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电影和你在一起的读后感

《和你在一起》观后感

人人都说母爱最伟大,因为母亲给了我们生命,但是人们往往忽略另一种不善于表达的爱———父爱。《和你在一起》就表达了一种父亲的爱。

父亲刘成令我感动,他所给儿子的没有金银和珠宝,也没有权利和地位,但是他给了儿子一生的财富——那就是父亲永远的爱。

在剧中,总是说道:“音乐是用心与情感来演奏的,它是与心灵相关的东西”。 一部电影有音乐或舞蹈元素,总会让观者感觉得到轻松和浪漫,我想导演十分清楚音乐在整个影片中的重要性。在此片中,音乐不是简简单单的完美演绎,更重要的是主人公发自内心的自我解读。整部影片中音乐贯穿其中,在适时的地方画龙点睛,烘托人物感情,感恩是影片的主题,它融入到了音乐中。

刘小春从小和父亲相依为命,三岁开始练琴。刘成为了儿子能好好练琴,为了小春亲生父母的愿望,为了儿子能在音乐方面取得成功,刘成历经艰辛,打短工,住澡堂,送外卖。春不负众望,也非常懂事,他学琴刻苦,很有音乐天赋,在区域性的比赛中多次获奖。

在北京,他们遇到了一个性情孤傲怪异,经常与邻居发生矛盾的江老师,他不容于世俗,但音乐才华横溢。春的朴实和敏感打动了江老师,他成为了小春的老师和朋友。在刘父想要为小春换老师时,他非常的理解刘成的心情,所以他说:“我可以给你音乐,但不能给你成功。”当他说出这句话,他便赢得了我的尊敬。他与小春的合奏非常感人。最后我可以说,他,是一个好老师

余教授他发现小春是个可造之才,同意做小春的老师,余教授说他可能成为春成功路上的阻碍后,他又无悔的要回乡下去,这点让我对他的敬意达到了最高点。他值得我们尊敬。

他让小春站在舞台上并把身世告诉了春,来充实春的感恩之心,让小春用内心真实的的感情来拉琴,从而演奏出真挚动人的音乐。当春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在比赛当晚,他深刻的感悟到真情的可贵,父爱的伟大,他选择了放弃比赛,拿着琴赶到火车站去送父亲,在北京站,春将这份感恩之情融入到琴声中,春用感激之心演奏了乐曲,音乐被赋予了感情的生命,整个车站都被他的音乐所包围,小春哭了,所有人都被音乐所感染。

春将这颗感恩的心奉献给了父亲。刘成的付出获得了最真挚的音乐回报。 一个普通的人,默默地义无反顾地以全部的心血实现着命运的承诺。当他看见自已的付出换回的不是一个国际比赛的获奖者,而是一个呼唤着“爸爸!”大步向他扑来,紧紧拥抱着和他在一起的风华少年,这一刻的父亲,才真正感受到幸福的喜悦并意识到历史的使命已经大功告成了。

想在成功和亲情的选择上,我们很多人都难以放下。所以小春是位巨人——感情上的巨人。

真实的情感,是给予,而不是所取。成功其实是种所取,江老师给予了音乐,余教授想所取成功。刘成的付出获得了最真挚的音乐回报,我们是不是应该为家人做些什么呢?从这部影片中我们应该学会感恩,不管是对父母还是朋友。

 

第二篇:《和你在一起》观后感

《和你在一起》观后感

一部电影有音乐或舞蹈元素,总会让观者感觉得到轻松和浪漫,我想导演陈凯歌在看完《和你在一起》的前期剧本后,就十分清楚了音乐在整个影片中的重要性。 纵观《和你在一起》全片,音乐元素的作用确实无处不在,从影视画面剪辑的节奏、剧中人物性格及命运的刻化、镜头运动的依据、两段式蒙太奇平行交叉剪辑的衔接视听元素等等,都能让我们感觉的到。

