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读后感

邓小平理论读后感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和改革家。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邓小平理论是一个特定的概念。党的十五大通过的《中国共 产 党章程》指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像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 产 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主要包涵这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邓小平理论属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第二,邓小平理论对毛泽东思想有继承也有发展,相对于毛泽东思想而言,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第三,邓小平理论不是哪一个人的理论成果,而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 产 党和中国人民最可贵的精神财富。

第四,邓小平是这一理论的创立者,理论成果集中体现了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工作成果。

从内容上来看,邓小平理论系统的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形成了科学体系。

并且我了解到,邓小平理论的理论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理论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理论基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以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精髓,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基础,展开了一幅建设社会主义的画卷。

作为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规律。

邓小平理论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对党、对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最大贡献,他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就是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认为邓小平理论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凡是科学的理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有其产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以及特定的历史根据和时代背景、命题提出和

形成的发展过程。邓小平理论就是在和平和发展成为当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并在这一伟大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就是靠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因为有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我们党才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因为有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才经受住了国际国内风波的考验,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严重曲折中站稳了脚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因为有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我国才取得了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如果没有邓小平理论,就不可能有我国改革开放的新生活;不可能有现代化建设的光明前景。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政治思想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具有严密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是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 产 党的指导思想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它内容丰富,博大精深。 邓小平理论是实现中国发展和稳定的思想体系,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个方面。

邓小平理论使中国人民富了起来,它是我们整个国家和全体中华儿女的宝贵精神财富。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1、学习邓小平理论更要学习其中的哲学道理及人生观态度

我觉得学习邓小平理论,不光是研究其理论内容本身,对于中青年来说,真正以邓小平理论为行动指导,不断要深入理解理论内容,更要学习其中的哲学道理及人生观态度,健康成长。

2、 不怕出错、敢于纠错

邓 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提到计划与市场、“资”与“社”的区别。在谈到关于证券、股市是否是好东西时,他指出:“允许看,但更坚决的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此外,邓小平作为国家领导人也多次毫不避讳地指出并承认自己的失误,这是何等宽大的胸襟!

3、 学习邓小平的理论,我们何不学习伟人的胸怀呢?在忙碌的学习中,我们都曾经是某个区域的佼佼者,这也使我们身上多少染上了一些“傲气”,使我们常常看不到,或者不情愿说出自己的错误。然而,一个不能认真反省自己的人,如何能从以往的经历中发现自己的

弱点,总结教训,获得更好的发展呢?这样的人又如何能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呢?

4、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不争论”是邓小平理论的精华之一,也是邓小平的发明之一。我想这也是对我的学习最有指导意义的关键所在。单位里,宿舍里,我们早已习惯于说点什么,发发牢骚,对某个问题辩论一番或是怨天尤人,这难道能改变现状吗?与其天天对各种不好的现象大加评论还不如我们都从自己做起,遵守秩序,爱护环境。我们有时也会不自觉地纸上谈兵,这时就应该想想“不争论”,赶快拿出实际行动。光说不能发现问题,光说不会有所作为,要大胆尝试,大胆地闯荡。我想这就是将邓小平理论融入自己学习和生活的一种方式。时刻用正确的人生观规范自己的活动和思想。

邓小平曾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在邓小平理论的研究和学习过程中,我时刻能感受到那股朴实而执着的爱。或许我们从小就被所谓的爱国主义教育封闭在革命烈士为国捐躯的小圈里,以至于在今天和平、安定,物质文化飞速发展的环境中淡薄了爱国主义的主题。我觉得爱国并不是在大使馆被炸之后上街游行示威就可以了,而是要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譬如说,珍惜淡水,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也许有人觉得太离谱了,但我认为,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祖国的一草一木都不想爱护,他怎能会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如今,许多人的热点依然是出国,依然有很多的人向往那看起来更加美好的生活,可是当我学习了邓小平理论,了解了共和国艰辛的成长史之后,我越发热爱我的祖国,我越发可以理解她与别人相比不足的地方,而正是这些不足之处应当成为我们年青人奋发的动力。立志建设她、美化她应当成为我们最崇高的理想。

总之通过这一次学习使我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我深刻地体会到时代赋予中青年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多么古老而又深刻的一句话。“青年一代的成长,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邓小平也将历史的重任放在了我们的肩上,因此,珍惜优越的条件努力学习,不断完善自我,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全面发展,我们义不容辞!面对新世纪带来的新挑战,新一代的中青年更要以邓小平理论为行动指南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在先辈的鞭策下不断前进。

