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观后感

《搜索》观后感

这部电影是以一个公交车上不让座的视频为主线展开的,即高圆圆饰演的叶蓝秋,一家上市公司董事长的秘书,得知自己得了淋巴癌晚期,从医院出来坐上公交车后因心情不好没有为那一位老人让座,以至于引起公交上人们的公愤,而这件事刚好被一个由王珞丹饰演的电视台记者杨佳琪拍成视频,凭着新闻主编的敏锐嗅觉,由姚晨饰演的名记陈若兮做成新闻报道出来并将此新闻恶意放大,从而引发了一场社会大搜索,集体讨伐叶蓝秋的道德沦丧。这样一个简单的视频在网络平台上被传播,且主人公被人肉,一个简单的视频却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电影含盖了网络、舆论、群众、人性等方方面面问题,值得人们深思。 “我们的工作是努力记录生活中的真实,努力还原事实真相。”这句话是记者陈若兮跟莫小渝的对话。那么事实真相到底又如何呢?大众所看到的只是叶蓝秋不让座的视频,却没有看到她道歉的视频。此时的记者只为追求热点,追求收视率,将事件推向高潮,掩盖了事实真相 ,肆意的丑化事件,这样的行为与慷慨激昂的“我们的工作是努力记录生活中的真实,努力还原事实真相”话语是不是相违背呢?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事出必有因,当听到叶蓝秋道歉的录音时,记者的责任应该是将继续深追原因,将事件真相还原给大众,只是媒体为了自己的私利走火入魔地将事件恶化,没有做好本职工作。随着事件的发展,大众媒体就像一个无底洞,众星捧月或是暗无天日,不负责任的夸大或缩小一些现实,某种程度上大众也是被蒙在鼓里。尽管构成这一事件的角色很模糊,但是所有参与的每一个人都起了一定的作用,最后促成了悲剧的产生。 在全民狂欢的网络平台上,我们作为一名普通的观众或是看客,在面对一些新闻事件时是否也应该理性一点,持一种怀疑态度,问问这到底是不是真相?眼见的不一定为实,胡乱的对某个人或某件事喷唾液,这既是对当事人的不负责也是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每个人的认知都具有特殊性,看待事物的态度观点也不全都一样,一件完整的真实的事件在网络平台中经过成千上人的评论转发也有可能被扭曲丑化。我们学会通过网络平台发表我们微弱的声音,表达我们的意见,

这说明我们的权利意识在增强,是好事,但是当我们洋洋洒洒地在手机或电脑上敲下一段段文字叙述某一事件并发表时,有没有问过自己:“这一定是真相吗?”在这场搜索的保卫战中,每一个充满正义感的网民都在对有关叶蓝秋这一段不让座视频新闻吐唾沫,极尽所能地评价,责骂、辱骂甚至人肉,把她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全然不知事件的背后真相,可怕也可怜。

叶蓝秋死了,但故事并未结束,莫小余遗憾已无机会弥补,陈若兮又必会收到内心的谴责,杨守诚又需要多久才能忘却这一段爱恋重拾心情遇见下一个?谩骂辱骂或是人肉一个人很简单,只是由此对他们造成的影响又该由谁来承受?无形中对他们隐私的侵犯又该如何补偿?同时作为一名看客是否也应该反思,反思自己的所评所言。再者是媒体,为了吸引眼球,提高收视率或为一些商业利益不惜一切手段大肆炒作的行为也该受到谴责,媒体的责任是要为社会服务的,不是用来炒作某一个个体或事件以娱乐网民,全民狂欢,网络暴民或是黑心媒体谁都不希望出现。

影片所传达的寓意当然也不是在挑战媒体舆论,只是呼吁人们在面对一些新闻事件时多一点理性,多一份怀疑,不人云亦云,探求事实真相,同时也要多一份宽容。大众和媒体事实求是,同时给人以知错能改的机会和宽容之心。媒体可以对事件有一个深度讨论或反思,但不能太针对个人行为抨击,否则就不能提高社会的广泛认识,反而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没有人愿意让媒体把自己的遮羞布一片片扯下,赤裸裸地被公之于众,毕竟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多一点宽容,社会也就多一分人情味。

 

第二篇:搜索读后感

观后感——搜索

搜索这部影片其实带给我们的震撼还是蛮大的。同样也带给了我们反思。如果有人问你,当今社会出名最快的方式是什么?毫无疑问,互联网!网络是这个时代的代名词,什么丁大点事儿经网络上一炒,立马就红了。我们都说网络是虚拟的,那为什么一经网络的手,热心的网民就能毫无节制的起哄呢?大家为什么如此这般相信虚拟的网络?而不去找寻事情背后的真相?

