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归根读后感

《落叶归根》观后感

看到“落叶归根”的影片名字的时候,我感觉着影片就是类似寻找归宿的,不出意料,影片就是围绕民工背工友尸体回家的故事而展开的。影片描述的对象是基层农民,给人的感觉非常的朴素和贴近生活,没有华丽的词藻和绚丽的灯光,却精彩地演绎着世间的冷暖。主人公是赵本山饰演的老赵,他南下深圳打工,因好友老刘死了,于是背着对方尸体回家。在长途车上,他把老刘伪装成醉鬼,可是碰上了劫匪。他救了一车人钱财,后来得知醉鬼是尸体,被乘客赶下了车。只好在路上拦车,一路上碰到形形色色的人,于是展开了落叶归根之旅。

然而影片给人的感觉并不是非常沉痛的,反而有些地方还会引人发笑,带点诙谐、幽默的色彩。但是笑过之后,回头想想又有一点心酸,这正是这部影片的内涵所在。从这个老赵的身上,看到的是一个老实的农民形象,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对朋友讲义气。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在途中遇到的人和事,显现出了人性的冷淡。一些人对路边拦车的人视而不见,觉得不该是自己管的事,一些人无时无刻不想从别人那得到利益,另一些人就是抱有一种同情心去看待。在现代社会中“承诺”这个词语的分量已经没有了分量,甚至很多人把承诺当作了谎言的挡箭牌,承诺的背后是谎言,是陷阱,是肮脏,这就是反应出整个社会人与人之间漠视与冷淡。

就从在车上的那一幕讲,出现了劫匪,最终是由于老赵,劫匪才离开,保全了一车人的安全与钱财,可是等到劫匪离开后,车上的每一个人就只是默默地拿回了钱财,而没有对他说一句感谢的话,后因为发现老刘是死尸,被赶下车。这点可以看出,人们是那样的物质与现实,情这个字在他们中毫无体现。

也许我们现在还在学校还没有经历过那样的人生悲剧,可是人与人的相处,有多少是真情实意的,这个值得我们反思。社会是个大染缸,物质利益至上的观念早已把人们的真诚给抹杀了。老赵唐宅坟坑里看着天空,脸上露出幸福的表情,他试图自杀的场景,我想大家都笑了吧,那是多么地悲哀与无奈。他看到了人情的冷淡,感觉这个旅途太艰辛了,艰辛地怕自己无法把工友送到家。

看完影片,我们要把对朋友和对身边的人的诚信与真诚找回来,不该再让物质与利益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对朋友多一份真诚,世界上将多一屡阳光。

 

第二篇:落叶归根 影评

落叶归根既是“贺岁片”又是“喜剧”,早在几年前赵本山决定把轰动一时“千里背尸”的真人真事搬上荧幕时,当时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炒作”,借助一个不应在良知泯灭现实社会中存在的荒谬神话来完成对自我的炒作,可当我静静在时而哑然失笑、时而泪水盈眶的100分钟里欣赏完这部电影,我彻底改变了自己的所有想法,这部喜剧透露出现实的缩影,这个故事背后揭示的生活,在近几年中国电影作品中无出其右。

在大量资金、特技、铺天盖地宣传中畸形成长的“中国式大片”风潮里,我们可惜的看到了类似百花齐放格局的中国电影慢慢开始苏醒,多元化的题材终于有了绽放的机会,贾樟柯、张元、张扬……这些新锐导演们不再靠流传在盗版碟中的《小武》、《东宫西宫》等禁片被文艺青年们津津乐道,他们从海底浮出水面。随着《三峡好人》的公开上演与南都的新锐电影专题宣传,我们慢慢嗅到了中国腐朽陈旧电影制度终于焕发出新鲜味道(当然想达到空前自由创作的理想状况仍要经过相当漫长的蜕变期),于是底成本制作的《疯狂的石头》,充满恶搞元素的《大电影之数百亿》等不同题材的作品都得以在荧光幕前与观众见面。

《落叶归根》的精妙之处在于它充满对中国社会最底层生活的人文关怀,描写细致感人,却又不矫情造作,它不像《安阳婴儿》、《日日夜夜》等作品犀利真实,通过对现实黑暗、愚昧的批评把我们带入深刻的反思中,但在这同时缓慢的叙事风格与凝练的长镜头也让普罗大众望而生畏;它运用轻松的笔触在嬉笑怒骂之间展示出浮生百态,可以说无论阳春白雪抑或下里巴人都能通过影画解读出不同的感触与温情。

