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读后感

《项脊轩志》读后感

洒向空枝见血痕——重读《项脊轩志》

高中时读归有光先生的《项脊轩志》,觉得真是一篇情真意切,凄婉动人的好文章。如今重读此文,又不免心生戚戚,不胜凄惶,令人“长号不自禁”!

先生初写此文时大概在19岁左右,正是踌躇满志,为博取功名、实现平生抱负、光宗耀祖而发愤读书的时候。尽管身处“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的“百年老屋”,且下雨的时候还“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然而心中的理想平生的抱负让他苦中有乐:“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一个充满激情、奋发向上的读书郎的形象跃然纸上,让人为之心潮澎湃;尽管读书的生活是那样清苦,陪伴他的只有寂寂的庭阶和时来啄食的小鸟,但只要有书作伴,即使是半墙的明月,斑驳的桂影,也让他觉得“珊珊可爱”。家族的败落离析、祖上的谆谆教导、祖母和母亲的殷切期望,更加激起他立志于学、学有所成的决心,所以当忆起祖母当年对他说的“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和“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这些话语时,怎能不令他“长号不自禁”!这长号是奋起的长号,这泪水是坚忍的泪水。在先生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众多读书人的影子,特别是那种落拓读书人的影子,而不是那种吊儿郎当挂羊头卖狗肉纨绔子弟读书人的影子。 先生补记《项脊轩志》当在二十多年之后。此时的先生已年届不惑,这样的年龄,本应该是功成名就家庭幸福的时候。然而,英雄有失路之悲,志士有壮志难酬之苦。这二十多年来,先生命运却是困蹇不堪。科举上,惨淡经营,三年一次的会试,一连八次都是落第而归;四十三岁时,失去了最心爱的长子;时隔一年,又失去了任劳任怨、与己分忧的妻子王氏。先生对妻子有着很深的感情,所以后一部分的补记全是记自己的妻子。回想起与妻子“凭几学书”的岁月,物在人亡,睹物思人,怎能不潸然泪下!“吾妻死,室坏不修”,“卧病无聊”,“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看似平淡的叙述,却隐含着先生撕心裂肺的痛,尤其是那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实乃悲中之至悲,读文至此,虽不流涕,谁不流涕!

林黛玉的《葬花吟》诗中有这么两句:“独倚花锄泪暗洒,洒向空枝见血痕。”《项脊轩志》中的描述看似平实冷静,实际上却是归有光先生面对无花的空枝洒泪而成的文字,此等文字只能一个人在深夜里静读。

《项脊轩志》是明代古文家归有光的抒情散文。作者以项脊轩为选材组材的中心,从日常生活、家庭琐事落笔,抒发自己或喜或悲的情感。就行文线索来看,虽然作者说“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但文章的情感则都围绕“多可悲”拓展开去,重在展现令作者魂牵梦萦的“悲情”。

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要抒发的就是前后长达二十年的内心“不得其平的”悲情,多少年来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在读者心灵深处引起了共鸣。

一.散文的第一节写项脊轩修葺前后的变化,由既小又破且暗变行明亮、清静、雅致,于是作者或“偃仰啸歌”,或“冥然兀坐”,内心的喜悦来自对现实的超然。当然这种超然是暂时的,它恰恰反衬了现实之中作者所负的责任的沉重。由喜入悲,我们会看到更浓郁的悲。 由此,作者在第三节中先非常委婉地写出了父辈叔伯分家另立,篱芭分隔,离心离得,家道败落。一方面,激励作者发愤苦读,以振兴家族,光宗耀祖为已任,过早的承担起了整个家族的责任。另一方面,又使作者觉得祖母和母亲给他的亲情弥足珍贵,因而这两种情感糅合在一起都成了悲情的内涵。

母亲的早逝,使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与日俱增,而这种思念主要通过“乳二世”的老婆婆

