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命运交响曲有感

听《命运交响曲》有感

第五交响曲,一般指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c小调第五交响曲,作品67号(Symphony No. 5 in C minor, Op. 67),又名命运交响曲(Fate Symphony)。该曲是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完成于1805年末至1808年初。该曲声望之高,演出次数之多,可谓交响曲之冠。

《命运交响曲》一开头的动机已经成为所有人耳边最著名的音乐警句。从未有人不在由这个动机喷涌而出的音乐洪流面前深受震撼,并且在以后阴霾的日子里,不断地从中获得激励。这是迄今为止,人类情感向一切艰难困厄所射出的最猛烈的炮火,我们在音乐的进行中,甚至可以感觉到自己正奔跑在这样的炮火之间,跟随着炮火的指引,奋勇向前。

有一种较为流行的说法,认为这是“命运的敲门声”,其来源是据贝多芬的学生兼朋友安东·辛德勒的介绍,贝多芬曾对他说过这句话。不过后人对辛德勒的信用颇表怀疑:一则这样的比喻与音乐的力度相比太过笨拙而且稍嫌夸饰,再则辛德勒的记述已经在很多地方被证实并不确切,更何况销毁了贝多芬400册谈话记录中的约260册,并在剩余的不足150册中大肆篡改的也正是此人。我们不能因人废言,却也要知道为如此伟大的人类精神成就作“证词”的,不过是一个自称为“贝多芬的机要秘书”,虽然对贝多芬后期的生活很了解,但却因其极度的虚荣和卑怯无耻而对贝多芬的精神遗产造成了最大伤害的人。因此,对辛德勒的这一笔记录,我们也只能聊备一说,却完全不必受它拘束。并且我们可以在对音乐的感受里发现,没有这个过于拘谨的理解,音乐中斩钉截铁、勇敢决绝的力量也丝毫没有受到损失。

除了精神内容以外,这部交响曲还在结构和发展形式上作出了典范,我们可以据此体会交响音乐的本质。《命运》是交响音乐最杰出的代表,被看作交响乐理想的结晶,是“交响思维”最集中、最有说服力的体现。它的第一乐章就建筑在用两个音写的四个音符构成的主题上,这是一个音乐主题所能达到的最小限度。这个主题高度集中,以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向前冲锋。整个乐章发展的结果就是对这个主题作出完整的阐述,到那时我们才看到它的全部意义。在它短短的四个音符里,浓缩了整个乐章(乃至全曲)的能量和精髓。它本身无比简练,精悍锐利,充满内在的紧张度,为自己的发展准备了无穷的精力,在不断的扩展里发挥出令人震惊的能量和迷人的动感。后来的浪漫主义交响乐中,就再也见不到这样凝练的主题。浪漫派们的音乐主题着迷于悠长的抒情气息,真正地“目迷五色”了——主要是音色、和声以及情感想象力的色彩,音乐获得了更大的“自由”,但是它在古典主义——尤其是贝多芬那里达到的,因为主题在逻辑上的必然性显示出的不容置疑的力量也从此大打折扣。主题的发展由此也大不相同。古典主义以主题的动力为第一要素,全曲是对主题的不断充实的过程,而主题又是对全曲的总结。浪漫主义有很多美丽而又富有表现力的旋律,但是把它们用作推动乐思发展的主题时,却有点尴尬。因为这样漫长的抒情主题在刚刚呈示出来的时候,就已经说出了自己的全部意义,不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这样就只好不断寻求新的旋律来扩展,终于导致色彩愈加丰富而强有力的主题推进难得一

见。旋律太多,处理起来难免会显得散漫,有些浪漫派的音乐作品虽然是在抒情,但是听起来却让人抓不住比较明确的方向,觉得还没有古典主义的作品好懂,就是这个道理。 没有人觉得自己听不懂《命运交响曲》——虽然实际上它的音乐语言异常精练而又丰富。第一主题跌打滚爬,跨越九九八十一难,一直在音乐的中心位置猛烈撞击。与其说它是一支短小的旋律,不如说这是暴怒的节奏,两者不可分,但是节奏发挥了更大的作用。鉴于这个主题的冲击力显而易见,而且它实在是太著名了,不那么知名的第二主题就尤其需要我们多加注意,由此丰富自己对于第一主题的理解。

