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纪念馆参观感悟

瞿秋白纪念馆参观感悟

参观瞿秋白纪念馆感悟

今日,我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革命先烈瞿秋白,肃立在塑像前。尔后,参观了瞿秋白的生平事迹,

受到深刻教育。他是被常州人誉为:“常州三杰”之一的杰出人物,是我党最早入党的重要人物。

瞿秋白纪念馆位于常州市瞿秋白纪念馆位于常州市瞿秋白纪念馆位于常州市瞿秋白纪念馆位于常州市市中心,逛街的时候经常会经过逛街的时候经常会经过,每次从外面看总觉得瞿秋白纪念馆有些落寞。因为和繁华的城市中心相比,它是如此的渺小,微不足道。城市灯红酒绿的映照下,纪念馆显得黯然失色。但这次的参观让我真切感受到内心的强大,品德的高尚是些表面的灯红酒绿远不能及的。

外面看纪念馆就像是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饱经风霜。但进入瞿秋白纪念馆,我最大的感受是惊讶。位于市中心的瞿秋白纪念馆丝毫没有被城市的喧杂污染,它是如此的静谧,和谐,一尘不染。入门,映入眼帘的的便是黑漆大门两边,各立抱鼓石一尊,上刻三狮戏球的浮雕,显示出了这个大家族的高贵和吉祥。黑漆大门上方赫然高悬“城西瞿氏宗祠”的白底篆书匾额。再往里走,就是大院的祠堂,步入祠堂第二进,在“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的屏风前面,树立着古铜色的瞿秋白石膏像。他一只手插在袋子里,一只手紧握着一本册子,正气凛然,踌躇满志,一种革命家的儒雅和对革命的坚定展露无遗。然后是主厅,穿过穿堂和过道就来到卧室,卧室很简陋,被屏风隔为两半,后半间是秋白父母和襁褓中的幼弟坚白的卧室,前半间则用来做客厅尘埃落满的木床、帷帐、木桌,以及靠在墙边的洗脸架,都仿佛在说着这间屋子的主人曾今的悲惨生活。在随后就是天井和门房。经过祠堂,主厅,卧室,门房等参观,我深刻感受到了一位革命家虽然过的简朴,但是对革命的信仰一直保持着,且坚定的遵守着革命家的宗旨。

在故居旁边,政府新建了一间现代化的纪念馆,内设展览大厅、学术厅、影视厅、资料室、电脑室、贵宾室等,陈列收藏丰富而完备的有关瞿秋白生平和思想的照片、实物、文字、文献和研究材料,为宣传纪念和研究瞿秋白提供了多功能现代化的服务。

走进纪念馆大门,瞿秋白烈士的高大铜像迎面而立,身穿西服,带着眼镜、手握书卷,栩栩如生。身后的墙壁上“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旁边的竖版上“为大家开一条光明的路”,两行诗文和一句话语,是瞿秋白无私奉献于中国革命事业的挚爱道白,发自肺腑,动心又动情。即使在挨过党组织的斗,受过国民党的刑,遭受错误的排挤和迫害的逆境中,他依然心怀坦荡、意志坚强,给我们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纪念馆有《瞿秋白生平事迹展览》,陈列了瞿秋白的照片、文字、实物和雕像。

进入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瞿秋白同志说的一句话“为大家指一条光明的路”,这句话可以看作是瞿秋白同志一生的奋斗目标和人生写照。馆内根据瞿秋白的一生分了好几个部分。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秋之白华”主要介绍了秋白同志的夫人杨之华。今年有一部电影叫“秋之白华”主要就是讲述瞿秋白和他的夫人杨之华的唯美爱情故事。在那个封建的时代,他们的爱情轰动一时,他们相互扶持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他几个部分分别是:少年觅渡,光明之路,江南一燕,苏区岁月,主要呈现了瞿秋白同志为革命奋斗的一生,在困苦与挫折时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幅徐悲鸿画的瞿秋白和鲁迅,给我们展示了两位亲密交往和战斗友谊,瞿秋白曾多次避难于鲁迅家,两人在相处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鲁迅先生曾把“人生的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赠与瞿秋白,足见两人的亲密友谊。

在祠堂里,秋白家日子越过越艰难,家中的首饰、字画、家具、衣物典卖完了,只能靠借债度日。秋白母亲金衡玉看着一叠子债据,叹息说:“这些债到我70岁的时候也还不清啊!”此时,秋白的母亲只有四十岁刚出头。因交不起学费,秋白在毕业前的一个月停学。看着这些嗷嗷待哺的孩子,母亲心似刀刀绞。19xx年农历大年初五晚上,瞿母在

