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教案

归有光《项脊轩志》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高中二年级语文选修教材第六单元自主赏析《项脊轩志》。

【教材分析】

《项脊轩志》在人教课标版高中二年级语文选修教材第六单元自主赏析“文无定格,贵在鲜活”中。这一板块中包括两篇经典的文言文: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行文自由,教育意味丰厚,归有光《项脊轩志》哀婉动人,让人读后感受到亲情的美好与动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分析文章的思想脉络、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

(2)熟练掌握文中生僻字词并能解释重点词语的意思;

(3)充分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文无定格,贵在鲜活)深入理解本文的抒情方式(借物抒情,借事抒情。)

(4)能根据以往学过的课文《陋室铭》和本文对比,讨论作者散文写作的手法及情感与本文的情感的异同。

(4)感受其生活气息和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与文章段落分析体察文章大意分析文章结构;合作探究法巩固学习内容。

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课文充分体会真切的亲情,感受作者对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表达怀念祖母、母亲、妻子的深厚感情。学会珍惜,懂得感恩。

【教材重点】

1.掌握“归”“稍”“置”等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当”“过”“与” “先”等词在本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2学习散文《项脊轩志》“文无定格,贵在鲜活”的特点。

3、深入理解本文的抒情方式:借物抒情,借事抒情。

【教材难点】

1.思考并学习作者的叙事和抒情融于一炉,悱恻动人的散文艺术之美。

2.。体会这类文章的写法,感受其生活气息和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3. 思考并学习作者的语用技巧和行文线索,本文与作者其他散文之间异同点的比较。

【教学思路】

(1)播放视频资料。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氛围引导学生逐步进入情境中更好地感受文章思想感情。

(2)介绍作者的资料和创作背景,让同学们充分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拓宽知识视野。结合以往学过的抒情散文,逐步导入新课。使同学们充分理解作者的创作心理,更好地对作家作品进行赏析。

(3)让同学找出项脊轩的变化,通过项脊轩的变化了解作者的感情变化

(4)分析对比以前学过的叙事散文,对比其异同点并说出此文的特点。

(5)深化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珍惜身边的感情,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教学过程】

   【课堂小结】

可以说,通过和刘禹锡的《陋室铭》进行比较阅读,我们发现了归有光的散文不是以重大的题材反映他所处的时代,而是选取一些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来表现深情。选材贴近生活,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文人从高高的神坛下到了世俗的世界。感谢他,让我们领略到了平常生活中的另一段喜乐和悲愁。《项脊轩志》一文,作者用素净语,说家常事,抒真性情,让我们领略到了明清散文的情趣,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第二篇:项脊轩志教案及说课稿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项脊轩志》教案

一、导入课文

我们总觉得生活太平淡,没有什么事情能感动我们的心灵,所以在写作中总觉得无话可说,其实并不是生活无味,而是我们缺少善于发现的眼睛和善感的心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明代作家归有光的代表作,被人家誉为“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的散文《项脊轩志》。看看作者是如何通过生活中的细节描写来传达感情的。

二、解题

项脊轩,书斋名,是作者家中的一个只有一丈见方的斗室。为什么给书斋取这样一个名字呢?据说有双重意思: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背之间;一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有纪念意义。

三、昨天我们布置过预习,大家已经翻译了这篇文章,翻译得不错,所以今天请几位同学重点翻译一些句子。(教师指出翻译中的错误,并重点提一下关键的字词)

四、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请学生回答。(复习)

(一)(1-4)围绕项脊轩的兴废,抒发自己或喜或悲的感情。

(1) 叙写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变化。

(2—3)叙写项脊轩的变迁,回忆母亲和祖母的往事。

(4)叙写闭门苦读和小轩多次遭火未焚。

(二)(5-6)补记婚后与项脊轩有关的一段生活。

五、在导入课文的时候我们提到了这篇文章的显著特点是通过细节来传达感情,我们就具体来分析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教师引导分析:

请同学来朗读“家有老妪”至“语未毕,余泣,妪亦泣”几句,其他同学请思考回忆母亲的时候,记叙了母亲的几件往事?这些事情是怎样串联起来的?为什么会“语未毕,余泣,妪亦泣”呢?

分析:这一段里一共记叙了母亲两件琐事:一是母亲当年曾经来过轩中,二是大姊在老妪怀中呱呱啼哭,母亲闻声赶来问饥问寒的情景。这两件往事是通过老妪的回忆串连起来的。作者八岁丧母,很早就失去了母亲的爱抚和关怀,但正因为如此,作者对于母亲也怀有更深的眷恋之情。现在,曾侍候过母亲的老妪来到轩中,常常指指点点,“某所,而母立于兹”;有时,还绘形绘声地描写母亲当年对儿女如何关怀。母亲早已逝去,然而母亲的遗踪如今仍处处可见,母亲亲切的话语还响在耳边,这一切怎能不引起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呢?因此,话语未毕,作者不禁潸然泪下。至于老妪,一则因为“先妪抚之甚厚”,二则也有感于母亲一片慈爱之心,所以也随之哭泣。这一笔明写老妪,实际上进一步赞美了母亲的品德。老妪转述的的是有关于母亲生平做细小最平常的语言、行为。

