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世界现代设计史》有感

读《世界现代设计史》有感

现代设计对于艺术发展的重要性我认为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情,然而现代设计的发展更是所有艺术工作者所关注的最为焦点的重中之重。但是当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有效的运动所学的现代设计理论或是知识都必须要清楚的了解现代设计的发展历史,所以我利用这个假期,找来了大二时期学过的课本《世界现代设计史》来重新的仔细的阅读,在不断的深入到现代设计史中,我发现我所学的知识只是皮毛,真正博大精深的就蕴含在这部《世界现代设计史》中。从中我理解了了这么几点:

一、反与度

反者道之动”,这是老子《道德经》中的一句话,意思是“反”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个“反”可以解释为“对立”,也有“返回”的意思。我把这个中国古典哲理嫁接到对现代设计史的理解:当一种设计潮流发展到足够的程度时,人们就开始追求与之“对立”的另一种设计潮流,而这个新潮流继续向前发展,也总会有“返回”最初潮流中的趋势。简单来说就是“物极必反”。

19世纪工业革命初期,人们出于对需求、审美、生产方式、流通方式、社会形态等的不安于现状,除了古典主义的设计风格,在广大群众中开始了工业化的设计和生产。而19世纪末期,即英美的“工艺美术”运动,欧美又掀起了“新艺术”运动,涉及到十数个国家,从建筑、家具、产品、首饰、服装、平面设计、书籍插图,一直到雕塑和绘画艺术都受到影响,延续十余年。而这个“新艺术“运动的起因就是对当时两个不同设计潮流的反动:一是对之前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的反动,二就是对新生的大工业生产的反动。“反者道之动”一言可见一斑。

20世纪20年代由欧洲兴起的“现代主义”建筑形式特点,一是功能主义,二是提倡非装饰的简单几何造型,包括六面的建筑外形、柱承重体系和玻璃幕墙的应用、标准化的批量生产和反装饰主义的立场。而当“现代主义”传到美国,这种对新建筑的探索显得浅薄的多,缺乏思想道德高度和意识形态的力量。原来在欧洲忧国忧民的现代主义思想内容被美国中产阶级的富裕抽掉了,剩下了越来越精炼、越来越形式化的外壳,日益走向形式主义,到70年代,这个世界大国的现代主义业已穷途末路了。可见若想要保持一种好的思想不断流传,就要把握使用它的“度”,这样才能“勿使其反”。

二、质与量

历史的发展并不是自成天然段的,而是连续不断发展。我们所看到历史上的闪光点,也不是一蹴而就,应该是由深厚的矛盾积累而成的爆点。所谓“量变引起质变”。

世界设计史的发展也是如此。从前以为“现代主义设计”就是有一天一群人说“我们不喜欢古典了,来点现代的吧”就开始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之前,针对工业化的新世代,人们已经进行了多次对艺术、对设计的探索,包括单纯追忆往事的“工艺美术”、反动意味十足的“新艺术”、绣花枕头一般外强中干的“装饰艺术”,才酝酿出了这个不仅更迭了设计风潮、更加体现对现代社会的反思的“现代主义设计”,真正关心、服务于普通民众的“现代主义设计”,实现了质的飞跃的“现代主义设计”。

之前说美国的“现代主义”是有一定局限性的,而其后出现的“后现代主义”目前却并没有取代“现代主义”。这是由于“后现代主义”本身不够完善,没有足够的社会条件使其生存,并不能完全迎合社会的需求,即“量”的积累不足,也就无法产生“质”的飞跃了。

三、设计与工具

“人之所以与动物有区别,其中很大一个特点就是人类会制造工具。”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人类设计的进步与工具的进步是息息相关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具是决定设计实现的可能性的重要因素。早期的人类使用工具,要求工具具有方便、实用性。后来随着文明的进步,对工具的美观也有了要求,因此在工具上进行改造、装饰。当工具的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它们又具有了商业价值,出现了为降低成本的批量化生产和流水作业方式。设计的起源和工具的起源一般古老而悠久。

如果对工具更广泛的定义,那一切人为造成的、满足人类某种需求的事物都可称之为工具,比如,车辆是交通工具,建筑是居住工具,服装是保暖装饰工具,广告是宣传工具等等,制造这些工具的产业,就是工业。

