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吸收力的心灵》读书笔记档

《有吸收力的心灵》读书笔记1-11章

作者简介:玛利亚?蒙台梭利,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于罗马大学毕业后,在本校附属精神 病院作临床助手,致力于弱智儿童教育的研究,后成为弱智儿童学校的主任教师。没过多久,蒙台梭利又进入罗马大学学习心理学、教育学、哲学,并创办了第一所 “儿童之家”。她在实验、观察和研究基础上形成的对世界教育带来革命性变革的蒙氏早期教育法,赢得了各国同行的尊敬和崇高评价。

本书是根据二战期间,蒙台梭利在印度艾哈迈德巴德授课时的意大利语讲稿而完成的。

第一章 儿童在世界重建中的作用

儿童真正的创造力和潜能几千年来一直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今天,我们开始发现这些未经采撷的果实的价值,它们比金子还要珍贵,因为它们属于人类自己的精神世界。

儿童似乎在忠实、准确地根据自然界已经设计好的严格时间表进行语言学习,犹如一个经过严密组织的老式学校。

心理学家们肯定地说,与儿童相比,我们成年人需要60年的艰苦学习才能学会儿童用3年就学会的东西。我们为3岁之前的儿童提供的仅仅是一所房子而不是学 校,他们在这里可以通过环境的熏陶来学习知识,不需要任何直接指导教育不是老师教了什么,而是人类自然而然发展的一个过程,是儿童从环境中获取经验得来 的。

如果一个人的天性得到自由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的精神肯定未曾因受到压制而感到情绪低落。因此,所有教育改革必须以人类个性为基础。

如果遵循这一原则,儿童就不会是一个负担,而是一个向我们展示自然的伟大和神奇的尤物。我们所面对的不再是一个仅仅需要帮助的人,他会通过自己的天赋喜好 不疲倦地进行学习,并且严格地遵守时间,最终长成了宇宙间最为神奇的作品——人。我们作为老师只能像奴仆伺候主人一样协助这一进程顺利进行。

第二章 决定一生的教育

教学体制与社会生活相当疏远。教育界就像一个孤岛,里面人们的生活与世隔绝,并且准备终生这样隔绝下去。

儿童的内在力量在适当的帮助和关心之下会使儿童变得更加坚强,心理更

加平衡,精力更加充沛。我们应该主动采取措施,对处于这一成长时期的儿童给予科学的关心和关注。就像保护他们使他们免受身体伤害一样,我们也应当保护他们的心理,使他们的大脑和心灵免受伤害。

儿童并不是一个处处需要我们帮助的被动个体,并不是一个等待填充的空瓶子。恰恰相反,没有儿童就没有成年人,没有儿童就没有人类。

婴儿的语言不是来自于母亲,而来自于婴儿自觉的学习,就像他从周围的人身上学习各种习惯和传统一样。

父母一旦能够说服自己从这一过程的主角位置上退出来,甘当这一成长过程的配角,他们的职责就会履行得更好。

儿童也是一个劳动者,他们劳动的目的是长大成人。父母要给他们的创造性劳动提供必要的保障。

第三章 成长的不同阶段

第一阶段:0—6岁 它虽完全不同于以后的阶段,但在这一时期的心理类型基本保持不变。可分为两个小的时期:0—3岁,成年人无法了解儿童的心理,我们无法直接对儿童施加任何影响。3—6岁,儿童开始变得容易受到成年人的影响。

第二阶段:6—12岁 这一阶段儿童平静而快乐,在精神和身体上,他都处于一个健康、强壮和非常稳定的时期。在这两个心理阶段之间,身体也有明显变化,换牙就是一例。

第三个阶段: 12—18岁 这一阶段人有相当大的变化,身体也在这一阶段基本长成,18岁之后不会再发生显著的变化。也可分为两个小的阶段:12—15岁,15—18岁。

