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的女儿》读书报告

重拾那一份率真

童话如彼岸花,即使无法采摘,也一直永存于心。童话的美感不是一条荡涤心灵的小溪或是指人前路的孤灯,它是一种“带着错觉性的感触”,它代替我们说出了已感应却又难于表达出来的情感。

——题记

走过了童年,走过了高低凹凸的路,碰见了形形色色的人,经历了良多世事,我原以为自己已经远离了童话的世界,心中的童话也已随稚气一同洗脱,再经典的童话也不会再在心中激起任何涟漪,直到看了《海的女儿》,眼眶里禁不住又潮湿起来,不经意间又误进了这斑斓的虚幻中。握着安徒生的不眠故事,循着儿时的巷子,又回到了那曾经的心灵花圃,这片天空下,没有琐碎的尘埃禁锢自我,没有惨淡的风月撩人心扉,只有徐徐道来的诚挚与率真。

读罢,我沉溺了。我被安徒生游离于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的诗一般的笔触所折服。这是个多么美丽而忧伤的故事,小美人鱼为了追求人的高洁和不死的灵魂,放弃华贵的生活和三百年的寿命,忍受着肉体的痛苦,当第一缕阳光落下,小美人鱼化为了一大片美丽的泡沫。她用她的爱心和生命,谱写了一曲追求永生和崇高的人的灵魂的颂歌。

安徒生把人类所有的美集小美人鱼于一身:她天真、美丽、善良、仁厚、无私和坚忍不拔。小美人鱼追求美好的目标,但对于追求过程的看重远胜于结果,而现实中很多人看重的却是结果,一旦

遇到困难就退缩,而小美人鱼的每一步都像是在刀尖上行走,但她却始终没有放弃,即使在追求的目标已经没有实现的可能的时候,她仍在前行,难道小美人鱼真的没有收获吗?不是!表面上小美人鱼失败了,她没有变成人,但她在精神上是至高无上的,无论怎样,她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懈地努力拼搏,无论结果如何,都不会留有遗憾,至少她曾经为之奋斗过。

我被故事中的小美人鱼的纯真善良深深地打动了,为了追寻自己的爱,用自己引以为傲的甜美嗓音作为代价,小人鱼无法用言语向王子表达自己的爱意,但她那颗远胜过千言万语的炽热的心,成为了打动千千万万人的不朽灵魂。

在小美人鱼身上,我找到了一种寻觅已久的率真品质。这种感觉在我们生活的年代里显得那么珍贵,让人觉得如沐春风,如嗅芝兰,久久回味而唏嘘不已。

我还被小美人鱼无私的爱所感动、所吸引。我很欣赏小美人鱼,她有追求,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不畏艰辛,不懈努力。我们应该学习小美人鱼的精神;我们无法选择出身,但是却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们无法要求他人,但是却可以完善自己;我们无法让成功等待自己,但是却可以不懈努力,用自己的汗水浇筑一对丰满的羽翼飞向辉煌!我们无法阻止衰老,但是却可以永远保持一颗率真的心,微笑着面对一切。

海的女儿

在丹麦海边的红礁石上 坐着一个美丽非凡的姑娘 一年四季凝望人间

再也不回自己的家乡 传说大海有十个女儿 十八岁可以看看人间模样 小女儿迷上了英俊的王子 做人是她最大的梦想 一条鱼儿变成人很不寻常 动听的声音要变成哑巴一样姑娘意志坚如铁树 刀山火海也决不彷徨 当王子落水危在旦夕 姑娘奋力相救感动上苍 心上人醒来却认错了恋人 要娶别人当他的新娘

近在咫尺难吐衷肠 姑娘心中无比悲伤 巫婆劝她杀死王子 重回龙宫再享公主风光

尽管杀死王子才能重返家乡 可爱情在姑娘心中至高无上 她扔掉巫婆送来的刀子 泪水中化成了一座雕像 日日夜夜忍受风雨雪霜 年复一年饱尝寂寞凄凉 海的女儿忠贞不渝 爱情就像深深的海洋 有人叫她美人鱼的时候 姑娘总是把头扭向一旁 因为她早已经是一个真正的人 情给了她勇气和力量

在丹麦海边的红礁石上 坐着一个美丽非凡的姑娘 一年四季凝望人间 再也不回自己的家乡

童话作品:《海的女儿 》 学 号:08021520 姓 名:许凤丽 读书报告

 

