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卡门》 观后感

卡门(四幕歌剧)比才曲,作于1872年。梅尔哈克和阿勒维根据梅里美的同名小说改编。

故事描写军官唐霍塞与走私组织中的吉普赛女郎卡门相识,坠入情网,参与走私。卡门不久又结识斗牛士埃斯卡米罗,并双方谈定,如埃斯卡米罗斗牛获胜,则卡门甘愿下嫁。最后,斗牛场上眼看埃斯卡米罗胜利在望,唐霍塞妒火中烧,突然刺死卡门,酿成悲剧。

在音乐中,比才把浓郁的民族色彩,个性鲜明的音乐语言。富有表现力的描绘生活冲突的交响发展,以及法国喜欢歌剧传统的表现手法熔于一炉,此部歌剧有十多段著名的合唱曲,体裁多样,风格独特。创造了当时法国歌剧最高成就。 歌剧《卡门》已成为所有歌剧院中最受观众欢迎、表演次数最多的作品。它还被改成了舞剧、音乐剧,并通过电影电视传到了千家万户。歌剧中那些著名的曲段,包括具有挑逗性的《哈巴涅拉舞曲》和《塞吉迪亚舞曲》、《斗牛士之歌》以及第一幕和第四幕的序曲等都已脍炙人口。

《斗牛士之歌》听后使我印象深刻,听后我感觉它节奏非常有力、声音雄壮,它成功地塑造了这位百战百胜的勇敢斗牛士的高大形象。音乐鲜活,音乐雄壮威武,舞蹈风格阳刚味十足。歌曲和符合当时的场景。把故事推上了一个高潮,同时把人物也表达更贴切而又有力度。使人百听不厌。对《卡门》的理解更透彻了。 《卡门》的中还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对人物的艺术创造。我觉得卡门敢爱敢恨、自由、奔放,为了自由、爱情、敢于争取、乐观、向上,敢于打破常理,敢于牺牲,体现出冲破自由枷锁的勇气。但当现实存在不信任、不符合理想时,则重新追求属于自己的自由。男主角则是不敢爱不敢恨,又在诱惑前迷失自己,当失去时不能洒脱,追逐得失,喜欢控制、羁绊自由。为了自己的私利和过去,没有胆量去承担,而是为了自己的荣誉、尊严去毁灭一切,用悲观去面对失败,暗示了人的不可跨越的命运。

《卡门》中所描述的爱情,不由令我想起了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但也正是由于卡门她的自由,她的魅力,世故的人们因为自己的原因而怪罪于她,她死于她的无辜,她甚至不知道为了那个可怕的结局而掩饰或是敷衍。卡门的敢爱敢恨,导致了她可悲的下场,她死于世俗。不能说卡门的爱情观是对是错,但它却是最自由、最令人叹息的。即使是在今天,她如此自由的爱情也不能完全被社会所接受,但是,这的确是我们所真正追求的,我们向往那种自由的爱情。爱就是爱,不爱就是不爱。没有自由的爱情是不会有幸福。只有在自由的前提下,爱情才会开出美丽的鲜花,才会有甘甜的蜜。爱情不能束缚生活,爱情是自由的鸟儿。

这不禁使我想到了我们自身,不光是爱情,在各个方面,抛开故事,抛开人物的对与错,难道我们不能学习卡门身上的敢于争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都有做人的原则和宗旨。我也是。每天都开开心心,让周围的人都开开心心的。每个人都是生命的主角,让生命精彩,绽放光彩。崇尚乐观,享受自由。不应该为任何事情改变自己,保持自我,不管在谁面前。这就是我对〈卡门〉的感受

 

第二篇:中外名歌剧鉴赏及对比(观后感)

浅谈中外名歌剧的鉴赏和对比

罗曼罗兰说过这样一句话:“音乐不是一种单纯的消遣,他或是对于心灵的一种理智上的裨益,或者是镇定灵魂的一种抚慰。”排除现代商业元素的融入,单纯来讲我认为音乐其实本身是一种可以让人肃静的艺术,一种可以让人产生情感交流和共鸣的载体。如果生活中还需要加入一种基调,便是戏剧性。音乐的戏剧,戏剧的音乐,这便是我对歌剧的理解。简单地说,歌剧即是用演唱的方式来表演某个戏剧故事,其间往往带有连续不断的音乐。因为变幻的歌剧有其音乐和戏剧综合形式的本质属性,所以含有歌曲、戏剧、文学、舞蹈甚至舞台美术等许多门艺术贯穿其中。正是这种特色的综合形式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使歌剧逐渐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的一种重要的音乐载体并不断得到新的进步和发展。纵向观察,歌剧的地域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区别和特色。由于笔者对歌剧艺术的理解仅停留在课堂,故无力长篇奇谈,仅选用中外歌剧经典之二——法国歌剧《卡门》和中国歌剧《江姐》进行赏析,通过对这两部歌剧的每幕经典桥段进行分析,浅谈作者对中外歌剧的各自特点的理解,共同和不同之处和个人启示,并对未来歌剧发展过程的初步见解,望与君共勉。

