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免费 读后感

《质量免费》 读后感

前几天,我在图书馆借了 [美] 菲利浦·克劳士比著的 质量免费 一书。这本书号称引发了美国、欧洲的质量革命,被译成25种语言,全球销量达250余万册。乍一看,觉得“质量免费”这个词还真不好理解,带着几分疑惑和好奇,我花了两天的时间仔细阅读了这本书,读完之后,我不仅仅理解了“质量免费”这个词的含义,更加意识到这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以下是我读这本书后一些浅薄的体会

书的开头就说到“质量是免费的”“质量不仅是免费的,它还是一颗货真价实的摇钱树”,所谓质量,就是说事物或事情符合要求,它应该有确定的规范加以说明,以便使人们清楚地知道是否达到要求。如果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达到了要求的标准,也就是说具有质量,就不会因为返工而产生不必要的费用。对于企业或大公司来说,无疑是降低了质量成本(质量成本,就是事情做错之后牵涉的费用,包括废料、重修品、多次售后服务、检查测试以及其他类似活动),本书中强调“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就是要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而且还要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如果一开始方向就错了,则投入的资源越多浪费也就越多,损失就越大。所以说,质量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质量还是利润的贡献者。

在一些企业中,质量这一名词可能还没有真正被理解,质量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也没有引起领导层及决策层的重视。或许,没有人反对质量,但是质量并不被认为是产业的要素之一。但是,事实上,第一次没有把事情做好所造成的预防、评估以及故障等方面的费用,会轻而易举地花掉全部营业额的15%—20%。而一家具备良好质量管理方案的公司在质量上花费的费用只占营业额的2.5%,这

2.5%的费用是用来预防和监督必要的活动,以维持公司一贯的卓越的标准。很显然,质量管理对于企业的各方面都是最重要的催化剂,甚至于是成败的关键。

我认为,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说,他们需要一种对质量的认知。各级管理者应该共同认识到质量是过程的重要部分,跟其他任何重要部分一样。同时,管理者们不能认定质量的问题是发生在工人身上,或者问题的责任都在质量部门的质量管理人员上,因为每个人都会有犯错的可能,真正的问题的根源是每个流程都存在的,从总经理到员工,都有可能造成问题的出现,质量的保证需要各个层次、各个部门的人员切实有效地配合成一个有机整体,无论那一部分,哪一个细节发

生了错误,都会影响整理的质量。

当质量出现问题时,管理者们要做的是从所发现的缺陷中找到产生这种问题的真正原因。对于失败,人们总会找一些理由,然而他们所找的往往不会是真正的理由。真正的理由是你必须温和地引导人们走向他们已经知道是对的东西,否则他们是不会合作的。如果管理者们还是停留在找出问题的责任在于谁,那么你是很难找到问题的根源的,因为没有人会认为他们该为这些问题负责,只有当人们不再害怕、顾忌被指责为是问题的罪魁祸首时,大家便能协同努力去解决问题。 公司改进质量的努力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在一个企业中,管理者及质量管理部门的重点不是制定多少检测规则,而是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种质量意识。当大家都形成某种质量意识之后,最终就会形成这个组织、这个企业的质量文化,一个企业想要达到质量管理的最高境界,唯有文化生生不息,大道而无为,形成一种零缺陷的企业文化。当然,这需要有详细的设计和考虑,然后按照计划来实施,并且要实施一段很长的时间。

管理者们需要一种参与到其中的态度。在碰到质量问题的时候,管理层需要立刻亲自参与,并且态度积极,让大家明白管理层对于质量的态度。这样,员工在其影响下才会做出相应的改变和努力,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会觉得确保质量是每日必须的,而且也是上级期待的事情。如果能够让所有的人都参与近来,那么我们的品质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品质的目的在于预防,在于提升效益,减少因没有作对事情而造成的浪费,因此只有把品质观念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才能更好的服务企业,提升资本的效益和运作.

质量管理是一种有系统的方法,目的是确保所有组织的活动都按照原先的计划进行。管理层的要务,便是创造出使缺陷预防成为可能的工作态度和管理方法,通过这些态度和方法防止问题的发生,达到零缺陷的质量管理。零缺陷是以一种没有人会误解的方式来声明管理层的标准,如果想仅仅靠着办几场晚会,挂几面镜子让员工相信你已经有所改变,那是不可能的。你必须真正地相信零缺陷就是你所要的,你要让他们认为你相信“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而不是“尽你的所能去做,我知道没有人是完美的”。 然而,要做到对企业的质量完全有效的零缺陷管理是有一定难度的。

克劳士比在书中也说自己曾想放弃这样的工作。但是他坚持下来,他把工作定位为为最高管理者指导质量部分的工作,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看了我有一些触动,但是具体怎么去做还是比较难。毕竟我们还是待在学校的安乐窝中,没有经历实际工作中的矛盾和麻烦,现在学学也只是理论上的理解,并不能真正切实地体会那种系统的管理,以及这种管理所带来的成效。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不仅仅是企业,也不仅仅是工作,我们在对待人生旅途中的每一件事情,都要确保它的质量,每一个人都要有“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的决心。因为,现如今的社会中,质量已经是一种优势,它是企业发展的市场壁垒,同样,对于个人,它也是个人追求卓越要跨国的障碍,质量是我们所有人的追求。