总之,在入学以后对邓小平理论的学习使我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进步,我深刻地体会到时代赋予青年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青年一代的成长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这是邓小平将历史的重任放在了我们新一代青年身上,因此,珍惜优越的条件努力学习,不断完善自我,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全面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面对新世纪带来

的新挑战,新一代的青年更要以邓小平理论为行动指南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在先辈的精神鼓舞下不断前进

做为时代的代言人——当代大学生,我们肩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我们是新世纪的大学生,是最富有朝气的一代,要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我们的历史责任就是在党的领导下,继承和发展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民的伟大成就,把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进,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二篇: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5000读后感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读后感

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它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共 产 党人追求的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走中国人民自愿选择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

毛泽东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之所以能够成功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他非常重视实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挖掘毛泽东的实践意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认真总结他在这方面所积累的成功经验,对于全党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无疑是有帮助的。

革命的胜利不是靠享受得来的,而是靠付出惨痛的代价取得的,这中间包括什么?包括被敌人抓住之后遭受了残酷折磨的烈士,有的被挖眼睛,被烙铁烙,被割耳朵割舌头,上老虎凳灌辣椒水......,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这些残酷的刑罚早就让人屈服了,但是,为了一个强烈的信念,革命的烈士宁可去死,也不能屈服,这就是代价,没有这种代价,革命不会取得胜利。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自然界不是仁慈的世界,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世界,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等待你的只有三个字:被吃掉。?共 产 党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才得到了这个教训。最早,工人罢工,后来,国共合作,结果都是两个字:失败。为什么?没实力。?上个世纪初,帝国列强入侵中国,瓜分中国的领土,软弱的清政府委曲求全,把主权纷纷让人。19xx年,日本人故意挑衅,发动军事入侵,大举入侵中国,国民党的军队节节败退,日本人南京城内大屠杀,中国人死掉了30万,为什么?软弱,没实力。没实力,别人就永远不会瞧得起你。?二七运动,工人罢工的时候,打出的口号是:“从前我们做牛做马,现在我们要做人。”可是,光喊口号不行,因为手里没有枪,所以,这口号不过是一句空话。开国大典的时候,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才是真正的站起来了。??毛主席说过,战争的目的不是为了战争,而是为了消灭战争,取得和平。换句话说,喜欢和平的人不能只有和平的意愿,还要有武装力量,只有通过战争,才能取得和平。?伊拉克、北朝鲜和伊朗为什么没有国际地位?为什么美国人说打你就打你,很简单,没实力。中国人以前就是这个样子,现在变了,变得让所有国家都不敢小瞧了,这不是因为中国

人很友好,主要因为:中国人有军事实力,有核武器。只有友好的意愿是没用的,就像清朝末年,友好到连国土都让人了,换来的是什么呢?换来的是帝国列强的更加得寸进尺。?《君主论》的作者马基雅维利说过,人是自私的、软弱的、善变的和无情的,人常常面对威胁而恐惧,而不会面对退让而心慈手软。所以,大多数稳定的国家都具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大多数公司都有强大的竞争力。拥有竞争力的目的不是为了侵略别人,而是自卫,没有武装力量的自卫不是自卫,而是冒险。?国际局势波谲云诡,表面的笑容背后却是阴险的嘴脸,西方国家从来没放弃和平演变的可能性,美国国会时时刻刻讨论如何对付中国。外交关系从来不会建立在软弱之上,而是建立在强权政治和强大的军事实力,没有军事实力的国家,根本没有外交可言。?公司和家庭也是一个道理。公司和家庭的稳定和和平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实力。经济情况好的时候,大家都会和平共事,而一旦由于实力不行,出现经济问题,人际之间微弱的链条就会马上断裂,这叫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富人常常很快乐,穷人常常很不快乐,为什么?就是因为实力的差别。当肚子都吃不饱的时候,所谓的爱情和友谊毫无基础可言。所以,自助者天助,就像毛主席的话那样,先独立,然后才能谈到外交问题。 团结群众?中国共 产 党取得胜利最大的法宝就是这四个字:团结群众。?没有广大群众的支持,共 产 党难以打败国民党,更难以建立新中国。每个执政党都知道,离开了群众的支持,国家的基础不可能稳定。?最早在共 产 党一无所有的时候,首先取得了农民的支持,因为他们知道,中国人数最多的是农民,只要团结农民,一定可以取得广泛的合作基础。所以,就像沃尔玛,希望集团一样,把客户定位在广大的农民群体上,解决他们的需求。共 产 党的定位很准。?毛主席一生最喜欢采用的策略就是,人民战争。无论对国民党还是日本人,首先让出国土,让你占领国土,然后慢慢的小块分割你,包围你,让你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灭亡。他提出人定胜天的观点,帝国主义不过是纸老虎,只有人的力量才是最伟大的。?所以,时时刻刻把用户放在心上,民可载舟,也可覆舟。??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时间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时间张名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 产 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形成有它的社会历史条件,它是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经过新文化运动犀利的中国,为马列主义的传播准备了条件。李大钊,毛泽东等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经过比较鉴别,终于接受 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正是在这种时代条件和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前提下产生的;毛泽东思想的本源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而次源则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毛泽东思想产生,形成的过程,也就是马列主义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融会贯通的过程。所以

