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很早之前看过 《给英语教师的101条建议》。尽管它的理论性较强,比较适合初、高中英语教师阅读,但身为小学英语教师的我还是认真地看过,也颇受启发。特别是看了“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纠错”这一条后,无论是在自己的课堂上,还是在别人的课堂上,我都习惯去关注这一点。也让我慢慢领略到具体的方式方法。

1.不用“NO!”,尽量用“May be!”

记得在一位市级名师的展示课上,学生回答问题出错时,她总是带着迷人微笑说:“May be!”,然后插上一两句话加以提醒,如此照顾学生的自尊心,学生下一次回答问题更加踊跃。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尽管教师该讲的都讲了,学生该练的都练了,可是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时,往往还会错误百出。这时我们教师也许会惊慌失措,灰心丧气(特别是公开课时),或许还会责怪学生。其实学习过程中学生犯错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正因为会犯错,他才是学生,他才需要学习,教师才会知道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不牢固。我们可以了解学生个体接受能力方面差异及学生的学习态度。这样把学生的错误当成学生学习的资源,我们讲究适时、适度、得法,在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下,巧妙地纠正了学生的错误!

2.多用“Would you repeat ? Say it again, please.”

发现学生讲错了,有时可以要求其重复。如及时、婉转、耐心、客气地对他说:“Would you repeat ?”“ Say it again, please.”这样一来可以暗示学生,“你的句子有问题”;二来学生很愿意接受,他明白后一般就会自己改正。有时“Again.”“ Would you repeat ?”之类的话还不足以引起学生对错误的注意,这时,我们就可以用疑问的语调重复学生有错误的话,还可以强调句子中错误的部分。

3.适时改变提问方式

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我们可以提问说错了的学生,也可以提问其他学生。如:“Is that correct ?”“Is he right ?”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可以让说错的学生改正错误,又可以让更多的学生注意。如果这个学生仍不能自己改正,我们可以试试探性地问其他学生:“Who can help him?”,这样激发全班学生积极参与,

主动思考,一般也不会伤害这个学生的自尊心。很多时候,我们在组织操练(如对话)时,应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其他学生的错误,互相纠错,从而自觉地把纠正错误作为英语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4.适当利用身体语言

用表情或手势给予暗示,这样比较含蓄,学生容易接受。但是,我们的表情或手势一定要让学生能够理解,否则会适得其反。因此,用表情或手势暗示学生时一定要适度,并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形成习惯,使之容易被学生理解。如,三年级小朋友说“This is my ears ,this is my eyes.”这时我就伸出一个手指,然后用这个手指摸着一只耳朵和一只眼睛,学生马上就能改口说“This is my ear ,this is my eye .”

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方法很多,但一定要讲究适时、适度、得当。通过纠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改进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另外在设计内容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水平和能力,控制难度,便于学生准确表达而不至于犯太多的错误挫伤其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成就感,培养上进心,培养良好的学习语言的好习惯,提高准确使用的能力。

小学研训部:商杰

我拜读了袁振国教授的《教育新理念》这本书,很受启发。袁振国教授整本书共分五大部分,从课堂教学的革命、学科教育的新视野、素质教育——跨世纪的伟大理想到对理想教育的追求和教育研究重

心的转移几方面进行了阐述,《教育新理念》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学习《教育新理念》,结合自己的教研实践活动,以及结合平时听课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反思,以下是我针对课堂教学的革命这部分内容的几点感悟。

反思一:没有问题的课堂是完美的课堂吗?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清晰,教学方法灵活,教学过程活跃,教师问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师生互动,气氛热烈;教师语言准确简练,教学时间安排精当,整个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让人叹为观止。当老师说“这堂课就上到这里”的时候,下课的铃声正好响起。按照我们习惯的观念,这堂课可谓是天衣无缝。因为,我们认为,教师通过问问题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如果学生把教师的问题都回答出来了,那说明学生对教师所讲的知识都掌握了,没有问题了。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下课前问学生:“都听懂了吗?还有问题吗?”当学生回答说没有问题了,老师就放心了。正是因为我们多抱着这样的观点,所以我们这样的教育被称为是“去问题教育”,就是让学生没有问题走进教室,没有问题走出教室。但是美国人却不是这样理解教育的,美国的家长最关心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提了几个有质量的问题,美国的教师认为:应该实施“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方式。因为学生总是充满好奇和疑问的,他们走进教室的时候,带着满脑子的问题老师的回答使学生产生更加多的问题,最后老师不得不投降:“你们的问题我已经回答不了了,我的知识就是这么多,我回去再学习,再准备,下次在来回答你们,你们回去也去

