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瞿秋白故居有感

观瞿秋白故居有感

来到瞿秋白故居,我们心里不由得感到了一种敬畏之情。 瞿秋白可是我国中央政府教育人民委员。他是中国共 产 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面对这么一个伟大人物,谁站在那儿都会停步瞻仰他的遗容的。

走进馆内,感到的是一种古朴的气息,那一间间卧室都是那么的朴素,那一张张板凳,也是十分淡雅,互相结合,真是巧夺天工。宗祠共四进,坐北朝南,分东西两院,由秋白叔祖父瞿赓甫等筹建,供族人祭祖。19xx年秋白迁居东院侧厢房。东院第四进以屏门隔开,大房间为秋白弟妹卧室,小间系"翻轩",为秋白书房兼卧室;连结三、四进的"穿堂",是秋白与父亲稚彬先生的画室。横匾"瞿秋白同志纪念馆"由邓小平手书。纪念馆为原瞿氏宗祠之西院,设序馆,树立2米高秋白全身石膏像。第三、四进展室对秋白生平业绩作全面陈列介绍。这些都蕴含着我们祖国和人民对他的敬意。

近几日,博物馆开展了庆祝瞿秋白一百多周年的老年书画展。那些字个个苍劲有力,写出了人们对瞿秋白的怀念,对革命烈士的敬佩,对人民领袖的赞扬。

记得在20xx年,我和妈妈一起看了一部有关瞿秋白与的影片《秋之白华》。这部庆国九十周年的作品,讲述了瞿秋白这个著名才子的短暂人生。不错,人生虽短,但也要像烟花一样,绽放短暂的美丽。

他们夫妇的革命情操和光辉精神像他们的朴素故居一样,值得我们永世敬仰。

慢慢地走出了纪念馆,回忆着纪念馆的点点滴滴,不由感慨万分,如今的我们生活在一片蓝天下,没有腥风血雨,没有战火连绵,我们更该沐浴在党的阳光下成长!

 

第二篇:读《伟人瞿秋白》有感4

读《伟人瞿秋白》有感

今天,我在班主任张老师的推荐下,认真阅读了《伟人瞿秋白》这本书。从书中,我受到了很多的教育。这本书给予我的,是很了不起的人生的启示。

瞿秋白生于江苏常州一个书香门第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熏陶。少年时期,他就表现出聪颖的天资,他爱学习、善思考。有一次,瞿秋白背诵宋代张俞《蚕妇》诗:“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母亲问他:“上城归来的人,为什么泪满巾?”瞿秋白回答:“这是因为养蚕的人穿不上绸,不养蚕的人满身都是绸缎。”母亲听了,高兴地说:“读书能悟出其中的道理,这才是真读书。”五四运动爆发期间,瞿秋白是学生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他前往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考察学习。他积极地推动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9xx年,瞿秋白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 产 党。他先后任《新青年》《前锋》等杂志的主编,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xx年,瞿秋白在福建省长汀县灈田区水口镇小径村附近转移时,被国民党保安团发现。病弱的他在狱中,面对敌人的审讯、劝降,他都坚守革命节气,对敌人的谬论严加驳斥,慷慨陈词。他在狱中写下了《多余的话》,回顾和总结了自己的一生,并作了深刻的自我剖析。直至被枪决,他都坚定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从无改变。

伟人的一生是短暂的。36岁的年纪,正是人的一生中最美的季节。虽然他为共产主义而英勇就义了,但是他在就义时所表现出的从

容不迫,深深地感染了我们。他那一边高呼“共产主义万岁!”“中国共 产 党万岁!”,一边迎接敌人子弹的大无畏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也许有人要问,为什么这样的伟人在面对敌人的屠刀时,能表现得如此沉着、冷静,他的心里就没有害怕过吗?我想,这是因为他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他希望人民能过上幸福美满地好日子。他坚信中国共 产 党能带领着人民走出水深火热,能建设自己繁荣富强的国家。只要能够让人民生活得幸福,舍弃自己的生命又有何妨。

瞿秋白,一代伟人!我要用努力地学习,优异的成绩,来表达我对您的敬仰。我要努力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六(1)班 韩凯波 指导老师 : 张娟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