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工业革命读后感

《第三次工业革命》读后感

“第三次工业革命”概念自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提出之后,已经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中国经济需从依赖要素投入到依靠全要素增长率推动的阶段,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英国《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杂志编辑、《第三次工业革命》专题作者保罗·麦基里 我把这次工业革命定义为“第三次工业革命”,是在前两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第一次产业革命”是在18世纪后期的英国,纺织业工厂机器生产取代了作坊手工制作,开启“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产业革命”是在20世纪初期,开创了规模化生产的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将迎来制造业的数字化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部副部长 张永生 第三次工业革命现在确实已经初露端倪。比如,所谓的3D打印,我要一个杯子,可以在网上下载一个相关软件,然后把它打印出来,就是这个样子。未来制造业的模式可能会发生变化,很大程度上变成一个分散的生产模式,不再是一种传统的、集中大规模的。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贾根良 相比于“工业革命”,我更倾向于“技术革命浪潮”这种提法。从18世纪70年代至今,世界经历了五次技术革命浪潮。任何一次技术革命浪潮,都有相当长的酝酿发酵期。目前我们正处于第五次浪潮的拓展期,同时也是新一轮技术大爆炸的萌芽期。新材料、新能源、纳米技术和生物电子等最尖端的技术,目前大多处在实验室阶段,没有能够大规模投入生产。“大爆炸”什么时候到来,谁也不能准确预测,但可以看到一个大趋势已经在酝酿之中。

谁也不会怀疑,中国已是响当当的工业大国。

十六大以来,我国工业生产能力全面提升,制造业大国地位初步确立。在22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我国有7大类行业全球第一,水泥、汽车、家电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全球居首。尽管20xx年起持续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但中国工业企业规模仍然快速增长。据美国经济咨询公司环球通视数据,20xx年我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的比重为19.8%,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

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工业已不再满足于规模扩张,而是更加注重发展质量的提升。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十七大又进一步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工业由大到强。十年砥砺,中国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加强,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兼并重组持续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着重发展,尽管经济运行形势曾跌宕起伏,尽管世

界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中国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第一和第二次工业革命,都导致了劳工的贬值。《经济学人》似乎没有注意到,现代工业流水线的起源,远在福特之前,最早可以上溯到威尼斯造船厂。众所周知,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威尼斯为欧洲头号海洋贸易帝国,其战舰和运输船队主宰着地中海。造船业因此成为威尼斯的立国之本。而威尼斯的造船厂和贸易船队,都属于“国营”,以集中资源确保海上贸易的安全。到了十五、十六世纪,威尼斯造船厂渐渐开始了工业组织的革命,发明了类似于现代汽车制造业中的“生产流水线”,即在工厂内部进行细致的专业分工,先制造标准化部件,然后在“流水线”上组装。这使得经营管理越来越复杂,而每个工人的具体工作则越来越简单。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大规模生产所需要的工业组织,更是奠基于这种“威尼斯造船厂原则”。“泰罗制”就是把工人简单、重复性的动作进行量化分析,总结出最优化的规范,仿佛是给活人的动作编程。人也因此变成了机器。这种人的异化,在卓别林主演的《摩登时代》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前两次工业革命,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引起了深刻的冲突。现代社会的一大标志,就是人的权利觉醒,人们对自己作为人的价值和自由越来越珍视。普选使广大劳动阶层拥有了政治权利,个人就更成为现代社会的核心。但是,现代工业体制的逻辑,则把人变成经过编程控制的机械手,其意义仅仅是按照指令重复简单的动作,并且可以像机器部件一样被随意替代。在经营逻辑上,劳动力越贬值、越具有部件式的可替代性,企业就越能降低成本、摆脱对工人的依赖,变得更有竞争力。这种人权、人性在政治社会领域高扬,在生产领域无足轻重的冲突,多少解释了欧洲的共产主义运动和美国大萧条前的一系列劳资冲突。如何在一个崇尚个人的社会让工人们心甘情愿地从事越来越“非人化”的劳动,进而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课题。二十世纪以行为主义为核心的心理学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对应这一工业组织革命的挑战。第三次工业革命则可能将这一潮流逆转。聪明软体、新奇材料、智能机器、三维印制、网络软体服务等等,使工厂逐渐走出大批量制造的时代,生产少量但多样化的产品。也就是说,从设计到开模生产,只要在电脑上设计,就可三维“打印”出物件。这就彻底改变了简单重复性操作的格式,使制造业和信息高科技等智能行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使发明和制造过程充分整合。这就经常要求设计人员和生产人员在没有语言障碍的情况下保持零距离的互动,并贴近客户即时回应其需求。当然,设计和生产过程的合一,也使知识产权的保护变得更为重要。要想把生产过程外包出去、把核心设计秘密留在自己手里,也越来越难办到。凡此种种,都将促使企业舍弃把制造过程“外包“到低工资国家的战略,而把核心生产部门搬回国内。