《卡门》是我接触的第一部完整的经典歌剧,无论从逼真完美的舞台艺术和演员服饰,还是从表演者的歌剧表演,都深深地触动我对音乐的理解:最原始的心声当由半说半唱形式表达出来更显淋漓尽致,更显音乐艺术与现实生活的水乳交融。四幕《卡门》讲述一名生性无拘束的吉普赛女郎卡门从事走私的冒险经历中,先后爱上士兵豪塞和斗牛士吕卡,最终当她为斗牛士胜利而欢呼时,却死在了豪塞的剑下。

歌剧的序曲《斗牛士之歌》耳熟能详,是一首在音乐会上经常被单独演奏的曲目,主题选自歌剧最后一幕斗牛士上场时的音乐。虽然整体给人产生华丽、紧凑和引人入胜的感觉,但是同样也为整部剧情的跌宕埋下伏笔,暗示着未来未知悲惨的结局。每当卡门遭遇紧张局势或由暗转名时总会响起,交相呼应,明暗对比,给整体话剧蒙上一层神秘的跌宕气势,不仅让每一个人心情随其起伏跌宕。

第一幕主要是士兵豪塞和卡门的出场和见面。最著名的就是卡门表达内心悸动的那首咏叹调《爱情像一只自由的小鸟》,散漫的步伐加上婉转而有力的声音,将卡门的热情、奔放、神秘魅力的天性暴露无遗。与之后其在引诱豪塞而唱的另一曲咏叹调衔接恰到好处,后者节奏更浓烈,像是一种西班牙舞蹈曲,热情和野气将卡门的直率和泼辣性格自然流露出来。

第二幕之前的间奏曲基调依旧停留在洒脱和富有活力的氛围之中,第二幕将之渲染浓烈,吉普赛女郎的酒店欢歌纵情的场面,喧闹的人声刻意夹杂在紧凑的音乐中,将所有人的期待落在欢悦的氛围中,为下一幕做出了坚厚的铺垫。二三幕间奏曲属于一个过渡,将热烈分为转为温柔抒情,行情脉脉的温情,或许是这段轻柔优美的旋律,将故事由扬转抑,带到了转折的地方,同时也预示着卡门悲惨的人生以及坚强的内心之间的斗争,卡门悲剧人生略显端倪。

第三幕,最经典的便是中心曲《斗牛士之歌》,凯旋式的歌声节奏感突出,声音浑厚有力,把吕卡的勇敢和百战百胜的英雄魅力表现得恰到好处。之后还有一曲重唱的音乐给人不祥之兆,正是这种狂欢的场面,最终走向悲伤的第四幕。

第四幕,其中脍炙人口的西班牙舞曲的喧闹中转到两位主人公最终死亡的可怕悲剧结局。

提到法国歌剧《卡门》,作者比才功不可没。真实是其最大的特点,正是这种对人类善恶的真实体现,才对之后的歌剧发展创造了灵感。同时,比才运用的民间元素众多,不仅表现了民族文化,同时热情奔放更易表达感情。全剧以女工、农民和群众作为主人公,在当时的歌剧作品中实属罕见,作者的刻意创新初演时并不为观众接受,巴黎上流社会无法容忍这

种歌剧的题材,但是今天,《卡门》可以与莫扎尔作品相提并论,我认为这种创新不但对法国产生影响,甚至促进了19世纪歌剧真实化的转变吧。所以至今,其才会更加长盛不衰。

接下来说一说我对中国歌剧《江姐》的鉴赏。《江姐》改编自小说《红岩》,讲述在解放战争的最后阶段地下党员江姐在完成党的指令途中惨遭叛徒出卖,最终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而牺牲的悲壮故事。整体风格相对于西洋歌剧更容易让我们产生艺术共鸣,不论是艺术风格,民间特色的体现还是人物的种种举动更容易让我们理解和接受。下面仍旧从剧中的经典桥段表达我对这部歌剧的种种理解和鉴赏。

