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科学读后感

如何当个好领导

——读《领导科学与艺术》有感 在防腐败工作如火如荼进行着的今天,人们感叹道现在要当一名好领导真难!古往今来,中国从来不缺乏好的领导者,古有一代明君,开创大唐盛世之先河的唐太宗,今有改革开放,为人们创造幸福生活的邓小平。但近几十年来,中国的领导似乎总与“丑闻”挂钩,贪污腐败屡禁不止,大搞政绩工程,忽视民生,人们对于现在的领导们有着越来越多的不满与吐槽,那么在当今的中国如何才能当好一名好的领导者呢?

一、善于学习,尊重知识,博学而多才。哲学家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 。学习能力是领导干部整体素质的基础,是激发领导干部创新力的关键,更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内在要求。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领导干部唯有不断学习理论、政策和各种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才能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既是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履行职责的需要。

二.要善于倾听,把握好决策方向。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领导者必须要善于听取自己智囊团的意见和建议,不要一意孤行。但要把握分寸,不可以完全听取别人的意见。个人的智慧,毕竟是有限的,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集思广益,才能使得领导的决策准确。对于来自群众中的意见,正确的态度是:不管好话、坏话、甚至骂人的话都应该听,因为往往好话与坏话之中,各藏有相反含义,如果善于分析,会更有助于头脑清醒,更有利于做出正确正确决策。

三、勤于实践,迅速行动。好的领导都会自我加压,在竞争激烈、强者如林的大环境里,快鱼吃慢鱼的时代早已经到来。我们好比是在决斗,成败往往就在刹那间定局。如果你的思考是慎密的,那么,你如何行动,什么时间行动,就本该在思考设计之内了。行动必须注意时效性。现在的事马上做,今天的事今天做,你不做,思考就算是绞尽脑汁也是无用功,我们不怕小的失败,最怕的是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有剑不亮、有枪不放。落实才是硬道理。

四、关心群众、爱护干部。对干部不能只使用不爱护,因为一个干部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一个有思维、有感情的一个人。在他的工作和生活中,会随时随地发生和遇到一些问题。有些问题能够理想顺利的解决,这样的问题一般会对人产生

积极的、向上的作用。然而有些问题,则可能是困难的、不理想的,它们会对人产生消极的影响。作为一个部门的领导就应该及时发现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如果一个人处于积极的、向上的时候,就应当鼓励,使之始终保持健康的心态。如果,当其消极之时,则应给予关怀和帮助,解除其后顾之忧,改变其消极的心理状态。另外,对待群众要诚恳、热情、公平、正义不搞亲疏,要奖惩分明、扶正祛邪。

五、善于选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选人是领导用人之前的必经之路,作为一个领导者需要坚持择优而录的选人原则,避免庸才泛滥。同时作为领导者用人需要谨慎更需要信任,也就是说既然你经过考察决定启用别人后,你必须给与对方充分的信任和支持。作为一个领导者切忌不要多疑,要学会给下属信任和空间,用自己的真诚赢得下属的尊重和支持,那样工作会变得轻松而有效。

六.勤于思考,勇于创新。领导者应该紧跟社会潮流多些新思维,多些超前意识不然的话,就会原地踏步,就要跟不上日新月异发展的形式,就要失去领导的能力,工作就不会有活力,就不会有新的起色。因此,必须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突破与创新。只有永不停顿的突破旧思维,永不疲倦地探索新事物,开拓新境界,才能取得立于不败之地的领导权。

当一名好的领导者有着可以遵循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但更多的是在岗位上的尽心尽力与突破创新。人民群众需要的是踏踏实实为人民做实事,谋发展的好领导。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好的领导可以得到万千拥戴,同时一个不好的领导也会受尽千夫所指。希望在日后的报道中可以看到更多的好领导,多一些正面的激励,少一些“丑闻”。

 

第二篇:s《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后感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后感

2011级MTA班 骆泽铭

11213406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一部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的重要著作。这些理论在当今遇到了新的挑战,这些挑战既有来自思想领域的,也有来自社会实践领域的,如何认识这些新挑战,是我们当前不能回避的重要课题。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指出: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导致社会主义的必然出现。从全文结构来看,第一部分主要叙述了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着重分析批评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至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学说。第二部分恩格斯阐述了近代德国古典哲学在哲学史上的功绩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的根本变革。他分析了欧洲哲学史上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种思维方式的实质性区别指出黑格尔哲学的最大功绩在于重新恢复了辩证法,它用绝对精神的发展外化为自然界、社会历史和人类思想诸领域的发展,造现出自然界、社会历史和人类思想的发展是一个辩证过程,并力图揭示出这一过程中的内在联系。但是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体系必然窒息其辩证法思想,由此必然导致哲学发展中新的变革。第三部分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了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经济和社会历史的 -1-