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麻醉的思想形成的思想理论渊源。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工人运动不断发展,迫切学要新的本阶级的思想武器的知道和革命政党的领导,这就为马列主义传入中国和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创造了社会条件,奠定了阶级基础;而中国共 产 党成立后领导的人民革命运动则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间基础。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有一个历史过程。大革命时期中国共 产 党人不断尝试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已经萌芽。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 产 党人,不但在时间上为开辟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奠定了极为坚实的基础,初步形成了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并解决了与这条新道路相关的一系列革命的基本问题,特别是关于《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已初步包含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方面,这标志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已基本形成;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即从遵义会议到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的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到达成熟,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思想继续得到发展。毛泽东领导全党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凉亭大理论成果。而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在21世纪,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新时期,我们仍然要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因为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团结战斗的光辉旗帜,是指导我门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一种精神支柱,我们一定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运用它来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当然,我们在坚持毛泽东思想的同时还必须发展毛泽东思想,坚持是基础,发展是关键,只有发展才能更好的坚持;而坚持和发展都必须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 ??学好毛泽东思想,了解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基本原理,掌握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可以使我们更好的了解中国共 产 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建设,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经验,掌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规律,以便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

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之所以能够成功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在于他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坚持用这一理论来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它给世界无产阶级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提供了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因此,中国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也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否则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就不可能取得

胜利。毛泽东多次指出:“我们的同志必须明白,我们学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是为着好看,也不是因为它有什么神秘,只是因为它是领导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走向胜利的科学。”①19xx年4月在党的七大会议上,毛泽东系统总结了中国革命斗争取得胜利的历史经验,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中国革命实践。他指出:“反映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实践斗争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在它同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时候,就成为中国人民百战百胜的武器。”②正是这个原因,毛泽东反复强调要努力提高全党的理论水平,并把这个工作看作是中国革命能够取得最后胜利的一个重要保证。建国以后,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也一直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方向,因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③。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毛泽东能够把握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的趋势和规律,能够提出许多与众不同的见解,这当然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但是与他自觉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指导是完全分不开的。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反复强调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运用必须“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⑨。遗憾的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长期以来存在一种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错误思想倾向。恩格斯曾经多次批评了这种错误的做法,指出:“如果不把唯物主义方法当作研究历史的指南,而把它当作现成的公式,按照它来剪裁各种历史事实,那它就会转变为自己的对立物。”⑩ 由于中国社会历史条件的特殊性和中国共 产 党发展的历史特点,这种错误思想倾向在中国共 产 党内表现得尤为明显。由于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基本上都是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通过苏俄这个渠道开始真正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因此,对中国共 产 党来说,苏联共 产 党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是具有权威性的。同时,中国共 产 党是在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帮助下成立的,并且在中共二大之后又成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有义务执行共产国际的相关决议。毫无疑问地,由于中国的国情与十月革命以前的俄国有着很大的相似性,而且两国又是邻国,因此苏联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对中国共 产 党人产生了很大的示范作用。正是这个原因,“走俄国人的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曾经成为中国共 产 党人领导中国革命的响亮口号。但是,由于苏联共 产 党长期垄断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权,同时也由于共产国际奉行高度集中的领导体制,这种情况使得中国共 产 党内形成了一种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思想倾向,这种思想倾向的蔓延在中国共 产 党内形成了一种对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盲目跟从的心理。这是中国革命多次遭受重大挫折的重要原因,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障碍。毛泽东坚决反对这种盲从心理,也坚决

