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影片《亚瑟王》有感

电影《亚瑟王》之观后感

选修课上,我们有幸观看了了一部史诗性的电影——《亚瑟王》。该电影为我们讲述了一段极富传奇色彩的骑士故事,其反映出来的思想也很深刻。影片里,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们深深打动并震撼了在座的我们。通过对影片的反思及相关资料的查询,我对“骑士”,对“亚瑟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对“骑士”产生了别于以往的印象跟情愫。

在我的印象中,“骑士”,正如参考资料中所描述的:是欧洲中世纪时受过正式的军事训练的骑兵,是西欧的一种古老而神秘的职业。在骑士文学中,他们往往是勇敢、忠诚的象征,每一个骑士都以“谦卑、荣誉、英勇、牺牲、怜悯、灵性、诚实、公正”的八大精神作为守则, 并如史诗中的英雄一般,用胳膊为善良的民众效劳,以教会的名义行侠仗义,保护去东方的朝圣者。

但看过《亚瑟王》这部影片后,我的一些最初的印象被改变了。影片为大家阐述道:亚瑟与他的六个骑士们效忠罗马,为罗马帝国及教会打仗,当十五年后,他们的服役期限已经到了,骑士们都开始憧憬会到家乡后成为一个个德高望重的退伍骑士,加官进爵,和一家人平平安安地生活在一起,从此幸福美满,再不分离。然而,当勇士们正兴高采烈地回到自己的家园时,罗马当权者告诉了亚瑟一个坏消息——给他们下达了最后一个任务,一个让他们去送死的任务。一番思想斗争后,亚瑟不得不答应了教会,从此,他们再次背井离乡,踏上了死亡的路程。这样的剧情,让我不得不同情他们的遭遇,也为勇敢

的骑士们感到悲哀——骑士原来也只是教会的奴隶,只是卖命而寻求自由的人,他们甚至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只能流血,只能战斗,没有自由。这样,真的,真的很不公平!!!

虽说影片中骑士们受到了极不平等的待遇,但骑士的形象依然崇高,亚瑟王的领袖魅力依然让我折服。亚瑟虽然是个不列颠人,却一直在为了罗马而战。即使在最后却被告知自己理想中的罗马早已不存在,也没有让这为伟大的骑士迷茫,因为他一直为了“自由”而战。当萨克逊人前来报仇之时,亚瑟决定自己留了下来,并让村民们撤离。就当敌人战鼓喧天的时候,他的圆桌骑士们无法丢下曾经追随的领袖,于是再次返回,披挂上阵,站回了亚色王的身边。山坡上,他们的身影如此坚定,让我深受震撼??

影片还有许多让我回味且感动的画面,我无法一一阐述,只能将它们留在心里。对骑士,我又多了一份敬佩之情。而骑士精神,将激励着我更加勇敢的面对困难,接受挑战。

 

第二篇:影片

影片《亚历山大大帝》观后感

亚历山大大帝生于纪元前356年为马其顿王(菲利普)之子,是历史上第一位征服欧亚大陆的著名帝王。亚历山大自幼聪颖过人,曾受教于大师(亚利斯多德),稍长即被授予首府总督之职,并以平定山贼有功而任命为马其顿大军统帅,随父横扫希腊城邦之乱。西元前336年菲利普遇刺,亚历山大继任王位并继承乃夫遗志,率领希腊联军进攻波斯,关尼卡卡一役大败波斯并直入小亚细亚攻占两河流域,波斯帝国崩溃,波斯王大流士被杀,又进军埃及又越过印度河进入恒河流域,因军士思乡被迫退回。亚历山大融合东西文化,鼓励民族间通婚,并倡导民族间地位平等,讲希腊思想律法散布各地,开创希腊化时代文化,死时却年仅33岁。

——题记

当我们埋首于书山题海,为各种考试焦头烂额,用咖啡催促着大脑继续鏖战,我们不会想起他们。当我们夹起了公文包,行色匆匆奔走在生活的路上,为利益勾心斗角,为工作殚精竭虑。我们不会想起他们。 当我们有了家庭,为柴米油盐的琐事烦恼,为孩子的未来苦口婆心,为他或她的一个陌生来电争吵,我们不会想起他们。

那时的我们,已经老了吧。我想。

英雄和爱情,年少轻狂的岁月里,我们最爱的故事。

没错,我就是喜欢被影评人作践个没完没了的《亚历山大大帝》。 一个同性恋,双性恋,有点恋母情结的人,完成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征服?一个正直的人,同时又背负着血脉里流淌的罪恶,一个懂得爱的人,同时又让无数人为他的梦想或者野心再也见不到心爱的人。

他,从没有在一场战争中失败过。

是影评人不能理解我这种影迷?还是我太能理解奥立弗斯通?不知道,总之我就是喜欢这部电影,它把一个历史上最伟大的王,最伟大的征服者拉下了王座,变成了一个普通的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把他的梦想或者野心带到了雄鹰飞到的所有地方。

小的时候就读过亚历山大大帝的故事,如同所有人知道的那样,传奇开始于那匹烈马,当所有的骑手都望而却步的时候,10岁的亚历山大驯服了它,影片中未提及而书中还写到其父感叹说:“我的儿,征服属于你的领土吧,马其顿对你来说实在太小了!”联想到他后来的丰功伟绩,小时候的我就不禁想象:一个英武却又未脱稚气的少年,骑着那只臣服于他的骏马,飞驰着奔向征服的道路??

