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论文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资本论》

——资本论读后感

自从老师说要读一本马克思的著作以来,我就迷上了《资本论》。 两周之后,我把它大致读完了,感觉这本书不适合在这样炎热的季节里研读。其间一些黑暗面的描述真的可以让人不寒而栗。尽管如此,我还是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起码知道了,原来钱可以是那么复杂的东西! 以后的几天,我一直试图把我从它那里得到的知识整理出来,好让自己的头脑中有个比较直观、清晰的印象。我把书里的内容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在加以分析,得出了一些见解与看法。

一丶书之价值

在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市场经济的历程已三十多个年头在这样的历史大潮中,一股新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读书无用,那么读资本论之类的书更是无用中的无用了。

对于普通人而言,他们讲求实惠,功利至上的拜金性倒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市场经济的特性然而,对于理论工作者而言,特别是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而言,如果产生这样的想法,倒是理论工作者中的奇谈怪论对于以理论为职业生涯的理论工作者而言,理论工作是其一生的使命就广义而言,其包涵前后衔接的两个方面:前一方面是一般的理论研究,这是理论工作者的立身之本;后一方面是推动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实践马克思毕生所倡导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因此对于理论工作者而言,读书不仅有用,而且很有意义,他们要承担一般人无法胜任的历史重任。

《资本论》之所以值得一读,在于其巨大的理论价值资本论集马克思四十年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两位创始人合作的典范之作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而言,资本论是成熟时期的马克思主义著作从内容上言之,这部著作可谓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这部著作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发展及历史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结论因而,在这部著作里,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严谨地合为一体,形成了完整的马克思主义体系,从而使这部著作的理论价值要远远大于其他任何一部马克思主义著作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如果正视这部著作的理论价值和历史地位,都不得不静心下来阅读这部包含马克思主义真谛的著作。

二丶 基本精神

从《资本论》里,我似乎可以看出一个古怪的植物状社会体系来。这个体系的顶端是些厚厚的叶子,遮蔽了所有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投下无尽的阴影在根部。占整个体系绝大部分的根盘在深深的泥浆中,拼命地吸收可供系统利用水分和养料,通过枝杆送至叶片上,而叶片将它们几乎全部用于再生产,于是植物体便不断长大。

无需解释,根代表的就是广大的劳动人民,他们不停地把各种自然资源转化成社会财富,通过市场交换或租金——枝或杆,财富最终落到资本家——

叶子——的手里,财富变成了资本,被重新投入再生产过程。为了吸取更多的养料和水分,根只有往地下越扎越深;叶子要得到充分的阳光和空气,也只好拼命向上伸展;枝杆亦随之长粗,变长。原本小小的丑陋植物逐渐成为一棵棵参天大树! 植物不能没有根也不能没有叶,社会不能失去上层的资本阶级,更不能失去下层劳动大众。问题在于,植物是一体的而人不是,由人构成的社会不可能像植物那样安静地生长。社会要发展,方向是平等,但照这种模式下去是行不通的!差距只能越拉越大。 怎么办?不知道。 由科技发展带动的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关系发展的基础推动力,生产力的提高意味着产品的增多,不能作为再生产原料的产品就必须被消耗掉。但劳动人民无力消耗太多的奢侈品,而资产阶级为了尽量提高社会的再生产率也不倡导铺张浪费,植物形的社会其实就是节约的社会。

可是,科技的发展不会因此止步,生产效率的升级也是必然,若不考虑自然资源的枯竭及大规模毁灭性的战争或灾难,这个社会体系早晚要被自己生产的产品撑死! 树木不可能无限制地长高,并非因为时间不够;相似结构的社会体系也不能永久存在,不是由于敌人太强!

