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建党伟业》观后感

电影《建党伟业》观后感

历史,我们需要正视它,无论对与错、是与非、曲与折。毕竟,它是真真切切发生在距今仅仅百年左右的前人先辈们身上的。而刚刚看完的电影《建党伟业》,非常可观、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那些人、那些事。此片最吸引我的,是剧本本身来源于真实历史之记录。

1911到1949,千年文明在那刻因耻辱、因积弱、因政治的黑暗而蒙尘;但沉睡中觉醒的力量,却在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撕裂般的痛楚中挣扎、激荡,苦苦寻求着新生。这个时代,风雨如晦、山河破碎、哀鸿遍野、血流成河……这个时代,壮怀激励、不屈不挠、艰苦卓绝、舍生取义……这个时代,属于传奇;这个时代,更属于一种情怀。

而《建党伟业》,你说它是一篇应景的命题作文也好,是一份华诞的献礼也罢,但是,它确确实实让我再一次看到了这样一种情怀。在毛泽东苦苦求索的眼神中,在宋教仁饮恨倒下的身躯里,在李大钊慷慨激昂的演讲里,在新世界屋顶上陈独秀那占尽风流的倾情一掷中,漫天飘洒的传单,沸沸扬扬里,那样一种不羁、那样一种执着、那样一种舍我其谁的豪迈……当它将十年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浩繁历史卷帙和上百位风云人物浓缩进2个小时的电影里时,你不得不赞扬它的叙事能力。它不是平铺直叙的历史教材,它有人物、有情节、有冲突、甚至还有悬念。其次是本剧编导底蕴之深厚,使得一些熟稔这段历史的观众,其兴奋点还不仅仅拘泥于戏本身,每每因戏里一个个极细微又极精到的细节,与戏外更悠长、更宽泛的真实的历史产生呼应和联想时,那种心领神会的滋味是更高层次的一种极大的满足,并转而对此剧编导所花功夫之精深致以由衷的礼赞。

13名代表,五十多位党员,星星之火,终成燎原;90年艰苦辉煌,60余年国运昌隆,气壮山河,声震寰宇!90年前,中国共 产 党为黑暗的中国点起了一盏明灯,照亮了漫漫革命之路;90年后,《建党伟业》追本溯源,去寻找和讲述光明源头的故事。

 

第二篇:电影《建党伟业》观后感 :缭绕在历史长河的余音

电影《建党伟业》观后感 :缭绕在历史长河的余音

历史是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时光的水从中淌过,冲走了轻浮的渣滓,沉淀下了闪亮的精粹;历史是一首磅礴壮丽的诗篇,时光腐蚀了冲淡了平庸的辞藻,滤出了智慧的精髓敲击人们的心灵;历史是一尊饱经沧桑的古钟,时光的敲击声早已悠扬天外,但总有几声震撼人心的巨响缭绕在古钟周遭,驻足于人们心底。诞生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的中国共 产 党犹如缭绕在历史长河的余音,回荡的声响时刻提醒人们莫要忘记那个年代。

作为一名党员,在党的九十华诞之际选择以观看《建党伟业》这一历史题材的红色影片的方式来纪念党的生日犹显特殊的意义。全明星的演艺阵容、史诗般华丽的特效、大手笔的投入不过是吸引大众眼球的噱头而已,我所要从影片中发掘的,是孕育党的时代环境以及党成立的深刻因素。

那是一个国家危殆、内外交困的年代,西方列强的殖民魔爪已经伸向了神州大地的各个角落,洋人的军舰肆无忌惮地侵入我们的港口,中华民族的根基前所未有地产生了动摇;那是一个军阀林立、人人自危的年代,民众颠沛流离但求自保,物价飞涨战火不断民不聊生;那同样也是一个英才如云、枭雄辈出的年代,战场上无数的革命先烈誓死战斗,后方无数的仁人志士奔走呼号。中国共 产 党正是成立于这样一个慷慨激昂的岁月,并最终带领着广大劳动人民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推翻了世代压迫劳苦大众的三座大山,建立了属于人民自己的共和国。中国共 产 党就像是一个圣婴,诞生于混沌之中,为黑暗中苦苦摸索的人民带来光明和希望,并为他们指引了正确的道路和方向。

《建党伟业》通过银幕,描绘了中国共 产 党诞生的背景与过程,使我们重温了那个充斥了各种矛盾的年代。影片按时间进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犹如三记回响在历史长河的钟声,引发人们品读的热情与激情。

军阀混战——浑厚低沉的叹世之声

遍历中国古代,英雄抑或先进的思想往往生于乱世。越是兵荒马乱之秋,就越容易涌现挺身而出救国救民的英雄豪杰,也越有新鲜的思潮在知识分子乃至底层百姓中涌动和泛滥。

影片开始时的晚清便是如此混沌的一个乱世。谓之乱,根源有三:其一,源于国际局势,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美洲诸强纷纷卷入纷争,炮火的硝烟弥漫全球,中国亦被迫以协约国的身份加入战争;其二,源于政权更替,孙中山海外归来就任临时大总统,不久迫于压力让位于袁世凯,清朝溥仪帝退位,后袁世凯称帝,孙中山与蔡锷讨伐之,张勋复辟失败,全国再次进入军阀割据??中央政权如走马灯般更替,却未曾有可以长久一统天下的政权出现;其三,源于民心失向,基于前两者,民众已经失去了耐心,同时对于大批涌入国内的思潮犹疑不定,难以抉择,或者根本就漠不关心。

