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圆明园》观后感

纪录片《圆明园》观后感

近现代史课上,我们集体观看了名为《圆明园》的纪录片,该纪录片为我们再现了一段真实可感且震撼人心的历史,仿佛我们穿越了历史,亲眼见证了大清帝国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全过程,我们一起为大清的兴盛而自豪骄傲,又一起为其逐渐衰亡悲哀感叹,直到纪录片结束,我的心情依旧久久不能平静。从中也获得了颇多感悟。

圆明园这个名字最先出现是在康熙四十八年,康熙帝将北京西北郊畅春园北一里许的一座园林赐给第四子胤禛,并亲题园额“圆明园”。雍正三年,雍正帝在圆明园南面增建宫殿衙署,使其占地面积由原来的六百余亩扩大到三千余亩。从此,清朝皇帝不仅在圆明园内休憩游览,更将他们朝会大臣、处理日常政务、接见外国使节的地点安排于圆明园内。乾隆帝继位后,在圆明园内进行了景观和建筑物的修建,并在其东邻和东南邻兴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同治时改名万春园)。这三座园林,均属于圆明园管理大臣管理,称圆明三园。咸丰十年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10月6日,英法联军占领了圆明园。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切尔中将于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纵火焚烧。这场大火整整持续了三天三夜,那些千千万万工匠呕心沥血建造出的精致雄伟的建筑也在转眼间消逝,看到这些镜头,身为一个中国人怎能不为之悲愤惋惜!

影片中有一个镜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康熙帝在畅园春见到了自己孙子弘历,弘历伴着飘落下来的红色花瓣舞剑,那场景之美丽用任何华丽的辞藻都不能将其形容。但我又不禁将此时的美景与大火过后圆明园内大片的废墟重合到一起,惋惜之情涌上心头。

雨果于1861年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洗劫,另一个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着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这样一段屈辱的历史使我们不得不进行反思,是什么造成了大

清帝国如此轻易地从兴盛转瞬间步入衰亡?是英法联军的惨绝人性?不,那只是我们欺骗自己的借口,大清鼎盛外表下糜烂的本质才是大型帝国走向衰亡的真正的原因。长期的闭关锁国,不与外界交流,只一味的认为自己的万里河山是不能被其他人毁灭的,却没有发现这个偌大的帝国早已停下了前进的脚步,而西方国家已经后来居上,危机早就到来了。

所以,历史不需惋惜,但要铭记,我们需要做的是从这段历史中吸取教训。过去已成历史,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憧憬未来。一个国家的繁荣与昌盛,需要我们对国情的深入了解,要求我们掌握各个领域中先进的科学技术,并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友好交流。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现阶段要做的就是踏踏实实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将来打好基础,储备知识。当社会乃至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可以发挥我们的专长,为自己热爱的祖国献出一份力量。

 

第二篇:观纪录片《圆明园》有感

观纪录片《圆明园》有感

20xx年10月18日是圆明园罹难150周年纪念日。在去过圆明园之后,我也观看了关于圆明园的记录片,影片展示了圆明园的起源,到繁盛以及到最后的衰败,发现与现存的遗址真是天壤之别,心中感触颇多。——题记 有谁听过圆明园历史上最华彩的那段乐章?有谁见过圆明园历史上最宏丽的画卷?有谁亲身游历过那座精艳绝伦的“万园之园”?答案一定是否定的,但是纪录片《圆明园》揭开了尘封的印记,利用高科技的数字化技术再现了圆明园从建园,扩建,被毁的历史全过程。绚丽的三维动画将一座恢弘壮阔的圆明园呈现,好似游历其中。加上与真实演员相结合的拍摄手法,让人感觉很具真实性。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建于明朝。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他精心营造成了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 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圆明园周围连绵10公里,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最大,故统称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属园,分布在圆明园的东、西、南三面, 其中有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清漪园(后来的颐和园就是在此基础上建造起 来的)等,全园面积合计5000多亩。相当于600多个足球场那么大!