第二篇:读书报告 (2)

读《美学散步》有感

宗白华,是中国现代能与朱光潜齐名的美学大师之一。他一生著作不多,只有《宗白华全集》,《美学散步》和《艺境》等寥寥几部。其中《美学散步》是宗白华美学论文的第一次结集出版。全书包括美从何处来,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中国美术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等二十余篇文章。这些短篇文章有的写于19xx年,有的甚至作于19xx年,可以说这些文章是宗白华一生关于艺术论述的较为详备的记录。虽然他在这一本书中并没有构建什么美学体系,只是叫我们如何欣赏艺术作品,教我们如何欣赏艺术作品,教我们如何建立一种审美的态度,直至形成艺术的人格,但在我看来这些正是我们如今所缺失的。

当代社会的中国经济在飞速发展,人们文化内涵却在倒退,诸多问题层出不穷。中国人自身人生观的扭曲是其根本原因。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在激烈的竞争下,人们丢失了心灵的淡泊和宁静,利益成了人生的掌舵者,人就成了生活的奴隶。每天忙碌的生活压榨着我们的时间和精力,疲于奔命的生活甚至模糊了美丑善恶之间的界限,心灵也没了栖息之地。而这本书中描绘的艺术世界能让人们放下俗世的重担,让窒息的心灵得以喘息。在我看来并不是每个人都懂艺术,也并非每个人都需要懂如今所谓的“艺术”,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们需要一种艺术式的人生观。而这正是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一书中希望能帮助我们形成的。 正如刘小枫总结的:"作为美学家,宗白华的基本立场是探寻使人生的生活成为艺术品似的创造……在宗白华那里,艺术问题首先是人生问题,艺术是一种人生观,'艺术式的人生'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而这在书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宗白华在希腊哲学家的艺术理论中提到了亚里士多德对美的理解和感悟。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论认为美是调解矛盾以超入和谐,所以美对于人类的情感冲动有“净化”的作用。他认为一幕悲剧能引着我们走进强烈矛盾的情绪里,使我们在幻境的同情中深深体验日常生活所不易经历到的情境,而剧中英雄因殉情而宁愿趋于毁灭,使我们从情感的通俗化中感到超脱解放,重尝人生深刻的意味。全剧的结果——即英雄在挣扎中殉情的毁灭——有如阴霾沉郁后的暴雨淋漓,反使我们痛快地重睹青天朗日。空气干净了,大地新鲜了,我们的心胸从沉重压迫的冲突中恢复了光明愉快的超脱。也就是说美能够净化心灵,塑造美的人格。而这正是艺术给我们带来的益处之一。

那么怎样才能学会欣赏艺术,欣赏美,从而拥有诗意的生活态度呢?难道只有听音乐会,看画展或研读古籍才是艺术式的生活方式吗?难道普通人的生活就不存在艺术吗?其实宗白华先生在一开始就给了我们答案,那就是“散步”。这两个字蕴含了宗白华先生对生活中的美和艺术

的态度。在他看来生活中美的无限内涵在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拓展。“散步的时候可以偶尔在路旁折到一枝鲜花,也可以在路旁拾起别人弃之不顾而自己感兴趣的燕石。无论鲜花还是燕石,不必珍视,也不必丢掉,放在桌上可以做散步后的回念”。那路边的鲜花或燕石其实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美,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去感受和欣赏这些生活中平凡的诗意。 那么我们怎样发现生活中美的事物呢?宗白华在美从何处寻这一篇中提到了美的事物和心中的美之间的关系。在他看来两者是不能割裂开来的。书中说到:“你的心不是“在”自己的心的过程里,在感情、情绪、思维里找到美;而只是“通过”感觉、情绪、思维找到美...”他认为美并不能脱离客观事物,只在心中寻找美是不可行的。同时他还指出:“我们要把整个情绪和思想改造一下,移动了方向,才能面对美的形象,把美如实地和深入地反映到心里来,再把它放射出去,凭借物质创造形象给表达出来,才成为艺术。”也就是说我们除了要接触到美之外,还要调整我们的情绪和思想,再将这种美表现出来,这样才能称之为艺术。这就要求我们在生活中不仅用心去感知美的事物,还要将这种感知到的美外化,让它成为一种实体形式。而这也并不难,譬如我们在欣赏红叶的美时,便可以拾起一两片夹在书中,或者在红叶上写一两句打油诗。这就是美的外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