思考,去寻找答案。” 把这两种形式的课堂进行一个比较,可以发现:一堂课提问众多的问题,学生们对答如流,看似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气氛很活跃。其实这些算不上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会诱导学生有深度的思考,难以生成课堂上“真正的问题”。没有“真正的问题”、没有悬念,有的只是“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再问---学生再答”的问答式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只是被动回答问题,缺乏主动,不利于思维发展。而美国人的课堂告诉我们:“思维自惊讶和疑问开始”。有问题,才会让学生产生好奇,才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激起学生的思维火花,从而使学生有思考和探索。可以想象,没有“问题”的课堂会是一堂怎么样的课。问题课堂才是生命课堂啊!课堂的生命力正是来自于对事件或事实的感受、体验;来自于对问题的敏感、好奇;来自于情不自禁的、丰富活跃的猜想、假设、直觉;来自于不同观点的碰撞、争辩、启迪、认同;只有经历这样的感悟、体验的过程才能得到能力的锤炼、智慧的升华。

对策(一)你们有问题吗?

对策(二)老师有问题,你能帮老师解决吗?

对策(三)你还想了解那些问题?

反思二:谁在操纵学生的学习方式?

现代学习方式要求我们要改变以往的灌输式学习,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可是我们的课堂的每种学习方式都是在教师的控制下进行的,教师让学生怎样学,学生就怎样学,教

师能不能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学呢?有的学生愿意默默地学,有的学生愿意大声说出来,有的学生愿意边写边学,有的学生愿意找同学一起学等,这是多元智能理论决定的,但是我们的教师是否真正做到尊重学生了吗?

对策 :用你最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学习。

反思三:学生的认知起点在那里?

学生认知的定位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因此教师对学生认知起点的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对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对许多知识的学习已不仅限于课堂,他们从现实生活中学、从网络中学、从课外读物中学、从课本中学等等,在这样信息时代突飞猛进的今天,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只还是从知识的逻辑关系去寻找学生认知的起点,而忽视学生本身的现实认知起点,就难免出现课堂上突如其来的问题或尴尬的场面,如果处理不当,极易造成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及师生关系的失和。

对策(一)教师要创造性使用教材,关注学生知识的系列。 对策(二)课前反思,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

对策(三)教师要有足够的课外知识储备。

反思四:一定要小组合作才是合作学习吗?

合作学习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策略,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过程与结果并重,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必须是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来达到,在思维碰撞,方法共创氛围里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

真正意义,因此,现在许多研讨课都采用了同桌讨论、小组交流等学习方式,但也看到,由于过多过急采用小组讨论交流,特别是优等生独立思考时间过少,使部分学生思维产生惰性,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其实小组交流,跨组交流,全班交流,只要是有效的都是合作学习,有的教师全面理解合作学习意义,认为非要小组合作学习才是合作学习,忽略了学生独立思考这重要问题。

对策(一)独立思考,学会提问。

对策(二)开放式学习,互动交流。

反思五:“做”与“说”谁更重要?

你做过的你记住了,但你说过的却忘记了。目前,许多课堂教学学生发言热烈,一节课学生都在抢着说,有的甚至书本不翻一下,铅笔不用一下,课堂热热闹闹,课后反馈效果却不尽人意。因此,在课堂上要十分讲究节奏,该动眼观察时就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该动脑思考时就给足时间安静思考,该动手操作时就给足空间让学生摆,该动笔练习时就要求学生练习,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有机结合,达到最佳的有效教学。

对策(一)听说结合。

对策(二)思看结合。

对策(三)读写结合。

对策(四)动静结合。

当然,感情并不能代替教育,但是我们的教育必须充满感情,这就是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而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我们感染学生的

情感魅力,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不应该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因此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朋友的爱。

——读《爱心与教育》

作为刚踏入教育界的我来说,看完这本书,我觉得老师拥有很高的权力。我们的言行影响着学生是成功还是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能促进学生还是抑制学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不加约束的权力会破坏班级里的信任关系,极大地阻碍学生的身心发展。