窃以为,影片军阀混战部分的亮点在于蔡锷与小凤仙的道别。袁世凯篡位夺权,妄图称帝,形势刻不容缓,蔡锷与孙文联手讨袁。行将出征之际,在与挚爱小凤仙道别之时,刚毅男儿蔡锷也展现出了柔情的一面,他含情脉脉地说 “真想带你走”,对小凤仙的深情溢于言表。小凤仙反问:“一个风尘女子真的如此重要吗?”一面表达了她对蔡锷深情的回应,

另一面也表现了作为一名民国女子的她身上对民族大义的觉醒。蔡锷最后用这样一句话结束了缠绵的道别:“七尺之躯,既已许国,再难许卿”。人的感情不只有先来后到,更有主次轻重,民族大义面前,个人的感情实在太过渺小。

精英崛起——雷霆万钧的醒世之声

要挽救国家人民于水火,光有一个蔡锷是不够的,而是需要千千万万个像蔡锷这样的大义果敢之士挺身而出。此时,处于社会阶层上部的包含了大量精英的知识分子勇敢地承担了历史重任。

但是这个时候各阶层的精英们,除了有一颗敢于承担敢于斗争的心以外,便一无所有。他们没有明确的方向,中国究竟应当走向何方?是学习英国、美国、日本抑或俄国?他们没有统一的战线,在是否废除文言文这一问题上的巨大分歧便可见一斑。他们甚至没有坚强的后盾,光靠在大学与广场上游说,脱离了工人阶级,脱离的农民阶级,革命的空中楼阁摇摇欲坠。这一切,直到二十年代末才迎来了转机。

19xx年冬,俄国“十月革命”枪响,为身处于迷茫和无助中的中国带来的新的曙光;19xx年,一战结束,中国所在的协约国一方获得了胜利,但是英美等国为制约已赤化的俄国,将青岛以及胶州湾割让给了日本人,完全无视中国战胜国的身份和利益。终于,久积的矛盾在这一直接导火索的触动下爆发。19xx年,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爆发,这是一场无产阶级的革命,一场知识分子带领的革命,同时也是一场代表了广大劳动人民心声的历史性革命。从此开始,革命深入了人民大众,就像一记振聋发聩的巨响,惊醒了沉睡中的东方巨龙。

胜利建党——开天辟地的惊世之声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进一步警醒了中国人民尤其是精英分子,使他们终于明白依靠西方列强永无出头之日,中国不过是一块可以肆意宰割赠予的鱼肉罢了。值得庆幸的是,中国并没有在巴黎和会上完败,以顾维钧为代表的中国外交家们拒绝在辱国的凡尔赛合约上签字,维护了中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最后尊严。

此刻,中国的进步阶层意识到,即使中国的尊严可以被维护,也是非常局限的非常卑微的尊严,甚至是与实际利益毫不相干的尊严。唯有凭借自己的努力,发展自己的政党,带领广大的劳动阶层共同夺取政权,翻身当家做主人,才是使中国强大的根本方法。

黑暗之中俄国的列宁为中国的进步分子们指引了方向。在出狱后的陈独秀对李大钊讲出“看来我们该建立自己的政党了”的时候,仿佛一下子,中国迷茫许久的革命终于重现了曙光。

19xx年7月中共一大会议在上海召开,由于期间走漏了消息,密探闯入,会议不得不易址。在王会悟的建议下,一大转移至嘉兴南湖的一条船上继续进行,这就是今天著名的嘉兴南湖红船。影片在此时仿佛变成了一部唯美的艺术片,画面犹如徐徐展开的一幅水墨山水画卷,远处青山隐约可见,近处湖面氤氲的雾气中,红船的船头坐着一位身着旗袍,手持油纸伞的古典女子,她便是一大的幕后英雄王会悟。镜头拉近,在船舱中,在众人齐声吟唱的国际歌声中,中国共 产 党诞生了。这样一个伟大的时刻,发生于恍如仙境的南湖之上,发

生于慷慨激昂的歌声与坚定不移的宣誓下,发生于美丽女子回眸一笑包含温存、爱意与憧憬的眼神中,相得益彰。

短短两个小时的银幕时间,关于党的诞生,有太多的历史与故事需要描述。影片选取了部分富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进行展现,每一段故事开始前,都用较小的字体介绍时间与地点,好比一部篆刻在电影胶片上的教科书,将中国共 产 党成立的那一段历史娓娓道来,引人沉思,发人深省。

感谢《建党伟业》,让我们在和平年代也可以如亲历般感受到党诞生初期的险恶环境与必然因素;感谢戎马倥偬年代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们,为我们带来了今天和平与安定的幸福生活;感谢伟大的中国共 产 党,挽救中国人民于水火,并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共和国,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大步前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