现代化的工业生产使得工具的生产更加有效率,从而产生了不同以往的现代设计。工业革命是划分现代设计与传统设计的分水岭。工业革命之前,设计以手工业为中心,设计与制作不分家,没有精细的分工,仅为权贵服务,连推动设计进步的主要力量都是权贵们的喜好,比如18世纪的巴洛克风格、19世纪的维多利亚风格,都只是贵族的流行时尚,与大众无关。工业革命使得设计者与制作者分工明确,先进工具的广泛而便利的使用,使得现代设计的服务对象从权贵转向广大人民群众。

以上三点是我在读过《世界现代设计史》以后总结的三个概括性的认识。但是最吸引我的还是这本著作的细节我最喜欢的有两个部分,当然也是因为我对这些部分在课余时间我也有过不少的查阅经历。

一、新艺术运动

新艺术运动受限在法国发现起来,这与法国家居设计家萨姆尔滨在1895年开办的设计事务所的名字“新艺术之家”有关,评论家取其中的新艺术三个字为名来称呼这个席卷了欧美的设计运动。时间大约在1895-19xx年,长达10余年,涉及欧美十余个国家,后来逐步被“装饰艺术”运动的现代主义所取代。他是设计上一次非常重要、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形式主义运动。

虽然新艺术运动的风格在各国之间有很大的区别,但是从追求装饰,探索风格上,所有卷入这个设计运动的国家都是相同的,它的装饰性、手工艺的方法依然是陈旧的。这场运动是世界之交的一次承上启下的设计运动,它既传承了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的思想和设计探索,希望在设计矫揉造作风气泛滥的时期,在工业化风格浮现的时期,重新以自然主义风格,复兴设计的优秀传统。他是一个新旧交替时期的重要过渡阶段。

在法国发起的新艺术运动这段历史时期,运动时间只是工艺美术运动时间的一半而已,也就是只有15年上下。而在书中所说再加上我的理解,新艺术运动只不过是工艺美术运动与在其之后发生的现代主义运动的一个过渡而已。也就是通过前期法国的新艺术与比利时以及西班牙的新艺术风格,和德国青年风格与奥地利分离派风格的不同,或者说是种进步与创新。在此,还要好好的谢谢日本浮世绘对其的影响,不然,也就不会有新艺术运动的创新了。

二、包豪斯

包豪斯是德国魏玛市的 “公立包豪斯学校”的简称,后改称“设计学院”,习惯上仍沿称“包豪斯”。在两德统一后位于魏玛的设计学院更名为魏玛包豪斯大学。她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的诞生,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豪斯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包豪斯”一词是格罗披乌斯生造出来的,是德语Bauhaus的译音,由德语Hausbau(房屋建筑)一词倒置而成。

从书中我了解到,包豪斯专门培养新型工业日用品和建筑人才。设计风格注重满足使用要求,注重发挥新材料和新结构的技术性能和美学性能,强调各门艺术之间的交流融汇,将手工艺同机器结合起来,设计中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抄袭和墨守成规。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的基本模式,确立了工作室的教学方式,建立了和工业企业界的联系。

总的来说,现代设计是基于现代社会、现代生活的计划内容,受现代市场营销、一般心理学、工程学约束,具有高度应用性的设计活动,一种设计、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是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计划、构思的形成;二是视觉的传达方式;三是计划通过传达之后的具体应用。现代社会标准、现代经济和市场、现代人的需求——包括生理和心理需求、现代的技术条件、现代生产条件等等都会影响计划和构思,使视觉传达的方式变得复杂和发达。所以现代设计是为现代人、现代经济、现代市场和现代社会提供服务的一种积极的活动。设计的目的是为人类社会提供更加方便、舒适、经济的服务,同时也为企业生产增加利润,促进市场的交流和繁荣。

通过对“世界现代设计史”的学习,使我更深的了解了艺术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众多画家流派的风格,深刻地感觉到,不能以好看不好看来评价画的好与坏,要深刻地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画家们的思想境界才可能对某个画家的作品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本书也让我知道国外的一些著名设计师,课 堂上的知识远远不够,还要我们在课外去了解更多。也明白了每个设计师都有自己的设计理念和自己做事的原则,而我虽然还不是设计师,但我梦想成为一名设计师,设计我自己的东西。希望有朝一日也能为现代设计做出一份贡献。