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所有想象力、建筑智慧、诗意与艺术和庞大的物质财富于一体。

园中有宏伟的宫殿,有轻巧玲珑的楼阁亭台;有象征热闹街市 的“买卖街”,有象征农村景色的“山庄”;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 有仿照苏州狮子林的风景名胜;还有仿照古代诗人、画家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仙山楼阁图》中的蓬莱瑶台、《桃花源记》中的武陵春色等。整个园林宛如江南水乡般的烟水迷离,虽由人做,宛自天开。不仅如此,圆明园内还珍藏了无数的各种式样的无价之宝,极为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贵的历史文物,如历代书画、金银珠宝、宋元瓷器等,堪称人类文化的宝库、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法国大作家雨果就曾说:"即使把我国所有博物馆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

1

同时,乾隆皇帝也说他:“实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法国大文豪雨果于1861年有这样的评价:“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夏宫(指圆明园)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人们常常这样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东方有夏宫。这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杰作。 总之,一字以蔽之就是:美!

影片中有一个温馨而动人的场面:炫美的牡丹园中,富贵的皇家牡丹争相竞艳,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代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畅游于其中,其乐融融。很人相信,康熙是因为太喜爱聪明活泼的乾隆而传位于雍正。如果我们相信这样一个说法,那么正在来临的大清帝国盛世便有了一个完美的开头。而这片牡丹所在的园子便成了历史的功臣,当然他扮演的更大角色应是历史的见证者,正如它的一生所走过的那样。

雍正即位,对圆明园进行扩建,圆明园的设计既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积淀了几千年的审美情趣,又处处铭刻着总设计师雍正自己的理想和意志。雍正将圆明园建成了一个帝国的缩影,充满了帝国象征。

乾隆刚刚即位就下令扩建圆明园,扩建工程持续了9年!灿若白玉的台阶依水而建,碧辉煌的宫阙凭水而立,乾隆将东海的龙宫移到圆明园,雍正时期宫殿的外观都比较朴素,而在乾隆心中,不管是人间还是仙境,所有的美丽和奇迹他都应该拥有,圆明园越来越豪华。圆明园中有一个小城,太监们扮演着各种各样繁荣角色,集市上货物琳琅满目,丝绸,瓷器,古董。影片通过演员的表演将这一幕搬上了荧屏,真实的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圆明园中的各种景色通过电脑特技而重现,一切是那么真实,美丽!罗马式立柱,巴洛克式拱门,勒洛特式的植物造型,五彩斑斓的琉璃瓦,这座中西合璧的花园可以和欧洲任何一座园林媲美。

然而在乾隆时期,制度僵化,政治腐败,闭关锁国,使大清在鼎盛的外表下,潜藏着巨大的忧患和灾难!只忙着建筑园林的皇帝不知道,世界以及功能变了,当乾隆陶醉于自己的丰功伟业时,以科学为先驱的西方文明蒸蒸日上!西方列强开始了依次有一次的侵入中国,大清帝国陷入风雨摇曳之中,有一个历史的口吻向我们讲述这个故事!

所以,当那两个强盗扔下火把的那一刻起,所有的奇迹都被抹杀,就注定再也不会有如圆明园这样的东西出现在人世之间。

2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法英侵略军入园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诱惑力,军官和士兵们都成群打伙冲上前去抢劫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