的回忆来表现的。除了侧面描写对母亲的怀念,作者对祖母的印象是正面描写。对亲情的惦念和强烈的责任感融为一体,加深了更深层次上的悲情。

补记部分,作者表达了对亡妻的思念。通过一棵枇杷树,更寄托了作者无限的哀思,所谓纸短情长,寓不尽的思念于言外。

二.作者因亲人一个一个离去而悲,同时亲情成了他完成家人遗嘱的动力,同时也增加了他使命感和忧患意识,这也许就是作者写项脊轩的出发点。作者在本文中要表达的是世事变迁,先人的慈爱面容、谆谆教诲、殷切期戴如在目前,而又这成为自己的一份沉重的责任时时的警策。且随着岁月的流逝,愈发显得重大,终身难以忘怀。一片爱心由于责任感而传承,也传承出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三.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一文中,对亲人的深切怀念与家族的自我责任感是相互促动、彼此撞击的。“悲”既是为亲人亡去而悲伤,更是因为承担了更多的尽孝的责任,悼亡情与责任感的结合,体现了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这是更深意义上的悲。自我的悲情与附加着沉重责任感的美好亲情的痴恋相结合,使本文成为千古绝唱。

 

第二篇:项脊轩志

探究学案 高二语文组 2010-9-6

《项脊轩志》

山东省临朐第二中学 许宗娟

【教案背景】《项脊轩志》是归有光的一篇文章,高中文言文教学往往“重言轻

文”,即重视文言字词梳理,轻视文本挖掘。本教案试图在疏通文言知识的同时,

挖掘文章的思想内涵和写作特色,给学生以新的文本感受。

【教学课题】《项脊轩志》

【教材分析】《项脊轩志》是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此情可待成追忆”单元“如

泣如诉”板块内容。本专题围绕“此情可待成追忆”这一话题,选取了七篇文章,

组成三个板块:“如泣如诉”“执子之手”“旧日时光”等。项脊轩志》是 归有光

的名篇。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

的感慨,也表达作者怀念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感情。?

【教学目标】

1、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感受清新迷人的景物美。

2、学习本文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教学过程】

作者介绍:归有光/view/40388.htm

反馈检测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尘泥渗漉 : 2、垣墙周庭: 3、往往而是: .......

4、扃牖而居: 5、吾妻来归: 6、凡再变矣: ......

7、栏楯: 8、已为墙: ...

(二)指出词类活用情况并解释:

1、雨泽下注: 5、乳二世:

2、前辟四窗: 6、执此以朝:

3、垣墙周庭: 7、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4、东犬西吠:

(三)指出下列各句的特殊句式:

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

2、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

3、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

4、其制稍异于前。 ( )

1

探究学案 高二语文组 2010-9-6

【课内探究】

(一)自主学习,探究问题,各小组同学结合文本内容进行独立思考。

问题一:课文第1段里,写了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景象,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小屋的眷恋之情。说说作者这种深挚的感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问题二: 作者以动情的笔墨回忆了生命中三个重要女性,她们分别是母亲、祖母和妻子。文章选取了哪些极富情致的生活细节来记述的?(结合文中话语分析)

问题三:这篇课文以记叙庭中那株枇杷树作结。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二)合作探究

小组内合作交流。学习小组内部相互交流、研讨,解决自学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组内总结一下答案)

问题一:

问题二:

问题三:

(三)精讲点拨

问题一:课文第1段里,写了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景象,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小屋的眷恋之情。说说作者这种深挚的感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明确: 首先作者对既小又漏又暗的项脊轩并没有嫌弃它,鄙薄它,相反,对它却怀有深挚的眷恋之情修缮它。其次修缮之后作者写的是景,但景中含情。从作者笔下那“珊珊可爱”之景,读后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项脊轩那种深挚的眷恋之情。