 

第二篇:世界现代设计史试题

世界现代设计史试题

1、综合来说,阿尔托的设计艺术理论包括三个方面:信息理论、表现理论和人文风格。

2、在今天看来,构成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当推埃尔?列捷西斯基(El lissitzkg,1890—1941)、塔特林、佩夫斯纳、嘉博,以及乔治?斯登伯(Georgystenberg,1900—1933)和弗拉迪莫?斯登伯(Vladimir Stenberg)兄弟。

3、提西、奥斯玛特、盖斯布勒三人堪称20世纪60年代开创后现代主义平面设计的重要人物,他们的设计给以后的平面设计家在探索这个方向上以重要启示。

3、在苏格兰的“新艺术”运动中,格拉斯哥风格的主要奠基人有(马金托什)、(赫伯特·马克奈)和(麦当娜)姊妹,他们称为格拉斯哥四人。

4、包豪斯最早担任基础课教育的三位全职教员是(伊顿)、(马科斯)、(费宁格),他们都是形式导师。 5、20世纪初期,对现代主义设计思想体系的形成贡献最大的人物是(科布西耶)、(格罗佩斯)、(米斯·凡德洛)(弗兰克·赖特)、(阿尔瓦·阿图)等人。

6、英国“波普”设计比较集中反映在(时装设计)、(家具设计)、(室内设计)、(平面设计)几个方面。

7、“工艺美术”运动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威廉·莫里斯)。他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奠基人,是真正实现英国理论家(拉斯金)思想的一个重要设计先驱。

1、“工艺美术”运动——是起源于英国19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其起因是针对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的工业批量生产所造成的设计水准下降的局面。这场运动的理论指导是约翰·拉斯金,而运动的主要人物则是艺术家、诗人威廉·莫里斯。他与艺术家福特·布朗等共同组成了艺术小组拉斐尔前派,他们主张回溯中世纪传统,同时也受到日本艺术的影响,目的是诚实的艺术和回复手工艺传统。他们的设计主要集中在首饰、书籍装帧、纺织品、墙纸、家具和其他的用品上。他们反对机器美学,主张为少数人设计少数的产品。

2、包豪斯——是19xx年在德国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这所由德国著名建筑家、设计理论家沃尔特·格罗佩斯创建的学院,通过10多年的努力,集中了20世纪初欧洲各国对于设计的新探索与试验成果,特别是荷兰“风格派”运动、苏联构成主义运动的成果,加以发展和完善,成为集欧洲现代主义设计大成的中心,它把欧洲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推倒一个空前高度。虽然这所学校在19xx年4月被纳粹政府强行关闭了,但是,它对于现代设计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20世纪30年代末期,包豪斯的主要领导人物和大批学生、教员因为逃避纳粹法西斯的政治迫害而移居美国,从而把他们在欧洲进行的设计探索、把欧洲现代主义设计思想也带到了新大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通过他们的教育和设计实践,以美国经济的强大实力为依托,终于把包豪斯的影响发展成一种新的国际主义风格,从而又影响到全世界。

3、“有计划的废止制度”——通用汽车公司的总裁斯隆和设计师厄尔在通用汽车公司中的一个非常大的贡献是创造了汽车设计的新模式,即有计划的废止制度。按照他们的主张,在设计新的汽车式样的时候,必须有计划地考虑以后几年之间不断地更换部分设计,基本造成一种制度,使汽车的式样最少每2年有一次小的变化,每3-4年有一次大的变化,造成有计划的式样老化过程,称为有计划的废止制度。这是一种通过不断改变设计式样造成消费者心理老化的过程,其目的是促使消费者为了追逐新的式样潮流,而放弃旧式样、改换新式样的积极市场促销方式。 )

4、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又称结构主义。“构成”成为他们设计的思想基础。从风格上说,构成派是从至上派分离出来的。他们的许多作品是半抽象或抽象性的,主张用长