学生自己分析:

请大家学着从其他部分作者描写的细节中去体会蕴涵在其中的感情。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1)第2段里还叙述了作者束发读书轩中,祖母前来探望的一件佚事。请同学自己从祖母的言语举止中体会她的感情。(如果学生不能很好的把握,可以提醒他们先找出共写了祖母哪些动作,哪些语言,再反复朗读进而体会)

分析:这件事情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一次,作者在轩中读书,祖母前来探望。一见面,祖母就说:“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话语中既含疼宠之情,又有赞许之意。“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这一段描写,细致入微地写出了老祖母复杂的内心活动。临走的时候,轻轻阖门,生怕屋外有什么动静会干扰孙儿读书。一个小小的动作,表露了祖母对孙儿的关切之情。同时,看到孙儿如此发愤,想见将来必有成就,喜悦之情不能自已,因此喃喃自语,又想到自己年岁大了,怕等不到孙儿获取功名那一天,激动之中,又稍带有几分伤感。“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希望孙儿取得功名,荣宗耀祖,这无疑有其庸俗的一面,但通过一个细节,几句话语,就把祖母对孙儿的勉励、期待之情摹写得十分真切,在写作上也还有借鉴的价值。

(2)课文第5段属于补叙,回忆了他的亡妻,齐读并回答作者通过哪几个生活片断来抒写当年与其妻的亲密感情的?

分析:作者撰写《项脊轩志》一文之后,又有其妻来归一段情事。项脊轩中原是作者一人独居,或“啸歌”,或“兀坐”,以诗书自娱。“后五年,吾妻来归”,这时的项脊轩中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其妻“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有问即有答,有学即有教。从字里行间,我们似可以听得见项脊轩中传出来的欢声笑语。再说,作者安贫乐道,他的妻子问的是大事,学的是书法,志趣既然相近,伉俪间感情之融洽自可想见。这一层从正面写。

接着,作者又指出一件琐事,“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表面看来,这一句话突然冒出,似与上文全不相关,然而细细体味,文脉似断而实连。“吾妻”转述的是诸小妹的话。诸小妹怎么会问起“阁子”的事呢?无疑是“吾妻”经常在她们面前提起的缘故。那么“吾妻”为什么会经常提起“阁子”呢?上面“时至轩中??”那一句话就是答案。可以想见,“吾妻”经常在诸小妹面前提起的,不光是“阁子”,而且还有阁子中的人,他们在阁子中柔密无间的生活。这一层从侧面写,对前一层既是补充,又是深化。

“其后六年??其后二年??”这一层,交待了妻子亡故之后的一些事情。句句记实,字字含情。第一句,说“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项脊轩原先是既窄小,又破旧,作者“稍加修葺”,再作美化,独居陋室,自有无穷乐趣。现在呢?因为“吾妻死”,室坏也不想修了。作者没有说妻子亡故以后自己如何悲痛,如何怀念。但读者从前后的对比中自能体会到作者对妻子那种真挚的感情和深切的怀念。二、三两句写两年以后重修项脊轩等事。妻子亡故,已有时日:但复葺旧室,全然不见当年的热情。这一段记叙,语言平实,而无限伤感溢于言外。

拓展讨论:请你谈谈在文学作品中看到的或是你亲身经历的能感动人的细节。

五、这一部分以记叙庭中那株枇把树作结。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分析:文章结尾,贵有余味。这篇课文的结尾,可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看到树,就似乎看到妻子的音容笑貌,就似乎听到妻子的欢声笑语。“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何况这一番是永别呢!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由“亭亭如盖”的树,自然就会联想到当年亭亭玉立之人,可现在物虽在而人已去,占据着心头的只是一片怅惘之情。让我们想到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想到《长恨歌》中唐玄宗的“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物在人亡,未亡人的辛酸有谁能知晓。

六、 刚才我们分析的那部分是作者对他亲人的回忆,可以说字字孕真情,充满了怀念,充满了悲伤,而文章第一小节所流露出的感情与此是截然不同的,但这种感情作者也不是直接表达出来的,而是通过写景表达出来的,一起来体会一下蕴藏在字里行间的作者对项脊轩的喜爱之情(请男同学读修葺前一部分,女同学读修葺后一部分)。

七、总结

明人王锡爵在《归公墓志铭》中说,归有光的散文“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怛(da)之思溢于言语之外”,学完了《项脊轩志》,相信大家都会同意他的观点,归有光善于将感情熔注在叙事和描写之中,看似平平淡淡的日常小事中却蕴涵着深深的亲情,浓浓的爱意,让读者跟着他或喜或悲,一同感受着人间最为珍贵的感情。在我们的生活中,能感动人的心灵的事例比比皆是,相信只要细心去观察,用细腻的心灵去感受,我们一定也能写出让人感动的文章。最后,在一首感人至深的《酒干倘卖无》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课,希望大家多多地去感受亲情,拥有和珍惜亲情。