反对那种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做法,强调要从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出发去分析和认识问题。即使是对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也主张要经过自己头脑的思考,指出:“共 产 党员对任何事情都要问一个为什么,都要经过自己头脑的周密思考,想一想它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真有道理,绝对不应盲从,绝对不应提倡奴隶主义。”{11} 在他看来,只有采取这种独立思考的态度,才能够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

坚持从实际出发,是毛泽东极为突出的特点,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他从不放松对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并且努力按照不断变化着的实际情况来决定行动方针,十分注意通过实践的检验来修正或充实原有的想法。他在制定和执行政策的时候反复强调:“政策必须在人民实践中,也就是经验中,才能证明其正确与否,才能确定其正确和错误的程度。”{12}这些是他能够不断地提出创见并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大革命失败后,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这种从实际出发分析和认识问题的思维品质就显得更为重要。正因为毛泽东坚持从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出发去分析和认识中国革命问题,他才能够认识到农民和农村问题在中国革命中的特殊重要性,从而顶住共产国际和党内教条主义者的强大压力,在实践中开辟出一条不同于苏联模式的中国革命新道路。也正因为毛泽东始终强调要从实际出发,他才能够不受那些陈旧观念的束缚,对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作出大胆的概括,不断提出新的创见。正是这个原因,他才能够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种问题得出正确的认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所写的著作,充分反映了这种从实际出发去分析和认识问题的思维特点。对于这个问题,学者赵福亭做了分析,指出:“他搞革命,同有些革命领袖人物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不是从大量地研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开始,去找出在中国进行革命的理论、路线和道路,而是在实际斗争中,像他说的老老实实地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去学习、去运用马克思主义,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升华成为新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理论,把马克思主义日益地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在中国革命的一些问题上,他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论观点,他提出的主张、方法和政策,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相符合的,达到了一个新的理论高度,虽然他所论述的问题,马列主义的本本上可能没有具体地阐述过。”{13}

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这种国情的特殊性决定了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的过程中,必然会形成许多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联系的独特的经验,其中既有正面的成功的经验,也有反面的失败的教训。因此,能否科学地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丰富的实践经验,既关系到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能否得到顺利地发

展,也关系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能否得到顺利地推进。对此,毛泽东是有着深刻的认识的,因此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他一直都非常重视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在他看来,如果没有经验的积累,是不可能制定出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需要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指出:“什么事都需要经验,什么好的政策都是经验之总结。”{14}毛泽东还把缺乏经验看作是我们党在历史上犯各种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指出:“过去发生?左?的偏向,是因为大家没有经验。没有经验,就难免要犯错误。从没有经验到有经验,要有一个过程。”{15}事实上,即使有了经验,如果不善于总结,也不可能制定出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需要的路线方针政策。正是这个原因,毛泽东把善于总结实践经验看作是领导者的责任,指出:“善于总结经验,就是领导者的任务。”{16}中国共 产 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的历史证明,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毛泽东之所以能够领导我们党制定出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需要的路线方针政策,顺利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高度重视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但是,毋庸讳言,毛泽东晚年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严重的失误。这些失误的出现,一方面固然是因为我们党缺乏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毛泽东晚年不重视甚至完全地否定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从而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遭受了严重的挫折。

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在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方面形成了一套科学的方法,这为他成功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首先,毛泽东特别重视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积累的典型经验。中国共 产 党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只有那些典型的经验才反映了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正是这个原因,毛泽东多次指出:“各中央局、中央分局及前委的领导同志们,在对自己领导的各项重要工作发出决议或指示之后,应当注意收集和传播经过选择的典型性的经验,使自己领导的群众运动按照正确的路线向前发展。”{17}在他看来,由于典型的经验反映了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因此,必须着重地总结那些典型的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为制定适应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需要的路线方针政策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其次,毛泽东非常重视从反面的经验中吸取教训。毛泽东多次指出,由于受到人的认识能力和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在实践的过程中错误总是难免的,因此共 产 党人应当不要怕犯错误,而要积极地进行探索和实践。同时,他又指出,由于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因此犯错误也不完全是坏事,“错误一方面损害党,损害人民;另一方面是