三丶《资本论》与当代世界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若干基本问题过去的一百年,是社会主义星火燎原,浩浩荡荡,然而又遭遇重大挫折的一百年;过去的一百年,又是资本主义危机四伏,四面楚歌,然而又垂而不死的一百年毛泽东曾豪迈地宣称东风压倒西风,但是历史却让人感到困惑,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一些善良的人们产生了疑问和困惑,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前途也存在这样那样的忧虑,甚至在我们的一些党员和干部中也程度不同地产生了信仰危机资本论这部著作以其巨大的理论价值,这对于正确应对当今世界发展的基本问题,对于化解这一信仰危机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关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本论这一巨著以科学的方法研究了资主义这一历史形态,得出了关于资本主发展趋势的重要结论,这就是生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他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资本论,以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证实了这一结论的科学性当代中国共 产 党人要以清醒的政治头脑,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未来发展趋势的科学真理,把坚持真理融入日常的社会主义实践中来。

关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私有制经济问题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实力迅速增强,而私有制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这种现象使得部分人产生了信仰危机这里面就是一个如何客观对待私有制经济成分的问题。

关于当代中国的市场经济问题对于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是否衔接的问题,邓小平同志已经有过多次精辟的论述我们主要从资本论的角度来谈市场经济马克思在资本论里面对私有制下的市场弊端进行了揭露,这无疑是对其消极作用的充分肯定。然而马克思同样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谈,市场经济的市场经济在优化资源配置调动主体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方面是其他体制无与伦比的,资本论在充分肯定私有制时实际上就充分肯定了市场经济,因为现代资本主义私有制主要就是依靠市场经济来发展的在当代中国,对于

市场经济的认同度已经很高,关键是如何善于扬长避短正如马克思指出: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够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因而,我们要充分肯定市场经济对于当代中国发展的积极意义,在我们认识其不可避免的条件下,充分发挥它的积极性,做到扬长避短,这才是对历史规律认真负责的态度。

 

第二篇:马原期末论文

运用实践和认识相互关系的原理,

分析互联网的发展对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的影响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信息的新媒体,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新途径,并对人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产生着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同时互联网开拓了一个崭新的、广阔无比的学习空间,在这个新世界里,将不存在任何障碍, 这种学习空间的扩展,使得处于信息时代 的大学生群体的学习面临一次意义深刻而又巨大的冲击。

关键字:认识,实践,互联网,思想价值观,大学生

正文:随着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因特网的日益普及,现代社会进入了网络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和国际舆论斗争的新领域,也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网络文化已成为影响人们思想品德?价值导向的重要因素。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涉及社会结构、政治形态、交往方式、管理模式、经济运行、教育模式等诸多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互联网不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也是一种思想和文化的存在,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述了:实践在人的认识的形成中具有决定作用。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为认识提供了可能,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互联网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传播工具,打破了地域、民族、国别等界限,大大缩短了人们之间相互交往联系的距离。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指导实践。互联网技术对人的思想的冲击证明了这个原理。由于互联网的出现,使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发生了改变,增加了人类认识世界的途径,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工具。同时互联网的出现在人类文化生存与传播形态上是一次重大突破,网络文化以其独特开放性、平等性、互动性及无政府性,形成了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与矛盾,它正越来越多地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

第一、  互联网在社会上的发展及现状

21世纪,随着互联网的普遍发展,互联网已经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据资料显示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大略地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86.6—1993.3是研究试验阶段,这一阶段网络的应用仅限于小范围内的电子邮件服务,而且仅为少数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提供电子邮件服务;第二阶段为1994.4—1996,起步阶段,中国这时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有互联网的国家;第三阶段为1997年至今,是快速增长阶段。如今,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网民规模达3.38亿,宽带网民达3.2亿。

由此可见,短短的二十多年间,互联网的用户从最初的0达到3.38亿人,这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数字,在这二十年间,互联网给中国带来了非同寻常的机遇,信息资源作为继材料资源、能源资源后又一重要的战略资源,它的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已经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取得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它正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

 第二、互联网对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带来影响

“人类的一切新发现或新创造,都标志着人类认识与改造世界的能力扩大,从这些发现和进步可资人类利用的价值来看,就成了人类智慧的化身;当这些新事物因其利用价值脱离了真理的制约,成为人类不同个体或社会集团之间争夺的对象或进行各种斗争的武器时,就会加剧人类社会的诸多矛盾与冲突,对整个人类造成伤害,又似乎使人类变得更加愚蠢起来。”任何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往往会带来麻烦。互联网也同样具有这样的两面效应。它既可以用来传播先进的文化和观念,也可以被利用来散布种种文化垃圾;既为人们思想观念的丰富发展提供了新的广阔天地,又为许多负面信息的传播打开了方便之门。