问题二: 作者以动情的笔墨回忆了生命中三个重要女性,她们分别是母亲、祖母和妻子。文章选取了哪些极富情致的生活细节来记述的?(结合文中话语分析) 2

探究学案 高二语文组 2010-9-6

明确: 细节一:老妪说亡母事 细节二:祖母望孙成龙细节 细节三:妻凭几学书,说家有阁子

【百度百科】细节描写/view/845717.htm

问题三:这篇课文以记叙庭中那株枇杷树作结。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

【小结】本文给我们的写作启示

优秀的抒情散文往往以情动人,“情”不是生造的,它是从心灵深处散发出的人性芳香,所以,情必须是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传达感情时,作者往往借事借景来表达。所以,阅读时要抓住一些意味深厚的事,尤其是细节,细微的事物、场面往往是生活的闪光点,是美的光辉蕴含着无限的丰富,真所谓“一粒沙中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此外要明白“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中含情,景物寄情。

【百度百科】“一切景语皆情语”/view/1321281.html

【类文欣赏】

朱自清《背影》节选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

【百度百科】朱自清

【限时写作训练】

模仿本文,选取生活小事,平凡场景,写一段不少于150字的记叙性文字,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寄托自己的深情(注意细节描写)。

借口悔棋,我不快,便与父亲闹翻了。从那以后,我尽量避免与父亲说话,直到那天晚上。那几天,母亲出差,去辅导班的路途遥远,“护送”我的重担便落在了父亲的肩上。上了公共汽车,我故意与父亲背对着,沉默不语。我漫无目 3

探究学案 高二语文组 2010-9-6

的地望着窗外,偶一侧头,竟发现父亲正在不远处静静地注我,眼里充满了关切,似乎并不在意我俩目前正处在“僵持阶段”。 到站后,我一声不响地下了车,快步走着。身后似乎并没有父亲跟随的脚步声,但在拐弯处,我回头一望,正好与刚过马路的父亲的目光相碰。我不禁眼睛一热,心也跟着热了起来。虽然看不清父亲回望我的眼神,但我分明感觉到那目光是温暖的。我顿了顿,假装蹲下来提鞋,又朝父亲回望我的方向看去,发觉父亲仍在看着我。我站起身来,心中的暖意又加深了,心潮澎湃地走上了通往教室的路。从此,我发觉父亲的爱就像回望一样无处不在,只不过需要用感受爱的眼睛去观察,用体谅父亲的心去感受。

【百度百科】场景描写/view/3138218.html

【课外拓展】

1、请赏析下面一首词,体会细节之美,并写出你的感受。

江城子

苏 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百度百科】苏轼《江城子》/view/386947.html

2、文本内容巩固复习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扃(jiōng) 牖 修葺(qì) 栏楯(shǔn) 栖 (xī)息 ....

B.象笏(hù) 先妣(bǐ) 阖门(h?) 老妪(ōu) ....

C.尘泥渗漉(sh?n) 长号(háo) 异爨(cuàn) 冥然(míng) ....

D.万籁(lài) 偃(yǎn)仰啸歌 逾庖(yú) 呱呱而泣(guāguā) .....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①室始洞然(宽畅的样子) ②桂影斑驳(错杂)

③先妣抚(抚摸)之甚惜 ④妪每(每次)谓余曰

⑤风移影动,珊珊(优美舒缓的样子)可爱

⑥吾妻来归(旧时指女子出嫁) ⑦其制(规制格局)稍异于前

⑧或凭几学书(学写字) ⑨旧时栏楯(横的叫栏,纵的叫楯) ⑩瞻顾(泛指看,有瞻仰、回忆之意思)

4

探究学案 高二语文组 2010-9-6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⑩ B.②⑤⑥⑦⑧⑩

C.③④⑤⑧⑨ D.①③⑥⑦⑨⑩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

B.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今已亭亭如盖矣 ..

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室西连于中闺 ..

D.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5).下列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判断句)

B.又植兰桂竹木于庭(介词结构后置)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省略句)

D.且何谓阁子也(宾语前置)

5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