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的老师》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物风采。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魏巍忆写儿时关于蔡老师的七件事,对应地描写蔡老师和儿时作者自身,叙事和写人当中都深融感情,表现了师生间的深挚感情,颇为生动,具有感染力量。

二、说学情

七年级是中学阶段比较关键的一年,从教材上来看,难度较六年级有了很大的提升,如阅读教学上对学生的要求已由一般的字词识记上升到阅读理解、品味鉴赏。写作无论篇幅还是内容都有了明确的提高。在上学期要求学生认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着重培养一般的吸收和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下学期的语文学习就要更进一层,加强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所以,综合考虑初一学生学习能力的情况,本文写作特点及思想内容,这篇课文所在的单元的主题,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为以下三点:

1 感受真挚的师生情感。

2 学习本文多角度选材,详略得当组织材料的写作手法。

3 品味本文的语言风格,学习用朴实、细腻、感人的语言传递纯真美好的感情。

四、说教学重点

因为本文是一篇很典型的取材巧妙材料安排合理的写人文章,我觉得学生需要通过这一课学习这种写作手法。其次,它的语言生动传神。我将本课学习的重点设为以下两点:

1、合理的选材与精心安排;

2、传神、细腻的描写。

五、说教学方法

朗读法:《我的老师》作者用儿童纯真的心理回忆和蔡老师接触过程的七件小事,有强烈的亲和力。学习中,指导学生多朗读,运用齐读,精读、默读等阅读方法,让学生与课文进行多次接触,心灵融入浓浓的亲师之中,感悟那深挚的师生之情。

讨论分析法:

六、说教学时数安排

两课时

七、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说说自己喜爱的一位老师,引入课文情景。

(这里运用的是“情境教学法”,教师进行情境诱导,使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情境,进而主动学习,实现目标。因为相类人物能唤起学生无限丰富的联想。这里让初一的新生回忆他们刚离别不久的小学老师,口头描述老师的形象和事迹,学生们绝对有兴致侃侃而谈,话语当中也会饱含记忆犹新的深情。此时此刻,再顺势而发,引导学生进入第二个环节。)

(二)齐读课文,看看作者共写了哪几件事,并思考这几件事之间的联系;感受这些事件中,蕴藏了怎样的情感。

(通过带有问题的齐读,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带动思考,为下一个环节做铺垫。)

(三)问题研讨

围绕这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习本文多角度选材,详略得当组织材料的写作手法,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作者选取了哪些事来写?它们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详写了哪几件事?

2、再次朗读有关第五第七件事的段落,思考:这是一篇写我的老师的叙事散文,应该写我的老师怎么样怎么样,老师怎样爱学生,为什么要在其中穿插我们模仿老师写字、我梦中寻师这些事呢?

3、作者在重点写了6、7两件事,说明作者应该是对这两件事情记忆更加深刻,那么先写这两件事情可以吗?

(这三个问题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这三个问题的讨论分析,可以基本上帮助学生体会到作者在选材与安排材料的用心。)

4、老师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从作者记叙的事情当中,你能看出作者对老师蕴含了怎样的感情,这感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文中找出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

(通过前三个问题讨论,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一定了解。在这个时候提出这个问题,使学生的关注顺利地由写作技巧上转到情感上,初步了解作者在文中蕴含的感情,并且明确文章的情感线索,为下节课深入分析作者的情感表达作铺垫。)

(四)作业布置

列作文提纲,写自己喜爱的一位老师。

要求:学习作者,选择合适的材料,并精心安排。

(在学习完这种方法以后,布置相对应的练习,使学习效果更好。并且在运用中体会会更加深刻。)

我们熟悉了课文内容,并且学习了作者高超的选材与精心的安排。并且我布置了大家学习作者写自己喜爱的一位老师,让大家先列了提纲。这节课,我们走进每一件事,看看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位老师,会让作者在这么多年后还这么难忘,并且感受作者的语言艺术。

(一)细读分析,辨析、推敲课文的语言,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尤其是重点段落、词语如何理解,表现了蔡老师什么样的品质,表达了我什么样的感情。 如“狡猾”“一迎”“默默”“劝慰”等词。

