到这么一段爱情。作为这段爱情的承载者,《机器人瓦力》让我们感动。它是一部能够洗涤灵魂的精神盛宴,是一部诠释了爱的经典作品:另一方面它也是一部倡导环保的作品。它的精彩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它的背后凝聚着导演的智慧与真诚。

影片的故事情节早已不算新奇,甚至可以说是俗套,但导演用灵魂来演绎这俗套的爱情,把本来不应该有的爱情赋予了冰冷钢铁所做成的机器人。影片的结局告诉我们,爱真的可以打破桎梏(禁锢机器人的三大定律)。这个故事发生在真人身上也许不算什么,但它发生在了机器人的身上,这在给我们带来单纯,轻松地快乐的同时,也给我们深深地震撼。心如钢铁般冰冷的机器人最终都打破桎梏,拥有了人类的情感。为什么血管里流着热乎乎红色液体的人,却做到了心如钢铁般冰冷。这引发的是我们对人性对社会的深层次思考。一个人如果失去了作为人所应有的情感,那么他还能称为一个完整的人吗?一个社会充满了一群冷漠的人,社会也会变得冷漠,现实。这样的社会

也将失去对明天的希望,面临的也将是自己的灭亡。

回顾一下影片的大体内容。这部电影的台词极其简单。大部分都是“伊娃”,“瓦力”。绝大部分内容都是依靠动作表情和部分文字来表述的。伊娃没有嘴,只有显示眼睛的显示屏,但这小小的显示屏却表达出了人类的情感。她开心,她愤怒,她悲伤全部由眼睛的形状来体现,十分生动,一点儿也不虚假造作。瓦力作为人类制造出来用来清理垃圾的低等机器人,在人类移居外星球后,打算用几百年的时间打扫地球。影片一开始就从那高耸入云的形状各异的垃圾他作为切入点。满目苍凉,一片荒芜。满世界都是灰色的,没有一丝绿色,给人一丝阴寒的感觉,让我们思考几百上千年后的地球是否会成为影片所描述的那样!紧接着一个机器人闯入了我们的视野,它就是地球上最后一只机器人了。陪伴它的除了遍地的垃圾,随时可能发生的沙尘暴,那就只有它自己的那个温馨的家以及家里的一切。家里虽然满是垃圾,但摆设的东西却给了我们一种暗示——瓦力有了自己的情感。那些串在一起的彩灯,放在铁架上的勺子,铁片,魔方,小玩具,这些都是瓦力从垃圾堆里挑选出来的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用来布置自己的家。它有了人类的情感,它有了一个朋友——一只小蟑螂,它有喜欢的影片《你好,多莉》,它有最喜欢的一个东西,一株绿色植物。

然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天上送下来伊娃,刚刚开始,伊娃几次差点儿把痴心的瓦力置于死地,直到瓦力把伊娃带回了自己的家,给她看到了它珍藏的各种东西。并把它最珍贵的绿色植物送给了她。伊娃

因此故障,后被接走,瓦力因此也离开了地球来到了人类居住的真理号。在真理号上我们见识的到了高科技的力量:代步机让人们不用走路;按摩机器人为他们放松;清理机器人替他们打扫;伸手就有机器人送来食物与饮料。我们同样惊讶的见到了人类:个个脑袋巨大,身体超胖,四肢肥短。这里又是让我一阵反思。高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过分依赖只能带来人类的退化。试想,如果整个真理好的机器人都造反了,估计整个人类就要覆灭了,世界将会进行到机器统治时代。不过瓦力抵制住了诱惑和伊娃一起努力,在船长的帮助下战胜了真理号的掌舵者,带领人们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地球。在这里让我们欣慰的是人们表现出来的觉悟。虽已离开地球,但仍不忘落叶归根,也不忘保护下一代。船长克服自身的极限,战胜了掌舵者,夺回了飞船的控制权。这让我们对人类自身又有了一丝希望。人类不同于其他生物的独特的情感,那就是坚强执着。

另外还有一些思考,是什么造成了地球的一片荒芜,我们应该如何去保护我们的地球??

影片让我学习到了瓦力的纯真,善良,执着:伊娃的机警,敏捷,胆大,做事干练:人类的坚强,关爱,让我明白了真爱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