令人惊异的是,官方教育已从经验上认识到了这些不同的心理类型。大多数国家的儿童6—12岁上小学,12岁以后的中学又分成初中和高中,这并非偶然巧合。

大学是学校教育的最高级别,与上面提到的学校教育没有什么实质性区别。这些已经长大成人的孩子却被当作儿童来对待:他们必须坐在那儿听讲,服从教授的要求。年轻人花费了多年时间去听讲,而仅仅听讲并不能培养一个真正的人才。只有实际工作和经验才能使年轻人成熟起来。

今天同过去一样,大学仍然被认为是教学的最高目标,因为在那里读书的都是人群中的佼佼者。像我一样,许多人也认为,人生最重要的阶段不在大学,而在0—6岁这一阶段。因为人类的智慧就是在这一阶段形成的,心理定型也是在这一阶段完成的。

儿童是如何学会语言的?我们说:“儿童记住了这些东西”。但是想要记住这些东西必须有记忆力,而儿童却没有。相反,他必须建立起记忆力。在人知道语序影响 语义之前,他必须先学会推理。这种能力也是儿童所缺乏的。成年人的大脑无法完成儿童大脑所完成的东西,从无到有地学习一种语言需要一种特殊的心理能力。

成年人是通过大脑学习知识的,而儿童则是通过心理能力直接吸收知识。我们的学习过程仅仅是一个接受者而已,知识输入了我们的大脑,我们又把它储存起来,我 们与这些知识却没有建立直接的联系,就像一个花瓶与它里面装的水没有直接联系一样。相反儿童经历了一个转型的过程,知识不仅仅进入了他们的大脑而且促使了 大脑的形成,成了大脑的一部分。儿童通过他们周围的环境建立了他们的精神世界。我们称这种心理类型为“有吸收力的心灵”。

教育成了向儿童心理发展提供帮助的手段,它不再是一个灌输语言和观点的过程了。

第四章 新的途径

与成年人逐步走向死亡不同,儿童正在走向生命和辉煌。随着年龄的增大,他变得愈加强壮和聪明。但年龄增长也有不好的一面,他无法像儿童时期那样完善自己,简单地说,再没有人像以前那样帮助他成长。

我们可以发现成年人有两种不同的心态,一种是作为父母的心态,一种是作为社会成员的心态。成年人作为父母的心态表现出了人类无私奉献的美好情感。

如果生存仅仅依靠强壮的身体,那么物种早就消失了。因此,生存和物种延续的主要原因就是成年个体对幼仔的爱。这种爱使父母为不能自卫的幼仔提供保护。

第五章 造物的奇迹

每种动物,每种哺乳动物,包括人这个最为神奇的动物,都是从一个简单的细胞发展而来的,就像许多原始的细胞一样,没有任何差别。

本章主要讲胚胎的发展过程,对理解后面的内容有所帮助,但联系不太密切。

第六章 胚胎学与行为

就好像人类的原始生殖细胞里面没有人一样,新生婴儿也似乎没有形成固定的心理个性。人类的心理平台最初仅仅是一个物质的堆砌,一个细胞的组合。这一过程是 由我所称的“有吸收力的心灵”来完成的。在这一平台上,在感觉

中心点的周围依次逐渐形成了心理器官。这一过程是如此精密,以至于我们无法重现。

地球表面的自然和谐是由无数生命的共同努力得来的,每种生命都有它们各自的任务。生命不只是为了保持其物种的延续而存在于地球上,它要对所有其他物种负起应有的责任。

因此,儿童不但有创造自我、追求完美的能力,他们的存在必定还有另一种目的,那就是创造和谐,为整个生物群体服务。

儿童负有双重责任,如果我们只考虑其中一个,也就是他们的成长问题,儿童的巨大潜力可能就发挥不出来。

第七章 精神胚胎

人类似乎有两个胚胎时期。一个是在出生前,这是所有动物都具有的。另一个是在出生后,这一时期是人类所特有的,并使得人类与动物有了很大的区别,也正是我们对此进行研究的原因。