(通过对具体词语的推敲、辨析,不仅突显人物性格,也可以体会作者蕴含的真挚的情感。在体会词语妙用的过程当中,对重点语句段落反复朗读,以更加深刻地体会作者情感。)

(二)有感情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重点分析的词语,体会作者真挚的感情。 (这时,学生已认识到蔡老师与我是怎样的人,体会到作者的全部情感,让大家朗读全文,效果能达到很好,并且会激发更深的体会。同时可以训练大家朗读。)

(三)问题研讨

1、请同学们看看在刚开始上课时划出的句子,它们一般都出现在一件小事叙述完之后,作者在记叙完一件事后要加入议论或抒情的句子,这样有什么好处呢?

2、“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全文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为什么改用第二人称?这样一篇文章的人称前后不一致可以吗?

通过这两个问题,学生明确作者熔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点与好处;明确人称的使用,是为了表达感情而服务,正确地使用人称使文章语言有更强的抒情性和艺术感染力。

六、作业布置

课外阅读海伦.凯勒的《我 的 老 师 》 、贾平凹的《我 的 老 师 》、李跃荣的《我 的 老 师 》这三篇文章,并与魏巍的这篇文章作比较,看看同样是写老师,他们的写作技巧有什么不同。

选取一种合适的方法,写一篇《我的老师》。(要善于从小处、细处去勾勒人物) (通过比较阅读,学生了解文无定法,好文章各有千秋,不管选择何种技巧,关键是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防止学生写这类文章形成思维定式。)

 

第二篇:我的老师 获奖 说课稿

《我的老师》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我的老师》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与其它四篇课文一起向我们描绘了一位位别具魅力的人物,领略他们的风采,提升我们的精神和品格。

《我的老师》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魏巍回忆了儿童时代生活在老师身边的几件小事,抒发了对老师的热爱和感激之情,揭示了蔡老师美好的心灵。作者是用童心来回忆往事的,在叙事中融入了儿童自然而纯真的感受,使得那些普普通通的小事十分生动、感人。学习本文,旨在从作者的娓娓叙述中体会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热爱老师的感情,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取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用准确的语句表现情感的写法,同时培养学生的说话听话能力。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本单元以及本文的特点,结合《新课标》中所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我确定了以下三个纬度的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用朴素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围绕中心选择感受最深的事写人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充分利用教材,启发学生多思,使学生掌握分析文章的途径和方法;抓住关键语句感受师生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树立尊师爱师的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

教学难点:

抓住关键词语、句子的欣赏品读,领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

二、说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全面提高语文能力;又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特征出发,为了真

正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准备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从课文出发,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2、 朗读感受法。朗读也是一种对话,是课堂上一种特殊形式的对话。本节课上,指导学生通过听读、学读、美读、品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与课文进行多次接触,归纳回忆的七件事情,让心灵感悟并融入那份浓浓的师生之情中。

3、 品悟分析法。这既是个体的学习,又是团体的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从文章的细节描写、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句子中品读感悟,感受人物形象。学会用准确的词语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

另外,我让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在阅读中呼吸语文美的气息,从而深爱这种语文的美。

三、教学程序

基于以上考虑,我准备采用一课时完成本课教学任务。

【课前活动】

上课之前我利用多媒体,点击五角星符号,播放20xx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李桂林、陆建芬《烛照深山》视频片段,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地进入教学活动中来。

【导入新课】

在感动之时,顺势插入一段深情的导语:

他们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19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感动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

我想,在每个人的心目中,肯定也有一位最难忘的老师。如果把他写下来,一定会动情、感人至深!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老师,共同走进魏巍的《我的老师》。(板书课题及作者)

这么几句简短的话语,自然导入课文,顺利的过渡到第二环节——

【走近作者】

在这一环节里,我首先是让学生自己介绍魏巍先生,既检查了预习情况,又积累了文学常识,而后出示幻灯片,予以概括总结,加深印象。

【朗读感知】

了解了作者,我点击音乐符号,走进第三环节,师生就共同欣赏电视散文《我的老师》,

要求学生在欣赏画面与听读的过程中,

1.小声跟读,注意重点字词的读音

2.思考: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听后出示字词幻灯片,扫清字词障碍。

【设计这个环节,我是想通过声音和画面再次把学生引入教学情境,化枯燥的文字为生动,激发兴趣,训练学生“听”的能力,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在学生还沉浸课文那动人的叙述之时,我加以追问:在刚才听读的过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 (“爱”)

3.再出示幻灯片:最令作者难忘的是哪些事情呢?