搜索这个词,代表什么意义?搜索叶蓝秋?搜索她干嘛?搜索到了她的什么信息?没错,我们看到了这段视频,看到了这段所谓当代青年道德丧失“拒绝让座门”。人们为什么不去想一下是不是有什么特别原因导致这种事情发生?例如,身体不适(晕车)。我自己就是一个晕车族,坐公交车我也时常担心万一上来一个老人就站我旁边,我该怎么办?社会上的道德舆论让我们承受了太多的心理压力!似乎我们一不小心就会被舆论谴责、被批判!似乎我们每时每刻都必须做社会认为正确的事!21世纪本应是一个讲究人性自由的时代,而我们却活的那么的不自由!搜索,你能看到所谓的证据凿凿,可你无论如何也探索不到一个人的内心!

我不想表示叶蓝秋这个女子有多么衰!社会上被“抓捕”镜头的这样的人太多了,因为不让座被批,因为无视摔倒在旁的老人被指责??道德上讲,我们应该有爱心,关爱弱势群体。可是,法律上赋予了我们人身自由,我们有权行使自己的权利,捍卫自己的利益。

身为媒体人,陈若兮显然不合格。新闻不是为了让自己出名,而应该站在广大人名群众的角度上审视社会、反映社会。新闻讲求真实性,她陈若兮却打着“记录真实生活”的口号为幌子,在没有了解事情前因后果的前提下,大肆炒作。在拿到后续采访事件主人公叶蓝秋的视频时,并没有本着新闻媒体人应该有的认真、负责态度及时补充这起事件的起因。反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继续炒作!直至将叶蓝秋推至人生的最后道路上。一起简简单单的“拒绝让座门”事件,引发了“小三门”揣测!穿的好一点就会是那种女的吗?

看这部影片,我就在想莫小渝(沈流舒的妻子)这女人怎么就那么笨呢?她有正常人的智商吗?自己老公公司的员工出了这种事,居然还来一个匿名电话,将自己老公推上火坑。她到底有没有权衡利弊啊!就因为撞见两人这么一靠,认定有暧昧关系。即便真是那种关系,有必要为了致一个如此不堪的情敌于死地,搭上自己老公的声誉吗?话虽如此,她也算得上一个受害者,经常遭受丈夫的冷暴力,结婚15周年的纪念日也能被老公当成生意上的筹码。或许她曾经得到过她爱的这个男人的爱,但如今情意也变得冷淡。品着红酒,问老公,“你最珍惜的是什么?”这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大集团的老板连撒谎哄骗都不屑,冷冷淡淡的两字“成功”,如石头砸在心坎上,是心痛,更多的是平静,这就是她口里声称愿意为其放下身段照顾的男人。最后终是一纸离婚协议书,潇洒、淡定的离去。

相比之下,我倒觉得叶蓝秋很幸运,虽然她身患绝症、还被舆论批斗的体无完肤。她仍然在她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里拥有了爱情。是啊,这份爱情来得有点晚了。但总比没来的要好上千万倍!每个人都会面临来自生活中的各种压力,有时候我们需要稍微释放一下,释放归释放,还是不要往刀尖上撞,容易伤了自己。最后她选择直面死亡,她说与其在恐惧中等待死亡的带来,还不如自己结束生命。生命是脆弱的、微小的,一不小心我们就会失去它,有时候我们怎么留也留不住。多么希望这个世界上不再有那么多难以治愈的疾病,多么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是快快乐乐、健健康康的个体。

另外,这部影片也告诉了我们处在弱肉强食的社会。不是你真心对待每个人,别人就会同样真心至少不虚情假意的对待你的。落井下石、背后算计你的人大有人在!职场上有一条不变的规则“功劳永远是上司的”。片中这个专题,撰稿记者署名不是发现视频的杨佳琪,而是陈若兮。用陈若兮的话来讲,买菜和炒菜的人哪个更重要!同样,我们也可以看到像沈流舒这样发现人才、惜才的老板还是有的,不要对职场太绝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