如果人类的天性是由精神所控制的,如果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精神的外延,那我们就应该对新生婴儿的精神世界给予更多的关注,而不是像现在那样更关注其身体。

成年人可以记住环境中的东西并对其加以思考,儿童则对环境进行吸收。儿童不仅仅记住周围的事物,这些事物还形成了婴儿心灵的一部分。儿童的观察和吸收能力使他可以逐步适应周围环境,他是在童年时期这一特定阶段无意识地完成这一过程的。

由此我们知道了婴儿是如何吸收传统和当地习俗的。最后,他长成了一个与他所处的时代相符的典型的当地人形象。适应当地的行为方式也是一个人在童年时期形成的。

“记忆基质”(我们可以把它看做一种超记忆的东西)不但创造个体的特性,而且会保持这些特性在他们体内的生命力。儿童时期学习吸收的东西会永久地成为他们个性的一部分。

任何想改变成年人的努力都是徒劳的。当我们说:“这个人没有教养”或某个人举止懒散时,我们会很容易伤害他,或者令他感到耻辱,同时也让他意识到自己

的缺点。但是他们不会根本改变这些缺点,因为这些缺点是根深蒂固的。 如果我们真的想广泛传播文明的火炬,就必须借助儿童来完成这一使命。

我们必须从出生开始就把婴儿看做具有特殊心理能力的生命,并以此为根据进行教育。

“出生恐惧”是一种无意识的恐惧。

对哺乳动物的观察发现,幼仔虽然已经离开了母体,但可以说,他们仍然是母体的一部分。这就是让幼仔逐渐适应生存环境的最好方法。而我们似乎更愿意把婴儿看作一件有趣的东西而不是一个人。这是因为人类的理性超过了天性在起作用,因为我们习惯于认为儿童没有心理生活。

胚胎学研究发现,器官是在神经中枢形成之后形成的。相应地,儿童行为的心理类型在他能够做出行为之前就已经形成了。婴儿成长的起点不是在身体方面,而是在精神方面。人类发展最重要的方面是心理方面的发展。因为人类的活动必须通过精神的指导和控制来进行。智慧是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智慧的形成应该是第一要务。

虽然身体为运动提供了物质基础,但心理发展状况却不依赖于这些。因为器官的发展在心理发展之后开始,并由心理所控制。但器官能够运动之后,心理还会进一步发展。这种心理发展是在运动过程中从周围环境中获取经验得来的。因此,如果一个儿童的运动器官长成之后被限制运动,他这方面的心理发展就会受到阻碍。虽然心理的发展没有界限,它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器官的使用和作用的发挥。

大自然建立了一定的法则,决定了人类发展进程的需要。只有大自然才能决定我们教育所应遵循的方法。

如果出生的早期婴儿就对他赖以生存的环境有一种畏缩感,这肯定会妨碍他的正常成长。他们将来会与社会格格不入。

这是潜意识心理的巨大负面作用。虽然看起来好像我们已经记不起任何东西,但它们已经存留于我们的“记忆基质”中了,已经成为性格的一部分。

我们把婴儿从周围环境中学习吸收知识的创造力比作天体发源的“星云”。

第八章 儿童对独立的获取

儿童要求独立是我们所说的“自然发展”的基本步骤。如果我们对儿童自然发展给予足够关心,儿童就会逐步达到独立。这不仅适用于心理方面,也适用于身体方面。

儿童首先开始工作的器官是感觉器官。它们可以记录外界的刺激,帮助儿童形成自己的个性。

正是因为我们知道无法对儿童提供实质上的帮助,我们更会对他们的每一个进步而感到欣喜。但是教育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儿童的发展可能会因为环境经验的缺失而逆转或减慢。