要求学生简单概括,既检查了学生“听”的效果,激发兴趣的同时又培养了口语表达能力,并在学生的概括中文章的思路自然呈现、理清了。后出示七件事情的图片,直观感受。

4. 选了七件小事写蔡芸芝老师,是不是太多了?

首先让学生观察各件事之间的联系,便很自然地从中发现每件事从不同的方面选材的。得出这七件事分别从课内、课外、假日、平时、平时、校内、校外几个方面来选材的。

5. 小结:

作者围绕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这一主题,广泛收集材料,各方面展现师生互爱的思想,并且做到有详有略,中心突出。我们在以后的写作中,也要做到围绕中心选择材料,有详有略。 【让学生真正明白选材与中心的关系,掌握写作方法,也是语文渗透写作的表现。】

【品读感悟】

接下来便是第四环节——品读感悟,在我一段富有启发性的过渡语之后,(幻灯片出示)这位蔡老师你喜欢吗?你认为蔡老师与其他的老师有什么不同?

我主要引导学生放开喉咙,大声有感情的朗读,具体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1)学生自读喜欢的片段,圈点勾画并加以朗读,分组互相交流,而后全班交流

(2)引导学生从文章的细节描写、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句子中,感受人物形象。找出来,并加以深情地朗读,

⑶小结: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设计此环节,是让学生在读中培养语感,感悟人物形象;并让学生用自己有感情的朗读,竞争合作的方式,互相启发,完善对课文的理解,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将思维在跳读、摘读课文中经历感受、分析、比较、判断等而去把握,不需面面俱到,应授之以渔,即教会他们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词语表现人物的个性,有利于以后的写作。】

【美读悟情】

《新课标》又提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面对这样一篇感人至深的回忆老师的散文,学上在反复朗读、品析语言时定会有自己的一番情

感体验,因此我会

投影出示: 1.文章的感情线索是什么?

2.文章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主要引导学生:这七件事是怎样贯穿起来的呢?由始至终,感情有没有发生变化呢?学生找出关键语句,回答)

【突出文章主题,使学生用自己的心感受作者的心,体会溢于字里行间的师生深情,完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至此,本课的教学内容已基本完成,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写法、感情都有了一定的理解,所以我会鼓励他们读写结合,释放内心中的真情。即第六环节——

【感情迁移 】

假如作者在写这篇文章以后得知了蔡老师的音迅,而作者此时已在文学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准备给蔡老师写一张明信片,你能代魏巍写吗?

要求:1.运用恰当的词语,通过具体的情节或细节唤起老师对自己的回忆;

2.得体地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思念和感激之情;

3.表达对老师的祝福之情。 ( 学生写作,全班交流成果,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又是对语言能力的一种培养,这样在自己的角色转换中自然就树立起尊师爱师的思想)

【课堂总结】

一番畅谈之后,进行课堂总结:这篇回忆性散文,浅显平易,没有华丽的词藻,简洁优美。而且,作者娓娓道来儿童时代生活在老师身边的七件小事,表现了蔡老师对学生的热爱,抒发了作者对温柔敦厚的蔡老师的挚爱,统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一位“温柔慈爱”、“循循善诱”,“有着一颗热爱儿童心”的教师形象就闯入我们的心扉,这就是刻画人物的功力所在,值得我们日后的创作中仔细体味借鉴。 (结合幻灯片)

师生情,历来的传送佳话,就让我们在《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悠扬歌声中,再一次吟诵那动人的师生情吧!

(播放音乐,全班朗读诗歌)

【布置作业】

(让课外成为课堂的延伸,继续学习)

想想作者回忆的几件事,联系师生关系,举一些使你感动的事例,介绍你最难忘的一位老师,字数500字左右。

附:板书设计: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之上形成的这样一则板书,能够一目了然地呈现课文内容、作者的情感、以及“我”的感情变化线索,得出师生互爱主题,帮助他们课后巩固旧知。

我的老师获奖说课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