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观后感

国博参观感想

假期时间,在国博官网预订了参观门票,几天后顺利从北门进入博物馆,没有排队,人也出奇得少,与天安门广场上比肩接踵看不到地板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参观的开始按照老师的建议去了地下一层中国古代展厅,从古代到近代,从精力旺盛到人困马乏,累并快乐着,一天的参观,感慨颇多,见证了辉煌的中华文化,使我们这样对艺术和文明并无特别研究的人如沐春风。

地下一层展厅,从远古时期的中华文明起源一直到明清时期,以文物为线索。距今几十万年前远古人类用火生活,用过的工具化石仿佛把我们带回了刀工火种的荒凉时代,想象着人类的进化、智慧生命的文明演替,一直到明清时代的中国,确是一种自成体系的辉煌。当然,考古发现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还原当时的环境和人事,恐怕无从知晓了。还记得最近一次学中国古代史还是在初中,依稀记得冷兵器时代仰韶文化的人面鱼纹彩陶盆,记得唐代彩绘,记得金缕玉衣,记得秦陵兵马俑,记得玉龙,历史书上的图片第一次以三围立体的形式真正摆在面前,给了自己一种感性的认识,似乎还原了那段文明。

说实话,对于很多珍贵文物,我们这些理工科学生,对这种历史不够丰富的人来说,错过的往往比记住的多。理工科学生往往更现实,更关注当今世界的科技和理念,而缺乏那份历史的厚重和感性,国博一游,使我们对各个朝代的认识又有了提升。此时我想起了那些不负责任的宫廷剧和穿越戏,哪些对历史的轻浮和随意篡改,对青年一代的确存在太坏的影响,有机会来国博这样的地方看看真实的封建时代,就不会有“回到清朝当丫鬟”的无知幻想。 参观中花在古代的时间远远比现代的多,从某种意义上说,越是远古,越是和当代人无太多利益瓜葛的历史时期,可能越是真实。可以看到古代文明的进步,工艺的革新,尽管这些文物并未概括当时全部的文明真相。因为没有参观过其他文明的展览,我并不敢说中华文明冠绝天下,但她的华美和精彩实在是每个中华儿女不容错过的精神盛宴。

从地下一层出来,来到复兴之路,看近代中国,总感觉是和从小到大所学历史课上说讲一样,因为了解,所以文物就更显真实。讲建国前的百年屈辱,讲坎坷发展,讲今天的成就,但我也觉得对于这些,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深切体味到中国之不易,建设富强中国的必要性。就像复兴之路名字一样,现实的复兴远未完成,中华儿女当奋勇向前,把百年屈辱化作动力,实现中华名族伟大复兴。

此外,还有些线索不是很清晰的展厅,这些展厅各有特色,看来也甚是有意思。比如非洲雕刻的诡异风格,水下考古的别样视角,现代美术的唯美,闻名天下的瓷器展。其中名为“友好往来历史见证”的国家领导人受赠物品展,了解了外交礼节的一方面,看到了很多具有现实意义反映国际关系的赠品,可谓大开眼界。

这次参观,以游为主,尽量做到少拍照,把时间花在感受上,未必非要留每个景点旁边的人像,不让拍照使自己忘记了来的初衷。国博,不亏是历史的见证,不亏为灿烂文明的历史缩影。对于教育,这样一场寓教于乐的参观甚至比一学期的历史课有用的多。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去国博看看。

 

第二篇:博观会观后感

《博观会观后感》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去看博观会的这一天了!外公说:“明天要带我去看世博。”我兴奋的开始准备明天要带的东西:有小凳子、点心、备用药物等等。最重要的还是两本世博护照,我可一定要把它放在我的书包里。早晨天还没大亮我就睡不着了,我就催着外公快起来。我们吃过早饭就出门乘地铁去世博园了。我们到了后滩,后滩已有很多很多的人已在那里排队了。我一眼望过去真是人山人海,我从来没见过那么多人。我们总算走到到了检票机,过了安检关,我和外公就直奔英国馆。英国馆就像一个“浦公英“我看到了顶上、地下墙上的每一根须上须须上都装有一颗或几颗颜色不一的各色各样的种子,在这其中还有在地球上快要灭绝的物种。听讲解员说:“如果人类再不保持生平态衡,将来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再也没有了,所以现在的人都必须清楚的认识这一点。”这句话对我的触动太大了,不由得使我对那些环境卫士表示深深地敬意。爱大自然就像爱自己我们参观了室内,又参观了场外我又发现墙上有各种各样植物的花,还有地面上的草是灰色的,好看极了。我们有去了中国馆,但我们没进去,一是中国馆要预约,二是排队的是中国馆的外形像顶帽子。它又叫《东方之冠》。我一眼望过去,气势辉煌、雄伟壮观。它凝聚了多少人的智慧和才干。它每一根衡梁的两头都刻有东南西北的篆体字我看了这些字,怎么也辨别不出是东还是南,最后外公告诉我这是秦朝李斯发明的字。我听了外公的解说,我感到太美了。我们又去了好几个场馆,各个国家的场馆风歌都不一样。但我学到了许多的知识与科学道理。这真是不出国门,看遍世界啊!凌兆小学四年级:马睿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