楼智122班 姚钢 学号1206173216

绝望中忍悲含泪,写下遗书,自尽。瞿秋白当时正在无锡当小学教员,闻讯赶回家奔丧,哭倒在母亲遗体前,写下《哭母诗》。诗有四句:“亲到贫时不算贫褴衫添得泪痕新饥寒此日无人管落上灵前爱子身。”瞿秋白在斧钺交加时,脸不变色心不跳;在敌人的枪口面前,他说“此地甚好”,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但在慈母的遗体前面,他却泪水连连,悲痛欲绝。这就是瞿秋白的完美的人格的体现,堪为今人楷模。

瞿秋白的一生,疾病缠身,日常事务繁重。但他知识渊博,才华横溢,拼命工作,留下了大量的著作。他为人处事的态度,对文学的热爱,对革命的忠诚深深震撼了每一个人,让我们肃然起敬。从五四运动到红军长征,从《晨报》到《新青年》,瞿秋白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了一个人的生命价值。“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是瞿秋白毕生奋斗的座右铭,他的一生,是孜孜不倦寻求中国光明之路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理想英勇奋斗的一生。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

英雄在选择放弃的同时也做出了选择——为了选择而放弃,为了放弃而选择。瞿秋白正是这样的英雄,他选择了放弃自我,而选择了天下,他没有非凡的武艺,却有超人的勇毅;没有凌空蹈虚的绝技,却有改天换地的智慧;没有呼风唤雨的招式,却拥有推动中国前进的力量。一脸书生气,浑身英雄胆。黄河咆哮而面不改色,泰山崩塌而心不颤跳。李白高唱《侠客行》:“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荆轲低吟《壮士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以理想照亮思想,革命点燃生命!

“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由于遭到“左”倾路线的残酷打击,瞿秋白降至中央苏区工作,在福建长汀战斗中被国民党俘虏。他和许多革命先烈一样,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共产主义者的伟大气节。

临刑前,瞿秋白挥笔写完绝笔诗,把笔一扔,对周围人说:“人生有小休息,有大休息,今后我要大休息了。”在敌人荷枪实弹的押送下,他神色安详,缓步而行。今天仰望这张从容就义的照片,仍震撼我心。他背着双手,昂首直立,恬淡闲静之中流露出一股庄严肃穆的气概。我从纪念馆陈列的当年现场记者的报道中读到:瞿秋白来到公园,“全园为之寂静,鸟雀停息呻吟。信步至亭前,已见小菜四碟,美酒一瓮。彼独坐其上,自斟自饮,谈笑自若,神色无异。”饮完酒,他一路高唱《国际歌》徐步走向刑场。看见青山环抱,绿草茵茵,他盘腿坐在草坪上,对刽子手笑着点头说:“此地甚好!”随后饮弹洒血,英勇就义。

如果瞿秋白的生命就只有这么悲壮、潇洒、鲜红的色彩,那么他身后就没有那么多的麻烦了。但是他偏偏留下一篇《多余的话》,说自己是多重色彩的。那么,瞿秋白为什么非要独白一番呢?梁衡先生思想的穿透力如此犀利,他在文中说得非常透彻:秋白在将要英名流芳时却举起了一把解剖刀,将定格的生命的价值又推上了一层。作为领袖,人们希望瞿秋白内外都是彻底的鲜红,而他却固执地说:不,我是一个多重色彩的人。在一般人是把人生投入革命,在他是把革命投入人生,革命是他人生实验的一部分。当我们只看他的事业,看他从容赴死时,他是一座平原的高山,令人崇敬;当我们再看他对自己的解剖时,他更是一座下临深谷的高峰,风鸣林吼,奇绝险峻,给人更多的思考。

瞿秋白为中国革命的献身精神,将永远激励、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今天我们站在延陵路的街头纪念瞿秋白同志,正是踏着先烈的足迹,继续试探自己的道路,锻炼自己的力量,努力攀登前人所未曾达到的高峰,为了崇高的事业,继续开拓进取

走出瞿秋白纪念馆,想起他的两句话“信是明年春再来,应有香如故!”在这觅渡河畔、延陵路旁,五彩的春花春草,一起为这位伟大的英雄灿烂绽放着七彩斑斓,芳香四溢。

瞿秋白纪念馆参观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