《江姐》共分为六幕,由于唱腔方面以咏叹调为主,故在这里我仅以咏叹调桥段介绍为主,并对《江姐》中的伴唱伴奏及富有民族特色的部分做出一些个人鉴赏。

其中《红梅赞》十分著名:“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脍炙人口,“江姐”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展示出了如红梅傲骨的情怀,在歌剧的开始就充分表现了自己全心全意为党为人民付出的满腔热血,更是为之后的壮烈牺牲做铺垫。

同时,《五洲人民齐欢笑》也是歌剧中富有代表性质的一首咏叹调,其占篇幅之长,我认为可以算的上是塑造江姐形象的一个十分主要的大咏叹调吧,快慢自如表现出她机敏和丰富的内心世界。被捕入狱,严刑拷打,到剧情的高潮部分,那高亢的“云水激,卷怒潮,风雷震,报春到”及之后的拷问环节咏叹,将其坚定的意志充分表达了出来。真可谓声中有字,字中有声啊!

除此之外,剧中的伴奏伴唱很有特色,洋乐队变民族乐队,加入了中国的锣鼓等乐器,在细节微妙之处渲染出浓郁的民族色彩。例如第一场结束时老奸巨猾的沈阳斋决定要处理甫志高时吹牛打火机前轻轻的一下打击乐,便把这个刽子手的黑心肝透视出来。伴唱更是随处可见,简短的对唱、合唱以及重唱结合剧情和人物特色使用,使歌剧创新出来。尤其是那段江姐、华为和甫志高各有心思时三人的对唱一句接一句,节骨眼突然加入一句幕后的伴唱作为转折,更显思想深刻。

其实中国歌剧至此最具特色的,我认为还应该是地方戏曲和民歌的介入。例如江川号子,还有民歌《山尖尖》以及杨二嫂唱的几段小曲都带有口音,加入四川民歌甚至是地方的戏曲精华,使歌剧的地方色彩和民族特色更加浓厚大大加重了生活性和时代特征。

中西歌剧对比之我见

中国歌剧和西方歌剧真的有很多不同之处,我认为这主要是由地域和文化的差异,还有汉语本身的某些发音决定的。最终导致在题材上,思想上,表达上面都出现差异,但是我认为,这种差异不会阻碍中国歌剧的进一步发展。

首先在唱法上面,中国如果死搬西方教条的话,就会遇到许多麻烦。为什么我们唱不出西洋歌剧“原汁原味”呢?在宣叙调的讲解中我了解到,中国许多话用宣叙调是唱不出来的,唱出来会非常难听,所以干脆改为对白,其实是我们取长补短的一种好的措施。

其次在表达方面,西方歌剧的感情表达都是十分的直白炽热,《卡门》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主人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是在宣泄自己的情绪,反而中国歌剧不这样,抒情和诗意非常多,例如《江姐》中的《红梅赞》,对象没有直接表明,既有江姐对老彭某种意义上的赞扬,同时也有对自己的信仰的坚贞不渝,同时我认为还有可能带有对全体共 产 党人的赞同和鼓励吧,表达感情十分的含蓄和委婉。而且中国歌剧更喜欢表达喜怒哀乐而西洋歌剧更侧重心理变化描写,《江姐》中的人物心理活动刻画比起《卡门》就十分的少了。

最后是在格局本身的结构上有很大差别,中国歌剧内容多元化,而西洋就比较单一。《江姐》中穿插的四川民歌、方言和一些地方戏曲,在《卡门》中类似其西班牙舞曲主旋律一致

的形态是找不到的、所以我认为,中国歌剧含有的特色剧种十分多,更突出了我们多民族的性质和特色,而西洋歌剧就很单一了,一步歌剧中,基调和文化背景是不会变化的,其实我看来这未必就不好,这恰恰就是西洋歌剧中的那股“原汁原味”吧。

其实我认为,歌剧的发展没有一条最准确的道路,求同存异的世界里,每一种好的题材风格都会拥有一定的发展和受体,即使西洋歌剧单一,但是这并不影响其向体式的自我完善方面发展。中国歌剧虽然达不到西洋歌剧的那种用歌声唱出戏剧的效果,但是但结合我国自身引以为傲的地方特色民歌和方言,加以融合改造,不就可以开辟一个更由中国特色的歌剧模式吗?

就像我们大家都认可的那条真理说的一样:艺术是不分国界的。歌剧无论是在西洋还是中国,只要是敢于创新和发展,都是可以看见希望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