开始的四个音符一出现就展开凌厉的攻势,夹着让人为之动容的惊悸、愤激和壮烈之情,成为每一个音符的主宰。所有的音符都被卷入战场,参与这场战斗,“命运”的意识有目共睹。一番硝烟弥漫之后,圆号一齐吹响,在战火里迎来含泪的第二主题:5 1` | 7 1` | 2` 6 | 6 5 | 这支旋律流畅甘美,带着温存和慰藉走进“战士”的胸怀。整个乐章在开始动机的领导之下,组织严密,高度统一,第二主题的位置无法与之相比,可是我们真该仔细品味这支旋律,看看在那勇猛的第一主题心中,还蕴蓄着多少爱意。

第二乐章,流畅的行板。低音提琴在背后不易察觉地悄声拨弹,中提琴和大提琴引出厚朴宽广的第一主题,以宁静和悲怆,定下了这个乐章的底色。然后有一支管乐吹奏的哀歌,以后又一再以同样的面貌出现,其中刻骨的忧郁令人难忘。第二主题是一支威武的战歌,如进行曲的节奏,发出仍然要去战斗的呼声。这一乐章,是战士的歇脚,英勇的情怀在暮色苍茫里陷入深思。

第三乐章与第四乐章之间没有间断,两个乐章接连演奏,更突出了音乐中的戏剧性力量。前面是机警的心灵在不安地观察、等待,作出各种力量的比较。抑制的喘息、潜伏的火力随着第四乐章到来的军号响起,排山倒海般倾泻而出。这是人与“命运”的大战,是令人窒息的白热化的拼搏。贝多芬胜利了吗?我没有答案,但我们之中谁还能以旁观者自居,而不去加入这场战斗?

通过音乐,可以联想到我们现在的大学生活,我们无论是在成功的快乐或失败的苦恼中,都应该相信生活充满希望的,有时逢到好天,有时遇到风浪,只要你的舵掌握的稳,人生的海洋通常都能安全的渡过而到达彼岸。

跑掉因为失落而无地自容的影子,对天空喊出一切不愉快,再塑造一个全新的我,凭着那永恒执着的追求,音节我们的一定是一片明艳的艳阳天!

 

第二篇:大学生音乐修养,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感受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在他的全部交响曲创作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一部。恩格斯对这部交响曲有过很高的评价,他在给妹妹的信上甚至这样说:“要是你还没有听过这部壮丽的作品的话,那你这一生可以说是什么音乐也没有听过。” 这部交响曲原先并没有标题,后人根据贝多芬自己对这部交响曲的主导动机所做的说明,为它取名为《命运》。在讨论海顿与莫扎特交响曲时我们永远也不可能如此具体地谈及其音乐激起的感情,这首交响曲却是从开始的明显威胁开始,以光明战胜黑暗、正义战胜邪恶结束,这是贝多芬英雄主义时期的代表作,也是他对困扰他的恶劣形势的征服。在他的交响曲中,人的胜利是同命运的暴力进行殊死的斗争得来的。他的《第五交响曲》揭示了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失败和胜利、痛苦和欢乐,说明生活的道路是艰难曲折和满布荆棘的,但是对社会负有的崇高责任感,使人们格外奋不顾身去建立功勋。英雄扯断束缚着他的锁链,点燃自由的火炬,朝着欢乐和幸福的目标胜利前进。从黑暗到光明,通过斗争走向胜利,这就是《第五交响曲》的戏剧性冲突的整个发展历程。因此,这部作品实际上最深刻地阐释了贝多芬 “通过斗争从黑暗走向光明,获得胜利”的思想。表达了作者象一头雄狮永不向命运低头,而是向命运奋力抗争。这个主题旋律就象一枝小树芽,在音乐的发展过程中,它萌发成千千万万叶子,这些叶子虽大小不同,但密切相关。作者就用这些小树芽——发展成了一棵蔚为壮观的大树。这部乐曲记载了:“人类从痛苦走向智慧,从智慧走向勇气,从勇气走向希望,从希望走向永恒生命的漫长历程”。欣赏这部交响乐,可以说是境界上的一次升华,给人以勇气、信心和力量!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当如何面对今后人生路上的坎坷与困难,收获与成功呢?