方形、圆形、直线等构成半抽象或全抽象型的画面或雕塑,注重形态与空间之间的影响。

5、“新艺术”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产生并发展的一次影响面相当大和内容很广泛的“装饰艺术”运动。它涉及到上十个国家,从建筑、家具、产品、首饰、服装、平面设计、书籍插图,一直到雕塑和绘画艺术都受到影响,延续时间长达十余年,是设计史上一次非常重要、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形式主义运动。

6、流线型风格——美国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不但促进了美国设计职业化发展,同时也促成了一种新的设计风格的流行——流线型风格。这种风格与当时的时代气氛、技术发展水平是很适应的。流线型风格主要出现在产品设计上,特别是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设计上,以后成为一种风格,影响到其它产品,甚至建筑和室内设计,是30年代很典型的美国式的现代主义风格,与欧洲的包豪斯式的现代主义大相径庭。盖迪斯是使流线型风格普及化的重要人物。

7、“波普”设计——如果要用一个名词来形容60年代的设计风格,大约最恰当的应该是“波普”(POP)了,这个词来自英语的大众化(POPULAR),但是当它与60年代的文化、艺术、思想、设计建立起密切的联系以后,它就不仅是指大众享有的文化,而更加具有反叛正统的意义,是这个时代的最大特征,在西方国家是,最集中反映“波普”设计风格的是英国。

8、高科技风格

高科技风格源于20世纪20-30年代的机器美学,反映了当时以机械为代表的技术特点。到70年代以后,一些设计师和建筑师认为,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尖端技术不断进入人类的生活空间,应当树立一种与高科技相应的设计美学,于是出现了所谓的高科技风格。高科技风格首先从建筑设计开始,在工业产品设计中,高科技风格派喜欢用最新材料,尤其是高强钢、硬铝或合金材料,以夸张、暴露的手法塑造产品形象,常常将产品内部的部件、机械组织暴露出来,有时又将复杂的部件涂上鲜艳的色彩,以表现高科技时代的“机械美”、“时代美”、“精确美”。

高科技风格的实质在于把现代主义设计中的技术因素提炼出来,加以夸张处理,形成一种符号的效果,赋予工业结构、工业构造和机械部件一种新的美学价值和意义。

9、极少主义风格

极少主义风格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盛的设计风格。其特征是一种美学上追求极端简单的设计,少到不能再少的风格。这种风格是受米斯?凡?德?罗 “少则多”的思想和影响发展而来的。这种风格的工业产品,特别是家具,具有简单的结构,比较生硬的表面处理特点。19xx年成立的意大利“宙斯”设计集团是极少主义风格最有代表性的组织,而法国设计家菲力普?斯塔克是极少主义风格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10、解构主义风格

所谓解构主义是对结构的破坏和分解。解构主义作为设计形式最先在建筑领域开始,其最重要和影响最大的人物是弗兰克?盖里和彼得森?埃森曼。埃森曼不仅是一位解构主义设计家,而且还是一位学者,19xx年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曾是非常前卫的建筑集团“纽约五人”成员之一,他对解构主义哲学有很深的研究,从19xx年起设计了从“1号住宅”开始的系列住宅,从事“深层结构”以及“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之间转换的设计实践。1983-19xx年设计的俄亥俄州立大学视觉艺术中心是他一生的代表作之一

11、微电子风格

微电子风格是因为技术发展到电子时代,造成大量新的采用新一代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唱片的电子产品不断涌现而导致的新设计范畴和风格。其重点在于如何把设计功能、材料科学、人体工程学、显示技术与微型化技术相统一,在新产品上集中体现出来,达到良好的功能和形式效果。因此,严格地说,它应属于高科技风格的范畴。微电子风格的工业产品设计具有

超薄、超小、轻便、便携、多功能而造型简单明快的特点。

12、新现代主义风格

新现代主义风格是一种对于现代主义进行重新研究和探索发展的设计风格,与后现代主义对于现代主义的冷嘲热讽相反,新现代主义是坚持现代主义的传统和原则,完全依照现代主义的基本语汇进行设计,而根据需要加入了新的简单形式的象征意义。因此,新现代主义风格既具有现代主义严谨的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特点,又具有独特的个人表现和象征特征。

13、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Green Disign)的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未出现的一股设计潮流。它是一个内涵相当宽泛的概念,实质上,绿色设计是一种设计策略的大变动,一种牵动世界诸多政治与经济问题的全球性思路,一种关系到人类社会的今天与未来的文化反省。

