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品》

读《诗品》有感

《诗品》是我国南北朝的文学家钟嵘所编写的诗论著作,与刘勰编写的《文心雕龙》并称南北朝时期的“诗文双绝”,同时,《诗品》也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专门论诗的巨著,对后世的诗歌理论有深远的影响。

《诗品》不仅谈论了关于写诗的方法运用,更重要的是对于诗歌的品味与批评,整本书的中心思想即是对齐梁形式主义文化产生的诗歌的抨击和批评。《诗品》全书分为四卷,主要对汉代到齐梁的五言诗人进行了品评,把一百二十二位诗人分成了上中下三品,论其优劣。

钟嵘认为,写诗的首要要素是“气”,他也是首先把“气”引进诗歌理论的。所以在《诗品》的开篇第一句便是“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照烛三才,晖丽万有。”这一句便显示出了“气”的重要性。而很多人把这里的“气”解释为气候,这是不对的。我认为,这个“气”能表达出两种意思,一指的是大自然的天地元气,二指的就是诗人自己的个性。作为创作主体的诗人要用自己的个性感受天地元气的变化,使自己的心灵受到震动,于是就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再通过诗歌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这也就是为什么每个诗人的风格和擅长的体裁不同的原因,这是诗人的个性使然,只有符合了自己个性,才能创作出好的诗歌。 其二,钟嵘阐述了诗歌中的“物”,他认为,诗中的“物”不仅是自然景物,更包括了人际感悟,也就是社会之物。这也正是《诗品》中所写的“嘉会寄诗以亲,离群讬诗以怨”诗歌可以表达诗人的情意,寄托诗人的感怀,这也是诗歌创作的第二大根源。达到了以上两点,诗歌就能产生,但这样的诗歌,只有主体意思和基本骨架,并不能称之为佳作,所以,我们还要采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在《诗品》

中,钟嵘介绍了三种表现手法,分别是“赋”“比”“兴”,直接描写事实,用事实来寄托寓意,是赋;借物来比喻情怀,是比;文辞写完了还有余意,是兴。在选择了表现手法之后,还要“幹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风力即是风骨,丹彩也就是文采,也就是说,采用对的表现手法,再把风骨倾注到诗里,用文采使诗歌更加生动,使得听见这首诗的人都能体会到诗中的寄托的感情,理解诗的本意,从而心动不已,这就是写诗的最高境界了。

在《诗品》中,除了对写诗方法的描述还有对诗人们的品评。在品评中,钟嵘大多以批评为主,所以《诗品》主要是一本诗歌批评的著作。例如对各朝诗人的评价,“李充《翰林》,疏而不切”,“王微《鸿宝》,密而无裁”,“颜延论文,精而难晓”,“张骘《文士》,逢文即书”,这些都是对这些诗人的批评。钟嵘品诗的主要标准,就是一个字,“味”,他在《诗品》中写到“五言居文辞之要,是众作有滋味者也”。所谓的“滋味”,就是诗人在写诗时所融入的情感和表现手法的使用,诗歌的形象愈是生动鲜明,思想感情愈是真挚深厚,就愈有“滋味”,所以“滋味”就成了钟嵘品诗的唯一标准。在我看来,有“滋味”的诗,的确是好诗,但把“滋味”作为唯一标准,却太片面了些,钟嵘就太注重诗的表面,而忽视了内里的深刻意义和思想成就,例如他把曹操的诗列在下品诗人中,说曹操的诗“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这无疑是对诗人评价的不公正,也开启了后代摘句批评的不良风气。

《诗品》作为评诗的开山之作,尽管有很多片面和不正确的评价,但对于中国诗歌发展的贡献是无可否认的,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中获取需要的知识,使我们对诗歌的欣赏水平有所提高。

 

第二篇:钟嵘诗品

钟嵘诗品

钟嵘诗品

钟嵘诗品

钟嵘诗品

钟嵘诗品

钟嵘诗品

钟嵘诗品

钟嵘诗品

钟嵘诗品

钟嵘诗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