好教员,很好地教育了党,教育了人民,对革命有好处”{18}。正是这个原因,毛泽东不仅强调要重视吸收正面的成功的经验,而且他还强调要重视吸收反面的失败的教训,指出:“失败的教训同样值得研究,它可以使人少走弯路。”{19} 在他看来,由于党和人民在错误中受到了教育,吸取了教训,因此“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吸收反面的经验也为形成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创造了条件,因为“正确路线是在同错误路线作斗争中形成的”{20}。最后,毛泽东还非常注意吸收借鉴他人的经验。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特定群体的实践范围总是有限的,与之相应地,实践经验的积累也要受到限制,因此注意吸收和借鉴他人的经验就显得非常地必要。对此,毛泽东是有着深刻的认识的。他指出:“虚心接受别人的经验也属必需,如果样样要待自己经验,否则固执己见拒不接受,这就是十足的?狭隘经验论?。”{21} 正是这个原因,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他不仅高度重视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而且还非常重视吸收和借鉴他人的经验。事实上,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各个历史时期提出的许多思想理论观点,都吸收和借鉴了苏联等国家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比如说,他在民主革命时期反复强调要进行两条路线的斗争,这既是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结果,也吸收借鉴了列宁等领导俄国革命的经验。再比如说,他在《论十大关系》中所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既是对建国以来中国自己建设的初步经验的总结,也吸收借鉴了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经验教训。实践证明,正是因为毛泽东坚持用科学的方法来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丰富的实践经验,他才能够顺利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7} 这样,经过毛泽东的总结和加工,建国初期新民主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就上升成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这个科学的理论原则。这条总路线的提出不仅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也反映了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一般规律,即无产阶级在过渡时期不仅要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而且还要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了减少社会主义改造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毛泽东还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确定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这样,经过毛泽东的总结和加工,我们党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也上升成为科学的理论原则。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也非常重视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成为科学的理论原则。19xx年党的八大前夕,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要求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这条基本方针的提出正是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经验进行理论升华并借鉴苏联等国

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的结果。在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基础上,毛泽东还对社会主义社会自身矛盾的状况作了分析,确认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并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作了分析。不仅如此,他还进一步地提出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指出:“在我们的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28} 他以此为依据,明确地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这样,经过毛泽东的总结和加工,建国以来我们党在处理各方面的关系特别是在处理与民族资产阶级的关系方面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就升华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理论。在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进行总结的时候,毛泽东也把对我国社会发展所处阶段的认识上升为科学的理论原则,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分作两个阶段的思想,提出我国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强调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可能比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需要更长的时间。总之,经过毛泽东的总结和加工,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就升华成为科学的理论原则,基本上解决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等重大理论原则问题。

毛泽东同志在19xx年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我们还有许多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我们要从实践中一步一步地认识客观规律。他说:“我们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要有一个过程。先是不认识或者不完全认识,经过反复的实践,在实践里面得到成绩,有了胜利,又翻过斤斗,碰了钉子,成功和失败的比较,然后才有可能逐步地发展成为完全的认识或者比较完全的认识。”(45)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正是这样做的。他们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和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达到了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当然,这个认识过程并没有完结,也永远不会完结。这个规律性认识的集中反映,就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其代表作就是《邓选》第三卷和《邓选》(1975—19xx年)卷。 ??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之不易,应当十分珍惜。在这个理论指导下,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了新的翻天覆地的伟大事业,在实践过程中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对这个理论的意义要有足够的估计和认识。在世界范围内,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包括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发生剧变,改变了颜色,而社会主义的小国却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岿然不动。全世界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长期陷于经济衰退的困境之中,而社会主义的中国却以高速发展的经济形势,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奇迹,道理何在?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有一个正确现论的指导,这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沦。这

个理论不仅是救中国的理论,更是振兴中国的理论;不仅是救社会主义的理论,更是振兴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个基本理论,连同党的基本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积累的基本经验,已为许多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包括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所重视,所瞩目。它的意义和影响已经开始越出了中国的国界。 ?? 这个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情况十分复杂、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它既有中国的特色,又包含着许多普遍意义的真理。按照小平同志的这个理论建设起来的社会主义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呢?它是在人们心目中有着崇高形象的社会主义,是一个创造新的辉煌业绩的社会主义,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们,向往它,崇敬它,爱慕它。这就是我们党提出所要建立的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一些消极现象,引起人们的不满意。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还没有得到全面的理解和真正的贯彻落实,或者贯彻落实得很不力。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许多问题,《邓选》第三卷都已指出了,而且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任务,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要认真地学习,深入地理解,全面地把握,有力地贯彻。 ?? 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这个人类美好的事业充满了信心。他说:“中国肯定要沿着自己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走到底。谁也压不垮我们。只要中国不垮,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坚持社会主义。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46)只要我们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毫不动摇,小平同志所规划的中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一定能够达到,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一定能够取得辉煌的成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