1、互联网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与传统的三大媒体——广播、电视、报纸主要以“平面传播”信息的方式不同,被称为“第四种媒体”的互联网是一种“立体媒体”。它能使声音、文字、图像等综合性很强的各种知识信息在瞬间生成、光速传播、实时互动、高度共享。人们坐在家中,凭借着一台电脑一个鼠标就可以在信息海洋里遨游,达到“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的境地。人们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思想观念更具开放性和包容性。

     互联网也扩大了人们思想文化的交流。互联网还为使用者提供了一个从未体验过的虚拟空间。在网上,网民身份被数字化、电子化、虚拟化,使人们更容易在互联网上比较真实地自由地表达意见,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

2、在充分肯定互联网对人类文明发展的积极意义的同时,也要看到它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正如许多现今人们所议论的一样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在影响着人们生活习惯。网络成瘾;信息垃圾;人际淡化。互联网的传播使得人们了解的越多,好的学到的同时,不良风气也学到了不少,如现今活跃的非主流风潮,使得大多数未成年人盲目跟风。网络成瘾使人性情躁动,在游戏中遇到的不顺易带入现实生活。信息充斥使人与人信任度不断降低,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人们在生活中受到互联网的影响不可不谓巨大。互联网构成的“虚拟世界”容易造成人际隔离和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今天互联网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已经大大超越任何一种传统的媒体。在互联网的虚拟环境中,有些人完全丧失了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3、实践决定认识,认识也指导实践,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也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增强了人们思想的主体性、平等性、开放性、选择性。但与此同时,它也产生和放大了人们思想的随意性、盲从性等。前者是正确的思想认识,它会促进互联网世界更好的发展,并进而促进人们的正确认识,如此良性循环;后者是错误的思想认识,它会阻碍互联网的良性发展,甚至导致恶性循环。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一步步深化和提高。互联网不断地发展,带给人们各种积极与消极的影响。但无论如何,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辩证地看待问题,人们的认识必然越来越理智,思想观念也将会趋于成熟。

第三、面对互联网正确树立价值观是人们的当务之急。

随着社会的进步,思想也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人们解放了几千年来被束缚住的思想,开始独立思考,产生个性化的见解。互联网的影响已渗透进整个社会,面对互联网所带来的种种,无疑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1、如今人们对待互联网的发展,不能仅凭个人兴趣,受互联网中负面因素的影响,而应该把个人的价值追求 同汲取科学知识、积极精神和艺术熏陶等先进的文化与观念结合起来,实现个人价值以坚持真理标准为前提,坚持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观,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积极作用而避开其负面影响,通过互联网,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科学人文素质。

2、 网民应该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坚持社会的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保障国家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尊重和保护个人的正当利益,在两者发生矛盾时,自觉地无条件地服从于社会整体利益。不要受网络迷惑而去侵犯他人的利益,影响社会的和谐。

8

    

互联网不断地发展,带给人们各种积极与消极的影响。但无论如何,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一步一步深化和提高,辩证地看待问题,人们的认识必然越来越理智,思想观念也逐渐趋于成熟,将互联网的消极影响控制在最低水平,而最大的利用互联网为人类的生活带来的便捷功能,使之继续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服务。

特别是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对待互联网的双重效应,应该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加以正确分析,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网络的出现,拆掉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围墙。把学生带入到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历史与现实告诉我们,成功的实践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当人所追求的价值与真理标准相统一时,由此产生的新发现或新事物就会成为人类社会进步“ 智慧生命” 的力量;当人所追求的价值与真理标准相违背时,人的生命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历史前进的“ 愚钝的物质力量” 。因此,大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互联网及其他新事物价值的追求与评价,以坚持真理标准为前提,在实现真理价值的前提下实现人生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郭元祥《. 综合实践活动中认识与实践的关系问题》

3曲晶《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4、胡昌恩.《网络文化发展趋势和作用研究》

5、毛泽东《毛泽东文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