——读《塑造教师》

缕缕书香,溢满校园每个角落。教育理念化作甘霖,更好地服务于教育,让每节课充满诗情画意,让学生心灵放飞,用知识点燃智慧,书籍是无穷的知识宝藏,是浩瀚的知识海洋,师生在知识海洋中扬帆起航……

——读《书籍是长生果》

对呀,揠苗助长不如顺乎天性,为孩子遮风挡雨不如让孩子经历风雨。这本书中又何止这两个教学方法呢?我还在细细品味。

——读《世界名人家教智慧》

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

——读《拿着棍子读书》

苦与甜本是一家,先苦后甜,才知甜滋味。正如余秋雨把书名取作《文化苦旅》,但苦中处处有希望的曙光!

——读《文化苦旅》

看着讲台下的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着,时不时的流露出或喜或悲的表情,在这里也让我看到了自己儿时的心情,像他们一样,为公主与王子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而喜极而泣,为丑小鸭变成白天鹅而欢呼雀跃。……虽然,这个世界充满了灰色,让人窒息、让人伤感,但在其中我们也看到了一种希望和追求,在作品中也流露出作者的信仰,对美好世界的追求。

——读《安徒生童话》

我们必须记住,从根本上看信仰从来都不是,也无须一种言辞的表白,而是一个人的活动所展现出的他的存在方式。对于一个人是如此,对于一个民族未必不是如此。

——读《法律与宗教》

最近学习了一篇关于“课堂上教师如何用语言鼓励学生”的文章,深受启发。当教师一个问题提出时,学生无人举手,这时教师可用:同学们,把你不同的看法告诉大家好吗?相信你能行。

——读《教师,课堂上运用好你的语言》

我曾以蜻蜓点水的方式读过《古文观止》,除了提高了一点读文言文的兴趣外,最大的得益是我觉得读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我们国家古代的历史,因为我们的历史书实在是枯燥得很。所以读此书既可以增进文言知识,又可以增进历史知识。但愿“读点文言也好”能成为更多人的观点。

——读《古代文言,必修之课》

这是一本小书,谓其小是因为它几乎谈不上鸿篇巨制,只是由一篇篇日记组合而成,;另一方面也许是因为它的作者是一位年仅9岁的孩子,但我却是一口气读完的,虽然我没有流泪,课文的心已经承

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

——读《爱》

前段时间,我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完这本书我发现,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们的困惑和不解,好像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读完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读《给教师的建议》

教师要有创造性地工作,他们教育的对象——儿童经常变化,所以教学的内容永远是新的,今天同昨天不一样,我们的工作是培养人,这就使我们担负着一种无可比拟的特殊任务。

——读《浅谈教师的职责》

这套书不遗余力地宣扬美的教育和情感教育,这至少应与思想教育和文化科学教育同等重要。如果一个人只是思想着的动物而缺少审美情调和情感,这种人的人格也是不健全的,因为我们在培养“完人”的意识中,更要考虑到个中元素对人的成长与生存的各种影响。

——读小学卷《新人文读本》

我不禁想起同行中一位人士说过的话:“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优秀教师的教师不是好教师。”首先你要敢想,那才有成为现实的可能性。

——读《怎样使自己成为教育工作行家》

通过学习,我感受到于永正老师是一位热爱生命的人,不再靠自己,而是靠他所爱的东西活着,正是这种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学生的热爱,于老师在三十多年的小学教育生涯中,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以教为荣,以教为乐,无怨无悔。

——读《教海漫记》

我想,作为一名教师,既要讲“言教”,更要讲“身教”。你要求学生们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之亦然。

——读《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课堂的传道、探求,不如拓宽孩子们的空间,让孩子们去书室感知一下古人的言与行,开展自我教育,领悟警言警句,理解人生的价值,激发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促使孩子理解父母亲的辛劳为了谁,教师的苦口婆心又是为了谁。

——浏览《增广贤文》所想点滴

我们的课堂似乎不需要过多矫揉造作的客套,似乎也很需要太多精心得不着痕迹的安排,无论如何,如果一位真正能读懂生活的乐趣、真正能从生命的角度审视课堂,并乐于将一切自己感受过快乐的东西带给他人的老师也一定会懂得如何给自己的学生经常带去亲近大自然,亲近生活、体验生活乐趣的一堂课。