14、生态设计

生态设计是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的关于产品设计的一个新概念。指设计师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思想,预先构思设计的事物的形式和功能,使所设计事物的蓝图等符合生态保护的要求,从而使产品与环境融合,使生态学成为设计思想的一部分。其实,生态设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从保护环境的角度考虑,减少资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二是从商业角度考虑,降低成本,减少潜在的责任风险,以提高竞争能力。

15、循环设计

循环设计是20世纪80-90年代产生的一种设计风格。它又称回收设计,是指实现广义回收和利用的方法,即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充分考虑产品零部件及材料回收的可能性,回收价值的大致方法,回收处理结构工艺性等与回收有关的一系列问题,以达到零部件及材料资源和能源的再利用。它旨在通过设计来节约能源和原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使人类的设计物能多次反复利用,形成产品设计和使用的良性循环。

16、组合设计

组合设计是20世纪80-90年代工业设计领域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是基于循环设计而产生的。它又称模块化设计,是将产品统一功能的单元,设计成具有不同用途或不同性能的可以互换选用的模块式组件,在更好地满足用户需要的同时,达到节约材料和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实现产品的循环利用。

三、简答题

1. “工艺美术”运动风格的特征。

从今天的藏品来看,莫里斯事务所设计的物品具有鲜明的特征,后被称为“工艺美术”运动风格的特征。具体表现:

第一,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的生产。

第二,在装饰上反对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

第三,提倡哥特风格和其它中世纪的风格,讲究简单、扑实无华、良好功能。

第四,主张设计的诚实、诚恳,反对设计上的哗众取宠、华而不实趋向。

第五,装饰上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的特点。

在设计上,莫里斯强调设计的服务对象,同时也希望能够重新振兴工艺美术的民族传统。

2、“新艺术”运动与“工艺美术”运动之间的不同:

“工艺美术”运动比较重视中世纪的哥特风格,把哥特风格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与借鉴来源,而“新艺术”运动则完全放弃任何一种传统装饰风格,完全走向自然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强调自然中没有完全的平面,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有机形态,而装饰的动机基本来源于自然形态,充分运用了植物、昆虫、女人体和象征主义;把感觉因素引入了设计,并经常运用明显的性感形象。

3、现代主义设计的形式及其特征

1)、现代主义设计由于最初发端于建筑领域,所以其设计形式的最终形成,在建筑设计中表现得最为充分。在总体上,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坚持面向大众的设计立场,改变传统的、昂贵的建筑材料和建设方法,通过采用新兴的工业材料来降低成本,同时,还改变了建筑的基本结构和建筑方法,采用大量预制件、现场组装等方式,完全取消多余的装饰。在建筑的外观设计上,多采用简单的立体主义造型,色彩基本上是白色、黑色;在建筑结构设计上,多用梁柱支撑,全部采用所谓的玻璃幕墙。

2)、整个建筑体现出鲜明的功能主义原则,成为一种单纯到极点,少则多,冷漠而理性,立体主义的新建筑形式。其所追求的功能第一,形式第二的设计理念,使产品的生产实现了标准化、批量化,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4、荷兰风格派运动的鲜明特征

荷兰风格派具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将传统的建筑、家具和产品设计、绘画、雕塑的特征完全抛弃,变成最基本的几何结构单体,或者称为“元素”(element)。

第二,把最基本的几何结构单体,或者元素进行结构组合,形成简单的结构组合,但是,在新的结构组合当中,单体依然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和鲜明的可观性,即个体的整体中,不因整体而失去个体的形态特征。

第三,造型与装饰艺术中,除了对称性以外,非对称性是体现艺术效果的最有效手段。大多数的艺术家对非对称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运用。

第四,在造型上,非常特别地反复运用几何结构,在色彩的使用上,重视基本原色和中性色。

5、装饰艺术的风格特征

首先,从造型语言来说,它趋于几何但不过分强调对称,趋于直线但又不囿于直线。几何扇形、放射状线条、闪电型、曲折型、重叠箭头型、星星闪烁型、连锁的几何构图、之字形或金字塔形的造型是其设计造型的主要形态,并通过贵重金属、宝石或象牙等高档材料表现出来,给人以新奇和时髦的造型感受,弥漫着贵族高雅的情调。