英法侵略者究竟抢走了圆明园多少宝物,由于园内的陈设什物及其帐目都一并被抢毁一空,所以已永远无法说清。

不过据参与的目击过劫掠现场的英法军官、牧师、记者描述:军官和士兵,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了攫取财宝,从四面八方涌进圆明园,纵倩肆意,予取予夺,手忙脚乱,纷纭万状。他们为了抢夺财宝,互相殴打,甚至发生过械斗。因为园内珍宝太多,他们一时不知该拿何物为好,有的搬走景泰兰瓷瓶,有的贪恋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珍宝。有的往外衣宽大的口袋里装进金条和金叶;有的半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蓝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有一处厢房里有堆积如山的高级绸缎,据说足够北京居民半数之用,都被士兵们用大车运走。-个英国军官从一座有500尊神像的庙里掠得一个金佛像,可值1,200英镑。一个法国军官抢劫了价值60万法郎的财物。法军总司令孟托邦的儿子掠得的财宝可值30万法郎,装满了好几辆马车。一个名叫赫利思的英军二等带兵官,一次即从园内窃得二座金佛塔(均为三层,一座高7英尺,一座高6.4英尺)及其他大量珍宝,找了7名壮夫替他搬运回军营。侵略者除了大肆抢掠之外,被他们糟踏了的东西更不计其数。有几间房子充满绸缎服装,衣服被从箱子拖出来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几乎可遮没膝盖。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打碎大镜子,另一些人凶狠地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当10月9日,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园林,已被毁坏得满目狼疮。这摧残人类文化的滔天大罪,实在令人发指!

可是,更为恶劣的是,正当清政府对侵略者屈膝退让,答应接受全部“议和”条件,择日签约时,英国侵华头目额尔金、格兰特,为了给其侵华行为留下“赫然严厉”的印象,使清政府“惕然震惊”,竟借口其清政府逮捕公使和劣待战俘,悍然下令火烧圆明园。

10月18日、19日,三四千名英军在园内到处纵火,大火三昼夜不熄,烟云笼罩北京城,久久不散。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被一齐付之一炬。 3

更可恨的是,在圆明园陷入一片火海的时候,额尔金竟然得意妄行地宣称:“此举将使中国与欧洲惕然震惊,其效远非万里之外之人所能想象者”。放火的主使者居然把这种行径看作了不起的业绩,而全世界的正直人们却为这野蛮的罪行所激怒。雨果在1861年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洗劫,另一个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着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这段话代表着千百万人的心声。

圆明园是带给我们骄傲与荣耀的“万园之园”,但更多的,是一段辛酸屈辱的回忆!他不仅是一个城市的记忆,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记忆。

在圆明园精艳绝伦的建筑背后,有雍正的艺术情操和制国的雄心壮志,也有乾隆望为自大和对西方艺术科学的不屑一顾。康熙帝兴奋地拿起郎世宁赠送的望远镜,透过镜片,他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但是,透过这小小的望远镜,他却无法看到,大陆另一头天朝上国眼中的“蛮夷”们,正在进行的翻天覆地的革命;他更加无法看到的是,曾在他及儿孙三代手中缔造的无与伦比的盛世帝国,竟也会在熊熊烈火和滚滚浓烟中一步步走向灭亡。

曾经,中国离文明与进步那么接近,但这种接近也是如此转瞬即逝。当时的中国人太过狂妄自大,毅然决然地关上了对外的大门,就在他们独自享受腐朽的繁华时,他们也错过了最后一班与世界接轨的列车。

圆明园罹难15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我又一次来到圆明园的水法前,看着这片倾圮的废墟,努力想像着他当初的模样。昔日的万园之园,今日的断壁残垣,人们却还可以踩在他残缺不全的身体上拍照合影、谈笑风生,让我不禁感到一阵酸楚。我们看到压弯他脊背的沉重历史了吗?我们在那些不堪回首的历史之后又有了哪些思考呢?

为什么这个人口,农业、工业生产总值都曾占世界三分之一的大国,会在短短的百年之间,被西方列强恣意践踏在铁蹄之下?当英法联军打开圆明园的秘密仓库,发现他们送给清帝的欧洲最先进的枪炮,被当作装饰品一样地摆设时,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相信所有人都会憎恶那两个强盗的恶行,但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更多的寻找自身原因呢?试想,如果当时中国足够强大,那些蛮夷们还敢践踏我中国疆土 4

吗?但是讽刺的是,当英法联军攻入圆明园时,竟然只有二十个太监进行抵抗,我不禁叹息偌大帝国的最后荣耀竟要由二十名太监来保卫!当园中无数珍宝被士兵们洗劫一空,又公然拍卖,当联军火烧圆明园却浑然不知自己将300名宫女太监活活烧死时,我的心被又一次深深刺痛了!

