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心灵读后感

《重塑心灵》读后感

岳婷

其实说实话,这本书现在还没读完,当然肯定是要读完的,并且以后留着会细细品味,因为它值得任何人留着慢慢品味,反复品味,不管你是在哪个行业,从事哪种职业。书中很多想法和观点都很独特和鲜明,有些现象和事实一阵见血地阐述归纳出来了,展现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从里向外,从心灵底层层层透析,你跟随着文字行进的时候,仿佛自己也是一个正在接受解剖的人,脑子里往日的画面和故事像电影一般播放,自己也正在进行心灵的重塑。

在我读的内容中,有一个观点对我影响和意义比较大一些,这个观点是“有效用比只是强调道理更重要”。因为说道理往往是把焦点放在过去的事上,而注重效果则容易把注意力放在未来。对于我自己来说,我觉得自己真是挺喜欢讲道理的,每次和别人讲话,理论道理一大堆,但我很少甚至没想过它是否有效果,是否创造了效用,效用是否达到了最大化呢?有时候感觉效果不太好,也只是觉得可能是接受者的不同,却没怎么想过传授者针对不同的接受者应该做怎样的改变。另一方面,有道理的事情并不一定有效果,而有效果的并不一定都是讲道理的,我接触过一个小学生,他叫赵志伟,和现在天天享学的吴卓楷很像,感觉头脑很灵活,但多动,很调皮,整天一副嬉皮笑脸的样儿,有时候很伤脑筋,但有时候又觉得他挺可爱挺有意思的,万一他不在这儿学习了,心里还有那么点儿挂念,这种学生是那种让人“又爱又恨”的类型吧,以前刚刚接触那个男孩的时候,中午管学

生,督促他们午睡,赵志伟笑个闹个不停,把一大堆小孩都弄得睡不好,我没办法,只好轻声细语好好跟他温柔地讲道理,但试了n次基本没用,后来另外一个老师用那种严厉甚至有些“残暴”的方式对他“修理”时,我发现他变得异常听话,我当时在想,就算他害怕了,听话了,长期这样那对这个孩子是多大的心灵创伤啊。所以对于他,每当看着别的老师那样修理他,我于心不忍啊,我私底下问他,你心里有没有很受伤啊,疼不疼啊,他冲我笑笑,没有啊,一下子就好了,那种笑让我觉得惊讶,很真实,我没想到他居然好像毫不在意,所以那个时候我似乎开始有些明白,真的不是所有的道理都是对任何人都是讲得通的,讲道理不一定有效果,如果你注重效果也许就不会和他总是讲道理了。另外,我也很赞同李中莹书中的一句话:“有效和有道理往往可以并存”,我相信对于一个孩子的教育,如果讲道理就可以有明显的效果,那么这个当然很nice,但如果讲道理对他没用,我们是否应该完全不讲道理,完全靠另一种方式去禁锢他呢,我个人觉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在教育任何一个孩子的时候,其中还是要讲一点点道理的,只不过多或少,方式怎样的问题。

关于李中莹书中还提到感知模式的问题,她说:“每当你在一个环境里看或者听的时候,你意识到你所看到的或者所听到的远远比你潜意识里接收的少。”如果没有经历过一些事情,那么看到这句话我可能觉得只是一句说的很有道理的话,然后也不会为此想很多,就这样过了,不知下次再看这本书又会是什么感受,因为人生的每一段时光,你都可能经历的事情不一样,那么你对生活、感情、价值等各个

方面的认识或改变,或些许改变,或加强对原来价值等的认识,那么不同时段看一本书你就会获得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收获。之所以提到李中莹的这句话,因为我亲身经历过这样一件事情:我的妈妈在我们三个女孩儿上小学的时候就有心脏病,后来就越来越严重了,由于家里经济压力大,三个女孩儿同时上学,妈妈的心脏手术一直都没做,只靠药物维持,当她三个女孩儿都上了大学的时候,她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了,到了不得不做手术的阶段。手术当天,本来说三个小时的手术结果做了六个多小时,当手术前三个小时过去的时候,后面的每一分钟更是一种心灵的煎熬,如果没经历过,是很难真切感受到那种心情的,害怕失去,无助,惶恐,虽然在电视里看到不少。手术完后妈妈就被内部消毒了的电梯送到重症室去了,只要几天安好就可以从重症室里转到普通病房。过了几天,就在医生说如果一切正常的话明天就可以从重症室出来的当天晚上,妈妈在重症室里说胡话,神智不太清楚,爸爸第一天已经进去安抚了很多次,当我第二天穿着消毒服跟随护士进去的时候,我穿过长长的走廊,一直走一直走,感觉那是我生命中从未有过的如此漫长的距离,当看到妈妈时,她只是轻轻瞟了一下我,那种眼神是那么陌生和寒冷,然后我看到她的手脚被护士绑在床上,当时的我鼻子一酸,眼泪在要掉出来的时候我赶紧深吸一口气,我不能这样,因为妈妈本来情绪就不稳定,如果我哭了我怕更刺激到她,妈妈嘴巴一直喊着医院的人想把她弄死了,手术失败了,输血输错了,她活不成了之类的话,然后说自己死了把自己葬在哪儿等等,还有很多家里的事情,有的没的都有,我当时很心痛也很奇怪