读完克劳士比的作品后,我感受到我不仅是学到了有关于企业管理的一些理念和方法,增长了理论方面的知识,同时,我也认识到自身对于学习的态度,对自己的要求不高,没有主动去汲取知识的意识,这是以后的学习中要改变和努力的地方。

 

第二篇:质量免费

《质量免费》读后感

在读了零缺陷之父----菲利普·克劳斯比的《质量免费》一书后,受益匪浅,该书阐述了他多年来作为专业质量管理执行官所应用的质量改进过程的方法,但也使我清楚的认识到在实施零缺陷管理中管理者应持什么样的态度与心态?在质量出现问题后怎样更客观的去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首先,在推行零缺陷管理中我们的管理者应持什么样的态度与心态?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听一小故事: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当老鹰活到40岁时,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抓住猎物。它一生的年龄可达70岁。要活那么长的寿命,它在40岁时必须做出困难却重要的决定。 它的嘴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膛。 它的翅膀变得十分沉重,因为它的羽毛长得又浓又厚,飞翔十分吃力。这时,它只有两种选择: 等死,或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5个月的操练。

她拼命的吃东西,储存脂肪,然后必须很努力地飞到山顶,在悬崖上筑巢,停留在那里,不得飞翔。老鹰首先用它的嘴击打岩石,直到完全脱落。它会用新长出的嘴把指甲一根一根的拔出来。然後静静地等候新的指甲长出来。当新的指甲长出来後,它们便把羽毛一根一根的拔掉。5个月以後,新的羽毛长出来了。老鹰开始飞翔。重新获得再过30年岁月的力量!

这是自然界真实的一幕,我们可以想象到老鹰为了得到新生,付出了多大的代价,把嘴巴磕掉,把指甲拔掉,把羽毛拔掉,这一过程中动不动就得把自己整得血肉模糊,然而,即便如此痛下决心,也不可能个个圆满,大多数老鹰在这一过程中死掉了,饿死、冻死甚至当作了其它动物的食粮。在这个故事中为了生命中的再一次飞跃,老鹰付出了如此艰辛。同样,我们在推行零缺陷管理中多多少少都会遇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阻挠、甚至是嘲讽,在这个时候,我们有些管理者也开始怀疑他们所做的零缺陷工作对企业的发展是不是真的有帮助?他们开始渐渐退出这项工作,但说到底,就是他们太在乎边际效益和眼前利益,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假如我们要将不良品从原来的60%降低到40%,这时他们都会很支持并参加到零缺陷工作当中来,因为他们觉得这种努力有得可图,如果将不良率从40%降到10%,仍然会有很多的支持者,但如果将不良率从10%降到5%,便有人开始认为这种努力有点得不偿失;再者,一个企业要有可观的利润才能生存发展下去,这就决定了任何质量构想都处于不利的地位,因为它所能回报公司的都是递延利润,但是所求于公司的却是要马上付出的投资与代价,试想有多少企业经营者,真肯为了公司长期的利益,而赌上个人眼前的成败呢?

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如果说前两个因素是放在管理者思想防线上的两个炸药,那么这个因素就是导火索。“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句话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也明白他的意思,但对于这话,菲利普·克劳斯比也曾经幽默地质问:“是不是每个月都会有几次进错了家门?”一方面锐利地剖析:“酿成错误的原因有两种:缺乏知识和漫不经心,知识是能估量的,也能经由经验和学习而充实改进。但是,漫不经心却是一个态度的问题,唯有经由个人彻底的反省觉悟,才有可能改进,任何一个人只要决心小心谨慎避免错误,便已向零缺点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当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但断章取义却会造成可怕的结果。唯有当我们以”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来自我期许、相互鞭策时,才能避免误入岐途。

其次,在质量出现问题后怎样更客观的去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在《质量免费》一书中菲利普·克劳斯比也举出了我们在了解质量过程中的五个误区,其中有两条就是说我们在质量出现问题后,把责任都归咎工人和质量管理部门,认为是工人们不够努力认

真或是质量部门的工作未做到位才导致的,克劳斯比也强调了质量部门的职责是运用各种他们所能控制的方法,来衡量产吕是否符合要求;应当清楚而客观地报导结果,应当身先士卒地领导大家改进质量,培养一种正确而积极的态度,应当运用一切有助于改进质量的教育方法(比如,零缺陷、确定质量以及本书内所描写的其他方法),而不应该越俎代庖地去替别人做他们应该做的事,否则,别人永远不会改变他们不正确方式。因此,我们在分析问题时,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考虑,不能让自己的主观因素来左右自己,使我们做出错误的判断。

综上所述,可以清楚的知道,我们的管理者在实施零缺陷工作时,要有“老鹰精神”,改变固然痛苦,但只有改变才能换得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机会;只有改变,企业才能浴火重生,重新焕发昔日的光彩。但要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我们在做任何新的变革时,我们要量力而行,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一套正确可行的方案,切莫盲目跟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