其次,从色彩的运用而言,它具有鲜明、强烈的色彩持征,鲜红、鲜蓝、鲜黄、鲜橙以及金属色受到了特别的重视。通过这些色彩的运用,使其设计达到了绚丽夺目甚至金碧辉煌的效果。

6、包豪斯初步建立了自己的教学体系,形成了一种代表未来的新美学思想,归纳起来,其突出地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包豪斯初步建立了自己的教学体系,形成了一种代表未来的新美学思想,归纳起来,其突出地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设计艺术的整体观念。

第二,坚持教学合一。

第三,认为国际风格是艺术追求的目标。

第四,充分认识到东方哲学在其理论体系中的重要性。

7、包豪斯的设计思想从总体上来说,表现为以下三点:

第一、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 第二、设计的目的是功能,而不是产品。 第三、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法则进行。

8、“计划废止制” 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功能性废止,即使新产品具有更多、更新的功能,从而替代老产品。2、款式性废止,即不断推出新的流行风格式样和款式。致使原来的产品过时而遭消费者丢弃。3、质量性废止,即在设计和生产中预先限定使用寿命,使其在一定时间后无法再使用。

总之,其目的在于以人为方式有计划地迫使商品在短期内失效,造成消费者心理老化,促使消费者不断更新,购买新的产品。

9、“后现代主义设计”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反对设计形式单一化,主张设计形式多样化,这与现代主义所追求的与工业社会的标准化、专业化、同步化和集中化等高效率、高技术原则相一致的做法是有明显区别的。 第二,反对理性主义、关注人性。现代主义强调功能——结构的合理性与逻辑性,强调理性主义,而后现代主义则与后工业社会相一致,倾向于幽默,满足人性的本能需要。“功能”已不再被视为产品设计的第一要素,主张以“游戏的心态”来处理作品。

第三,强调形态的隐喻、符号和文化的历史,注重产品的人文含义,主张新旧糅合,主张兼容并蓄。正因为如此,所以后现代主义设计大量创造性地运用符号语言,按照产品的实际功能定向和人们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历史的文脉联系,对产品进行解构、组合和调整,创造了许多丰富、复杂、多元的产品形态。

第四,关注设计作品与环境的关系,认识到设计的后果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后现代主义设计者看来,设计的人性化、幽默化和自由化的最终持续实现,是与产品的使用环境和人类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的,任何设计必须适应环境,而不能改变环境,所以绿色环保设计被后现代主义设计者视为最基本的法则之一。

10、“德国工业同盟(Werkbund)”宣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提倡艺术、工业、手工艺结合;(2分);(2)主张通过教育、宣传,努力把各个不同项目的设计综合在一起,完善艺术、工业设计和手工艺(2分);(3)强调走非官方的路线,避免政治对设计的干扰(2分);(4)大力宣传和主张功能主义和承认现代工业(2分);(5)坚决反对任何装饰(1分);(6)主张标准化的批量化。(1分)

11、工业化时代的人体工程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1)机械时代(1750-1890年)(1分)。这个时期的设计主要是简单地为寻找符合使用者的尺度的设计细节,对于真正的适应性,特别是效率性、安全性,则没有适当考虑。(2分);(2)技术革命时期(1870-19xx年)(1分)。人-机关系在设计上显得日益重要。(2分);(3)为人的思维的设计阶段(1945-)(2分)。扩大人的思维力量设计方面,

使设计能够支持、解放、扩展人的脑力劳动(2分)。

12、包豪斯对现代设计产生的影响。

答:(1)它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的结构基础(2分);(2)开始了采用现代材料的、以批量生产为目的的、具有现代主义特征的工业产品设计教育,奠定了现代主义的工业产品设计的基本面貌(2分);(3)对于平面设计的功能化探索和现代主义设计面貌的教育,也依然成为现代平面设计的一个主要的和重要的根源(2分);(4)广泛采用工作室体制进行教育,让学生参与动手的制作过程,完全改变以往那种只绘画、不动手制作的陈旧教育方式(2分);(5)还开始建立与企业界、工业界的联系,使学生能够体验工业生产与设计的关联。开创了现代设计与工业设计生产密切联系的第一章(2分)。

13、试简述现代主义设计具有什么样的形式特征?