——读《课堂亲近生活》

作为一名班主任,“民主教育”是他的一大特色,“爱心教育”是他成功的基石。他的爱是博爱,是严爱,是充满艺术魅力的关爱,他的教育方式是感性的,学生之于他是朋友而非机器。是啊,当我们以冷眼、责骂和各种各样无休止的惩罚对待学生的时候,我们又怎能

期望教育能深入学生的心灵?离开了对学生起码的爱,一切教育都是一纸谎言!

《追求卓越——教师专业发展案例研究》以传记的形式陈述了玛丽娜,艾娃,婧和珍妮四位英语老师的成长历程,分析了形成和影响专家知能发展的因素,并阐明了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发挥他们的专家知能。事迹中有失败的经历也有成功的奋斗,其中,不仅可以看到一些新教师常见的烦恼,还可以看到不同的观念,不同的奋斗过程使得她们在走向专家知能的道路不同!

一开始看这些事迹时,我感觉非常真实亲切,因为她们刚开始投入教师这个工作时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能引起我的共鸣:这不就是我这一个多月以来苦苦探索想要解决的问题吗?从她们对自身所处的环境的不一样的回应中可以更加明确怎样对待教师工作才能尽快走出“自我怀疑” 阶段,走向专家知能:玛丽娜和艾娃能从学校的支持文化中获益,并能看到在当前尚存局限的环境中教和学的可能性;而婧却难以敞开心扉与同事交流,因而没能超越这些局限。面对同一个问题,她们有不同的处理方法,而且她们自己所选择的需要正面对待的问题也有所不同。遇到教学中的困难,艾娃和玛丽娜会进行探讨和试验,看到学生学习上的进步,她们会有一种满足感,这使得她们对教学有了更大的热情,也促进了她们继续从事教学工作;婧进行的尝试性活动相对较少,她尤其在意的是课堂秩序和纪律。玛丽娜的探索和试验以及她对教师工作性质认识上的变化,得益于理论的输入和个人实践经验之间的互动!

其中对我帮助最大的是有关课堂管理和学习组织这方面:

一些有关教师的课堂管理有效与无效的研究指出,两者的差异不在于教师处理学生不良行为的方式,而在于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去阻止不良行为的发生和管理课堂,促进学习的重要方式。所谓的规约是指明确规定了学生的哪些行为可以接受而哪些行为不可以接受的准则;而常规是在较长的时间内建立起来的,控制和协调行为的具体步骤或程序。

玛丽娜在课堂管理上的特点:

1.在发布指令时无论是布置家庭作业还是课堂作业,她都不允许有任何噪音。了让学生确实理解她的指令,她建立了一个常规,即让他们重复老师的要求,尤其是当她的要求比较复杂或她注意到有学生不专心的时候。

2.对课堂事件的判断上,要正确判断学生是故意破坏还是严肃认真地回答问题,这需要教师对学生和他们的背景有所了解。

3.学习组织:

1,小组活动时,有时会给不同的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

2,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一切学习资源,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不急于解决的事情留到课后,给每一件小事情规定一个时间,如数数)

3,与学生建立起良好关系!

珍妮在课堂管理上的教训:

对于处在尝试使用准则和常规阶段的珍妮来说,与许多新手教师一样,她在执行这些准则和常规的同时前后不太一致。这种不一致反映了她在扮演教师角色时所遇到的两难境地:她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而不是权威人物,同时她又要维持课堂秩序和纪律以便让学生的学习能够顺利进行。她没有认识到引入课堂中的一系列规约中哪些可行哪些不合适,也没有意识到倡导学生相互监督可能引发的道德问题。(把责任交还给学生,自己小组的同学监督)

句型是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和意义从大量的句子中抽象、概括出来的语言的一般表现形式。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教学实际,运用建构主义教学思想设计教学活动,有利于句型教学目标的高度达成,应当把握以下四个基本途径。