儿童通过获取这种能力提高了自己的独立性。他们只有在自由使用这些能力的情况下才能自由发展。儿童总是想扩大自己的独立范围,想根据自己的意愿行事,想拿东西,想自己穿衣服、脱衣服,他们的愿望如此强烈以至于我们通常的反应是对他们进行阻止。但我们要知道我们阻止的不是儿童的行为而是自然的法则,儿童的行为是由自然法则所决定的。

这样做不仅仅是取悦于他或让他做喜欢的事情,而是意味着我们必须调整自己的观念,与自然协调工作或遵循自然的法则。

社会必须让儿童独立或让他们正常地发挥作用,只有通过自由和环境经验才能使人类的发展成为现实。

婴儿的第一本能就是不需要别人的帮助,自己去做事情。

如果什么也不做真的是生命最佳状态的话,那么婴儿在出生之前的生活是最好的了。儿童为什么还要学习说话、学习吃饭,为什么还要走路、动脑,还要为熟悉周围的世界而感到欣喜和高兴呢?

儿童向我们表明自然教育方法与社会的教育方法是不同的。儿童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寻求身体和思想上的独立。他不关心其他方面的知识,他只想自己学习知识,吸收周围世界的经验,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这一目的。当我们给予儿童自由和独立时,我们是在给予一个不停劳动的工作者自由,他们不工作就无法生存。 生命只有通过活动才能达到完美的程度。人们想少工作,想让别人为自己工作,这些对自然规律的违反是在儿童时期形成的。这些衰退现象的出现是因为没有人在婴儿出生后的几天内对他们适应环境进行帮助,使儿童对这些失去了兴趣。正

常出生和成长的儿童会逐步走向独立。

应该让儿童进行有趣味的活动,环境中应该有很多能够引起儿童兴趣的东西,让我们从环境中吸取经验。

在儿童心理学中,“成熟”表示成长的一种调节机制。这种机制确保了各个器官的平衡,和发展方向的正确。儿童与生俱来的特性和倾向会告诉他如何学习,学习什么和什么时候学习。儿童的一些功能不受命令的左右。

环境在成熟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九章 生命之初

我们培养儿童的目的应该是让他们适应他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

大脑通过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知识来促使自己成长。尤其在儿童刚刚出生之后,我们必须让儿童觉得周围环境是有趣和具有吸引力的。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我们都应该给予特别的关注。

第一阶段的时间非常短,也就是婴儿出生的最初几天,婴儿应该与母亲尽可能多地交流和接触。在温度、光线和噪音方面都不应该与他出生前有太大的变化。我们可以说,儿童只不过来到母亲的体外,改变了与母亲之间的位置而已,但其它方面没有任何变化,他们之间仍然有交流。

这一阶段过去之后,儿童已经能够毫不费力地适应环境了,他们已经踏上我们所说的独立道路上来了。婴儿在这一道路上最初的一些活动(我们称之为“征服”行动)就是运用他们的感觉器官。他对视野范围内的所有东西都进行观察,但不是机械地观察,观察到的事物会对他产生某种心理反应,这些事物对他的人格也产生了本质的影响。有些昆虫长得与它们所依附的树叶或植物相像。这种对周围环境进行吸收并成为环境一部分的情况,对于儿童来说则发生在心理方面。要想学习一种语言,儿童必须与说这种语言的人生活在一起。人的方式、习惯和传统只能从具有这种方式、习惯和传统的人群中得来。

虽然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情况,但如果我们想帮助儿童,就应该经常把他们带在身边,以便他们能够看到我们在做什么、说什么。当儿童被带到户外时,一个合格的母亲或保姆应该能够发现儿童对什么特别注意,并且应该尽可能将儿童抱到

离这个物体足够近的地方,让他们能够认真进行观察。他必须与周围环境有充分和完全的接触。如果儿童仅仅听到母亲对他们说的话那就太少了。他们需要听到的是成年人的全部谈话内容,看到的是他们所有与谈话相关的行为。把婴儿限制在一个小小的范围里,这种类似于囚狱的生活使婴儿无法发挥他们的潜能。