赵本山在电影中的表演令人惊喜,他已完全跳出以往小品演出中那种舞台的局限感和空间感,他的卑微、滑稽、土得“掉渣”的外形和中国农民遗传了千百年的朴素、执著、善良等美德,都让这个随处可见、毫不起眼的小人物焕发出耀眼的光芒,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祖祖辈辈相传下来的血脉,尤其是在贫富相差悬殊、阶级分野越来越明显的今天,他的品质就更容易引起我们对生存现状的反思:我们总是鄙视农民的素质低下,指责他们进入城市带来的冲击,把他们与愚昧无知、邋遢、粗鲁、甚至充满犯罪意识主观的联系在一起,“民工”、“盲流”……各种各样充满侮辱性的词语成为他们的代名词,“城里人”似乎总想建造出一座只属于他们自己的“文明”城市。

与欧美的文化、时代背景不同,公路电影很少在中国电影作品中占有一席之地,然而这次张扬却》打造了一部充满黑色幽默的公路电影,我想中国的公路电影不应该是洒脱不羁的浪迹天涯,或是惊心动魄的逃亡之旅,而应该“落叶归根”般

彷徨漫长的归家之路,对亲情的渴望,对“根”至死不渝的情结,在“春运”中充满欺诈、抢夺、侮辱的危险中执著的蹒跚脚步,才是这类电影的主题。

除了赵本山以外,电影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有着极其强烈的代表性与符号性:公路劫匪、黑店老板、骑单车入藏的追梦青年、出淤泥而不染的#f@1妹、为医治妻子心灵创伤逃离遁世的养蜂人、无伴终老花钱办假哭丧的孤独老人、卖血拾荒供养儿子读大学的单亲母亲……这些形形色色的配角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即使只是通过电视报纸报道的凤毛麟角,我们依然能在脑海里形成对他们的鲜明形象,郭德纲的仗义疏财与刘金山的冷酷无情形成最鲜明的对比,却也是中国目前的真实写照,不过张扬并未把笔墨浪费在对阴暗面的揭露,反倒是不参杂任何感情、写实般的把文明社会与贫穷正面冲击产生的碎片一一陈列在观众眼前,留给人们自己去思索的空间。张笛的#f@1女一开始就带出整个行业的悲哀性,我想恐怕绝大多数的观众如果在穷乡僻壤的乡村看见一家灯红酒绿的#f@1,里面又有一个衣着时尚性感的年轻女子,第一反应都会如被她赶出门的男人一般,以为这是家色情场所,就连警察廖凡“在这种地方迟早要学坏”的口吻也道出了普遍认知形成的歧视眼光;宋丹丹饰演的慈母则更具有代表性:考上重点大学的儿子嫌弃母亲卑微的出身,企图借助不与母亲相见来摆脱他认为自己身上“低等出身”的烙印。张扬在处理这个情节时没有采用正面的描写手法,而是通过宋丹丹看似委婉平静的语气娓娓道来,更烘托出那种无奈与辛酸,这就让我不由想起沟口健二《赤线地带》里妓女母亲与儿子如出一辙的悲剧性,不过张扬更为含蓄,也避免掉入俗套的煽情里。

当“千里背尸”的故事来到结尾,张扬设计了一个虚拟的社会场景:一路经过的汽车没有一辆愿意听下来帮助赵本山(满载小学生的大巴除外),而当塌方堵塞了前边的交通时,人们纷纷从车里走了出来,他们好奇、不解、或是幸灾乐祸的注视着赵本山,或许有几声善意的提醒,但所有人都在那里袖手旁观,Bus上的少年给了赵本山一瓶水,也只有这个在社会中毫无影响力的孩子给予他真正实质的帮助,其他人的举动,其实就是现实的真实写照,人们争先恐后的凑着热闹,麻木与冷酷像禽流感一样传染蔓延,此刻我心中鸦雀无声,因为我知道自己早已被划入了他们同类的范畴,在看似简单的帮助之前,我们选择的似乎只有无情的抛弃与事不关己,这已不单止是电影,而是整个社会文明的悲哀。

赵本山终于在一片废墟中完成了“使命”,工友落叶归根,却发现根已被迁移,即将被滔滔的长江淹没,苦苦追寻的根,其实如浮萍一样脆弱,最后卑微的愿望在现实中显得如此不堪一击,我几乎无力再笑出声来,在光影平静的画面里,我发现自己根本无处可逃,我还记得自己的根嘛?当灵魂被城市吞噬,我早已失去了自我。

巧合得很,近来几部引人注目的国产电影都与重庆有关(《疯狂的石头》《好奇害死猫》),《落叶归根》结束于一片故乡被泯灭被淹没的茫然中,即使完成了诺言赋予的使命,奈何在现实中连故乡也要被割舍,笑声背后剪不断的冲击,才是《落叶归根》想要表达的现实与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