可以说,我们对于里夫金们的书仍然带有一丝焦虑。这是近代以来所遗传的发展之焦虑、深恐落后之焦虑。中国错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其代价惨重。世界历史不幸告诉我们现代化本身具有一种侵略能力。现代化一旦在某一国家或者地区出现其他国家或地区为了生存和自保就必然采用现代化之道。因为现代化作为一种理性化和效率化的过程能够更有效地动员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力物力。针对这一侵略力量能做的最有效的自卫则是以其矛攻其盾。任何想要自立的民族只有迎头赶上。在现实版本中这一现代化很大程度上被缩减为工业化进而再被简化为诸经济要素的重组社会和政治变革也经常服务于这一经济目的。纵使今天的世界已全然不同但这一得自历史的记忆在短时间内不可能被忽略。

 

第二篇:读《第三次工业革命》有感

读《第三次工业革命》有感

按照市府办开展读书活动的安排,本人利用业余时间研读了《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作者杰里米〃里夫金在书中把第三次工业革命概括为可再生能源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预测了未来世界的五个支柱:(1)向可再生能源转型;

(2)将每一大洲的建筑转化为微型发电厂,就地收集可再生能源;(3)在建筑物中使用氢和其他存储技术存储间歇能源;(4)利用互联网技术将电力网转化为能源共享网络;(5)将运输工具转向插电式以及燃料电动车,所需电源来自上述电网。作者的构想对于我市当前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水平崛起具有较大的启发意义,本人读后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一、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加紧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书中指出,我们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生活消费方式所依赖的化石能源已经逐步进入枯竭期,只有充分开发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才能支撑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点已经成为全球共识,许多国家在探索新兴能源利用的道路上也已走在中国前头。德国20%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欧洲地区已有超过100万座建筑物被转换成微型发 1

电厂,戴姆勒汽车公司计划在20xx年大规模生产氢燃料电池车。

作为一个能源消耗大市,东莞能源对外依存度高,电力保障能力不强,企业自备发电机、错峰用电的现象普遍;同时碳排放强度高,污染严重,掣肘我市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近年来,国家新兴能源发展规划以及鼓励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政策的陆续出台,《珠江三角洲产业布局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将东莞确定为太阳能产业基地之一,我们要抓住历史机遇,加大新兴能源的开发与推广力度。一要以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为依托,招强引大,完善新兴能源产业链;二要给予新能源生产、应用企业政策支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引导行业健康发展;三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结合的能源技术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四要有计划推进新能源建筑一体化,充分利用太阳能,为将来实现建筑物变发电厂探索经验。

二、融入全球制造业竞争要求实施多样化产业战略。 细读本书,可以发现作者提出的“能源互联网”模式暗含“制造业数字化”的前提,建设分布化的可再生能源供给体系是为了保证能够实现分散化、个性化生产。20xx年金 2

融危机之后,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国家都在寻求迅速走出金融危机阴霾的解决方法及重夺制造业发展制高点的机遇。以3D打印机为代表的新型生产设备的出现,预示着“数字化制造”的工业发展趋势正在逐渐明朗。通过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融合来弥补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劣势,带动大规模生产向柔性制造转变,促使生产者更贴近消费市场,以适应市场快速反应与个性化服务的需求。如此一来,过去为追逐低劳动力成本而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会回到发达国家中去。

这对于以传统制造业为经济根基的东莞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当前是一个不进则退的关键时刻,我们要趁着资源优势与劳动力优势尚未消失殆尽之时,破除路径依赖,积极融入迎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筹划,加快实现整体转型升级。一要做强外源型经济,做大内源型经济。要积极吸收外资企业的先进技术,引导国内企业进入外资企业的配套协作体系,使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之间形成紧密的产业链,促进产品本地化,同时满足国外、国内市场需求。二要提升传统制造业,发展高端制造业。要抓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广泛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我市的传统优势产 3

业;要落实《东莞市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有预见性地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健全金融、物流、咨询等融合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体系,加快推动我市产业结构升级。三要引导规模生产,鼓励定制生产。对于规模效应明显、无个性要求的产业,要引导企业联合或企业兼并,做强做大,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对于产品个性化要求高、消费对象年轻化的产业,要鼓励企业实施流程再造,运用互联网与智能制造技术,进行柔性生产,大规模或小批量定制,培育细分市场的物流系统,快速响应市场,满足多样化需求。

三、激发社会经济活力要求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创新。 作者提出,第三次工业革命对应的是分散式、扁平化、合作分享的能源模式与政治经济架构,每个微型生产单位都是独立的完全自主决策体,成千上万的分散企业得以开展商业合作,融入一个类似生态而非市场的系统。这当然是一个理想化的构想,但作者至少指出了良好的体制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直接促进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是我们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发挥扁平化行政管理体制的优势,推 4

进体制机制上的改革,从而激发社会活力,赢得发展机会。随着其他城市提高开放程度,我市的政策红利、体制优势被逐渐追平。为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投资,繁荣经济,我们要借着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开的好头,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效转变政府职能,破除不合理的市场准入与行业壁垒,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增创“加一减一”营商优势,把全社会的创造力充分调动起来,点燃东莞高水平崛起的助推器。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