影片对于亚历山大童年的描写不多,但是却恰到好处,有着天使般面庞的少年演绎的亚历山大,被黑色的旋风托起,在草原上奔驰,我不管其他人怎么说,这就是我心目中那个经典段落,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少年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的一生也许是短暂的,了解历史的人在观看这部影片的时候,一定会不断地想到这位天才的过早陨落,也许正是如此,神也给了他过早显露的才华,23岁他就取得了彪炳千秋的军事胜利,以1:3 的人数比例击败了当时最强大的波斯帝国,值得注意的是,影片中的战争场面并不很多,可是这丝毫没有放缓影片的节奏,因为也许:电影要讲的本就不是战争。

看完影片我认为,奥立弗?斯通要诉说的,并不是一个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城市之一——亚历山大港的亚历山大的故事,要讲的也不是发动那让亚非欧各国胆战心惊,从欧洲打到印度的远征的亚历山大的故事,电影里的亚历山大,首先,是一位会爱的人,他与赫费斯提翁效法 阿喀琉斯和 帕特洛克罗斯这对希腊传说中著名的同性情侣,从生到死,始终互相信任,在最后,喝下那毒酒之前,亚历山大明白杯中乃是断肠之物,但是从他的眼神中,我看出,他已经厌倦了对部下们背叛的失望和心碎,厌倦了镇压与他同生共死的将军们,他宁愿选择饮干毒药,去追随心爱的人——赫费斯提翁。

其次,影片中的亚历山大是个孤独的理想主义者,他胸怀无比的博大,能从征服中找到

包容,从异类中找到忠诚,他的大同理想超越了他的时代,也超越了他部下们的忠诚,伟大的人是孤独的,走得越远,越孤独,影片非常大胆的为了亚历山大的死提供了一种可能,就是为部下们毒害,这完美的成全了亚历山大理想主义者的形象,更在最后让那一直伴随他的雄鹰把他的爱和理想带到高远的天边。

最后,影片中的亚历山大是个矛盾的人,他,尊敬父亲并逢他为偶像和目标,但是,却不得不接受父亲被暗杀才能得来的王位;他,无时无刻不生活在母亲的保护和爱中,却一直努力来试图摆脱母亲背后那复仇女神的影响;他,对于异族和领地上所有的人民有着无比的包容和怜悯,却又对身边的背叛和潜在的威胁那么决绝的灭杀;他,用身先士卒得来的满身伤痕赢得了士兵们的爱戴却又因为无尽的梦想被他们抛弃。

最后,他,终其一生来驱逐恐惧,战胜恐惧,可是在最后,当那些将军们问道“谁能继承你统治这庞大的王国,说一个名字!”的时候,以一句“世上最强的”,亚历山大把恐惧甩给了他们。事实上,亚历山大死后,世上便再没有最强的,他帝国的分裂,是最好的证明。

《亚历山大大帝》这部电影,不象《特洛伊》我们关心的是城墙下两位英雄的决战,或者木马屠城的场面是否宏大,也不象《亚瑟王》我们看着他拎着那把传奇的剑然后干了什么?看完电影几天后就没有了印象。《亚历山大大帝》诉说的是一个关于伟大的理想和宝贵的爱情的故事,更是一位王者在痛苦中创造丰功伟绩的故事,与前两部影片相比,《亚历山大大帝》更关注“人”。

影片中最大胆之处也许就是把亚历山大塑造成同性恋(虽然历史上如此,但是文艺作品向来不提及。),说说我对于片中同性恋的看法,本片中英武男人间的爱情我认为是电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样亚历山大才是人,从亚里士多德关于同性之爱的教诲,到对阿喀琉斯和帕特洛克罗斯之爱的向往,再到和自己忠诚伴侣帕特洛克罗斯的感情,本片的过渡,自然,流畅,并不突兀,更显出这份感情的纯良,可以说,这份感情,不说对于故事的助益,也让我觉得影片的美感增加了很多。(实际上,亚历山大和赫费斯提翁以及 阿喀琉斯和帕特洛克罗斯[特洛伊看过没?] 都是著名的古代同性情侣)

谁能想到,近年那么多史诗电影中,我竟最中意这部《亚历山大大帝》,就算那亚历山大王被强加上“解放全人类”的理想是个败笔,但我依然喜欢看着那雄鹰飞上云霄,追随奔驰的少年;飞过战场,找寻纵横的将军;飞越山颠,俯瞰雪峰上那孤单的背影;最后飞回王廷,坠落在心碎的母亲面前??

雄鹰也许坠落了,但传奇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