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总统——孙中山

布衣总统——孙中山

一提及孙中山,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辛亥革命”、“三民主义”(即民主、民族和民生),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这是20世纪初期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第一面伟旗帜。但孙中山除了这些,更让人惊奇的是他传奇的一生经历。 孙中山,出生于中国版图的最南端,濒临南海的珠江口外伶仃洋的西岸,即广东省香山县地界的一个山清水秀的田园村庄——翠亨村。

翠亨村虽小,作为中国版图的一方圣土,人杰地灵。艰辛的年代, 孕育着艰辛的故事。孙中山从小家境贫穷,他从小就要跟着哥哥姐姐去干农活,但艰辛的岁月,度日如年的家境并没有磨平他个性的棱角,相反,更增强了他以后在革命的岁月里百折不饶的毅力和精神,导致了他日后对农民问题,特别是土地问题的格外关注。在学业上,他注重读书,但不满足与死记硬背的传统教学方法,因此形成了独立思考、不懂就问的学习态度,而且总是以满分来结业每一门功课。 真正影响他传奇式人生的人物其实是他的胞兄——孙眉,孙眉资助孙中山上学,出国留学、走出家门,走出封闭,奔向大洋那片奇土。但这中间两兄弟也有过激烈的争吵,如剪辫子事件、中西传统文化的冲突、以致他与胞兄矛盾激化,更被驱逐出国。不过好的方面是,他在留学期间,他的外交口才、英语口语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而且是夏威夷国王架刺鸠颁发唯一奖品、证书的中国籍学生。 孙被驱使出国后又到了香港,从“学头”到“医国手”,以行医为名,慕寻革命道路之实。而且与孙眉也重新握手言欢。在他的革命道路中,经历过重重阻难,如上书李鸿章、寻求改革、洋洋万字、字字情深。但听说李鸿章根本对孙中山写的根本不看以后,孙中山痛心疾首,更坚定了他推翻清廷的决心。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主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但随着义举的失败而宣告结束。不过这次的失败并没有打败孙中山的革命之心,借助留欧之时,考察西方的政治风俗,寻求救国救民真理过程中的觉悟,这也是“三民主义”思想的由来。

后来,随着八国联军进军、戊戌变法的失败,让孙中山更加坚定了变革的信念,最终经过了一波又一波的艰难挫折,在19xx年成功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同时提出了“三民主义”伟大思想,这也是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孙中山坐都南京以后,还以“布衣总统”相称。“布衣总统”是这样由来的:有一次,孙中山出洋回国,途径武昌,特到总督衙门求见,便将名片的背后写着“学者孙文求见洞兄”,但张之洞回拒,还写上“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血气方刚的孙中山照“礼”回敬写到“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做王侯”。张之洞见之,大为吃惊,并以大礼相待孙中山,由此而来了“布衣总统”之称。此外,孙中山在当临时大总统以后,还是像过去那样简朴,并认为——总统不是皇帝,而是公仆!因此。孙中山是真正的“布衣”总统。

孙中山能最终成功地推翻了封建统治,归根到底还是离不开一个人的支持,他生命中的一个重要的女人——宋庆龄。

原本宋霭龄原本是孙中山的秘书,但由于某些原因就让她的妹妹宋庆龄代替她,让宋庆龄去给孙中山当秘书。宋庆龄就对孙中山有崇敬和爱慕之情,但碍于叔侄情面(宋庆龄比孙中山小27岁)难以开口。但是孙中山也已经从平时工作中感受到了宋庆龄的知性美,能够与他一起交流思想,抚平他创伤的心灵,不过孙中山已经有妻子了,而且碍于种种舆论和压力下陷入了迷惘。但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为创造中国第一个民主自由的家庭,他决心要接受各种困难和挑战,为两人的爱情奋斗。最终经过重重险阻,两人结成连理。婚后宋庆龄默默地支持着孙中山的事业,凭借她的外交口才与能力,为孙中山的革命事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他们始终相濡以沫。可才短短的十年婚姻生活,孙中山就去世了,他们就这样永远相分离了。

孙中山一直是我崇拜的历史人物,不仅因为他成功地发起“辛亥革命”,更是因为他传奇的一生感动了我,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不移,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艰苦工作、颠沛流离、备受煎熬,为爱情勇于挑战,这种伟大的精神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更需要的一份毅力和决心。

没有他的存在,就不会有“辛亥革命”,这样我们的历史进程就会被无期限地延迟;正是他,让现代化启蒙如春潮澎湃,中国睡狮猛醒过来!这位伟人传奇的人生构成了一幅幅奇妙的图画,有胜利,也有失败!虽然“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但孙中山真正地创造了他传奇的一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体现了生命真谛所在。

 