当英法联军的坚船利炮将仍旧骑马舞枪的八旗军打得七零八落时,咸丰帝却正在宫中沐浴享乐——这一幕虽有夸张之嫌,却也不失为当时中西方历史发展的缩影。当英国把大把的金钱用来制造坚船利炮的时候;当法国人正一次次掀起革命浪潮的时候;当日本人正在为了“吉野”号而省吃俭用的时候??清朝的皇帝却正在用真金白银为自己编织着一个剧毒的幻梦。躺在自己无知而自大的意识上,骄傲地斜睨着“洋人的机巧之物”,可笑地尊奉着行将就木的“祖宗教诲”。当这些所谓的“机巧之物”瞬间砸碎了他们飘渺的迷梦时,大好河山已经陷落在列强的铁蹄之下。封建王朝自身无权力监督机制体系是它走向灭亡的必然原因。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封建王朝中对帝王权力无制约与监督机制,才使得统治的自身顽疾在国家的实际发展中放大成现实的悲剧。当时的中国,就如马格尔尼所说是“一艘破烂的头等战舰”。从先进到落后,答案如此简单,伤痛也是如深刻。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国民自身的落后思想。小农经济、自给自足、重农轻商??受大河文明深深影响的中国人,在封建社会,交了税,生活得到基本保障,就足够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地隐忍活着。大多数人缺乏民主意识、科学的探索意识、创新意识。这就是为何一个庞大的王朝缺乏活力的重要因素。缺乏活力往往就不能进步,不能进步就会在竞争激烈的时代中无疑成为落后者。

以上原因着实验证了“落后就要挨打”这一通俗也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中国要崛起,是为了让屈辱的历史不再重演,惟有自醒与自强才是强国之路。我们要把这篇羞辱的历史铭记于心。成为我们加油的指引标。历史是不可改变的,它将永远记录在每一代的人心中。但是,它可以改变以后,改变将来我们的生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有责任为了以后中国美好的将来奋斗。

但是现在圆明园文物回归还是一大难题,就拿十二生肖兽首的情况:马首、牛首、虎首、猴首、猪首已经回归祖国;在巴黎“拍而不买”的鼠首、兔首;还有就是不知所终的龙首、蛇首、羊首、鸡首、狗首。圆明园学术委员会委员刘阳称,去年10月18日启动的圆明园海外流散文物摸底调查在第一站美国之行回来后就搁浅了。据报道,计划过早中断,一方面由于资金紧张,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海外寻宝动静太大,已造成一些海外博物馆不理 5

解,甚至对寻宝小组戒备森严,“比如在研究人员到达之前,人家就已经准备好了律师函等法律文案,随时准备对抗。” 还有,英法媒体对于圆明园罹劫150周年系列活动的报道或者“简单提及”,或者“忽略”。英国《独立报》上提到圆明园的文章是讲圆明园将修复文物搬到网上吸引更多游客;欧洲电视1台和法国电视5台简单提及纪念活动,但对圆明园被焚则只提到“在英法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战斗中被焚毁”??有消息的的文物还只有千余件,而流落的文物数目是达百万件的,再加上各国博物馆并不是十分合作,文物回归之路仍是困难重重。

一条条残垣断壁无一不在诉说着曾经的血泪与辛酸,激励着我们奋起,这是流淌在血液中炎黄子孙最原始的呼喊。现在的中国在崛起,在逐渐赶上发达国家的脚步。从核弹、火箭、载人航天飞到20xx年北京奥运会、20xx年上海世博会到即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作为21世纪的新青年,我们正在为祖国的富强繁荣努力着,相信终有一天,圆明园历史的悲剧会会见到中国的一场花好月圆!

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