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足迹——瞿秋白纪念馆考察有感

追寻红色足迹——瞿秋白纪念馆考察有感

记得第一次来到瞿秋白纪念馆还是在小学毕业的时候。那一次恰巧路过,便走进去参观一番,却并没有下太多的印象,只知道这是一位革命伟人的故居,他曾为革命付出了生命。7月16日,跟随着“追寻红色足迹”实践团常州小分队,我再次来到了瞿秋白纪念馆。这一次,我内心波澜起伏,似乎是感应着什么,久久不能平静。

瞿秋白纪念馆,原系城西瞿氏宗饲,瞿秋白的叔祖父瞿赓甫于清光绪年间,任湖北布政使时捐款建成,面积1025平方米,分东西两个大院,各有四进,瞿秋白家因贫困所迫,19xx年-19xx年在祠堂东院居住。刚刚走进院落,一股浓郁的江南气息扑面而来。大门口是矛盾先生所题的“瞿秋白同志故居”牌匾。黑瓦白墙,树影婆娑,其古朴雅致俨然水墨画中的世界。踏在青石板上,院子里的桂花树错落有致,自然典雅。大堂前立着的是瞿秋白充满书生气质的雕像,内堂悬挂各式书画。故居旁边是瞿秋白同志纪念馆。门口的大石碑镌刻者梁衡先生所写的纪念瞿秋白同志的文章:《觅渡,觅渡,渡何处》。纪念馆内陈列着记录瞿秋白同志一生历程的图文资料。

瞿秋白 (1899-1935),是中国共 产 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的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者之一。 曾参加党的"三大——六大",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政治局常委,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的危急关头,主持召开“八七”会议,会后主持中央工作。在19xx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遭王明等人打击,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此后,在上海同鲁迅一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19xx年到苏区任中央政府教育人民委员。红军长征后被留在苏区,19xx年2月26日在福建长汀县水口镇小径村被国民党军队逮捕。同年六月十八日在长汀县罗汉岭英勇就义。

五四的火炬点燃了中国革命的熊熊火焰,瞿秋白也在这烈火中燃烧,发光发亮。五四运动促使了瞿秋白更加深入地思考中国的命运和前途。他认识到要使社会改造获得成功,那就必须把群众运动和社会改革运动结合起来,改革旧制度,打破旧习惯,建立新的信仰,新的人生观。用新的信仰,新的人生观去改造新的生活。

作为马列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先行者之一,瞿秋白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无产阶级文化事业建设上,做了大量开拓性、奠基性工作。一九二二年初回国后与国内党的高层领导一起,宣传十月革命经验,组织各类群众罢工等革命工作。

特别是“八七”会议确立了瞿秋白的中央领导地位,组成临时中央政治局,停止了陈独秀的领导职务,决定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在湘、鄂、赣、粤四省进行农民秋收暴动,走用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道路,革命风起云涌,星星之火燃遍了大江南北。

同样是书生,不同的环境,瞿秋白生命的之重却是无法称量的。我有着优厚的学习条件,但在瞿秋白的年代,偌大的中国已容不下一张书桌了。可是学识上,我感觉到我与他差的太远太远。同样是青年,不一样的理想,瞿秋白生命之价值却是不可估量的。我为了更好的生活,他为了更多的人更好的生活。站在瞿秋白的雕像前,我想到了尼?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句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忆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斗争。”

祖国的河山,处处闪耀着革命的光芒,印记着红色的史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特别是学习活的知识,学习做人的好方法。随着空间的跨越,我们完成了时间的转换,来到那火热的年代。通过这次时空大转移的活动,我们了解的不仅是地理知识和历史故事,更了解了中国的社会,中国人的灵魂、气质和精神。我们思考之后弄懂许多伟大的事件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他们有什么意义。我们将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的信念。我们将更加坚定为民族振兴、为中国人民造福的决心。我们将更加勇敢,更加顽强,更加坚韧不拔的前行。我们感激前人,学习前人,也要无愧于前人。我们也将做出我们这一代人的贡献,为后人留下我们的脚印。

相关推荐