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提高语文素养计划

2015-2016学年上学期四年级语文素养提升计划

一、指导思想: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语文课程实施必须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最大限度完成语文课程目标。为全面提高我校学生的语文素养,我校将以语文能力为核心,努力使学生达到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言积累、思想道德、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的融合。

二、实施目标

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引导教师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目标和语文教育的特点,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三、实施内容及措施

(一)增加阅读积累,丰富语文储备,提高习作能力。

四年级提高语文素养计划

四年级提高语文素养计划

四年级提高语文素养计划

必备篇目内容的落实。教师通过班会、家长会等形式,动员学生、家长用零花钱、压岁钱购置图书,放在图书角中。每班配备图书管理员,确保图书能及时借阅。

(3)加强阅读指导。利用每周阅读课时间,教师安排课外阅读方法指导课、阅读汇报课、阅读欣赏课、好书推荐课等,并制定具体的阅读计划,做好阅读规划,提高阅读质量。

(4)为了提升孩子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每周课内安排指导孩子做3篇《影响孩子一生的主题阅读》(四年级专用)中的练习。教给孩子阅读、理解、分析的方法。

(5)各班按照本班的实际情况举办故事会、诵读会、人物评论会、读书心得交流会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阅读的快乐,激发阅读兴趣。

(6)举行“背诵擂台赛” ,感受古文化的艺术内涵。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为使学生腹有诗书,组织学生利用晨读时间背诵古诗词,每月举行一次“背诵擂台赛”,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吸收、积攒古人留下的语言材料。要求学生背诵古诗时,带着表情加上动作,创造性地表现古诗文语言的音韵美、意蕴美,在实践中形成敏锐的语感。活动的开展能激发学生主动意识、进取精神及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

(二)习作练习

习作中,按“长线、短线结合,习作、练笔结合”的方法,适时安排“小练笔”。让学生模仿课文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进行局部仿写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重视阅读与习作的有机结合,正确处理“读”与“写”的关系,打好学生习作起步阶段的基础。对于本册书中安排7次习作,要充分利用教材,解除束缚,让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切实引导学生利用所提供的样例,循序渐进学写片断,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中段习作,强调作文的创新意识,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人事物,激发他们大胆想象,展开联想甚至幻想,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在习作指导中习作练习 习作中,按“长线、短线结合,习作、练笔结合”的方法,适时安排“小练笔”。让学生模仿课文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进行局部仿写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重视阅读与习作的有机结合,正确处理“读”与“写”的关系,打好学生习作起步阶段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对于本册书中安排7次习作,要充分利用教材,解除束缚,让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切实引导学生利用所提供的样例,循序渐进学写片断,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

的基础。另外,中段习作,强调作文的创新意识,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人事物,激发他们大胆想象,展开联想甚至幻想,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在习作指导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地运用教材,创造条件使学生无拘无束地放开来写。根据中年级学生的特点,也可以按照“例文示范”、“讨论明法”、“摹仿起步”的训练步骤,组织好习作教学。 在本学期继续加强日记练习,可采用小组内互评的方式来批改。继续开展优秀习作展示,把优秀习作进行粘贴,订成作文集等形式以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

(三)练好书写基本功。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于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情感起着重要作用。

(1)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

随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执笔和坐姿,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做到“三个一”,即:眼睛离纸平面一尺,胸口离桌面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八个字”,即:头正、身直、足安、心专。

(2)落实识字教学中的写字指导。

语文教师是学生的写字课指导教师,要严格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扎实的识字、写字教学。抓好“四步训练”:第一步,熟识田字格。第二步,牢记字形: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的笔画、笔顺、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特点,教给学生识记字形的方法。随着学生识字能力的增强,逐步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牢记字形。第三步,学会观察,确定笔画位置:做到三看,一看偏旁,二看间架结构,三看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具体位置;第四步,教师示范,学生仿写。识字写字教学,教师要重视范写,随着年级升高,做好重点字的示范和指导,不能平均用力。

(3)上好写字课

每周安排一节写字指导课,加强指导练习。

(4)定期检查习字效果。班级每月进行一次钢笔书法展评活动,从学生作业中选出优秀作品参加展评活动,对优秀作品给予表彰。

(四)立足课堂,提高效率,制定当堂检测的措施

课堂练习是教师设计的以学生为训练主体的课堂作业。它不同于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强化、优化课堂练习是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环节,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1、 目标明确,做到有的放矢

每次课堂练习都应有个明确的目的。每次练习就是一个小系统,目标越集中越好,根据所选课题的重难点把握方向,做到高效。

2、 检测的内容

检测的内容为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时间不宜太长,10分钟左右为宜,可采取组间互批等方式,小组之间开展竞争。教师注意及时利用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纠正错误。

3、 分层次作业,实现训练的全效

练习须精心考虑因材施练。使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等生“吃得好”,实现真正的全效。通过分层次作业,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跳一跳,够得着”,后进生“消化得了”,使全体学生各有所获。

4、创新练习,达到训练的创造性

在设计练习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必须

转变思想观念,着眼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认真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及时捕捉信息、深入细致思考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一些活动性、实践性等练习。语文课堂的检测中可以在遵循课文主题的方向下,进行续写、扩写、仿写等小作文的练习,将能力融入每一课中,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

(五)综合练习 练习内容包括字词句练习、成语和古今诗文的朗读背诵、口语交际等。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的原则,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以同桌、小组、全班交流的方式,集合众人智慧,思考并解决问题。在整个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发挥指导的作用,精心设计,及时指导。让学生有目的有方法地学。重视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引导他们找原因,反省自生的不足,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要承认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地进行分层教学。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和长处,弥补不足。

