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春》观后感

持青春的心行走

观《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有感

在《致青春》备受关注地上映之时,处于正青春的我们青年员工,一起去电影院观看了这部有着西大影子,有着南宁气息,有着校园回忆的影片。

电影八点开场,我们一行八人,在开场前的最后十分钟,用各种姿势,狂奔着,是在追逐影片,亦是在追逐那些我们将要逝去的青春。

影片的情节算不上经典,甚至有些老套,说不上复杂,却是坎坷,抑或是纠结。不过试想,两个多小时的浓缩又怎能说清我们多舛而又精彩的青春?如果青春真的如此简单,那为什么还会有人总是想要揪着不放,想要时光倒流?

熟悉的教室,熟悉的宿舍,熟悉的校园,又一次牵引着我们的思绪。青春,是放荡不羁的,那时我们的心是自由的,如无线的风筝,随风而起,风停而落。青春,是爱恨交加的,简简单单的爱与恨交织成的恋曲,是青春的兴奋剂,尝过眼泪的苦涩,享过微笑的甜美,在演奏结束时,留在我们心中的是深深的遗憾,也有的是暖暖的甜蜜。青春,也是个性奔放的,我们带着各自的特点,在人与人之间往来,我的过去,未来又与谁有关。

良辰美景,奈何天,为谁辛苦为谁甜,这年华青涩逝去,却别有洞天,良辰美景,奈何天,为谁辛苦为谁甜,这年华青涩逝去,明白了时间。影片的末尾,在青春逝去之时,我们曾有的放荡,曾有的个性,都被时间打败。我们在遇见,离开之后,又重逢,却已忘记了曾经的伤痛,改变了曾经的梦想,仅存的青春正在一点一点的化作飞沙,在你我之间滑落。试问,你还保留着那颗曾经青春的心吗?也许岁月即将带走我们的容颜,但也请保持那颗青春的心,在如今行走的道路上追逐自己的梦想。

 

第二篇:凋谢的爱情,不朽的青春——致青春观后感

凋谢的爱情,不朽的青春——致青春观后感

青春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有的人认为青春就是年轻,有的人认为青春是一种个性。看过很多关于青春的电影,总觉得青春这个词真的是太飘渺了。什么是青春,一千个人有一千个人的看法。直到走进影映厅看到《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才发现,原来青春是那么一回事。

老实说,笔者并没有读过《致青春》的小说,影片给笔者的感觉就像是出自不同主创者的手笔。校园生活讲得顺风顺水,张弛有度,犹如一碗满而不溢的水,端平了稳定前行,而当时光移转,众人踏足社会,这碗水就陡然不稳定起来,时而枯竭时而满溢,情绪张力时强时弱。后半段仿佛一个拼拼图的过程,结局已经写定,众人已被安置归宿,只看如何快速归位:于是角色们迫不及待的掏心窝子,倾诉衷肠,聊天的台词不断拿来交代镜头外人物的命运,闪回也一个接一个的解开谜团……一个镜头也不浪费,飞快的推进着故事。

当然我们都知道,影片的编剧和导演都只有一位,不存在集体创作,那么唯一的解释,正如映后笔者请教原著读者得知的,就是影片后半段对小说改编和压缩极大。不过观众若是80后一代,尤其是与角色们在后半段年龄相仿,倒会对这前紧后松的设置产生一份莫名的认同:出了象牙塔几年,生活节奏加快了,风花雪月也没精力了,与之对应的,叙事变得紧凑、“功利”化,不正在默默诉说着生活方式的变迁吗?如此一来,诸如张开突然由街头作家晋升陈孝正合伙人等突兀之处,也变得不那么难接受了,毕竟前面已经有了太多的撕心裂肺和惨不忍睹,也该给点阳光和希望了。

郑微一角有一句台词,爱情不是生活的一切。但从整个故事来看,爱情却是整首青春奏鸣曲的主旋律。你看,除了假小子室友之外,几乎所有主要角色,都被包裹在一段又一段正果或未果的姻缘中,都被扣在一环又一环或明或暗的三角关系中,种种爱情故事,连缀起影片百分之九十的悲喜剧。

而这爱情描摹,并不是通俗可见的漫画式的、心理杠杆两端加码减码的简单逻辑,而是随着真相层层揭开,随着情绪催化剂逐渐释放,头脑发热的冲 动,物是人非的感慨,压抑已久的爆发,和豁然开朗的通透,这其中有内疚,也有冷酷,有怯懦,也有决绝,有疯狂,也有隐忍,有情不自禁,也有爱恨交织,完全 跳脱了“爱不爱,爱谁”的简单命题,展现的是恋爱男女心理状态的不可捉摸,会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也会在中间地带游移不定,消极的等待着未知。

影片的爱情观是,爱情里没有全知全能者,也没有付出就有回报的“真爱大胜利”,只有“摸着石头过河”的探险者,无可避免的被刮到鲜血淋漓,甚 至失去生命。这是最贴近现实

的层次感,青春时代的爱情,还不就是这么茫然又炽热,陷入时,叫人不疯魔不成活,面对岔路,又是时时刻刻 不知如何是好的举步维艰,不断质疑、权衡、否定着当下的状态,却对迈出崭新的一步战战兢兢。

影片种种校园景致,令笔者找回几缕象牙塔时的回忆,但仔细品味,却不难发现时代感的混乱:BP机、红白游戏机和DVD影碟共存,实在不知身处哪个年代;“七年不见”的台词,结合后半段的布景,也有诸多不对劲的地方,犯了跟《唐山大地震》一样的失误。另外,很多对白也很不对味,明明是两人对话,却反复加上对方全名,非常缺乏生活感,这方面香港做的好多了,角色只有在见面招呼、强调、争执和多人场合才会先称呼全名再说话,所以港片有一种独特的“市井味”,相比之下,《致青春》比台湾的《那些年》好些,但还是有一份挥散不去的做作。

种种与现实的错位,犹如一层隐形却坚韧的薄膜,阻止了青年观众代入电影世界,无法像短暂陷入童话的郑微一样,沉浸在真伪难辨的世界,而只能透过银幕,窥探一场属于别人的青春。那一幕幕悲喜人生,一段段爱恨别离,如同平行世界中的翻版,童话王国的传奇,并不是我们切实拥有过的青春。但是,正如科幻片可以影射当下,恶搞片可以讽刺现实,这部看似架空现实的作品,仍揭示了关于青春的某种真谛,影片最后一个场景,虽受谎言蒙蔽,却笑靥如花、欢蹦乱跳的郑微,向我们传达着:趁还有青春,如果爱了,就请深深爱,来日若不能圆满,那也不必遗憾,因为青春终将逝去,唯有对青春的回忆不朽。

文章由 影映厅电影网 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观看《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请到/player/17071-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