一、创设真实情景,加强意义理解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创设情境看做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和其他直观教学手段,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景,加强对句型的感知与理解。例如,为了教学生“行为动词一般现在时态的一般疑问句式及其肯定和否定回答方式”,一位教师在教室前的黑板上方悬挂了一个气球,邀请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进行触摸气球的竞赛,并发出“Jump high and touch the balloon”的指令。男生跳得高,碰到了气球;女生则没有触摸到气球。这时,教师很自然地指着男生问其他学生:Does he iump high?学生回答:Yes,he does,再指着女生问:Does she jump high?教师得到的回答自然是No,she doesn’t,这样。学生就在这个真实的情景中自然地理解了该句型的意义。

二、设计旧知铺垫。巧妙呈现新知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获取新知识的基础,通过提示新、旧句型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句型的意义。例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2B》(译林版,下同)第三单元“What can you see?”时,有一位教师首先与学生进行已经学过的“Can you…?”会话,然后通过多媒体出示一个停车场的夜景图。随着一束模拟探照灯的光束移向不同的车辆,教师逐个说:A car.I can see a car.A bus.Ican see a bus.A jeep.I can see…然后,将光束聚焦在一辆小汽车上,问学生:What can you see?引导学生答:Ican see a car.这种从旧知引人人手,通过铺垫性操练,引导学生自然地感知并理解新句型,学生会学得轻松、活泼。

三、强调意义联系。实现知识迁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包含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联系”与“思考”是意义构建的关键。小学英语句型教学应培养学生通过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发现来建构所学知识的意义。

《牛津小学英语》教材的编写采用循环式编排方式。以时间表达的句型为例,这套教材在3B、4A、5B的教材中先后三次在相关单元安排了时间表达的不同句型,体现了“循序渐进、逐步扩展、综合复现”的原则。有一位教师在教学5B第七单元“A busy day时安排了4个教学步骤:1 教师出示教具钟。T:What’s the time?(旧知)S1:It’s three o’clock,(旧知)2 教师将时间拨到3:30。T:What time is it?(新知)S2:It’s three thirty,(旧知)3 学习新句型后,教师让学生向教师提问。S3:What time is it?(刚学的新知)T:n’s halfpast three,(新知)4 教师出示新旧句型,让学生读一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

这种根据教材内容的编排特点,帮助学生实现由旧知向新知的迁移的教学方法,既突出了知识的连贯性和整体性的教学,从客观上降低了学生理解新知的难度,又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建构新知。

四、提倡协作交流。体现真实交际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其中,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交流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而真实交流的活动又是学习环境的重要的特征。有一位教师在教学5B第五单元时,在句型教学的最后环节设计了“认识新朋友”的任务。教师出示朋友Tom的照片,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所学的新句型“Does he?”来了解Tom的情况,并把问题记录下来,派代表向老师提问,以获取Tom的相关信息。交流时,学生纷纷发言:Does he live in London?Does he studyChinese,9 Does hertln fast,9 Does he swim well?…在这个存在信息差的交际任务中,学生相互协作,通过交流建构起了有关Tom的信息资料,既熟练巩固了所学句型,又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感,增添了学习信心和兴趣。

在课堂中有效的开展任务活动

——《英语真实任务教学实践论》读书笔记

杭州文海中学 王磊

在本书中作者鲁子问教授以自己多年研究与实践任务教学的成果为基础。依据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任务型教学的理念,提出了对任务教学进行中国本土化妆改造的思路:真实任务教学。本书明确提出学习性任务与运用性任务的课堂教学程序,并用大量篇幅介绍了任务选录及任务教学案例,这讲有效地帮助教师直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任务教学的实践。

在书中,作者提到“任务教学”具有一下几个基本特征:

1. 任务教学是交际法的一种新的形态,是交际法的发展,而不是交际法的替代物。现在已经在课程设计,教材编制,教学实践等各个方面取得丰富的成果。

2. 任务教学强调教学过程,力图让学生通过完成真实生活任务而参与学习过程,而让学生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因此,任务教学克服了以功能为基础的交际教学法不重视过程的不足。

3. 任务教学不仅仅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且从更广泛的层面强调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4. 任务教学强调以真实任务为教学的中心活动,修正了以功能为基础的教学活动中存在的真实性不足的问题。

5. 任务教学要求教学活动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也就是说,任务教学在强调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强调语言知识教学,倡导以语言能力为目的的语言知识教学。