《项脊轩志》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篇目是归有光的《项脊轩志》。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项脊轩志》被编入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专题。这个专题的基本内涵是“文无定格,贵在鲜活”。《项脊轩志》是这个单元的第四篇课文,归有光对祖母、母亲、妻子的深情追忆如泣如诉,哀婉动人,最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学生通过感受、理解、认识这美好、高尚的情感,能够充实自己的心灵世界,获得精神的成长。《项脊轩志》是一篇明代散文,通过指导学生的阅读鉴赏,可以使学生提高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鉴赏习惯,提高解读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项脊轩志》是一篇明代散文,新课程标准对此类文章的教学要求是“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知识目标:掌握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

能力目标:鉴赏作品通过细节描写表达深沉情感的技巧。

情感目标:品味作品平淡记叙中蕴含的浓郁深情。

(三)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对家道衰落的伤感和对故居亲人的眷恋深情。

2.研习三、五、六段,体味“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内涵。

(四)教学难点

1.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作者在叙事中营造出来的抒情氛围。

2.在诵读的基础上熟练背诵全文,辨析多义词“得、然、凡、归”等,理解和掌握“每、然等虚词以及相关的词类活用。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本文教学,我采用“问题指引、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一)说教法

我采取了以诵读法为主其他教学法为辅的综合教学法。培养学生对美文的阅读和朗读的兴趣。课堂上,学生的自读、老师的范读、个别学生的试读、全体学生的齐读将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逐字逐句逐段的朗读,边读边讲解,在诵读中完成教学目标中的情感目标。

(二)说学法

采用问题导引、讨论交流和合作探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我先出示一个谜语:以成语“衣锦还乡”为谜面,猜一位明代作家名。 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积极思考作答。谜底:归 有 光。通过新课导入融洽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注意力迅速回到课堂教学上来。

(二)、问题导引

1、这篇文章记叙了什么事物、抒发了什么感情呢?有人用一、二、三来概括全文。引导学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生概括出一间书屋、两种情感、三位亲人。

2、美读第一段,找出第一段中最能体现作者喜悦之情的语句,说说自己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并试着读出自己的理解。同时品味出休憩前后的项脊轩有什么不同。

(三)讨论交流

A.在这样的一间书房里潜心读书,是可喜的,但是一个人独坐书房,想起家族的衰落、阴阳两隔的亲人又是何其悲痛啊。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选择一个感受最深的语段探讨作者是怎样表达他的悲痛之情的。(4分钟)

B.学生品读语段,交流各自的体会,鉴赏其中的细节描写。(学生交流,老师随机点评)

示例1、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老师提示:在这个语段中,作者抓住了几个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就将大家庭颓败破落,混乱不堪的情状表现得非常到位。虽不言情感,却情感自明。

示例2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老师提示:请学生联系自身体会,也联系归有光的身世:八岁丧母,十年世态炎凉该有谁知,“有妈的孩子象块宝”未必人人体会得到,“没妈的孩子象根草”确是失亲之人难以逃避的痛彻感受。

示例3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老师提示 :平平常常的几个场面,平平常常的几句话语,平平常常的几个动作,就把老祖母对孙儿极其疼爱、关怀的感情,写得淋漓尽致。

示例3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提示:归有光想起母亲,潸然泪下;想起祖母,长号不自禁;悲伤之情如汹涌潮水直泻而出,可想起亡妻的好,作者的感伤之情表露得非常含蓄深沉,给人“此恨绵绵无绝期”之感。

(四)合作探究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深层探究1:归有光为什么不直接去写他母亲的音容笑貌,而要通过老妪之口呢?(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少年丧母的悲凉)

深层探究2:文中为何只写祖母来来去去,不写作者自己半句话?(引导学生感受一下青年归有光那一刻的心情,当是百味俱全。)

(五)拓展学习

回顾与亲人在一起的某个细节,交流各自的感受,让学生体味亲人的爱,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

(六)归纳总结

一间百年老屋,又小又漏又暗,似乎没有什么可写的,但老屋却见证了作者家境的变迁,也记录了他家人的音容笑貌。寄托了作者的绵绵哀思,读之令人心酸掉泪。联想我们现在的技校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很多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对别人的辛勤付出,缺乏感激之情,缺乏感恩之心。拥有时不知道珍惜,失去时才知道可贵。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爱家庭、爱父母是爱祖国、爱人民的起点,我们通过本文的学习,希望同学们珍惜亲情,从感恩开始,孝敬父母、为父母分忧。愿本文就是一面镜子,时刻照见同学们感激的面容、感恩的心灵!

(七)布置作业

学习本文借老屋写亲情的写作技巧,想想母亲对自己的关爱,请同学们作文《感受母爱》。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