答:(1)功能主义特征(2分);(2)形式上提倡非装饰的简单几何造型(4分);(3)具体设计上重视空间的考虑,特别强调整体设计考虑,基本上反对在图版上,在设计预想图上设计,而强调以模型为中心的设计规划。(2分);(4)重视设计对象的费用和开支,把经济问题放到设计中,作为一个重要因素考虑,从而达到实用、经济的目的。(2分)

14、试简述美国工业设计家雷蒙·罗维(Raymond Loewy)的设计原则是什么?

答:(1)简练(2分);(2)容易维修和保养(2分);(3)典雅或者美观(1分);(4)使用方便(1分);(5)经济(1分);(6)耐用(1分);(7)产品设计通过产品的形状表达使用功能(2分)。

四、论述题

1、装饰艺术与现代主义运动的联系与区别

由于装饰艺术运动与欧洲的现代主义运动几乎同时发生与发展,因此,它不可避免地受到现代主义运动的影响,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是工业设计同一根源上的两条分枝,但各自沿着自己侧重的方向发展;二者是机器取代手工的工业时代在设计中的两个反映面;他们都是新艺术运动发展的结果和必然,同时也是对新艺术运动的反逆。

装饰艺术运动与现代主义运动虽然都主张采用新的材料,如钢铁、玻璃等,主张机械美,主张采用大量的新的装饰手法使机械形式及现代特征变得更加自然和华贵,但“装饰艺术运动”所强调的装饰正是现代主义反对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两者之间存在着区别,属于不同的设计艺术风格。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两者共同信奉的机械美学在寻找艺术和工业生产的结合点上表现出各自的个性,装饰艺术在装饰样式和色彩上发现了结合点,现代主义则在功能和实效那里找到了归宿。二是两者的服务对象有所不同,它为富裕的上层阶级服务,仍为权贵的设计;而现代主义则强调设计为大众服务,特别是为低收入的无产阶级服务,因此,具有小知识分子理想主义的、乌托邦式的成分。

2、美国工业设计的新特点

20世纪60、70年代,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美国在全球经济大国的确立和科技的领先,使美国的工业设计出现了以下新特点:

首先,计算机产品的设计和更新换代,引发了工业设计革命。

在计算领域,美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引导或左右了计算机革命甚至网络时代,这种状况,一方面保证了美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改变了美国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

其次,新技术被迅速地融入设计的同时,为人设计的思想成为设计的一大宗旨。

早在19xx年,蒂格继50年代成功设计波音707之后又成功设计了波音747内舱,创造了更安全、更舒适的飞机内部环境,成为美国大型交通工具中完美的经典之作。19xx年联邦政府授权给设计师桑德伯格和费尼为对弗兰西斯科设计一大型公交系统,该设计充分运用了人机工学的原理,体现了为人设计的思想。19xx年,罗维成为美国宇航局设计顾问,设计出

了科学而有人情味的宇航环境。这些设计无不体现在充分吸收新技术的同时,考虑以人为本的设计观。

再次,将设计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强调设计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这方面最典型例子是“企业形象设计”(Corporate identity)的出现和完善。

60、70年代,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提升企业的品牌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这种情况下,罗维设计事务所、蒂格设计事务所等重要设计机构都为大企业设计标志和整套企业形象,使这些企业名声大振,成功地推介了企业形象。将被称为“CI”的企业形象设计范畴从单纯的设计视觉标志逐步扩展到企业的行为标准设计及企业本身的经营观念设计上。

3、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征

从前面所述“后现代主义设计”理论探索者文杜里和詹克斯的理论中,以及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实践中,可以总结发现,在后现代主义设计特征之下,作为设计领域最重要分支之一的建筑,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强调建筑的精神功能,注重设计形式的变化。

后现代主义建筑认为现代主义建筑的方盒子缺乏人性,主张建筑应该而且必须有装饰。在建筑的细节上,往往采用各种古典装饰,运用变形、分裂、删节、夸张、矛盾等手段使装饰充满趣味性和象征性。而现代主义建筑强调非装饰化特点,夸大无装饰化外形特点,在设计形式上陷入了减少主义风格的泥淖之中。