我们企盼人生旅途一帆风顺,然而现实生活并不都是那么尽人意,它是即有风和曰丽,又有惊涛骇浪;即有鲜花,又有荆棘。因为社会是复杂多变的,在社会急剧变化中把握不稳前进的航向,人生旅途出现曲折或坎坷是在所难免的。只是坎坷有多少之分,深浅之差,大小之别而已。所以,每个人都有一个如何对待人生坎坷的问题。

面对人生坎坷,不外乎三种态度:第一种是积极进取,直面人生。这种人敢干向命运挑战,不怨天,不怨地,敢干抗争,愈挫愈强,百炼成钢,能成为生活中的强者。第二种是消极颓废,自甘落伍,一旦遇到挫折,在困难面前,便全面崩溃,自轻、自贱、自暴、自弃。第三种是麻木不仁,无所作为。这种人认为:祸福凶吉乃是天数,信奉“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的唯心论。于是逆来顺受,不抗争,不进取,麻木不仁,一句话“认了”默默的无所作为。 遇到坎坷不沮丧的人是没有的,只是有的人会由此永远不能振作精神,而有的人在暂时的沮丧之后,马上重整旗鼓,拿出更大的力量去解决困难。人生就是这样,它是一个不断奋斗,不断茫然,不断收获,又不断感到失落与不满的过程。

有一句名言:“时间顺流而下,生活逆水行舟”。人在生命的历史长河中,难免不遇到什么困难,实际上,困难一直是与人为伴的,直到今天,还有人为温饱

问题而挣扎,气候灾害、地质灾害和其它灾难也不时的发生,无论多么幸运的人也避免不了和困难打交道,最起码每个人都要面对生老病死这一规律。另一方面,人们都渴望成功,而成功的人士都有不平凡的经历,他们的成功都是从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中走过来的,古今中外,几乎没有例外的。所以一个人无论想过平静、简单的生活,还是想有所作为干一翻事业,都应该树立正确的面对困难的态度。

既然困难不可避免,那我们就不该逃避、不该抱怨,就应该以坦然、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困难。面对困难还应该树立不怕吃苦、不畏艰险的精神,面对长期的困难,耐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就显得特别重要。

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困难,在困难中使人倒下的往往不是困难本身,而是消极悲观的态度,是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是没有坚强的意志。人的信念、人的精神起着很大的作用,人们常听说这样的例子,一个没患癌的人,被搞错了,以为自己得了癌症,人马上就不行了,而真正患癌的人,以为自己没有患癌,反而表现很正常。在困难中,人们通常怀着必胜的信心,而有时以顺其自然的态度面对困难,应该是更好的态度,因为有些事情的结果是难以预料的,也是难以左右的,期待着什么结果也许会使人失望,能做到尽力而为就是了。

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困难使人痛苦,人们不愿遇到困难,但是通过困难的磨练的确使人变得成熟,从这个角度讲,困难又不是坏事。“没有吃过苦就不知道什么是甜”,拜伦的一句名言“逆境是到达真理的一条通路”,说的就是这方面的意思。“患难见真情”,“贫穷出孝子”,这两句话也重点强调了在困难中可以表现出人的良好品质。

既然困难和逆境可以使人走向成熟,那么我们就不该白白地吃苦,认真对待,勤于思考,一定会有所收获。

消极的人看到的是困扰,让人感受到生活处处是阴影;积极的人看到的是希望,让心灵拥有更加广阔的晴空.