第十章 儿童的语言发展

语言就是一面墙,它把一群人圈在墙里面,与外面的人隔离开来。这可能就是词语在人的头脑中有一种神秘作用的原因。它可以超越民族把人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语言是人们之间的纽带。

深奥语言与简单语言对儿童来说没有难易之分。这使我想起一个相似的现象。假如我们需要某些东西的图片。我们可以用笔和水彩自己动手画,也可以拍照。图片通过照相机记录在感光底片上,记录1个人和记录10个人是一样的道理,都是在一瞬间完成。但亲手画一幅人像就要花费很长时间,画的人越多花费的时间越长。

儿童学习语言的心理机制是在大脑完全无意识的状态下开始。发展完成之后就成为了大脑的一部分。

2岁是人类心理类型的一个分水岭。2岁时开始了一个语言组织的时期。语言在这一时期还继续发展,发展的方式已经不是那种爆发式的了,而是一种鲜活的、自然的方式。第二阶段一直发展到5—6岁,在这一时期儿童学习很多新的单词,并且逐步完善了自己所用的句型。当然儿童所能掌握的词汇量取决于他生活环境中所能接受的词汇。这些都是在没有老师教授的情况下发生的,是一个自然吸收的过程。我们成年人则在他们完成所有这些工作之后做出了一个看起来似乎很重大的决定,把他们送到了学校,让他们开始学习字母表!

第十一章 语言对婴儿的召唤

儿童首先要学习的是事物的名称。自然的教育方式与我们所预期的完全相同。

在某种程度上说,听觉器官与心理方面的神秘力量有关。儿童对语言的接收促成了他们表述语言器官的发展。

语言是一种自然机制的产物,而不是逻辑推理的产物。自然现象首先引起我们的注意,并为我们所理解,然后我们称之为“合乎逻辑”。

儿童体内的复杂机制只对语言做出反应,以为自己进行表达时做准备。如过儿童的听觉器官不能区分各种声音,那他们能够表达时就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包括模仿环境中人类以外的声音。

自然就是教师,儿童就是在她的指导下学习了我们成年人认为很没意思的语言,但他们表现出了很浓厚的兴趣,这会一直持续到3—5岁,直到儿童发展的下一个时期。作为长辈,如果我们还爱这些孩子,就应该为他们所取得的成绩而感到高兴,而不应该只看到他们的所谓缺点。

婴儿会在4个月时开始注意到深深吸引他的声音来自于嘴。婴儿会对嘴唇的动作仔细观察并模仿。经过2个月的细致观察后,儿童可以开始发一些单音节的声音。儿童的语言发展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后已经发展到了一个临界点,他已经脱离了那种潜意识学习的时期。

婴儿10个月大的时候,知道了他们所听到的声音具有某种意义,同时开始努力理解这些话的意思。

1岁大时,儿童开始有意识地说话了,虽然还没有完全脱离咿呀学语的状态。 此时,他开始意识到语言是与他周围的事物有关的。他有意识地掌握语言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于是在婴儿身体内发生了一场冲破无意识逐步达到有意识的冲突。这是人体内发生的第一次冲突。

大约1岁半的时候,儿童发现了名词,一开始他们只能用名词来表达他们的思想,这些词被称为“一个词的句子”。

儿童在无助时经常会感到很苦恼,我们能够理解他们所说的话对缓解他们这种苦恼该有多大帮助啊!

条理感也是在这一期间形成的。儿童在经历心理形成时期时总是想把内心一些混乱的东西整理得更有条理。儿童对秩序有强烈的渴望,对混乱非常厌恶。

我们应该让儿童经常与成年人接触,并且总是能够听到发音正确、内容准确的谈话。

此时,他开始意识到语言是与他周围的事物有关的。他有意识地掌握语言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于是在婴儿身体内发生了一场冲破无意识逐步达到有意识的冲突。这是人体内发生的第一次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