根源。他指出社会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矛盾,它具体表现为单个企业中生产的有计划性与整个社会的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在利益上的根本对立。尽管当时资本主义已出现个人资本向社会资本转化的趋向,资产阶级通过组建股份公司等对其生产关系进行调整,但它并没有消除生产力的资本属性,反而提供了必经由社会占有生产资料才能解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的线索。因此,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以下,结合当代视角,我谈一些自己的认识。

一、对黑格尔的理解和批评是否恰当。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也是饱受争议的人物,特别是对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有人认为是天才的发明,也有人对此嗤之以鼻。马克思的辩证法哲学从黑格尔那里继承发扬。但是马克思的辩证法哲学与黑格尔是有着很大区别的。黑格尔的辩证法所讲的“否定之否定”是一种“自否定”,否定的原因仅仅是从事物的自身出发,通过对某个概念的深入分析,如从对“存在(being,is)”这一重要哲学概念的分析出发,衍生出一系列范畴。这就揭示了“存在”这个概念本身就具有一种自否定的倾向,而无需其他外在因素影响。由此也可以看出,黑格尔的辩证法不仅仅是一套认识论,同时也是一套本体论。而马克思的辩证法仅仅是一种方法论,并且,马克思的“否定之否定”实质上是两个事物之间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矛盾之间的相互斗争,这与黑格尔所说的“自否定”是有本质区别的。

-2-

黑格尔和马克思都试图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所不同的是,黑格尔作为一个学院哲学的集大成者,站在哲学的角度,从对理念的分析出发,用“绝对精神”的发展来解释人类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发展。而马克思更像是一个社会学家,实践家,他深入社会活动本身,揭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辩证关系并以此来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两者分析问题的角度是不同的,正如生物学家描述一朵花是对其分科分类,而化学家描述一朵花是用分子原子等概念。两者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很难说谁对谁错,所以,站在社会学立场对黑格尔的哲学创想进行批评未必是正确的。

二、存在主义的拷问。存在主义认为,存在先于本质,本质是被创造出来的,所以,本质蕴涵于未来,而不是过去。按照这种思路,任何试图从过去中寻找一个不变的“本质”并以此为依据来预测未来发展的理论都受到了严重的质疑。从逻辑上来说,对过去的无限归纳也无法演绎出未来的确定性。按照这种理论,马克思对社会规律的概括仅仅是对过去人类历史的一个总结。这套理论在未来能否适应?这在理论上是值得探讨的。

三、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问题。文中提出社会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矛盾,它具体表现为单个企业中生产的有计划性与整个社会的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在利益上的根本对立。从历史发展来看,这一矛盾不仅在资本主义国家存在,在社会主义国家也存在。它并不会因为生产资料的占有者从私人转变为国家或者社会后就能自动解决。而资本主义国家对此并不是束手无策,而是逐步开始对市场经济进行越来越强的干预,特 -3-

别是罗斯福新政以来,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显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起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特别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国家的宏观调控将变得越来越快捷及时,同时市场本身的自我调控也将变得更加灵敏。照此发展下去,文中指出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矛盾是否会逐步得到彻底的解决呢?我们拭目以待。

四、未来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如何分配?文中提出:未来共产主义的产品占有方式:一方面由社会直接占有,作为维持和扩大生产的资料,另一方面由个人直接占有,作为生活资料和享受资料。简单来说,这是一种按需分配的分配方式。问题在于,人的欲望是无限的,需要是无穷尽的。再多的物质财富也无法满足永无止境的人类欲望。所以,文中还提出:未来的社会里,人最终地脱离了动物界,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实现了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由此可见,人类自身素质的提高,是更为重要的。未来的共产主义实质上是一个高素质的“自由人”的联合体。

如果人类自身素质不提高,即使生产力发展到很高的水平,人类社会也无法实现共产主义。我们不能过分强调了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人的发展和作用。一切的发展,归根到底都是人的发展。从这个角度上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