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神》教学设计

师徒结对之师傅示范课教学设计

《军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新乐市协神学校 陈俊霞 教学目标

1、抓住中心句,联系上下文,体悟其真正内涵。

2、运用课文语言练说,以内化语言,体会文字背后的深层意蕴,强化感受。

3、分角色朗读,读出体会和感悟。

4、联系自身情况,谈谈感受。

教学重点

通过文章重点语句感悟刘伯承的顽强毅力,从而使学生情感得到熏陶。 教学难点

沃克医生为什么称赞刘伯承是军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导出中心句。

1、上节课,我们在一位伟大作家和老师的带领下,认识了中国的一位杰出人物,他是谁呢?(学生齐答,教师出示幻灯片,叙述:敬爱的刘伯承元帅)他被人称为军神。

2 教师板书课题:军神

提问:课文中是谁称他为军神呢?

3 你是怎么知道的呢?能从课文中找出沃克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句子吗? 4 灯片出示中心句。学生齐读。

二、联系上文内容,探讨,体会刘伯承的“军神”形象。

(一)、沃克医生怎么知道刘伯承是一位军人的呢?哪一节写的? 自读自悟,体会刘伯承伤势的严重和他表现出来的从容、镇定。

教师板书:伤重、镇定

(二)、那么这位军人究竟神在何处呢?

其实,问题的答案就在这篇文章中,只要大家用心去读,用心去体会,一定能从中找到你所需要的答案。

1 学生迅速默读课文,画出你觉得刘伯承“神”的句子。

2 学生自读自悟。

3 教师采用教-扶-放手三步法,分别从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让学生体会刘伯承的军神形象。

师教第一处:

指名学生读自己找到的句子,教师出示这个句子(“病人一声不吭??崭新的白垫单居然被抓破了。”)

你觉得这个句子可以看出刘伯承“神”在哪里?

“一声不吭”是什么意思?你从这个词中体会到了什么?(体会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内心的痛苦,却那样的坚强)

教师板书:一声不吭

你还能从哪些词中体会到他的内心痛苦,或者你还体会到了哪些词背后的含义(学生自由谈,教师随机在灯片点击,让词闪烁)

小结:是呀,这是一位多么坚强的军人呀!内心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却还能做到一声不吭。那是在眼眶中一刀刀血淋淋地割呀,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手术台上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吧!

影片放映手术台上场面。

谁能用你的朗读让大家再次体会当时惊心动魄的一面。(学生朗读,教师同学一起评议,并提出新的希望(如:体会人物内心的重点词语需读重音,语速稍慢,在情境中朗读,能脱离书本来读)。

有没有同学能超越他,谁来?

出示情境,师生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这个句子。

小结学习方法:回忆刚才我们是怎么来体会刘伯承的“神”

灯片出示学习方法:

1 快速默读课文,用“---”画出让你觉得刘伯承“神”的句子。

2 从这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他“神”在哪呢?你又是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呢? 3 有感情地读读这个句子,让大家能从你的朗读中体会到他的“神”。

那么就让我们用刚才的方法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去其他的句子中去体会刘伯承的“军神”形象。

小组合作交流

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板书重点词语,并让学生补充认识,并评价。并提议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师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畅谈收获

三 总结,再读中心句,感情升华

1 教师总结,完成板书。

灯片出示;刘伯承,你是一位多么( )的人呀,你堪称“军神”(鼓励学生说出更多更丰富的词)。教师板书:坚强(或同学认为更贴切的词)

是呀,同学们找的这些词用在刘伯承身上,很贴切,丝毫不觉夸张。伤势那么严重,却表现出非常镇定;要动手术了,为了不伤脑神经,而拒绝使用麻醉药;手术中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却仍一声不吭,还数着刀数;手术后还能那么坦然的面对,不愧被称为“军神”(勾出人物形象)。

2 如果此时此刻,刘伯承站在你面前,你最想说什么或者做什么?

3 沃克医生看到这一切,不禁失声喊到:“了不起??”(灯片再次出现中心句)。这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由衷赞美,让我们带者对他的敬佩之情,带着心灵的震撼,一起来赞美吧!

4 齐读中心句。

四 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1 你们有没有不小心让自己受伤的经历呢?你当时又是怎样做呢?

2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收获了些什么?(可以是语言文字的美,人物品质的美,也可以是学习中的快乐,或自己的深刻体会??)

3 教师送上礼物,学生自由选择(有关刘伯承的资料和名言警句)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只要我们甘愿去做,天下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杰弗逊)

五 布置作业

1 继续把你深受感动的句子和朋友、亲人一同分享。

2 和你的同学一起演演这个故事。

3 把你想对刘伯承爷爷说的话写下来(或者是读后感)。

(任选其中的一项或几项完成)

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充满生命活力的对话过程。教师深入钻研教材,领会文章的思想、情感、内涵;深刻认识学生,把握学生的基础、态度、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富有个性的教学设计。通过品词析句、表达训练、朗读指导,用教师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文本的情境塑造教学的情境,展开动人心弦、情味浓郁的教学过程,不仅达成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使“军神”的形象和教学的情景印到了学生心灵深处。下面我具体从四个方面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第一,充分引导学生亲近文本。首先,我让学生回忆课文,是谁被称为“军神”,又是谁称他为“军神”,你又是从文中哪里知道的?进而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接着快速默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找出让你觉得体现刘伯承 “神”的句子;然后,学生在质疑后带问题阅读课文;最后,在围绕问题展开学习的时候选择局部的内容进行阅读,并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在这样的过程中,很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并能够比较好地进行内化。 第二,充分认识学生,把握学生的基础、态度和特征。这篇课文原来是五年级的课文,比较抽象,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初步体会人物的坚强意志,比较容易,但学生理解会比较粗浅,要领会文字背后的深层意蕴,还需教师的善于引导。于是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我采用的带—扶—放手的方法,让学生一步步来学习。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又没忽略教师的有效指导,循序渐进。先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具体的句、词体会人物特征,然后让学生总结刚才的学习方法;接着,教师采用边扶边放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探讨学习,体会人物特征,并让小组汇报学习情况,师生一起评议;最后,放手让学生自学,自由读句说收获。这样既引导学生直扑中心,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人物的品质。同时又能充分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

第三,让学生学会欣赏,不但欣赏人物心灵的“美”,而且欣赏语言文字的

“美”。阅读尽管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但是同时又是学生对文本的阐释和反应,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生活环境相差不异,学生的这种对文本的阐释和反应,应该获得更大范围的认同,而不是一种纯主观、纯主体的反映,学生

不可能想怎么样阅读就怎么样阅读,想怎么样理解就怎么样理解。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分析感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第四,形象的板书设计和开放的作业设计。常说,老师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缩影,是重点难点的体现,是老师教学过程的体现,而形象化的设计,更能留给学生深刻的印象。我就以线条构建简单结构,以重点的词语为精髓,来体会人物的形象。同时,在作业设计方面,我从读句子说体会,课本剧表演和写读后感三方面来设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由选择,充分尊重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

第五,还觉得还有许多地方值得探讨。

1,教学设计时的主线很明显,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枝叶太繁茂。举例来说,教师已经引导学生解决了他们提出的与主题密切相关的问题,但对于一些探究性不大的问题,教师是否可以留到课后或简单点拨。

2,朗读的形式及时间都比较少,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能很好的满足学生的个性化的朗读。

3,教师注重学生的多元化解读,个性化的朗读,多给孩子平台,但导致最后优化的作业设计却只能留到课后。

授课时间:20xx年12月8日

授课班级:四年级(1)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