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有感

新课改有感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师生在教学中应该是平等的交流”等理念。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模式。所谓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有效知识,体现出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因此,构建和谐、互助、愉悦的多元交流和相互支撑的鲜活课堂生活,合理有效地开发各种教学资源,教师是最关键的因素。那么高中数学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笔者根据在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更新观念,革新传统的教学模式

课程改革决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新课改要求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一切围绕学生的自主发展”的教学理念,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己任。所以,所有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彻底更新教学观念,重新开始用新课改的理念去教学是提高当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首要任务。重新定位教师角色。新课改要求转变教师教的方式,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原来教师是主角位置,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把原来单向灌输式、填鸭式教学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合作交流式教学。改变

学生学的方式。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只有在自主学习的情况下,效率才是最高的,创新的火花才会爆发。因此,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地

二、结合现实情境教学,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教材中有些内容是枯燥乏味、艰涩难懂的。在课堂实践教学中,适时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来解释类似的理论知识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如曾经举过这样例子:某种汽车购买费用为10万元,每年交保险费、养路费及汽油费合计9千元,汽车的维修费用平均为第一年2千元,第二年4千元,第三年6千元,依次成等差数列递增,问: 这种汽车使用多少年报废最合算? 又如: 已知都是正实数,并且,求证: 。这是一道真分数型不等式,如果直接去证明,单调枯燥。如果设置情境: 有糖克放入水中得克糖水,糖水的质量分数是。又问: 糖加克,此时糖水质量分数又是多少? 学生毫不犹豫地回答。笔者又问: 变甜还是变淡了? 学生很自然地回答: 变甜了。于是得到了这个不等式。实践证明,类似这样的例子有助于提高学生主动以数学的意识、方法、手段处理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寓解疑于趣味之中。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数学是无法灌输的,是难以讲授的,只能依靠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学好数学。教学设计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应考虑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当前形势下,多媒体技术和数学教学整合是改变这一现状的绝好的形式。多媒体技术具有信息量大、动态感强等传统教学技术无法具有的优点,特别适用有关几何图形、函数图像等知识的教学。例如:用计算机演示几何图形运动变化规律,三角函数曲线周期变化规律等,既直观明了,又能反映变化的过程,对学生深刻理解数学基础知识十分有好处。在高中数学中恰当引入多媒体教学是新课改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教学改革中提高教学有效性上发挥它的重要作用,运用得当既可突破教学难点,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观察能力。比如,函数图像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几何画板》可以自由地给分别赋值,动态演示出图像变换(平移或伸缩等)过程,使得学生很生动、很直观地观察函数图象的变化,探索出它们分别对图像变化的影响控制作用。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来控制图像演示过程的速度,让学生在电脑图形的不断变化、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教师的点拨指导等反馈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如果有的学生尚未完成,还可以自己将课件拷贝回家,再加以反复体验。这样的认知环境和认知过程,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四、实施开放题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探索创新意识

开放题能够给予学生尝试成功的机会和喜悦,探索真理的希望和信

心,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促进学生形成积极探索创新的意识,并通过讨论交流使各自的潜在发展水平成为现实的能力水平。如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的训练中,可设置这样的问题:将一张一元的人民币兑换成以角为单位的零钱,这是一个开放性很强的问题,解决的思路很多,学生对于其也有多种思考方式:有的采取枚举的方式,逐个列举出来;有的学生将不同面值的硬币画出来,并采取组合的方式,进行随机组合;部分优秀学生利用不等式知识设五角面值的硬币为枚,二角面值的为枚,一角面值的为枚,根据题目的要求满足如下约束条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分类讨论可以得出10组非负整数解。在解决此类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不能片面的否定前两者学生思维的简单性,也不能单纯地嘉奖后者学生思维的深入和严密性,而应鼓励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兼容并包,百花齐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否则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将会被老师的批评和否定扼杀在摇篮中。

五、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育家罗杰斯认为:“教师的态度可以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则要求教师积极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因为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认识感知过程,同时也是师生感情交流、心灵沟通的过程。心与心的沟通,首先应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要求教师不管针对成绩好的学生,还是成绩较差,比较内向的学生都要

一视同仁。尤其是对待差生要有耐心,积极营造融洽的氛围,循循善诱,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和信心,使他们消除顾虑,积极发言,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建立平等沟通的桥梁,通过心灵的沟通、情感的融合而促进知识技能、思维能力的交流互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想不断提高新课标下课堂教学的效益和教学质量,就应该多思考、多准备,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形成正确的教育观与学生观.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以解决好学生实际的学习问题为起点,使学生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为终点,为学生打造更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思考、认真探索、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智慧的生成、人格的完善,同时又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与发展,也是教师个人的一种自我实现,在完美的追求过程中可以使教学获得更大的成功。 。

 

第二篇:新课程改革有感

新课程改革有感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实验和推广,化学课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新课改,新课堂,我和学生们经历了无数次的讨论、争辩,每一次总有思维的碰撞,每一次总有情感的交流,每一次我总能从中获得意外的收获。当我品味学生的成果时,我感触颇深,从学生的言行中,我触摸到学生的思想,感受到学生的进步,反思着自己的不足。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我们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那就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选修课的教学中,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学习空间就是最好的实施方法。伽利略曾有这样的名言“你无法教别人任何东西,你只能帮助别人发现一些东西。”教师的职责是让学生去发现,而不是去接受。在学生知识的发现、生成、建构的过程中,教学应该粗糙一些,大度一些,给学生发现的空间,给学生充分的自主。“不要让学生去适应教育,而是让教育适应学生”。教师应该正视和尊重学生未成熟的状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孩子在发现、探究中演绎着“再创造”。教师应该与学生分享,分享生命的快乐,让学生的活力和生机不可抑制地弥漫在课堂,充满每一个角落。 课堂是学生的,是学生张扬个性的舞台,是学生自我表现的场所。教师并非一个凌驾于学生的导演,而是学生张扬个性的引导者。在选

修部分原电池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实验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对原电池产生电流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去发现原电池在实现能量转化过程中存在的矛盾。让学生设想解决矛盾的思路,通过实验加以验证,从而理解现在解决矛盾的方法。这节课着眼于学生的整体,从学生个体出发,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实验的设计和操作,教师只是提出问题,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充分想象的空间,为学生搭建个性张扬的舞台,激活学生心中那小小的“涟漪”,激起学生课堂上的“千层浪”,引发共鸣。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的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新课程下,教师不再是“自上而下”设计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一个具有技能的实践者,有反思能力的教育者;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解放学生的时间、空间,解放学生的手、眼、耳、大脑。要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的过程。信任学生,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这不仅是我,更是每一位教师的追求。

新课程改革有感

西官初中

时玉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