但技巧上的运用未必能达到艺术上的收获,当初次观看这部影片的新鲜感退却之后,我们再次理性的看待这部作品时,却感觉到整部影片中,音乐只是被当作一种表现元素使用,其音乐的使用过于目的化和表象化。也就是说,音乐在全篇中被当成一种简单的“工具”使用,而音乐自身的魅力,以及其丰富的对内在精神和艺术意蕴的表达能力被大大削弱。 《和》剧中,陈凯歌自己出演的余教授经常爱说的那句话,大体云云曰:“音乐是用心与情感来演奏的,它是与心灵相关的东西”。但《和》剧中的音乐却与这句“教条”恰恰相反。 接下来,我们就以几部类似题材的影片作一下类比。讲述少年音乐钢琴天才成长传奇经历故事的《闪亮的风采》,在平淡中讲述一个貌似痴迷,有几分懦弱的钢琴家。在该片中,他是一个超级不起眼的人,甚至被人藐视与凌辱,当他与音乐“合唱”时,你却能时时刻刻感觉到惊喜,感觉到这个“懦弱者”在音乐面前精神世界的激荡。在此片中,音乐不是简简单单的完美演绎,更重要的是主人公发自内心的自我解读。在这里,音乐是一种媒介,它负载着传递主人公内心世界的任务,通过音乐你可以看到一个为音乐“癫狂”者的丰富的内心世界。 另一部电影《钢琴课》,片中一个哑女、一台钢琴、一个热情如火的爱着她的印地安男人。影片前段,丈夫死去的哑女用音乐倾诉内心的思念、痛苦和喜悦,这是她对过去爱情的祭奠,也是她自我救赎的方式;影片后半,爱着哑女的印地安男人是点燃她内心激情的导火索,而哑女的小女儿则是见证者;最终,救赎完成,钢琴沉入海底,一种感情的寄托物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另一段真爱,是内心世界激情的再次复活。音乐再次回荡,纪念着哑女在海中的“洗礼”,她再次复活了,而音乐是哑女爱的序曲。

在一系列的感情发展与见证中,音乐是潜在情感发展的表现因素,如果在这里缺少了这个元素,情感几乎无法表达的如此准确,因为缺少音乐,片子会失去一种用言语无法表达的意蕴。

相比以上两部影片而言,《和》片中的音乐变的苍白无力,最重要的影片因素“音乐”也成为机械的剪辑与抒情工具,而带来更多的是音乐与画面流畅剪辑后的视觉快感。之后,我们再次回味,好象没有哪个段落能够让我们留恋,而音乐所能带来的多层次的“表现”与“倾诉”没有在我们的期待中出现,我为它的流失感到遗憾。

从另一个角度解读,我们不难发现,陈凯歌作为一个中国电影精英在这部影片中的“精英思想”的表达。《黄土地》如果是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依恋,那么《霸王别姬》我们就已经感觉到了陈凯歌对精英人士的关注,而到了《和你在一起》他的精英意识就已经表露无遗, 以《和》剧中角色分析,刘小春学琴的过程经历了三个带有“父亲”身份的人物。其一,是小春的乡下的养夫刘成;其二,是事业与爱情都不得志、终日郁郁寡欢的音乐教师——江老师;其三,是功成名就的精英人物——余教授。

剧中传达的信息十分明了,刘成被视为社会低层的人物,是一个乡下人,作为养大刘小春的父亲,刘成只能给刘小春平凡人的力量,如果单凭这位农民父亲的力量,刘小春最终走向成功、步入精英阶层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江老师是一位普通知识分子,是个心比天高、孤芳自赏的忧伤者,是个普通教师,他只能让刘小春技艺更加娴熟,而让其成功的成为精英也是力不从心的。刘成为刘小春的再拜高师,以及江老师的最终放弃学生——刘小春,都传

递出他们对精英群体的屈服和认可。

于是,第三个“父亲”以救赎者的身份登场。这名精英的代表人物江教授是陈凯歌亲自主演的,他也将这名“拯救者”刻化的入木三分。从这一系列电影表达中可以看出,刘小春想成功,只有精英人士可以做到。还好,《和》片的结尾并没有过分迷恋“精英精神”到底,最终还是让刘小春回到了刘成的身边,可其中让我们感觉到的却是刘小春与成功的擦肩而过,与精英群体的擦肩而过,这些都让遗憾大于快乐。另外,陈凯歌扮演的江教授身处精英群体表现出来的“高处不胜寒”还是“采菊东篱下”为好的心态,也在片尾表露出来。

在《和》片中,刘小春与漂亮女人莉莉间的不可言喻的情感,让人联想到影片《西西里岛的美丽传说》中男孩爱慕美丽女人时的细腻表达,《教师别恋》中师生狂恋如火的内心点点剥露。相比之下,《西》和《教》片中的情感处理,让人看了啧啧称赞;而《和》片中这段关系的用笔苍白,让人叹息。

另外,刘小春与江老师,以及其与刘成的生活,都被戏剧化的处理和浪漫化的描写淡化,而追逐“精英”式的成功成为主题,生活的质感被大大削落,使全篇华而不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