英语教育的真实原则是指:英语教师应该把握英语教育的教育因素的真实内涵,特别是英语教育的真实目的,学习者的真实学习目的和动力,真实学习兴趣和真实学习困难等(如真实的英语学习机制),并应该依据真实的英语教育因素,运用语义真实,语境真实,语用真实的英语教学材料,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技巧,教育技术,给英语学习者输入真实的英语,以有利于提高英语教育的教育质量,教学效率和教学成绩。

在如何依据教学内容设计出运用任务这个问题上,鲁子问教授经过多年的实验,认为以下设计程序在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具有可操作性。 A. 首先分析教学内容,在把握教学内容的知识性目的的同时,一定要分析出教学内容的真实

的运用能力性目的。B. 然后从教材提供的运用任务建议中选择适合的任务(目前《新标准英语》提出了明确的运用任务建议),根据不断变化的真实教育因素和教学因素调整任务,并设计出具体的运用性任务。 C. 最后检查任务是否符合任务的特征,并根据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如果教师在进行教学准备时认真分析了学生当前的真实兴趣,然后按照学生当前的真实兴趣编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就能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学生会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教学内容,参与教学活动,这必然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教师应该在教学准备中准备英语语言真实的教学内容,特别是例句、练习等教学内容;编排相符的真实语境、能表达真实的英语语义和能进行真实语用训练的教学活动。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是真实的英语,参与的活动是按照真实的英语语义、语境和语用原则编排的,运用英语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得到提高。这样的教学准备肯定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小学英语新教学法》关键词解释

1、小学英语总体目标

小学英语总体目标有五个方面:语言目标、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他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掌握简单的英语知识和运用英语的技能,开发交际活动,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状况及文化风俗习惯,使学习英语的兴趣逐步向形成学习的志趣方面发展。

惠幼莲 洪子锐:《小学英语新课程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第1页

2、真诚

所谓真诚,就是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并且是发自内心的。一位真诚面对学生的教师,他们对学生的赞扬常常被学生所看重和珍惜,有的语言甚至成了学生的奋斗的动力。

惠幼莲 洪子锐:《小学英语新课程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第17页

3、语言

语言是人类各项活动与环境互动的产物,是具有社会性的,是一种主动且持续进行的过程。 惠幼莲 洪子锐:《小学英语新课程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第28页

4、兴趣

兴趣是学好语言的关键,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兴趣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活动产生不可低估的一项。在心理学上,兴趣主要指的是学生心理、观念的积极广泛的运动,及其对所学事物产生的有高度吸引力和高度注意力的内部心理状态。

惠幼莲 洪子锐:《小学英语新课程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第38页

5、学习

学习是一个新的行为模式形成的过程。作为结果,指的是由经验或练习所引起的个体在能力或倾向方面产生的变化;作为过程,指的是个体获得这样变化的状况。

惠幼莲 洪子锐:《小学英语新课程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第48页

6、艺术

艺术是指用形象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更具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一般包括文学、绘画、雕塑、戏剧以及电影和曲艺等。艺术是心灵的反映,崇高的人性是艺术创作的基础。艺术作品形象凝聚着作者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以此感染人们,使他们获得美的欣赏和情感的熏陶。

惠幼莲 洪子锐:《小学英语新课程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第71页

7、英语歌曲演唱

歌曲演唱是广泛用于少儿英语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许多少儿歌曲节奏鲜明,曲调流畅,易学易唱。歌词一般都适合学生朗读,念起来琅琅上口。

惠幼莲 洪子锐:《小学英语新课程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第84页

8、故事学英语

故事是一种最古老的文学形式,许多民间故事向来由口述的方式传播。讲故事还是一种最原始的授课方式,并且成为讲课艺术的基础。对故事的兴趣,是儿童认识需要的一种情绪表现,他在儿童的语言学习中发挥着主要的作用,促使儿童积极地寻求所要认识的对象,满足认识的需要。

惠幼莲 洪子锐:《小学英语新课程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第109页

9、语法

所谓语法,是研究使用语言的规律。

惠幼莲 洪子锐:《小学英语新课程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第174页

10、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指泛运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教材、教具,它以增进教学为目的,有效地利用视听媒体和方法,以达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最佳效果。

惠幼莲 洪子锐:《小学英语新课程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第185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