拿破仑曾说:“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是这种很小的差异却可以造成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即积极的心态还是消极的心态,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和失败。”事实就是这样,成功和失败之间的区别在于心态的差异:即成功者着意亮化积极的一面,失败者总是沉迷消极的一面。

外来的因素总是起着积极或消极的作用。所以,作为一个正常的人,在遇到生活的难题时,重要的是不管别人的心态如何,都要有自己正确的立场,保持良好的心态,否则一不小心,就会偏离正常的生活轨道。任何情况下,积极的心态有助于人们克服困难,看到希望,保持旺盛斗志;而消极的心态只会使人沮丧失望,对生活充满抱怨,甚至限制和扼杀自身的潜力。

成功,是世界上任何人都羡慕的;失败,是世界上任何人都害怕和讨厌的。但在现实五彩缤纷的生活中,任何人都不可能只拥有成功,也不会总是失败。其实,成功和失败在同一轨迹上,成功和失败是一对孪生兄弟,总是相伴而生。人的一生,说到底,就是在成功和失败之间荡秋千。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既然通向成功的道路是平坦,那就不要害怕失败。可以这么说,一个人如果从未失败过,他就不可能体会到真正的生活及人生的深刻内涵。而如果你一遇到失败就“退避三舍”,你将陷入更大的失败和极度的苦闷之中,你将永远看不到成功的曙光。而当你勇敢地面对它时,你会惊异地发现,失败原来也是一种收获,是酝酿成功的肥沃土壤。只要你在跌倒处爬起来,昂起头,挺起胸,继续拼搏,顽强

开拓,生命的琴弦就会奏出欢快的音符,奉献出迷人的旋律。

古今中外哪一个有成就的人没有经历过失败?对他们来讲,一千次的失败,只能是第一千零一次地站起来。他们从失败的泥坑中爬起来,然后行色匆匆一如既往。越王勾践做亡国奴时被人当马骑,后来卧薪尝胆,终于一举成功。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刚开始创作时,一百多封退稿信雪片般向他飞来,贾平凹坦然面对,将它们全贴在墙上,用来激励自己,他没有被失败打倒,终于一举成名。

无失败,就无所谓成功,关键是看我们对于失败的态度。而生活就是要面对失败和挫折。当你一蹶不振、悲观失望时,切记失败是成功之母,几次碰壁也算不了什么,人生道路还很长很长。项羽当年一败涂地、自刎乌江,无脸见江东父老。若干年后,杜牧游此地时题下了“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的诗句,在杜牧看来,项羽回去重新起兵,也许有朝一日能东山再起。

我们无论是在成功的快乐或失败的苦恼之中,都应该相信生活就是这样的,有时逢到好天,有时遇到风浪,只要你的舵掌得稳,人生的海洋通常都能安全地渡过而到达彼岸。

抛掉因为失落而无地自容的影子,对天空喊出一切不愉快,再塑造一个全新的我,凭着那永恒执著的追求,迎接我们的一定是一片明媚的艳阳天!

对《大学生音乐修养》的评价:

这门课程的开设,极大地补充了我的音乐知识。未上此课之前,我还是一个只会听流行音乐的毛头小伙子。现在我在宿舍已经开始欣赏各大著名钢琴曲,小提琴协奏曲了。它对我个人的涵养的提高也有帮助。

对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建议:

希望老师增加乐曲的赏析时间,取消过多的音乐专业知识。使我们在课堂上能感受到名家的音乐,感受到他们的思想。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在喧嚣的生活中获得灵魂深处的洗礼,放松身心。

希望能增加对流行音乐的赏析。现在的年轻人对音乐的喜好重要集中于流行音乐。对它们的赏析能增加同学们上课的激情,拉近师生距离。

不足之处:

课堂气氛太紧张,老师应该加强课堂气氛的推动,播放一些流行的MTV,加深同学与老师之间的交流。

教学中的乐理知识过多,希望能酌情减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