妈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很多事情都不是真的啊,她居然还说别人跟她开了两刀,医生说可能是麻药的原因,产生的幻想,我后来一直在想这个问题,人真的可以幻想从来没有经历过、没有看到过、没有接触过的事情吗?她现在幻想的东西也许她在以前的某个时候曾经看到过类似的,也许她当时自己都不知道这个东西或这件事情已经存在于她的潜意识里了。后来感谢上帝,妈妈还是恢复了,虽然从重症室出来,她还是觉得她在手术室、重症室里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那些我们听起来像是鬼片的事情是真的,她说那些太真实了,我们刚开始跟她慢慢讲事实的时候,她基本听不进去,觉得我们是在安慰她,是在骗她,后来她才慢慢接受了,至到现在,她有时候给我们开玩笑的时候说,人的大脑和心灵真的可以让这个人变成另一个人,一个外表完全没有变化,但似乎你已经不认识了。所以我现在似乎可以理解那些吸毒的人为什么毒瘾犯了的时候可以做出那么多出格的事情,甚至犯罪的事情,因为他们已经不是他们了,而那些精神失常的人为什么会做出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比如在马路上脱光衣服,吃垃圾??其实他们自己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也许在他们的心灵世界里,他以为他还在衣冠楚楚地漫步于这个世界呢,并且还享受着别人对他诧异的目光,以为是在敬仰和崇拜呢,也许等他有一天大脑恢复正常的时候,他们不会知道曾经的自己做过这样的事情,因为他们根本就是两个人。其实妈妈完全恢复后,在和小姨聊天的过程中,我有些惊讶地发现原来在医院手术前一段观察期的时候,妈妈心里压力很大,总是到其他病房和其他心脏病友聊天,并且听到过医生不负

责任弄死病人的现实事例、还有有些医院输血输错了的事情,妈妈从别的病房回来的时候还跟小姨说到这个,但只是当家常聊聊,随后就过了,但我想这些事情可能已经存在于妈妈的潜意识里了,只是她还未意识到,就像李中莹说的那样:“每当你在一个环境里看或者听的时候,你意识到你所看到的或者所听到的远远比你潜意识里接收的少。”当你也正在经历你潜意识中存在的事情时,那么你可能就会想象你所经历的会按照你潜意识里事情发展的状况一样发展下去,不管是否真的是事实,所以一个人头脑和心灵的力量是强大的,它可以决定一个人的行为和认知。我觉得对于教育者来说的话,当你在跟一个学生沟通过程中发现她的某种情绪或心结时,那么背后一定有一个故事,不管她是否真的意识到其实是这件事或是这句话才对她造成这样的影响,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清楚认识到自己的,作为一个老师,不仅是知识老师,更是心灵老师,更应该懂得善于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解决问题,重塑自我,当然,这个必定是在有效沟通的前提下进行的。另外,有些事情很多人嘴上说不是这样,其实在言谈中你可以发现她潜意识确实这样认为的,所以与人有效沟通是个不断需要付诸努力的过程。

其实里面很多观点也很好,在我脑海里也闪现过很多画面和故事,这里就不一一而论了,慢慢品味吧,读《重塑心灵》这本书,感觉还比较有收获吧,也许再下一次读的时候,我头脑的故事和画面会更多,领会的又是一番天地吧??人生的路很长,人需要也一定是要慢慢成长起来的,书籍有时候就是人们心灵上的又一次旅行!

 

第二篇:读《重塑心灵》有感

读《重塑心灵》有感

书是我的良师益友,书是课本以外的另一个世界;读书会让我们变得快乐。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寒假里,一个雪花飞舞的午后,我静静地坐在窗前,手捧《重塑心灵》这本书,真是一种享受。

这是我妈妈读过的一本关于心理方面的书,书中告诉我们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有好的意义和不好的意义,而我们的看法会决定我们对这件事的态度。这本书还教我们怎样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看每件事,同时每件事都有不止一种解决办法。由此我联想到日常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难题,这时不要退缩,不能知难而退,要尝试换一种方法和思路,总会找到解题的方法。

这本书给我的另外一个启示是:对于我们紧张的学习, 不要远离两个字—快乐。 学习的同时仍然可以拥有快乐,如果你是一个“有兴趣之人”,你会用不同的态度对待学习任务和学习中的困哪,比如你可以把每道难题当成你成长的机会,从中领略到收获的快乐。如果你把学习当做压力,机械地学习,你不会有乐趣,关键是学习效果不好。这本书还介绍了快乐的方法以及如何摆脱不快乐的方法。你身上有这样的按钮吗?上面写着“不快乐”,每当有人碰到这些按钮时,你会变得非常不快乐,如果是这样,那你的快乐是由谁来控制呢?每个人的快乐完全由自己控制。给你自己多安装一些快乐的按钮吧,同时拆除那些不快乐的按钮,那样你才是自己的主人。

记得前几天有一天妈妈要出门,需要我一个人留在家里,一开始觉得非常不快乐,后来我努力去找这件事情的正面的意义。“我为什

不利用这段时间读我喜欢的课外书,或者练练琴,还有很久没有练习的书法?”于是我利用这些安排,度过了一个非常充实而且有意义的下午。我想我又找到了一个快乐的按钮—当妈妈不在身边时我有办法快乐地度过属于我的时间了。

这本书让我收益很多,我也明白了许多道理,建议大家阅读这本非常有趣的书--《重塑心灵》,你就会成为一个“有兴趣学习”的人。让有趣的生命扑面而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