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感言——亲情是一条永不干涸的河

生病感言——亲情是一条永不干涸的河

病了一场,瘦了两圈,没想到无意中减了肥,头脑也清醒了不少。生病的时候,最想回的是家,生病的时候最怕的是寂寞,生病的时候有亲人的陪伴可以减轻痛苦?? 前不久看了毕淑敏的《孝心无价》,感触很深: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为人类献身的大师?我也不喜欢父母重病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后的期冀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父母走了,遗留给我们永无偿还的心情。你就永远无以言孝。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由于生活的压力我们有时候可能会忽略父母的感受,可是他们仍然是我们最坚定的支持者,无论我们做的是对还是错,因为——亲情是一条永不干涸的河!失意了,你还有亲情,可以从这里得到慰藉;得意了,别忘了亲情,你可以给予他们慰藉!

感于林清玄《阳光的香味》

我遇见一位年轻的农夫,在南方一个充满阳光的小镇。

那时是春末,一季稻谷刚刚收成,春日阳光的金线如雨倾盆地泼在温暖的土地上,牵牛花在篱笆上缠绵盛开,苦苓树上鸟雀追逐,竹林里的笋子正纷纷绽出土地。细心地聆听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真是人间非常幸福的感觉。

农夫和我坐在稻埕旁边,稻子已经铺平摊开在场上。由于阳光的照射,稻谷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也染上了一种强悍的铜色。我在农夫家做客。刚刚是我们一起把稻子倒出来,用犁耙推平的——也不是推平,是推成小山堆一般,一条棱线接着一条棱线,这样可以让“山脉”两边的稻谷同时接受阳光的照射。似乎几千年来都是这样晒谷子,因为等阳光晒过,八爪耙把棱线推进原来的谷底,则稻谷翻身,原来埋在里面的谷子全翻到向阳的一面来——这样晒谷子比平面有效而均衡,简直是一种阴阳哲学。

农夫用斗笠扇着脸上的汗珠,转过脸来对我说:“你深呼吸看看。”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吐出。

他说:“你闻到什么没有?”

“我闻到的是稻子的气味,有一点香。”我说。

他开颜笑了,说:“这不是稻子的气味,是阳光的香味。”

阳光的香味?我不解地望着他。

那年轻的农夫领着我走到稻谷中间,伸手抓起一把向阳一面的谷子,叫我用力地嗅,稻子成熟的香气整个扑进我的胸膛;然后,他抓起一把向阴的埋在内部的谷子让我嗅,却没有香味了。这个实验让我深深地吃惊,感觉到阳光的神奇,究竟为什么只有晒到阳光的谷子才有香味呢?年轻的农夫说他也不知道,是偶然在翻稻谷晒太阳时发现的。那时他还是个大学生,暑假偶尔帮忙,想象着都市里多彩多姿的生活,自从晒谷时发现了阳光的香味,竟使他下了决心留在家乡。我们坐在稻谷边,漫无边际地谈起阳光的香味,然后我几乎闻到了幼时刚晒干的衣服上的味道,新晒的棉被、新晒的书画的味道,光的香气就那样淡淡地从童年中流泻出来。自从有了烘干机,那种衣香就消失在记忆里,从未想过竟是阳光的原因。 农夫自有他的哲学,他说:“你们都市人可不要小看阳光,有阳光的时候,空气的味道都是不同的,就说花香好了,你有没有分辨过阳光下的花与屋里的花香气不同呢?” 我说:“那夜来香、昙花香又作何解呢?”

他笑得更得意了,“那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的。”

我便那样坐在稻埕边,一再地深呼吸,希望能细细地品味阳光的香气。看我那样正经庄重,农夫说:“其实不必深呼吸也可以闻到,只是你的嗅觉在都市退化了。”

很久没有与阳光“约会”了,自从看了这篇文章,我真的发现有阳光和没阳光时油菜花的香味都是不一样的,而这种感觉在车水马龙的城里真的是感觉不到的。今年,我也看到了大片大片的油菜花,可是却没有了去年的感觉,我想了许久,也许是我们并不亲近的缘故吧,川端康成说“美是邂逅所得,美是亲近所得”。就是这个缘故吧。

 

第二篇:感悟 亲情

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从金色童年到长大成人,爸爸妈妈就伴随着我们的快乐和艰辛。怎样让学生感受到似水的母爱,如山的父爱?下面我就以《秋天的怀念》和《地震中的父与子》浅谈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的一点感受。

每当我问学生:“爸爸妈妈为你们做了什么时?”学生总用茫然的眼神望着我。他们认为父母所做的是理所当然,不屑一顾。当然,这不能怪学生。他们年纪小,阅历浅,总觉得他们在周而复始地起床、上学、回家、吃饭,对周边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家长要的是分数,老师要的是成绩。可是我认为:一个人(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对自己所受的关心和爱护,对所见所闻毫无感觉、麻木不仁,这就是一种悲哀。现在社会以自我为中心,以私利作氛围,形成了所谓“谁钱多谁本事大”的怪圈。要想改变,就必须让学生从小就感受爱,只有感受到爱,才能真正关爱他人,才能真正感受善美人生。

涓涓、无私的母爱使儿子苦难变成财富,那么《地震中的父与子》便是如山般的父爱用坚定的信念,才能和儿子劫后逢生,创造奇迹。文中“父亲面对一大片废墟,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引导学生用绝望、悲痛的感情读,但是他想到常对儿子说的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则用非常坚定的语气。并找出父亲“疾步”、“双眼直直”、“埋头”、“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等表情、语言、动作体会父亲的执着、坚定,影响到七岁的儿子:“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这种对父亲的信赖、骄傲之情。

母爱似水,父爱如山。让学生在学习中联系实际地接受情感,从小事中感知,从身边感受,那么他们即使不是成绩最优异的学生,也一定是生活在爱的天堂中的幸福的人!——这将伴随他们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