第二,后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历史文化,即所谓“文脉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建筑设计师们在抛弃现代主义平滑的方盒子建筑形式时,认为决定建筑外观的不单纯是内部功能,而且还受到群体、环境、地区、历史等的影响,强调建筑的形体质量感,提倡建筑的“内”、“外”双重性,重视层次感和深度感。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师强调重视传统历史风格,主张对历史风格采用抽出、混合、拼接等方法,并且将这种折衷处理建立在现代主义设计的构造基础之上。

第三、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具备“隐喻”、“象征”和“多义”的特点,表现在建筑造型与装饰上的娱乐性和处理装饰细节上的含糊性。

现代主义建筑形态语言基本上是单一的,只出于对功能认识;而后现代主义建筑所使用的建筑形式往往包含有一系列现代符号学的内容,通过点、线、面和色彩的变化,使现代主义明确、高度理性化,毫不含糊的形态语言具有了“隐喻”、“象征”和“多义”的含义以及戏谑、调侃的色彩。所以,了解后现代主义建筑,应该从结构、符号、形式等多种角度出发。

当然,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上述特点,是在一个历史过程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并不是在所有的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中都有充分的体现。一方面,正如我们前面所指出的,从现代主义受到质疑到否定,从后现代主义萌芽到最终确立,有一个发展过程;另一方面,建筑作为一切艺术的综合,它不仅受到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影响,而且还与现代科技,特别是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现代科技的每一进步,可能会改变建筑的结构形式和装饰面貌。

4、工业设计表现为两大主要特征:

一是现代主义设计被否定、抛弃之后,设计师试图能在现代主义设计基础和结构之上找到一条适合新时代和人们审美心理的发展之路。因而各种设计探索运动和风格层出不穷,软高技设计、极少主义、解构主义、绿色设计、生态设计、循环设计、组合设计、曼菲斯风格等成为这一时期让人耳目一新的设计风格和思潮。我们把这些与现代主义截然不同的设计理念统称为“后现代主义设计”。

二是对于设计观念和设计理念的更深层次探索。以往对于优秀设计的评价标准已大打折扣,健康、安全、舒适和发展已成为现代设计的新要求。关注人和关注环境成为工业设计的两大

主题。“为人设计”和“环保设计”成为工业产品设计的主要内容,并引发了众多的设计潮流和趋势的出现,可持续性发展原则成为工业设计的基本原则。

此外,属于平面设计范畴的企业形象系统设计成为80年代以后工业设计的一个重要特征,受到企业的普遍重视,在企业竞争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5、计算机给平面设计带来的革命

20世纪80代以来,平面设计的最大变化因素之一是计算机广泛地被运用到设计的整个过程中。随着计算机运用的普遍和使用技术的娴熟,平面设计已经发生了如下一些变化:

第一,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在技术上的愈益完善,CAD已经渗透到各个设计领域,并有取代以往各种设计表现媒介的趋势。

计算机特定的编辑和处理图像的巨大潜力,经过各国设计家的研究探索,被迅速地发掘出来。计算机不仅代替了一些传统的表现手段,而且在设计上形成了一种特有的表现形式和风格。 第二,由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快捷性,使商业性的平面设计和文化性的平面设计之间的鸿沟进一步扩大,商业性平面设计继续沿后现代主义设计方向发展,而文化性平面设计却越来越“纯艺术化”。

计算软件的发展,把文字排版、插图插入、字体选择和改变等程式化、模式化,因而使得传统平面设计的创意表现等借助于计算机所开展的创意、表现,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计算机所提供的灵巧地拼合形象,创造手绘乃至摄影等无法达到的超现实、超想象效果,使创意变得快捷、多样,同时具有更多的偶然性。这些特点使得从事平面设计的设计家创意的散发和侧重点不一。

第三,在计算机、摄影、照相植字等现代技术日益完善普及,“机械性”、“硬性”的形式表现语言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作为一种对抗,以手绘方式进行的设计,成为设计用户及观众难得的奢侈品,备受推崇和喜爱。

在平面设计方面,力图表现“人的痕迹”、“人情”的设计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