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神》课例感悟 - 丰台区课程改革平台

《军神》课例感悟

铁十一小 赵平

我做的《军神》一课,从探寻原因入手,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中心句,初步感知,沃克医生的神情态度是有变化的,并由此产生疑问,继而带着问题进一步阅读理解,满足了学生学习的需要。在围绕问题展开学习的时候,引导学生在读中细心体会,逐步领悟人物的思想感情,并且指导感情朗读。在这样的过程中,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在对手术中拒绝使用麻药的处理上,学生仅理解为他是为了以后有一个清醒的头脑,这是不够的,要帮助学生体会人物背后的内心世界。课件中的事实资料,使学生真正理解了刘伯承的做法,敬佩之情由然而生。课文第18自然段我利用影片再现,使学生入情入境,身心受到震撼;设计四次接读,使学生的情感不断上升,逐步增强,加深了对主人公精神品质的高度赞扬。我在教学中作了如下安排:

一、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提供了正确导向,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彰显自己的个性。

查阅资料,拉近与主人公的距离。本课的主人公刘伯承,因时代背景离学生生活实际久远,有些学生可能对刘伯承的特殊做法难以理

解,可能理解课文大量描写沃克医生存在一定困难。因此要想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挖掘人物内在的精神品质,就要课下搜集大量的资料。开课前,我让学生将搜集到的刘伯承元帅的图片、生平事迹、战斗故事等张贴在教室里,每天由两三个同学念与大家听,还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刘伯承元帅的纪录片,这样学生渐渐地对人物产生了敬佩与亲近感。

二、目标引领,自主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可见,培养学生语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支点和重点。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让学生感知语言——初识语感

从探寻原因入手,解决两个问题。本课的教学,我主要想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抓住人物表现体会情感,二是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和好处。这二者是相互依存的,最终目的均是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开课初始,从整体把握,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接着,初步感知沃克医生对他的情感态度有变化的。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中心句,也就是沃克医生对刘伯承“军神”评价的那句话,然后问:“从这句话里你听出什么?”听出充满敬佩之情。追问:“是不是沃克医生一开始就对刘伯承有这样的称赞?”显然不是的。再让学生按顺序把描写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神情态度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冷冷的、惊疑、两次怔住了、眉头扬起来、颤抖、渗出汗珠、由衷的、

吓了一大跳、惊呆了……)问:“看到以上这些变化,你们有什么想提问的吗?”由此产生疑问:“为什么沃克医生会有这样的变化?” 第三步深入探究变化的原因,进入本节课学习的重点。这样设计,从学情出发,满足他们学习的需要,学生自然而然会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理解课文,探寻沃克医生情感变化的原因。教师就顺水推舟,回到先前要解决的那两个问题上,即:一抓住人物表现,体会情感,二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和好处。在围绕问题展开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在读中细心体会、领悟。体味人物的思想感情,并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在不同形式的读中体验情感,心灵受到震撼,与课文内容产生共鸣。同时,引导学生想象,感悟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产生敬仰之情。在这样的过程中,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并能够比较好地进行内化。

三、引导学生想象,使其进入境界。

课外资料的延伸,就便于学生深刻的认识。对手术中刘伯承拒绝使用麻药这一点,学生仅理解成是他为了以后有一个清醒的头脑,这是不够的,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我设计围绕“为什么他坚持不用麻醉剂?”先进行讨论,然后用课件展示他手术前曾说过的话(孙膑失去了双腿,依然可以指挥千军万马;我失去一只眼睛,只要还有健全的大脑,也可以驰骋疆场,为祖国效汗马之劳。),以及展示刘伯承伤好后依靠他清醒的大脑和优秀的军事指挥才能,在后来的几十年军事斗争中立下的赫赫战功,并引入刘伯承的生平,用事实说话:“他在硝烟中度过了五十个春秋,戎马生涯七十多个年头??”启发学生

想象,主人公风风雨雨几十年,凭的是坚强的毅力。然后提问学生:“通过以上资料,你又明白了什么?”这时学生不仅理解刘伯承的做法,还能深刻地体会到人物背后强大的内心世界。适时的引入资料,能让学生真正明白他之所以坚持不用麻醉剂保持清醒的大脑,是因为今后还要继续指挥作战,继续为国家为人民战斗。课外资料的延伸,使学生有了高度深刻地认识,自然对刘伯承地敬佩之情打心底由然而生。

四、培养语感,获得情感体验

培养语感,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就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引导学生去感受时,让他们进入“角色”,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

课文第18自然段是对刘伯承手术中,一声不吭,意志如钢的正面描写,是学习、理解、感悟的重点,也是朗读的重点内容,学生读得让我较为满意。我分以下几步完成的:先是抓词语感悟,主人公的正面描写,“一声不吭、紧紧、青筋暴起、汗如雨下、越来越使劲、居然被抓破”,在感悟之后朗读。接着是通过沃克医生的侧面描写表现,因为病人没有打麻药——医生非常紧张,因为第一次做这样的手术(不使麻醉)——医生非常小心,怕伤害到他。感悟到连一向从容镇定的医生都充满担心了,从侧面感受主人公坚强的毅力,二次朗读。再是影片再现,播放手术中的一段视频,使学生入情入境,身心受到震撼,再次朗读。最后设计四次师生接读,使学生的情感不断上升,到逐步增强,最后我从学生富有激情的朗读中,我知道他们已也被主人公刚

强的意志所折服,沉浸在深深的敬仰中。至此情感得到升华。

五、体会特点,方法渗透

通过写沃克医生的表现,体现刘伯承的精神品质是这篇课文独具特色的表达方法。在感悟文章内涵后,学生对这个特点已有所体会,可进一步再问,领悟侧面描写的好处:“为什么课文很多语句都是在写沃克医生的表现?”适时指出:写人的文章,描写人物的表现有时可以正面描写,如18自然段。有时还可以借助他人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的描写,反映人物的精神品质。这叫侧面描写。往往侧面描写更能突出主题,表现主人公的精神品质。在这个问题的展开过程中,我注意方法的渗透,力求对学生今后的习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节课较好地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从教学效果看,学生学的投入,理解感悟,情感表达均到位。通过这次实践我更明白了,贯彻新课标,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关键在于教师不断钻研教材,把握学情。

 

第二篇:年 级 - 丰台区课程改革平台

年级丰台区课程改革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