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重视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帮助学生多方面探索,多途径积累,多渠道运用, ,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素养。

2015/8/25

 

第二篇: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教材的启用,倡导着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倡导着教育中人文因素的挖掘,倡导着人的全面素养的提高,既为语文带来了新鲜气息,又为语文教育构设出了美好前景。以“大阅读”与“语文生活化”为重要途径,水到渠成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尤为重要。

一、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每天专门设立“阅读课” 阅读带给人的力量是巨大的,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语文教师不能只是满足于把自己的知识传输给学生,最重要的是给学生以良好的引导和影响,让他们开阔视野,不满足于把眼光盯在有限的课本知识上,而是自觉地进行力所能及的涉猎,在广阔的天地里汲取丰富的语文养料。语文课建立在大阅读的背景下,才能真正高效高能,走向成熟。

首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具有大视野、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并且喜爱阅读、坚持阅读。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这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高瞻远瞩、游刃有余地指导学生阅读。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可以在下午

设立半小时的阅读课,学生可以自由阅读、写采蜜集、写读后感、交换读物、教师推荐好的读物。我自认为课外阅读重在兴趣,分阶梯走。

俗话说,没有比兴趣更好的老师。起始阶段,特别是第一个学期要重在激趣,学生随便可以看什么书,教师不要去阻止学生看一些较为浅显的漫画、连环画(这往往是学生看得最多最普遍的),这阶段意在让学生对书发生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成为日常生活中惯有的、惯做的一件事。然后,下学期逐步开始在阅读内容上,转移部分内容到一些儿童世界名著、童话故事、寓言、科幻想象文章、神话故事等上面。可以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完必读书目、做好读书笔记,或在阅读时间上做限定,如周一、三、五阅读课不读连环画、漫画,另外与课内联系起来,更能使课内课外相映成趣,起推波助澜之功用。

至于读的方法,比如《海的女儿》分为3个下午来读,有时采用一千零一夜讲故事的方法——讲到情节转折处或即将故事结局,悬着等到明天中午讲。这时,往往形成了学生渴求知识的高潮,也是教师推荐读物的好时机。在读完一个完整的故事后,我们还可以开

展一个小小的评论会:检验学生思维的航向,由此产生的情感体验,发表自己的感想,促成深层的理解,创造表达的机会。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童话,形象地讲,这是能够吹燃孩子思想和言语火花的清新微风。”尽管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能力、角度、审美观各不相同,评论中,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都是感情强烈、黑白分明,充满着真善美的思索与探求,反映出的是“个性”的阅读理解,不完全为文本所囿。是啊,承载孩子们心里,有一个美好的故事,就有一百种美好的理解!

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姬也说:“阅读在孩子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童年的书几乎可以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确实如此,在一个个美丽的时刻,用人类文化的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让阅读成为孩子们“诗意栖居的家园”,我欣喜地看到学生都在不断成长着。

二、语文教师需要创造、挖掘生活中的语文。 语文的外延就等于生活,智慧的教师让学生长着一对生活的眼睛来寻找语文。在教学中,改变封闭的语文环境,拓展学习的空间,在生活——这取之不尽的

教育资源、得天独厚的身边环境中去学习语文,将会事半功倍。陶行知先生说:“活书是活的知识之宝库。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飞禽走兽微生物是活书。山川湖海,风云雨雾,天体运行都是活书。活的人、活的问题、活的文化、活的武功、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变化,都是活的知识的宝库,便是活的书。”这活的书里面,就蕴藏着无穷无尽的读不完、看不厌的知识。关键是语文教师把课本当成学生的世界,还是让世界当成学生的课本?!苏霍姆林斯基曾骄傲地把自己的学校称作“蓝天下最美丽的学校”,在《育人三部曲》中他带着学生把大自然变成了课堂,身在其中学习,其乐无穷。《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语文素养的培育给写作能力的发展以广广阔的背景,写作能力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笔者是在农村学校,身边有数不尽的自然资源——辽阔的田野、翩翩的黄蝶、星夜的夏日,都是学生无穷无尽生活的仓库,平常更应引导学生多观察,多体验,设身处地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以童真童趣的视角来滋养自己和孩子们的童心。

教师不光要创造生活素材,更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针对学生无事可记的情况,可举办生活材料会,把今天学生找到的材料说一说,有些是一堂阅读课上发生的事、有些是和爸爸一起抓青虫、有些是邻居搬迁的变化,这就是学生从平凡的生活里抓到了写作材料。长此以往,能激活学生思路、培养敏锐的观察感悟能力,让学生对选材有豁然开朗之感。这样,好的材料从一个到几个,再到面,思维的火花终于闪亮了。骑车走在修建的路上,学生写“骑在这条修建的路上,我就象只袋鼠不停地蹦窜”;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看着温柔的星星,把它当成了妈妈的眼睛”??充满生活情趣的话会在孩子的日记里源源不断地出现。

另外,教师还须利用机会创造语文的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阅读课的评论、办手抄报、墙报、黑板报、举行故事会、推荐最喜欢的读物活动、朗读比赛、接故事比赛、读书报告会、读书征文等,都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

语文素养的培养,立足于课内,延伸于课外。 “大阅读”与“语文生活化”都是重视于学生长远的发展、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良好途径,齐力为学生的语文世界打造着更广阔明丽的天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