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皮尔伯格《战马》观后感

斯皮尔伯格战马观后感

斯皮尔伯格战马观后感

北京师范大学

经典珠海分校 影文化赏析及体验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无战亦马

学 院 物流学院

专 业 物流管理

姓 名 黄晓琪

学 号 1311010061

1 电

【摘要】斯皮尔伯格的《战马》是一部以一战为题材的电影。但是,与以往战争题材影片不同,导演在本片中并没有一味的展现战争的残暴血腥,控诉战争的泯灭人性,而是以一匹马将处于战争中的各色人物串联起来,勾勒出一幅战争图景下的浮世绘,展现人性的美好,勇气与力量。这也正是我将本次论文题目定为《无战亦马》的原因。

本片主要讲述了英国农场少年阿尔伯特与他的马乔伊因为战争被迫分离,乔伊在战争中颠沛流离,几易其主,最终又回到主人阿尔伯特身边的动人故事。其实,本片就是在婉转的传达导演斯皮尔伯格电影中一贯出现的“回家”母题。通过这次观影,我深深体会到了马与人,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感情,这是这部战争片所特有的温情。

一、无战亦马—战争之中体现的人道主义情怀。

斯皮尔伯格始终是一位怀有赤子之心的电影导演,无论任何题材的电影,他都可以始终保持他那颗童心,并在其电影中灌输其人道主义的普世价值观,用他那极富有想象力的大脑为自己,也为全世界爱好电影的观众编织一个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美梦。影片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段场景就是英德两国的士兵为了帮助在战火中被铁丝网缠住的战马而使战争停止了五分钟。不知这段“黑色幽默”是导演的奇思妙想还是世界战争史上真有其事,但是如此富有人道主义的救援与浪漫主义的想象无疑为残酷冰冷的战争涂抹上了一丝亮色,一缕温情。再好像那两个德国小兵,在迷茫和挣扎中被战争毁灭,却特意安排他们睡前的笑闹,一下衬托出战争的残酷无情,这些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作战,却因为当了逃兵被枪毙。法国郊外的祖孙为了忘却战争夺去的亲人隐居,最终还是要失去带来快乐的小马;当了督战队的青年为了不枪毙后退的战友只好自己冲上前线赴死;粗鲁的德国大叔直到最后也希望自己喜爱的马匹能安全;这些小人物众生相是斯皮尔伯格的拿手好戏,这也成为了这个片最大的特点,一马串联,群相尽显。战争是灾难,所以灾难中的光点更加耀眼。

二、以战马为主体—马在全文中的分身定位。

作为影片中最重要的主人公——在战火中颠肺流离的那匹战马,其命运一直是推动影片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主线。这匹战马起初因为战争原因被迫与其主人阿尔伯特分离,跟随了一个英国上尉,然后又辗转给了两个年轻的德国士兵,其后又被英国农场的一对祖孙收养,过后又回到了德国士兵手里,之后在战火中颠沛流离被英国士兵救助,最后又回到了主人公阿尔伯特身边。这批战马可谓命运多舛,在乱世中几易其主,去过不同的地方,跟随过不同的主人。而每去一个地方,每遇见一个主人,他们都展现了超越民族,超越种族的人道主义精神:人性的善良与美好。而战马乔伊也通过其勇气与力量感染鼓舞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它的特殊性在于将马作为叙事的主体,这种叙事手法除了动画片在影片中是很少见的,关于狗的虽有 2

很多,也大多是在狗作为主人的心灵慰藉时登上屏幕的,以马为主体的便更少了,虽然在很多战争片中也会出现,此时的马也只是作为必不可少的道具出现的。说实话,影片开头的视角有些涣散,艾伯特看着乔伊出生,看着它成长,到与它相处共同成长,这一段故事都是艾伯特的视角,到战中、战后,随着马的奔跑战争百态呈现在我们面前,以及影片结尾马作为一个旁观者看着艾伯特一家三口在历经战争洗礼后紧紧拥抱在一起,所以,与原著以马的旁白串联起整个故事不同,这是一部以马为主体而非以马为视角主角的影片。

三、以马为主题—马的人格化。

“它又不是狗”这句台词在影片中出现了两次,可以想见,人与马的感情是不常被人提及更不会为人乐道的,这种感情对于处在和平年代下的我们更是无从也无处沟通的,迈克尔`莫伯格在写《战马》影评时做了很长时间的调查走访了很多地方,他观察到那些侥幸在战争中活下来的人是宁愿与马交流也不会对人产生任何信任的,特别是一战,天寒、地冻、饥饿等等在科技尚未达到一定程度时,人类如此大规模的混战如绞肉机一样吞噬了太多人的生命。此时,人与马之间,唇亡齿寒,共生共存。人与马的关系是影片中最明显也是最主要的情感线索,无论是幼时在农场还是战争时在英方或者德方马都能遇到伯乐。在《战马》中几乎每一个爱马的人都会给马取个名字,这表明他们赋予了马人性,马不只是生物,更不是只能任人宰割,病了就遭抛弃,老了便遭宰杀的畜牲,这是马与人亲密关系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马的人格化将马置于与人并肩的地位,为以后乔伊似懂非懂的回应尼克斯队长在战前对他的祝福“Good luck my friend” ,乔伊与托普敦在战争中兄弟般的友谊,乔伊与小姑娘艾米莉的嬉戏,以及最后条件反射般的回应了小主人的召唤等等人情味的事件做足了准备。人与马有了对等的人格,我们会发现这部影片中无论是乔伊与艾伯特、军官与艾伯特、艾伯特与小时候的玩伴、艾伯特与父亲这些人物关系中都有着战争片中铮铮的兄弟情谊, “男人对男人”尼克斯队长道出了这一点。

毕竟,这还是一部以战争为背景的电影,对于战争场面的描写必然会有所涉及。本片中对于战争场面的直接表现有两处:一是奇兵突袭,一是战壕冲锋。然而,导演对于这两场战争场面的刻画那也只不过是蜻蜓点水式的点到为止,小打小闹罢了。在影片中,我们不会看到那种枪林弹雨、子弹爆头、胳膊满天飞的血肉模糊的壮烈场景。导演有意的弱化了战争的残酷这条线索,而有意的去强化处于极度战争背景下人们之间的那种超越民族的勇气、力量以及处处散发出的人性的温情。而这也正是我对这部电影的喜爱之处,豆瓣对这部电影的评价是:一部没有硝烟的电影。而我更愿意说它是一部没有战争的关于马的传奇。因为即使是战争的出现也只是为了突出即使历经沧桑,战马依旧会回到它真正的主人身边的美好情怀。

3

注释

[1](前苏联)阿塔尔科夫斯基《论电影形象》,

《电影艺术译从》19xx年第5期,第24页

[2]《好作品源于崇高的价值追求》作者:吴祚来

《中国经济周刊》(20xx年第13期)

[3]《“狗是我们与天堂的联结”》新浪新闻作者:吴华丽

[4]豆瓣影评

4

 

第二篇:有感于斯皮尔伯格的拒绝

有感于斯皮尔伯格的拒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