第二篇:“布衣总统”孙中山教案

“布衣总统”孙中山

2006.9.19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人物传记的文体特征;学习本文通过生活细节凸显人物丰满个性的创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紧扣关键字眼,在理清文章层次后把握文章主要脉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伟人事迹对学生进行熏陶,升华学生情感。 教学重难点:把握文章主要脉络;丰富学生人文体验。

教学方法:,讨论,演绎,归纳

课型:教学课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流程:一布置预习

二课堂教学

三课后作业

一布置预习

收集有关孙中山的资料,包括他一生中重要的革命事件,奋斗历程以及人生历程中的各种趣闻逸事。资料形式可多样化,可以是文摘或图片,展示资料既可以使用多媒体也可以自己读。

二课堂教学

(一)资料展示:让学生上台展示他们收集的资料。(老师在此会引导学生展示人物不同方面的资料,避免信息重复,达到教学时间上的优化,并自己补充资料。)

(二)文本学习:

1导入:相信在收集了这么多的资料后,大家对孙中山先生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

布衣总统孙中山教案

首先,有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布衣总统’孙中山”这个短语是什么结构?(并列短语,这说明“孙中山=布衣总统”)

而“布衣/总统”这个短语又是什么结构?

偏正短语,“布衣”是老百姓的意思,那么孙中山既为总统,又何以称为布衣?作者企图表现孙中山先生怎样的本色特征?换句话说,在文章中“布衣总统”有着什么含义?

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课文。

2作者及文体知识介绍:

作者:陈廷一,当代传记文学作家,先后出版了《皇天后土》,《孙中山大传》,《许世友传奇》三部曲以及《宋氏三姐妹》等报告文学和纪实文学。 文体:人物

定义: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文体,简称为“传”

第一人称:自传

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

写传主一生

某一阶段

分类 某一侧面

叙述方式 单纯记叙

夹叙夹议:评传

根据上面的知识,大家是否知道本文是一篇怎样的传记? (叙述上采用第三人称,着重写人物的某一侧面,并且是一篇夹叙夹议的“评传”,大家可在文中找出作者对孙中山先生评论的句子)

3课文讲解:

(先给十分钟,让学生将文章分段落,概括每一段的段意,并说明此段阐释了“布衣总统”什么含义)

本文将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4)

第二部分(5—14) 第三部分(15—17) 第四部分(18—25)

段意

“布衣总统”四层含义

第一部分:介绍“布衣总统”

虽为布衣,却胸怀总统大志

虽为总统,却保持布衣本色 热爱布衣 深受布衣爱戴

这个称呼的来源

第二部分:介绍孙中山先

生的俭朴作风

第三部分:孙中山先生

外出情形

第四部分:群众对孙中山

先生的拥护

第一部分:(1)“布衣总统”这个称呼究竟是怎么来的? (来自孙中山先生给张之洞的回帖:“布衣亦可傲王侯”) (2)孙中山先生在与张之洞的交往中,体现出什么品性? (不卑不亢)

第二部分: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孙中山先生的俭朴? (从三大方面写:住所,衣着,饮食) 住所:着重写房间狭小,摆设简单 衣着:“中山服”的由来—改造流行学生装

饮食:作者主要采取了什么表现手法? 对比 作者又是怎样进行对比的? 从总体到个别

(先与总统府内的人

进行总对比,再分别与唐绍仪,伍廷芳对比)

第三部分:孙中山先生外出有什么特点? 不愿劳师动众,凡事

从简

第四部分:(1)“人们踊跃争先剪辫子”说明了什么? 从侧面表现人们对孙

中山民主观念的拥护

(2)解读新军歌:睡狮比喻什么?有谁知道“睡狮”之说最早出自何

人之口?

“六合”的意思是什么?

(睡狮比喻还没有觉醒的中国,出自拿破仑之口

拿破仑说,狮子睡着了,苍蝇都敢落在它的脸上叫几

声;中国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

(六合:天地和东西南北四方,统称六合,这里泛

指天

4思考讨论

思考以下问题,发表自己的想法:

若以成败论英雄,孙中山先生能否称为英雄?

辛亥革命究竟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

如果两者的答案是否,孙中山先生又为何能被尊为“国父”?

(教师会在旁边提醒:从孙中山的高尚人格,从他终生为革命事业奋斗的精神上阐发)

三课后作业

写一篇自传,可以从一侧面出发,也可以抓住某一重要阶段来写,要求真实,字数不少于800字,一星期后交。

教后记:

孙中山作为广东人,在全国人民特别是广东人民心目中享有非常崇高的地位,学生对孙中山比较了解,但对于作为平民的孙中山还不太理解,因此,学生对本课的内容还是有很强的好奇心的。教起来比较顺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