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录观后感

《启示录》 映入你我眼帘的景象,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生活并不像我们生活得那么安逸,他们的生活正如你我在课本中学习到的原始人的生活一般,但他们有着自己的的欢声笑语。呈现给你我的是原始文明的灵魂以及纯洁的心灵。

荧屏上的的主人公虎爪拥有着平静而幸福的生活,有着幸福而美满的家庭。但外族人的入侵却打破了原本属于他们的幸福,残酷的首领带领他的部下屠杀了虎爪的大部分族人,原本处处充满欢声笑语的部落因外族的践踏而死寂一片,听到的只是对失去亲人的悲痛、对敌人无还手之力的无奈、对生活充满绝望的哭声。这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场噩梦,仿佛从天堂跌入了地狱一般,黑暗笼着他们的周围。

在这部电影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那神秘的玛雅祭祀仪式与虎爪的逃亡。祭祀仪式让我想到君权神授论,以神意来治理国家,君主代表神意。那活人祭祀神的仪式让我看到了玛雅人的野蛮、血腥。他们过度愚昧的相信不祭祀更多的活人,神灵们就不会安息,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作物就会枯萎,他们那冷酷无情、自私的心理让我感到了心寒。虎爪的逃亡让我不得不感叹,都说人在绝望中会爆发出他内在的潜能,从逃过森林中的毒蛇猛兽让我感受到了他的智慧,从跳瀑布逃离沼泽我感受到了他的胆大与不放弃;从他说的那些话语让我感受到他的骄傲与自信;从用蜂、蛙的毒对付敌人让我看到了他的智慧与冷静。他是一个令我从心里感到佩服的一个人。我想如果他心中没有对妻子与儿子的爱,在这艰辛的旅程中不会取得胜利,可见爱是十分伟大的!此时我联想到了自己,很庆幸我生活在一个和谐的社会。

我觉得环境和自然的失衡,以及混乱的价值观直接导致了玛雅文明的陷落。对我们当今的社会而言,也是一种启示

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不断遇到新的挑战。同时,人类在自然的“报复”中不断学习,积累经验,不断深化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与自然关系所面临的问题不同,人与自然和谐的内涵也不尽相同,和谐与否,如何实现和谐,取决于人类当时的认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马克思说过:“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

当年阿姆斯特朗在登陆月球时,回头望了望地球,他说他不知地球原来这么的美丽动人。地球已有四十六亿年的历史,而人类短短的只出现了几千年,却几乎摧毁了她的美貌。地球,是美的,但在人类文明日渐蓬勃发展的同时,她渐渐凋零了。人与自然太微妙了,曾经不知道大自然的强大,当我看过电影《正负2℃》的时候,我惊呆了,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竟然是这么的不堪一击,例如,人口的增长,使耕地面积扩大,这会导致大面积森林和草原遭到砍伐

和焚毁,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变得日益简单和脆弱。我们人类又能阻止得了这一切的发生吗?我们现在能做的只有保护、预防、采取必要的措施改善地球,改善大自然,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在人类出现之前,地球的演化一直是自然过程。在人产生并且从自然中相对独立出来之后,人类活动开始干预自然,自然过程中加入了人为因素,并发生了很大变化。人类不仅是自然的一部分,还中国当前人与自然存在问题。生态道德教育还没有真正纳入道德教育体系

中国生态教育起步晚,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将环境教育纳入小学和初中教育之中。而在教育理论界,是在近十年才提出对环境讲道德的问题。20xx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但是,环境教育大都停留生态知识和技术的传授,理论多实践少,极其缺乏对生态道德的情感唤醒。于是,常常出现教育与实际脱节,学、做两层皮的现象,爱护保护环境的实际效果差。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没有明确思想政治课与生态文明教育的关系,没有深入探讨生态道德在现有道德体系中的地位,也可以说是生态道德教育还没有真正纳入道德教育体系。

