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的帝国读书笔记 7.25

《汉武的帝国》观后感

明媚初夏,清风朗朗。在知了声声的陪伴的七月,我读完了《汉武的帝国》一书。易中天老师,以颠覆传统史学著作的写作方法、独特创新的全球视角、每季度两卷的速度,完成了这部36卷中华史巨著,《汉武的帝国》便是其中一本,在酣畅淋漓的阅读中,我了解了汉武大帝: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礼遇知识分子,用法律震慑豪强,厌恶贵族,偏爱草根;他定下的官吏制度沿用上千年,皇权达到巅峰;他的军队攻无不克,匈奴人丢盔弃甲逃亡大漠;他的政府制霸西域诸国,丝绸之路畅通无阻??

跟随易中天老师的笔尖娓娓道来,让我了解了漫漫帝国征程,不止写满了帝王的心中的江山,更是倾注了无尽的智慧:

一、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确定了儒学在百家之学中的主导地位,是汉武帝时代影响最为久远的文化政策。将儒学提升为国家宗教,建立了一套以国家为本位、适应政治统治的识形态,从而掌控了主流舆论,并且为精英阶层(士大夫)和社会树立了人文的理想以及价值标准。

二、兴太学,是汉武帝时代在文化方面的另一重要举措。

太学虽然起初规模很有限,却代表着中国古代教育进步的方向。对于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使贵族垄断官位的情形有所改变,使得一些并非出生名门的精英,也得到了机会。

三、汉武帝出击匈奴的大胆的决策。

他克服各种困难,发动了对匈奴的战争。由于对战争主动权的牢固把握,这一战争后来又具有了征服匈奴的性质,实现了汉帝国的疆域扩张,打通了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交往的通路。

感谢这个夏天与书为伴,帝王54年中,独尊儒术,逐匈奴,打通丝绸之路的画面,被易中天老是的现代表达方式一一真实再现,对于我这位“国学文盲”来说犹如置身一股夏日清风,没有晦涩的语言,只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同时也体会到了易先生在著书时定是花了不少心思的,书中对先秦诸子百家相当有概括性和论证性的进行阐述,严谨又不失风趣,把传统文化来做现代表达,这样就使人们喜闻乐见,更容易从中吸取营养。

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阅读,让我感受生活之美,工作,让更具自我价值。感恩,能与疗养院小伙伴们一起参加读书沙龙!感恩,阅读让我获得的领悟。

2015.7.24

第一章 帝国之初

 

第二篇:大秦帝国读书笔记

《大秦帝国》第一部通篇读完,感触很深,虽然从祖籍上并非一个完整的秦人,但是依旧对这数千年前,在这片秦人的土地上发生过的故事,感到无比振奋。

“黑色裂变”的名称来由,至今无法理解。但变法的触目惊心确实令人敬佩,纵观春秋战国时期,变法诸国的发展路线,不难看出“变法”的社会必然性,但是在秦邦,如何就可以通过“变法”达到“黑色裂变”的效果?

从历史背景来看,秦国是一个被视为异类的诸侯邦国,不服教化的马背诸侯,从国力、势力、军力、财力来看无疑是最不入流的一个。而这样的邦国领袖想要发迹,而最终得以发迹一定不是偶然的。于我看来,有以下几个重要因素不容忽视。

其一:“国耻”石与“求贤令”

经过战败、王薨、临危受命的赢渠梁,冷静的剖析了本国处境,勇于面对现实,将秦国的现状赤裸裸的展示给天下士子,其真诚、其气魄在战国期间是史无前例的。立“国耻”石无疑是表明了复国之决心;对三代先祖满篇微词的“求贤令”令天下士子对其宽大的胸怀和谦逊的真诚折服。此两举将真学名士和蛮夷弱秦真切的联系到了一起。

“国耻”石与“求贤令”是成就事业的心态,除了空杯,还要真诚。说起来很容易,真诚认识自己才是大贤之势。

其二:决心、信任、配合、方法、坚持

这几个词组是我对秦公赢渠梁的认识,不单指其素质,还有推行“变法”的思路,以上五点缺一不可,顺序也不可颠倒或混乱。

决心强国做出了“国耻”石和“求贤令”;信任贤臣坚定了“法神”商君;通力配合荡清了新政道路;巧妙的方法化解了次次危机;坚持不懈令大业得以传沿。有张有弛、有节有度、有始有终。

其三:积累、选择、考核、决定、计划、执行而后舍生取义

这几个词组是我对商鞅的认识,其受以“车裂极刑”为最终归宿是商鞅对“变法”的最大限度投入。从入世层面来看,商鞅的发展路线也是明确而明智的。

经过长时间低调的积累;

多方采集信息慎重的选择;

从品评“求贤令”到布衣于“聚贤馆”都是他在用自己的方法考核秦国;

当决定为秦国服务之后又与秦公“约法三章”有言在先;

从推行新法的先后顺序也可以看出其计划的周密,先“连坐法”平私斗而顺民、后“废井田”开阡陌而固民、在“奖耕战”商功爵而犒民,得到民众支持以后,才向贵族皇族发起变通“废世系”、“废农奴”甚至取消了持续了孔子所操持的“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之道。

而执行期间对老族长、太子、王兄甚至自己都得以“秉公执法”,然则一贯依照“法不诛心”的原则又是难上加难之举。

中国有一句古话“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先前认为这句话中“扫屋”的意义在于“事无巨细”,凡事从小事做起,简单的事情做不好就不要想着做大事。同时类比于“治大国若烹小鲜”,但现在看来,“扫屋”谈何容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扫屋自有扫屋的章法,凡事除了要求“由小方能及大”,也要求我们对于“小”对于“简单”同样要付出100%的尊重和努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