受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局限人们还没有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长期以来,我国的德育主要是围绕如何处理个人与他人、社会、国家的关系而展开,虽然,中央在20xx年就颁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但是,人们对社会公德的认识还只是局限于人与人、人与社会领域,而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仍然没有深刻认识。许多人还停留在“人必胜天”自然属于人类”等以人类为中心的错误理论的幻像中。人们还没有正确认识自然科学规律当今的生态环境危机使人类意识到还没有正确认识自然科学规律,还需要重新思考一些问题:如人天关系需要重新认识,科技的作用需要重新界定,社会发展规律需要重新探究,对人的本质、如何生活等哲学问题更需要进一步研究。人类自身有认识误区,还没有正确认识自然科学规律,还不能盲目迷信科学技术。有关生态文明有关道德建设的保障措施不得力由于人们对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存在模糊认识,在行政管理、经济管理、法律管理等中还缺乏相关的生态文明建设内容,有关生态文明的具体制度落后于一些行为,加之管理、执行过程中又往往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或是惩处不及时等现象,致使对生态文明道德建设的保障措施不得力。

人与自然怎样实现和谐发展。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科学的自然观与社会发展观首先,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一种真正的平等、和谐的统一,即提倡把人类的利益和自然的利益统一起来的自然观。实践已充分表明,过去那种“先污染后治理”的

道路,是典型的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不负责任的愚蠢行为,教训极其惨痛,代价极其昂贵。在今天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我们不能在再走过去的老路,要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在综合发展的基础上,搞好胜生态经济建设,努力实现生态文明。全民动员,培养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其一,加强生态文明观念的教育。生态文明观念的核心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塑,即必须认识到:人既是自然的主人,又是自然的存在物;人既利用自然,又必须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其二,加强生态道德教育。生态道德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大力培育全民族的生态道德意识,使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转化为自觉的行动,才能解决生态保护的根本问题,才能为生态文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其三,加强生态法制教育。保护自然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不仅需要人类的道德自觉,同时更需要社会法制的保障。尊重自然,按照自然规律谋发展建立生态文明,就必须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尊重自然,按照自然规律来办事,改变生活方式,倡导绿色消费,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可持续消费之路;就必须在全社会培养环境伦理和道德,建立和完善生态保护制度,形成善待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社会风尚。

当前,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总趋势正从冲突走向和谐,环境保护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我们对此应报以谨慎的乐观态度,相信人类自身的智慧。在未来社会里,我们应选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持续发展。人生天地间,和谐相处是终极目的。在未来社会里,人类应该主动地、自觉地、积极地保护自然,维护自然生态的平衡。因为人也只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终究不是“人定胜天”的。人类可以充分认识自然,合理利用自然,努力按自然规律改造自然,但永远不能征服自然。

 

第二篇:《师德建设启示录》观后感1

《师德建设启示录》观后感

——正人先正己 教师做表率

通过看了《师德建设启示录》后,感觉到师德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后代、以至是我们的国家。怎样看教育在“以德治国"中的地位和作用?我认为,学校在“以德治国”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育是道德建设的主要手段。道德教育无非3个途径: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中学校教育处于中心位置,是整个道德教育体系的核心和主干。学校不仅应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而且也要为社会道德建设提供精神支持,为移风易俗作出贡献。各级各类学校在培养各类专门人才的同时,都应该以“四有"新人为自己的根本培养目标,成为道德教育的基地;要按照“以德治国"的要求,改革学校的德育。 教师的根本职责是要对学生进行做人的教育。在培养目标问题上,清华历史上有过两个很有名的提法,一个是要把学生培养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君子,一个是说学校是工程师的摇篮,要培养红色工程师。这两个提法反映了两个不同时期的教育思想,在学校教育中都起了积极作用,但又

都有不足。培养君子,突出了对学生的人格教育,但没有反映清华的特点;说学校是工程师的摇篮,以工程师为培养目标,反映了清华的特点和时代需要,但没反映出教育要培养健全人格这一根本职责。我们今天应该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 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道德教育当成自己的神圣职责,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这一点上,高等学校可能不如中小学。许多教师只关心专业知识的传授,没有把教学生“学会做人"纳入培养目标和自己的职责范围之内。这个问题不解决,说师德建设就是空话。教师一定要在这一点上有个自觉,并要有这样一个观念:正人先正己,作学生道德的表率。教师应该自觉地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教师这个职业的道德要求应比一般人的要求要高,否则他就无法担当起“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职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